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品味语言之美.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品味语言之美.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品味语言之美.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品味语言之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时间:2017年4月7日星期五;地点:八年4班教室;执教:王巧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1、 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思路: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语言谈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前学生复习: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五遍。2思考课后习题,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3、理清文章的思路,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细细地品一品,说说它哪里“有味”。4、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导入1、同学们,你们刚刚过完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清明节,在享受快乐之余,也深深体会到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探究端午的鸭蛋的另一魅力语言之美。2、还没品味语言之前,我要落实一下大家上节课知识掌握如何?3、 请两位同学来挑战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基础“识字与写字”部分。听写语词:苋菜、囊萤映雪、腌蛋、硝药、门楣等。教师小结:两位同学的掌握情况挺不错的,但大家一定要谨记中考要求我们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左右,这需要我们平时日积月累地坚持到底哦。4、上节课我们了解汪曾祺是我国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其实汪老还是一们地道的中学语文老师哦!读完全文,我们好像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在话家常,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正如他自已所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本文。2、整体感知课文(1)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话家常般”地娓娓道出三个内容,请用三个小标题式的来加以概括?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提示: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尤其是每一段开头的句子。(2)文章的主题是写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端午、鸭蛋呢?它们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之处呢?作者开篇浓墨重彩地为我们营造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氛和令人神往的地方民俗风情,特别介绍家乡吃“十二红”,其中一道菜就是咸鸭蛋,由此引出鸭蛋,自然而充满情趣,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板书:设置背景,引出鸭蛋) 接着,作者结合自已的生活经历,细细地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双黄蛋的“奇”和特点,行文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自豪之感和热爱、眷恋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然而,文章要写的并不是平常的鸭蛋,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看出作者着眼点并不是鸭蛋本身,而是借自已喜爱的鸭蛋来写家乡的民俗民风、儿时的美好记忆,从而抒发了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样一来,文章的中心也就会随之浅显许多了。(板书:怀想童年)3、小结:细看行文结构没什么特点,他按“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种结构展开,好像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三、把握主旨: 作者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家乡的“咸鸭蛋”,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闲适悠然之间,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四、揣摩语言课文除了结构上的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比较有特色。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已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来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1、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口语色彩浓厚,读来平淡而有味。(1)示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A、句子简短,极其简练。B、有浓厚的口语色彩。提示:口语色彩,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这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种信口而出,使人倍感亲切,也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了。(2)请再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的句子A、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B、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C、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D、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3、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之气,增添了典雅之美,还带了淡淡的幽默之感。(1)示例: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提示:“惊奇不已”的“已”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停止。有文言色彩,比较典雅。 提示: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2)请再找出几个有文言色彩的句子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B、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C、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D、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提示:“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这个诗句出自何处?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唐代诗人元稹作无题一诗悼念亡妻所作: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4、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1)请找出两个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句子:A、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B、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5、善于运用语言“造型”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此处为细节描写,其中作者用了两个精练字词传神地描绘出鸭蛋的吃法。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6、语言特色小结:五、学生讨论、交流。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 你对此有何看法?2、 看法我来说,学生进行交流、讨论。3、 教师小结:网友评论: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六、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 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