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评报告_第1页
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评报告_第2页
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评报告_第3页
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评报告_第4页
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目名称: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建设单位(盖章):临朐县柳山镇人民政府编制日期:2019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建设单位情况建设单位(签章)临朐县柳山镇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主管人员及联系电话侯金、编制单位情况主持编制单位名称(签章)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社会信用代码91370705670508663U法定代表人(签字)三、编制人员情况编制主持人及联系电话李娟053685291351.编制主持人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签字李娟2018050353700000602.主要编制人员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主要编写内容签字李娟201805035370000060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应标准;工艺流程;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效果;结论与建议。四、参与编制单位和人员情况建设单位:临朐县柳山镇人民政府,侯金东。编制单位: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李雪晴。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建设单位环境影响报告表法人代表侯金东联系人侯金东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纪山路61号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62616建设地点临朐县柳山镇辖区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R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7721 水污染治理项目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厂区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14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14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孟津河发源于鄌郚镇西北部的孟家峪,贯穿柳山镇南北,是柳山镇重要的季节性河流,镇域内流经长度10.5公里,流入汶河水系,最后汇入牟山水库。由于受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现状河道未进行过统一规划治理,河道行洪标准低,坡度陡,冲沟密布。两岸几乎无河堤,上游河床冲刷严重,两岸多处缩河种地,没有可供居民进行游憩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且水体有轻度污染,水质较差。在此背景下,柳山镇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该项目规划河道长度约2100米,总面积约84000。项目建设位置详见附图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该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一、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该工程属城乡水利治理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第36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第二项“水利”第1条“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及第7条“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的产业发展要求。2、生态红线规划符合性根据潍坊市生态红线保护图,本项目不在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详见附图2,潍坊市生态保护红线图。二、工程内容1、项目名称临朐县孟津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期)2、建设地点孟津河柳山镇辖区内河段3、建设单位临朐县柳山镇人民政府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该项目规划河道长度约2100米,总面积约84000,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水环境工程等,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1。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1河道挖方及底泥处理m1000002河道填方m925003河道防水工程280004毛石河岸m60005人行木桥座66石笼河岸m60007拦水坝座98景观亭座49生态护坡1000010 生态驳岸m300011水生植物4200012绿化面积1200013混凝土道路300014广场及游路铺装2690三、建设目标工程目标:对河道进行必要的保护,加高加固河堤,并对河底污泥进行局部清淤,减少底泥对河水的污染。水环境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包括河道清淤、建设人工湿地、河岸护砌整治等方式,改善孟津河水质。社会目标:通过对孟津河的河道清淤和对河堤的加固等方式,修复孟津河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孟津河水环境质量,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提升孟津河沿岸的经济价值,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四、投资估算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详见表2。表2工程工程建设费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详细做法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元)合价(万元)备注1河道挖方及底泥处理河道清理淤泥下挖1米左右m100000303002河道填方压实系数0.95m92500201853河道防水工程丙纶防水2800060168局部4毛石河岸砌筑毛石挡土墙m60004802885石笼河岸砌筑毛石笼m60003201926人行木桥座680000487拦水坝砌筑毛石拦水坝座91400001268景观亭修建景亭座465000269生态护坡1000015015010 生态驳岸m30003009011水生植物420005021012绿化面积12000708413混凝土道路C30混凝土16cm厚;12%灰土15cm厚;素土夯实30001303914广场及游路铺装3cm厚石板;3cm厚粘结层;10cm厚C15砼垫层;10cm厚三七灰土;素土夯实269020056合计1960.2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河道地方参差不齐,不利于河道行洪。由于没有对河道进行统一整治,填河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局部地段变窄、变浅,不能满足防洪要求。2、河道内垃圾较多,绿化较少,环境条件差。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边缘,为低山、丘陵、平原交错地带。境内大小山头200余座,500米以上山峰84座,以南端沂山为高点,呈扇形向西北和东北展开,形成山地居南,平川亘北,南部崛起山脉连绵,北部平地视野开阔的地势特征。境内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平原占20%,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8%,海拔高程94-105m,主要地貌单元属山前冲击平原。该项目位于临朐县临朐县东城街道东泰路3527号(吴家庙村西侧),项目场地地势平坦,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径流、人工开采为主。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外部市政配套条件。该项目位于临朐县柳山镇孟津河流域。二、地层结构及其工程特性县境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泰山群,远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众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经过悠久的外应力作用孕育成了褐土、棕土和部分潮土。项目场地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为河流冲积平原,基本能满足建设条件。三、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区抗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四、水文特征县境内弥河、汶河两大河流贯穿,共有较大支流230条,南部山区,比降均大于1/40,且多属于暴雨中心。临朐县平均地上水资源总量48052.3万m3,地下水资源27322.5万m3,全县水资源总量达75374.8万m3。水库流量等地上水大部分属于软水,地下水年平均补给总量14922.79万m3,可开采量10280.6万m3。五、气候、气象临朐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2.4,平均降水量为709.9mm,历年最大冻土层厚度为490mm。主导风向为南风,出现频率为15%,其次为北风,出现频率为10%,年平均风速为2.7m/s。年总日照时数在2276.12779.3小时之间,年平均日照率为58%,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为5月份。累计相对湿度平均为64%,最大为74%,最小为55%。无霜期最长为206天,最短为169天,平均为191天。六、植被与生物多样性项目工业场地内自然植被主要是杂草,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和栽培作物。该地区处于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东泰路3527号(吴家庙村西侧),周围道路众多,地面硬化率较高,自然生态环境几乎全部被改变,天然动植物数量很小,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城市生态环境。区内无珍惜动、植物物种分布,无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七、水源地根据临朐县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水源地和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源地是指张家亭子烟冢铺水源保护地,地表水水源地是指冶源水库第二水源地。、张家亭子烟冢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范围:水源地井群影响半径500米以内的区域。二级保护区范围:西南界:北起张家亭子龙王庙李家庄宋姜庄东朱堡柳家圈徐家圈岩头杨善集苏家庄小石庄东朱阳。南界:东朱阳小广尧北刘家广尧北后洼子西广尧店子东北店胡梅涧西西朱烟冢铺西。东界:烟冢铺西弥南县园艺场三里庄子。准保护区范围:北界:东起平安庄下石埠贺家庄。西界:贺家庄谭马后朱音大辛庄东大河小辛庄马庄。南界:马庄阳城黄崖头北豹伏岭北黄家宅冶源水库大坝以北。东界:北店冶源水库库址北孔村胡梅涧烟冢铺朐山。、冶源水库地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包括主付坝上游坝肩以内,无坝处以137.7m的兴利水位高程为界。二级保护区包括主付坝上游向外水平外延250m以内,无坝处以最高洪水位141.2m为界。准保护区的范围是指除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冶源水库上游弥河及其支流流域。本项目不位于水源保护区内,临朐县水源保护区详见附图3、附图4。社会环境概况:临朐县新获“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攻坚战,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41:45。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示范园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1694家、家庭农场149家、“三品一标”认证基地32.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7件。被评为“全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现代服务业上档升级。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三山两园一谷”核心景区建设全面提升,成功举办三届山东省乡村旅游节和四届沂山文化节,沂山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揽翠湖温泉度假村晋升为4A级景区,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持续开展“三招三引”,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81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6个,华建高性能特种铝材、伊利乳业二期、山水水泥二期、米兰之窗、高铁轨道大板等一批骨干财源项目投产达效,总投资7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顺利推进,大项目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53家企业与中科院、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实现合作,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达到6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家,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5件、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9件。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临朐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一区四园”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平方公里;强力推进旧城旧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完成中央商务区、东郡等22个片区、7642户搬迁任务;建设安置楼386栋,1万多户居民搬迁新居;建设保障性住房13000多户,房地产开发总面积470万平方米。生态优势更加鲜明。以生态理念统揽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三八六”环保行动,关闭城区自备井161眼,建成投运4处污水处理厂和6处污水处理设施,被评为“山东省节水型城市”;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建成创新合金循环利用中心,关闭铝型材行业熔铸炉72座,拆除禁燃区内20吨以下燃煤锅炉41座,完成节能减排工程13项,关停污染企业246家,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弥河、汶河保护开发,投资3.7亿元实施弥河综合治理,建成滨水绿道36.5公里;封填深水井24眼,老龙湾泉域保护扎实有效;建设省级湿地公园5处,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4处,成为全国国家水利风景区最多的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4.3万亩、森林抚育15.6万亩,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年均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全市推广,6192户、1381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脱贫率84.5%。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潍坊空气质量通报,2018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1.2u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94.3ug/m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19.9ug/m3;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34.6ug/m3;臭氧(O3)平均浓度为179.1ug/m3。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浓度不达标。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细颗粒物(PM2.5)超标倍数为0.46,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倍数为0.35,臭氧超标倍数为0.12。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潍坊市环保局2018年11月发布的全市水环境情况,临朐县市控及以上重点河流弥河的COD的浓度为14mg/L,氨氮的浓度为0.30mg/L,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的要求,地下水质量状况良好。四、声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水土保持目标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包括堤防、大坝、施工道路、临建设施及其堆放的土石方等。2、生态保护目标本工程的生态保护目标为整治河段周边区域。陆域通过生态恢复、生态补偿等手段、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方式使工程淹没、压占、损毁的植被面积在本地或异地进行恢复或补偿,以减少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损害。3、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建设施工产生的扬尘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影响工程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施工临时生活区、施工场界及周边居民区。4、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孟津河。5、声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噪声主要为施工场地施工设备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施工临时生活区、施工场界及周边200m范围内居民区。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见表3。表3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敏感目标方位距离(m)执行标准1项目周边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村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功能区7周边6km2的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8孟津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评价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水质评价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3、地下水水质评价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4、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噪声:施工期噪音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表1中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2、废气: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涉及总量,不需申请总量指标。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河底清淤防水工程项目对孟津河河道沿线全面截污的基础上为保证河道水质不受污染,对河道常年淤积的底泥进行清淤,使河流还清。清淤完毕,对河底淤泥层采取防渗、固化措施。根据地质情况调查,项目河底表层为杂填土和淤泥,层厚1.02.0m,均匀分布于河床,主要由生活、工业、建筑垃圾及排污沉淀物与静水沉积所成。项目防水处理是采用丙纶防水,是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单独设有防老化层,表面粗糙丙纶无纺布呈现无规则交叉结构形成立体网状表面。河道清淤采用分段分区域,先上游后下游,先放水疏后再清运的原则。对含水量较小的淤泥采用防渗漏垃圾运输车送到垃圾填埋场处理。对含水量特别大的淤泥需就近设置一定容积的集泥坑,选用潜水吸泥泵抽吸淤泥,采用密封自卸功能的灌装车送到垃圾填埋场。清淤完毕,对河底淤泥层采取固化措施,对河道底部两侧砌筑直墙式河道防渗档土墙。河道垃圾运至临朐县垃圾填埋场处置。垃圾运输前首先对垃圾进行监测,分析垃圾构成,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线的废物要求事先进行专业化处理,然后再处理一般性垃圾。底泥处理以农林利用为主,底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的肥料。在作为农田利用前,首先进行检测分析,用堆肥处理以杀死病菌及寄生虫卵,采取物理化学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等措施后,方可使用。二、护坡工程1、生态护坡生态护坡分区由河岸至河道方向依次为:植物种植带、散置卵石区、水生植物种植区、微生境区。各区域的设计宽度如下:植物种植带宽度为3.2m,主要种植补血草、碱蓬等植物,下部素土压实,压实密度为85%87%;散置卵石区宽度2.8m,该区虚铺30cm厚粒径150300黄褐色自然面卵石满铺,下部素土夯实,密度大于93%;散置卵区内侧边缘设直径1215的防腐松土木桩,木桩长1.5m,外露35cm;水生植物种植区宽2.0m,下部表层50cm素土压实,压实密度85%87%。2、毛石河岸用毛石砌河堤是我国几千年来成功的经验,因毛石砼挡土墙位于河边,挡土墙基础底面最小距离河底1m,且原地貌落差大,因此在挡土墙基槽开挖时采用分段开挖方式进行;开挖一段经验收后格后即进行砼挡土墙施工,挡土墙施工至河面以上5米位置时,开始相邻段基槽土方开挖。浇注砼前,应对支架、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要填塞严密,模板内面的涂刷脱模剂。浇注砼前,应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三、生态绿化1、根据对孟津河实地考察,对孟津河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以恢复、保护、提升孟津河生态环境为主线,总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2、绿化物种选择绿化物种应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树种选择时应尽量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城市复杂环境的乡土树种,树干要挺直,树型要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的树种。3、沿河景观绿化对孟津河沿岸城区段进行生态驳岸处理,尽量采用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植物,使之形成一个可循环可降解的动植物微生物循环系统。河岸绿化带的建设在水土保持和河岸固化上将产生很大作用。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更多的游憩休闲场所,使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河岸植被由于其生境类型的多样化,还是维持和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四、沿河道路沿河岸坝顶建设沿河道路十分必要,抢险道路与区间道路相连接,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1、路基施工前认真检查该段路基土质情况。对路基平整及路肩回填应本着土方平衡的原则,尽量减少弃土。放样测量以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路基平整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及高程要求,杜绝超、欠挖发生。施工测量人员跟班作业检查复核验收。基础开挖平整时采用机械开挖平整。路基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严格按照碾压程序进行碾压,即碾压时沿道路轴线方向向路中心逐渐推移,碾压时采用“连环套压法”,通过试验段确定碾压遍数及运行速度。施工检测人员随时跟踪检查,并进行随机取样,检测其压实度,待符合要求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对局部出现土质较差进行人工夯实处理。同时做好排水措施,以防路基积水。2、碎石基层碎石基层铺筑前认真检查其路基压实度,路基高程不低于设计高程。碎石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块石粒径不大于8cm,且质地坚硬,无风化,无杂物,级配良好,按设计要求的厚度铺筑。铺筑时尽量从一头向另一头逐渐铺设,并将两边土路肩及时回填到位。使用自卸汽车卸料,推土机整平,铺筑完毕后采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一般34遍,碾压时遵循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3、道路路面结构层次分为垫层、基层和面层。该道路路面结构为C30混凝土16cm厚;12%灰土15cm厚;素土夯实。该工程路面按设计路面宽度挖槽深至设计深度,15cm12%石灰土填土进行碾压夯实,作为道路路基,保证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在处理好的路基上再铺筑一层厚16cm C30的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路面。五、广场及游路铺装1、广场的铺装设计原则铺装选材在符合总造价平衡的情况下选择,避免用50厚的花岗岩。铺装图案的选择,总体走向、线条要统一风格。铺装的材质选择要体现方案的风格,大气的入口广场(多用高档材料)。确定铺装色调总体一致。铺装保守设计:一个广场不宜超过三种或以上的不同颜色材质的大面积铺装。丰富材质的饰面处理,可以用自然面、荔枝面之类的,也可以多用镶边把大块广场分割。分割广场的图案不宜面积过大,这样会显得太过琐碎。光面的花岗岩不宜大面积使用,光面花岗岩可以应用在铺装广场的镶边。铺装的考虑是要将花池、树池、景墙的材质一起来考虑,局部服从整体。广场铺装的设计要和绿化相协调,将铺装放到整体设计去考虑,植物的花色与叶形与铺装遥相呼应。2、园路的铺装设计原则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六、人行木桥本次规划设计景观步行桥6座,弧线造型多,定位放线为关键点,以确保景观桥的外形符合实际要求;且桥下部地形复杂,因此施工场地较为复杂,各种构件必须分部进场,并根据现场环境安排材料堆场,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须合理设计施工设施方案和安装方案,安全、快速的完成施工,并保证产品的质量;木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须做好雨季施工安全措施。木结构的美观性主要突出在其自身的纹理效果,因而防护漆采用SIKKENS户外专用油漆,此防护漆能够渗入木材、防止产生剥落和龟裂,使木材纹理色彩更突出。当工厂将木构件加工为成品并打磨、倒角修补后将木材表面木屑等清扫干净,进行第一道防护漆的涂刷。待油漆完全干燥后对构件进行包装,准备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有木结构工程完工之后,对施工中碰伤破损污浊的部位进行修补或重新打磨涂刷。七、其他根据构筑物外观现状、对其使用性能进行一般性检查及走访周边了解使用情况,并结合其所处位置重要程度,与整体景观效果协调性等要素进行建设。沿河需要新建景景观亭、景观石等建构筑物。表4 孟津河其他景观一览表序号景观名称单位数量1景观亭座42生态驳岸m3000八、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系统由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单元构成时,可分为并联式、串联式、混合式等组合方式。1、按工程接纳的污水类型,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 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2)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2、预处理(1)预处理的程度和方式应综合考虑污水水质、人工湿地类型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可选择格栅、沉砂、初沉、均质等一级处理工艺,物化强化法、AB 法前段、水解酸化、浮动生物床等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以及 SBR、氧化沟、A/O、生物接触氧化等二级处理工艺。(2)污水的 BOD 5 /COD Cr 小于 0.3 时,宜采用水解酸化处理工艺。(3)污水的 SS 含量大于 100mg/L 时,宜设沉淀池。(4)污水中含油量大于50mg/L,宜设除油设备。(5)污水的DO小于1.0mg/L时,宜设曝气装置。3、设计参数(1)人工湿地面积应按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确定,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的要求。(2)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3的数据取值。4、清淤及通气(1)潜流人工湿地底部应设置清淤装置。(2)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可设置通气管,同人工湿地底部的排水管相连接,并且与排水管道管径相同。5、基质(1)基质的选择应根据基质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稳定性、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确定。(2)基质选择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并且所选基质应达到设计要求的粒径范围。(3)对出水的氮、磷浓度有较高要求时,提倡使用功能性基质,提高氮、磷处理效率。(4)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 35%40%。(5)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厚度应大于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最深处。6、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1)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2)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并具有景观效果。(3) 潜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芦苇、蒲草、荸荠、莲、水芹、水葱、茭白、香蒲、千屈菜、菖蒲、水麦冬、风车草、灯芯草等挺水植物。表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菖蒲、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伊乐藻、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4)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移植包括根幼苗移植、种子繁殖、收割植物的移植以及盆栽移植等。(5)人工湿地植物种植的时间宜为春季。(6) 植物种植密度可根据植物种类与工程的要求调整,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宜为9株/25株/,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均宜为 3 株/9 株/。(7)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宜种植在渗透系数较高的基质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应种植在土壤上。(8)应优先采用当地的表层种植土,如当地原土不适宜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时,则需进行置换。(9)种植土壤的质地宜为松软粘土壤土,土壤厚度宜为20cm40cm,渗透系数宜为0.025cm/h0.35cm/h。7、防渗层(1)人工湿地应在底部和侧面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8 m/s。(2) 防渗层可采用黏土层、聚乙烯薄膜及其他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可参照 CJJ17 执行。8、管材及闸阀(1)管材选用 PVC 或 PE 管时,应按 GB/T13663 规定执行。(2)阀门选用应满足耐腐蚀性强、密封性好、操作灵活等要求。(3)水位控制闸板、可调堰等装置采用非标设计时,应考虑材质、控制方式、防腐及耐用等因素。五、后处理1、 应根据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是否设置消毒设施。当出水对病菌指标要求较高时,消毒应符合 GB50014 中的有关规定2、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再生水利用时,应符合 GB50335 中的有关规定。营运期产污环节:本项目营运期污染物主要为人工湿地排水。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废气清淤臭气少量少量施工扬尘少量少量车辆尾气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生活污水CODSS氨氮BODCOD:300mg/L SS:150mg/L 氨氮:30mg/L BOD:150mg/L 0固体废物施工过程弃土、河道底泥和建筑垃圾-0施工人员生活垃圾-0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最高噪声级可达 110dB(A)左右,通过采取使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高噪声施工机械尽量远离当地居声民施工、经常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润滑性等措施,可使施工噪声达到70dB(A)以下。其它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加附页)本项目施工主体施工区、施工临时生活区、临时施工道路、土石料场区和堆弃渣场区,在直接占用土地的同时,也对被占土地的地表植被和土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施工开挖或弃渣压埋,都不同程度的对原地貌形态、地表岩石结构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同时,弃土、弃渣场和土石料场区在堆放过程中可能因洪水或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整个工程因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影响面积较大,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在施工期使用机械设备、运输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将对所在区域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占地对现有植被的破坏是临时的,并且施工料场占地面积不大,所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大;项目建成后,河流两岸绿化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河流两岸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也会明显增强。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该项目的实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建筑机械的施工噪声、扬尘,其次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土石方工程、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潍坊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导则(潍环委发【2018】5号)中的相关规定,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采取遮盖、围挡、密闭、喷洒、冲洗、绿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当采取硬化等降尘措施,裸露地面应当铺设礁渣、细石或者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或者采取覆盖防尘布或者防尘网等措施,保持施工场所和周围环境的清洁。运输砂石、渣土、土方、垃圾等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蓬盖、密闭等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者泄漏而产生扬尘污染;堆场的场坪、路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路面整洁;堆场周边应当配备高于堆存物料的围挡、防风抑尘网等设施;大型堆场应当配置车辆清洗专用设施对堆场物料应当根据物料类别采取相应的覆盖、喷淋和围挡等防风抑尘措施;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密闭输送物料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潍政字201833号)文件的要求,确保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围挡、覆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施工企业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收集后经过化粪池稳定沉降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三、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如空气压缩机)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场界的噪声,使其低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合理安排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的持续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合理安置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是动力机械设备适当分散布置在施工场地,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建立临时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当适当建立单面声障。施工期间要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标准,禁止夜间施工,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四、施工期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主要生态影响为:施工破坏现有植被,临时场地和永久场地会占用土地;施工活动会对鸟类栖息地生境造成干扰和一定程度破坏;施工作业会扰动原地形地貌,损坏原有植被,易引发水土流失。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景区内的林地、园地和耕地实施严格保护,尽可能在现有路面等硬化位置进行施工,工程施工结束后对破坏的植被采取恢复措施,对破坏的裸露地面采取种植植被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施工期对生态影响不大。五、固体废弃物产生与处理处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产生主要有三部分,分别为:河道清淤底泥;河道清脏、清杂产生的生活垃圾、杂草等固体废弃物;土方施工开挖的弃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 河道清淤底泥、生活垃圾等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2、 土方施工开挖、物料运输产生的弃土及时回填。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处理处置。六、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宣教工作施工期将破坏地形地貌,毁灭植被,导致一些地表裸露,改变土壤结构,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的宣教工作,禁止施工人员破坏设计用地以为的植被。(2) 保护地表上层和植被各标段承包商应在施工前期,依照设计文件将地表020cm有肥力土层进行剥离、临时储存并加以防护,同时将原有的树木进行移栽,以便随后用于土地复垦或河道沿岸绿化。要求工程监理人员加强此项作业的监理工作,因为,此项工作室保护用地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和项目绿化范围内植树种草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填土挖方,会产生水流失,而在底泥晾晒、堆放过程中,若遇上雨天,也会产生水土流失,为防止严重的水土流失,可采取建立工程与植被相结合的复式挡土墙,挖排水沟或截水沟、进行绿化等措施,防止雨水冲蚀泥土,防止泥土外溢,同时加强对施工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弃土(渣)的管理,建设施工尽量安排于旱季进行,以免水土流失的发生,从而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正面。项目的建设,起到了防洪排涝、沟通水系以及改善水环境的作用,其积极的生态和社会效应如下:该工程建成后,提高了防洪标准,有利于安全泄洪;抬高水位回灌补源,使周边环境的地下水位有所抬升,有利于周边环境的美化;使河道能保持一定水深的水面,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使该区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改变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河道清淤,河岸护砌整治,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植被栽植等措施,使孟津河水质得到改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 放 源(编 号)污染物名称防 治 措 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废气清淤臭气密闭管理达标排放施工扬尘洒水、遮挡车辆尾气加强管理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稳定沉降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影响较小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河道底泥和生活垃圾弃土:回填土坑或再利用生活垃圾与河道底泥:填埋场填埋处理综合利用达标排放噪声施工设备施工噪声使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高噪声施工机械尽量远离当地居民施工,且经常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润滑性达标排放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一、施工期1、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及施工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分层开挖原则”,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3、对土壤、植被的恢复,遵循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同时尽量增加绿化面积,提高项目区绿化率。4、施工区内搞好防护工作,既美化环境,又防止水土流失。5、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6、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毛石护坡、挡土坎、加固等水土保持工程。6、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减轻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二、运营期1、适时加强项目区内绿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质量。2、根据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制度,根据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确定不同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3、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完善告示牌制度,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恢复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该工程建成后,提高了防洪标准,有利于安全泄洪;抬高水位回灌补源,使周边环境的地下水位有所抬升,有利于周边环境的美化;使河道能保持一定水深的水面,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使该区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改变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一)项目概况临朐县孟津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位于临朐县柳山镇境内,项目总投资214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47万元。该项目规划河道长度约2100米,总面积约8400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水环境工程等。(二)项目建设可行性该工程属城乡水利治理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第36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