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doc_第1页
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doc_第2页
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doc_第3页
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doc_第4页
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情预测,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辖区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根据辖区传染病发病特点,特制定本辖区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工作技术方案。一、 预测目的1、掌握我区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流行特点;2、掌握我区重点传染病病原分布特征、发病趋势。二、预测方法本区高发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结核外,其他病种定量测量均采用时间序列法,以近3年的周发病数建立数模,用移动平均法对下一年发病趋势进行定量发病趋势预测。在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中艾滋病采用特尔菲法、现场调查法、头脑风暴法、主管概率法对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WORDBOOK疫情估计模型进行下年度疫情预测;结核病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开展中长期预测,甲型H1N1流感无历史数据无法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因此均采用专家评估法进行了定性预测分析。预测使用的方法中移动平均法利用历史数据,借助数学手段,其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优于专家评估法,但无法将各种防控策略的实施带来的影响考虑进去。WORDBOOK疫情估计模型在专家评估和现场调查的分析数据上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防控策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较精准地反映了发病的趋势;而结核病发病趋势预测中使用的现场流行学调查结果能较科学地运用于中长期宏观战略预测中,但开展现场调查的周期较长、受人力、物力投入的限制只能3-5年开展一次,短期预测的开展只能借助长期预测结果进行替代。在上述定量分析结果上,采用头脑风暴法结合本区防控策略再次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三、预测对象年度报告病例数在前10位的病种和本辖区重点控制传染病。四、预测时间上年度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于下一年年初进行。五、预测内容1、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查XX市疾病预防控制年鉴,我区1990-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20年来全区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330.50/10万。在实行网络直报前的14年间,全区总体疫情平稳,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07.03/10万。2004年开始实行疫情网络直报,我区疫情出现攀升,自2004年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85.27/10万,但以2010年最高,年发病率为596.81/10万,其他7年年发病较平稳,升降幅度不大。2010年上升主要为肝炎和手足口病报告比较多,2个病种合计808例,占全年的51.89%。分析显示实行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较手工报告时期有所上升,2004年以来,网络报告加上XX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及“七城会”的举行,加强了传染病疫情网报的指导和督导,均使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结核病、手足口病、性病等重点传染病作为当前疾控部门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导致近几年辖区传染病年发病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状态。2、手足口病2.1 手足口病发病情况XX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3年间报告发病率由2009年的80.31/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55.30/10万,再下降至83.35/10万。这与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作为丙类传染病以来,且作为当前包括今后一段时间均为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托幼机构的大力宣传及手足口病本身的危害,促使患者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与往年相比,家长就诊的意识和医疗机构的网报意识大大加强,导致手足口病病例增加,但2011年的发病率下降与往年的聚集性疫情相比出现减少,且经过几年的宣传,群众对小孩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控知识的增加及各级部门的通力防控密切相关。2.2 专家预测手足口病自2008年纳入法定传染病以来,一直是我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其发病数2011年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大力宣传,且手足口病无特定的疫苗,高危人群为3-5儿童,且儿童没有有效地免疫力,机体抵抗力较差,有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给手足口病的发病创造了有力条件,预测2012年我区手足口病发病水平仍会维持在一高水平,针对2011年我区聚集性疫情的有效处置和重症病例的减少,预示我区手足口病在维持高发病率的前提下,重症病例会有所减少,且疫情均能控制在可控范围。但针对往年的处置经验,我中心对手足口病的防控仍然达到预期目的。3、乙肝3.1 1990-2011乙肝发病情况XX区乙肝报告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20年间报告发病率有1990年的17.62/10万上升至2011年的61.25/10万,最高值为2008年149.71/10万。这与大疫情网报系统运行后,漏报下降,乙肝病例的报告增多,但是,乙肝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反复发作和反复看病导致重复报告现象严重,也是上升的因素之一,但2008年后年发病率逐年下降,可能与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的大力普及及重报病例的减少密切相关。3.2 专家预测乙肝是我区重点控制传染病,其发病多年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15岁以下儿童人群免疫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成人中,乙肝的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我区组织开展了适龄儿童乙肝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但其对疾病的人群发病影响仍未产生。因此,专家预测2012年度其报告发病率将与2011年持平或有一个继续下降趋势。4、痢疾 4.1 2001-2011年痢疾发病情况2000-2010年,我区痢疾累计发病897例,无死亡病例。自2006年后,病例逐年呈现递减态势,详见图8。4.2 专家预测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呈现季节性分布,其发病多年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近年来,随着卫生水平的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加之国家各级各类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致使群众的卫生意识也已大为改观,故从06年后发病已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专家预测2012年度其报告发病率将与2011年持平或小幅度下降。5、丙型肝炎5.1 发病趋势预测对2009-2011年XX区丙肝发病数采用时间序列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根据2009-2011年丙肝周发病数的离散分布图,XX区发病情况近三年呈现明显上升,详见图12,预测方程为y=0.0008*x+0.6845,R2=0.0017。用预测方程对2012年周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周发病趋势见图13。全年自第17周开始上升,至17-20周为发病高峰,20周开始下降,发病趋势较为平缓。若2012年周报告病例数在基线值之上、预警值之下,需要加强监控力度,搜索疫情报告、日常工作记录资料,疫情的异常升高很可能预示着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尤其是吸毒人群的聚集性疫情,若周报告病例数超过预警线,则预示着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疫情。5.2、专家组预测丙肝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传播控制上尚未有有效的防控策略加以控制。因些,在人群中的传播尚为自然传播状态。其人群发病率不会有较明显的变化,2010年丙肝作为性病筛查的又一病种,导致发病人数与往年相比较高,但专家组提示:2012年在我区仍是艾滋病的哨点监测和美沙酮门诊中增加了丙肝的检测项目, 2012年的报告发病率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并不表示其人群发病率出现了变化。6、肝炎(未分型)6.1 发病预测对2009、2010、2011年XX区肝炎(未分型)周发病数采用时间系列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根据2009-2011年肝炎(未分型)周发病数的离散分布图,XX区发病情况近三年下降明显,预测方程为y=0.0002*x+0.2003 R2=0.0005。 6.2、专家预测肝炎(未分型)在我区的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在肝炎的防控策略中尚无针对该病种的免疫策略,其在人群中的发病仍处于自然传播状态。因此,在其他肝炎病种疫情报告病例定义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该兵种的趋势定量分析数据不会受到影响。7、戊肝7.1 2012年发病预测对2004-2011年XX区戊肝周发病数采用时间系列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XX区戊肝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用2004-2011年度戊肝周发病数建立数据模型,应用移动平均法对2012年戊肝发病周趋势进行预测,显示:全年戊肝发病呈散发状态,在排除疫情暴发的情况下全年发病数会在个位数。7.2 专家组预测戊肝作为一种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在聚餐、学校等公共场合较易造成爆发流行,但是,从近几年的发病数来看,预测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区戊肝发病2012年与2011年持平或有小幅度上升,但发病数会维持在个位数之内。 8、登革热8.1 2004-2011年发病概况2004-2011年,大疫情网数据显示,我区累计报告登革热1例,自2004-2010年我区未发生1例登革热病例,2011年出现了1例患者,该患者为在外务工人员,我区不是登革热疫源地,暴发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较少,且我区作为老城区每年均定期开展蚊蝇监测和灭“四害”运动,蚊蝇密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年开始。8.2 专家组预测登革热作为一种具有季节性的需蚊媒介传播的传染病,从近几年的发病情况看,我区2012年发生原发性登革热病例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我区有些户籍人员前往国外打工回家探亲,在原工作地发生病后回家,导致我区发生登革热病例,故建议,归国人员一定须在检疫场所隔离2周后未发病方能解除隔离回家探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