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农业科学技术 重点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中央一号文件亮点难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第七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重点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难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第一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 第三节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第四节农业教育 第一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要点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 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一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 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或工 农 艺方法 技术与科学的不同 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 技术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 科学是发现 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认识世界 技术是改造世界 科学是提供可能 技术是使可能变成现实 科学处在自然与技术的交点上 技术处在科学与经济社会的交点上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劳动节约型技术 资源节约型技术 中性技术 二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 不断创造 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 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要点 据农业部统计 截至2005年5月底 全国共派出土肥专家13万人次下乡进村 培训农民1300多万人次 为农民免费测土16万多个 为1 3亿亩耕地提供 营养配餐 据对内蒙古 吉林 江苏 湖南 辽宁等5省区10个示范县 市 40个村139个农户的调查统计 有61 的农民懂得不科学施肥就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77 的农户不同程度地了解测土配方施肥知识 有40 的农民了解自己种植的作物最缺乏的营养元素 有25 的农民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肥料 使每亩地降低成本20元 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生产资料 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 科学的管理理论 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软科学 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 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 二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特点 渐进性 系统性 复杂性 周期性 外生性 三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农产品竞争力目标 农业自身发展需求 技术自身推动 三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 农业外部发展拉动 TBT 从2008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的 欧盟食品与饲料安全管理法 进一步拉长了食品安全控制的链条 除了禁止带有320种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在整个欧盟市场销售外 还要求食品生产与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即 始于农场止于餐桌 的全过程 都要符合新出台的一系列标准 否则欧盟委员会将取消其进口资格 并将相关外国企业列入 黑名单 日本从2008年5月29日起 正式推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 肯定列表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 所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增至135种 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 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 8万个 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 山东向阿尔及利亚出口或转口的花生一直比较顺利 但从2008年开始 阿尔及利亚将对进口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以欧盟进口标准替换为本国标准 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贸易壁垒 正是针对花生出口 因为我国出口欧盟的花生主要问题就是黄曲霉毒素超标 四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替代稀缺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拓展经济赢利边界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农产品质量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 提高农业的效益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贡献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农业技术效率 农业科技进步系数 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蛙跳 leapfrogging 理论 克鲁格曼等人的 蛙跳理论 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后发优势 发展中国家更愿意采用那些最初效益不高但潜力很大的新技术 从而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实现 蛙跳 式发展 蛙跳 理论的内涵 蛙跳理论 就是讲青蛙借助池塘里的几片荷叶 可以从此岸跳到彼岸 看起来理论非常的简单 但内涵很深 这个里面有两层含义 一是青蛙的体重可以在荷叶上承受 二是在青蛙的借力过程中技巧的掌握 不会时间很长 研究 蛙跳 理论的内涵 我们在实行农业科技进步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概述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农业科技创新假说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制度安排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道路 要点 一 技术创新概述 罗森保为代表的过程理论 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理论 罗斯托的增长理论 卡曼和施瓦茨的市场结构论 技术创新理论 门斯为代表的周期理论 基于内生增长的理论 二 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 1 美国模式2 日本模式3 西欧模式 三 农业技术创新假说 1 希克斯 速水 拉坦 宾斯旺格假说2 施莫克勒 格里克斯假说3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扩展 1 激励制度2 组织制度3 投入制度4 科技管理制度5 其它制度环境 四 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高产 优质 高抗动植物新品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现代集约化养殖技术设施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农产品存储与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综合控制技术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 五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节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技术推广 要点 农业科技贡献率 指农业科技的增量投入对农业增量产出的影响 即农业科技投入所带来的农业产出增量在农业总产出增量中的比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据农业部科技司统计 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 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 4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已不是我国个别地方的个别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 指利用实验 示范 宣传等手段 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中国农技推广网 我国农业教育体系 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培训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03 19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国发 2005 43号 平均每个中小学生年减负 元和 元 一 近年来 国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力度较大 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二 三产业发展 还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民收入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指哪些 第八章农产品市场供求 重点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类型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农产品供求均衡难点吉芬效应蛛网理论 第一节农产品需求 第二节农产品供给 第三节农产品供求平衡 第一节农产品需求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农产品需求曲线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谷贱伤农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农产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要点 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消费者愿意按现行价格购买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的概念 形成有效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消费者具有购买意愿 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具有支付能力 农产品需求曲线TheDemandCurve D O Q P 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中间需求的变化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替代品与互补品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人口数量和结构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个人收入愈高 消费者对一定价格下的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就愈大 相反 收入愈低 需求量就愈小 低档商品 特例 中间需求的变化 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业 工业 以及相关产业 将农产品用作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 用作饲料 食品 纺织 化工 商业等农产品将日益增加 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 农产品需求规律 商品农产品的价格越低 其需求量越大 吉芬农产品giffengoods 炫耀性农产品conspicuousgoods 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 特例 吉芬农产品 吉芬农产品P Q 吉芬之迷 GiffenParadox 1845年爱尔兰发生过一场严重的大饥荒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 饥荒时的主要粮食土豆的价格升到很高 但需求却激增 民众纷纷抢购 饥荒过后 土豆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回到正常水平 但需求却大幅减少到饥荒前的水平 这种现象被称为 吉芬之谜 这类商品也就叫 吉芬商品 炫耀性消费理论conspicuousconsumption 由凡勃伦提出 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那么 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 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 那么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 80年代香港的茅台酒价格 名牌月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 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炫耀性农产品P Q 替代品与互补品 替代品Substitutes 即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猪肉与牛肉 一种的P与另一种的Q呈同方向变动 互补品Complements 即需要同时使用 互相补充配套 才能发生效用的商品咖啡与白糖 一种的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动 消费者的偏好 例如 有的喜爱吃肉 而不喜欢奶制品或鸡蛋 有的喜爱吃素菜 而不喜欢吃荤菜 有的喜爱吃瘦肉而不喜爱吃肥肉 等等 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 文化习俗 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它们也会影响产品的消费方式和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选择 我国回族人 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 陕西 贵州 青海 以面粉为主食 喜欢饮茶 辅以玉米 豌豆等杂粮 爱吃蔬菜 喜欢吃牛 羊 鸡 鸭和带鱼鳞的鱼类 但不吃马 驴 狗的肉 尤其忌食猪肉 人口数量和结构 人口数量 图1 人口结构城乡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图1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 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或者说 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 商品农产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 例 价格从 元降到0 8元 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 则 若某商品农产品价格从3元降到 元 需求量从 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 这时卖者的总收益怎样 减少 卖者总收益增加20元 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 需求弹性是一个无量纲的 这使其具有广泛的可比性 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负值 但在实际运用时 为了方便起见 一般都取其绝对值 需求弹性因不同的物品而异 弹性 elasticity 物理学名词 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完全无弹性perfectinelastic O Q D P Ed 0 需求完全有弹性或弹性无限perfectelastic O Q D P Ed 需求价格单一弹性unitaryelastic D O Q P Ed 1 需求价格富有弹性elastic O Q D P Ed 1 P Q O D 需求价格缺乏弹性inelastic 0 Ed 1 案例分析 运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 谷贱伤农 这一经济现象 在丰收的年份里 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 产量和粮价 是二者的乘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 Ed 1在丰收的年份里 粮食的供给增加 如图s s 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P1 P2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 因此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 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 E1 谷贱 是粮食丰收使供给增加 在缺乏弹性的需求作用下 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的下降 谷贱伤农 P O Q D S s P1 P2 Q1 Q2 E2 伤农 则是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 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 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TheIncomeElasticityofDemand 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反应的灵敏度 或者说 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率的比例 农产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农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度 或者说 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对另一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 农产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TheCross 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 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 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率EXY QX QX PY PY QX PY PY QX替代商品 EXY为正互补商品 EXY为负 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 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正向变动 第二节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农产品供给曲线相关商品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种类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 要点 农产品供给的概念 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 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形成有效的供给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 生产经营者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 农产品供给曲线TheSupplyCurve 供给数量 价格 S 供给法则 S 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例外 生产用途狭窄商品价格预期变化 相关商品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 竞争性商品连带商品 农产品的供给弹性ThePriceElasticityofSupply 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 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种类 O Q S P Es 0 供给完全无弹性 供给完全有弹性 O Q S P Es O Q P S 同一供给弹性 Es 1 供给富有弹性 S P Q O Es 1 供给缺乏弹性 O Q P S 0 Es 1 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 占用土地面积大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 相反则大 同一农产品 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 在落后地区供给弹性小 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 价格下降时供给弹性小 农产品的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 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 畜牧业和林业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 农产品的供求均衡EquilibriumofSupplyandDemand 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这个价格 一般称作均衡价格 这时的交易量称作均衡交易量 定量分析 广告与土豆的价格 国家农作物种植协会预计 明年土豆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为 Qd 28 0 04PQs 2 0 16P预测明年土豆的价格和数量 Qd QS28 0 04P 2 0 16P均衡的价格为 PE 150元 百公斤均衡的产量为 QE Qd Qs 22 百公斤 因土豆的数量过多 该协会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广告战 向消费者指出土豆中的高蛋白含量比较高 预计广告将使土豆的需求曲线发生以下变化 Qd 40 0 05P 而土豆的供给函数不变 这时 土豆均衡价格会上升为 PE 200元 百公斤由于广告的作用 土豆的价格每百公斤上升了50元 而这时土豆的销量增加为 QE Qd Qs 30 百公斤 价格 S Pe P1 P2 数量 E D D S Qe Qs1 Qs2 Qd1 Qd2 农产品供求均衡示意图 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 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均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是在考虑时间因素与动态条件下 研究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 这是1934年由英国经济学家N 卡尔多命名的 蛛网理论有三个假设前提 一是从开始生产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 二是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 三是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蛛网理论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产品价格与产量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如果要运用市场机制来克服这种波动 就要利用期货市场来确定未来价格 以指导生产 减少波动 蛛网模型CobwebModel 收敛型蛛网 农产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发散型蛛网 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封闭型蛛网 农产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 价格 收敛型蛛网 D T4 T2 E T1 T3 D S S P4 P2 Pe P1 P1 Q4 Q2 Qe Q1 Q3 数量 价格 发散型蛛网 Q2 Q1 D D S S P2 P1 Qe pe 数量 价格 环型蛛网 讨论 2010年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上涨幅度较大 请结合实际分析其原因 并谈谈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控制 第九章农产品价格与农村消费市场 重点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如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难点如何切实地提高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 第一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 第二节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第三节农村消费市场概述 第四节农民的消费 第一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农产品价格的特征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要点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 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它由三部分组成 生产过程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劳动报酬 V 赢利 M 在确定农产品价格时 应当以经营劣等地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农产品价格形成是由供求决定的 反映农产品市场供求量的变化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在理论上可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市场均衡价格 农产品价格的特征 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大长期来看 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上升倾向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 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价格下跌 进而会降低农民收益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求状况货币的价值农产品资本有机构成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国家经济政策 第二节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农产品差价的概念农产品差价的种类农产品比价及其变动规律工农产品比价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 要点 农产品差价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 是指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 由于地区 季节 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包括地区差价 季节差价 质量差价 购销差价 批零差价 概念 农产品差价的种类 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 地区差价Regional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 地区收购差价地区销售差价 季节差价Seasonal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 淡旺差价节假差价早晚差价晴雨差价 果蔬季节差别大旺贮淡销能发家 质量差价Quality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 优质优价有利于刺激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 推广优良品种 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购销差价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BetweenPurchaseandSale 购批差价 农产品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价格之间的差额 购零差价 农产品收购价格与产地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批零差价PriceDifferenceofAgriculturalProductBetweenWholesaleandRetail 由零售商的合理费用 利润和税金所组成 中国食品产业网 农产品比价ParityRateofAgriculturalProducts 概念公式变动规律 农产品比价ParityRateofAgriculturalProducts 同一时期 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以农产品生产价格为标准价格进行比较 概念 农产品比价 农产品比价 交换品的价格指数 被交换品的价格指数2007年上半年 湖北省谷物生产价格指数为104 18 水产品价格指数为99 73 则水产品与谷物的比价是99 73 104 18 0 957 公式 农产品比价的变动规律 以不同农产品之间的价值量比例为基础农产品比价的变动以粮价为中心 工农产品比价priceparitiesbetweenindustrialandagriculturalproducts 是指同一市场 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业品交换的价格比例关系 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多少工业品的价格 或者说 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可以换得多少工业品 概念 工农产品比价意义 工农产品比价体现的是工业与农业之间以及工人与农民 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关系 其合理与否关系到工农业生产能否协调发展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能否逐步缩小的重要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公式 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 剪刀差的内涵及其成因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剪刀差的变化趋势 剪刀差scissorsdifference 是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 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 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 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 内涵 实质 剪刀差的成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劳动生产率越高 消耗在一定量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其价值量就越少因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所以工业品的价值量的降低速度快于农产品 如果工农产品价格不因其价值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工业品的价格就会高于其价值 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低于其价值 二者的交换是不等价的 就形成了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 工农产品交换的 剪刀差 ScissorsDifference 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剪刀差过大 会削弱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阻碍农业正常发展剪刀差过大 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过大的剪刀差 直接制约着轻工业的发展 并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过大的剪刀差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 是造成城乡之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之一由于剪刀差的存在 农产品商品化 社会化的进程缓慢 阻滞市场经济的发育 剪刀差的变化趋势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剪刀差 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和工业资本对农业的渗透 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 与工业的差距逐步缩小 从而改变了工农产品的交换条件 使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也日趋缩小我国的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由来已久剪刀差的缩小和消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1997年全国农民负担比例 第三节农村消费市场概述 消费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 要点 消费consumption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章研究的消费特指生活消费 指消费的物质资料和劳务 包括衣 食 住 行 文化娱乐 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 消费市场consumptionmarket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它是消费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也是整个市场体系的终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最终实现的市场 概念 构成要素 消费品生产者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消费品流通企业或消费品经营者 消费市场的类型 一般划分为 物质消费品市场 劳务消费市场按流通渠道分为 批发市场 零售市场按地理环境分为 城镇市场 农村市场按消费品耐用和非耐用的特性分为 耐用消费品市场和非耐用消费品市场 消费市场的一般特点 消费市场的分散性消费市场的多样性消费市场的多变性与消费者联系的直接性 农村消费市场 是指在农村的地域范围内产生的各种消费关系的总和 内涵 大农村市场 将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市及小城镇规划建设较好的地区 都划入农村市场的范围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 潜力性差异性层次性示范性功能性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培育市场体系 扩大内需 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城乡交流 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农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 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 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收入分配 提高农民整体消费水平 见图 积极调整消费品生产结构 提高产品适应性 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改革消费政策 促进商品消费模式转变 数据来源 2006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一 农村消费市场为何启而不动 原因在哪里 第四节农民的消费 农民的消费水平农民的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的概念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途径 要点 农民消费结构的概念农民消费结构的分类恩格尔定律农民消费结构的一般变化趋势 消费水平的概念 是指一定时期消费的物质资料及服务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 消费水平具有量和质的规定性 概念 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 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 见图9 4 1 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 见表9 4 1 物价水平 见图9 4 3 9 4 4 消费品供应状况 图9 4 1 中国农户消费水平与谨慎度的关系 表9 4 2农村人口数据表 图9 4 3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涨幅比较图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见图1 健全的消费市场体系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重要保障 农民的消费结构farmer sconsumptionstructure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农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概念 农民消费结构的分类 按照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 可以划分为吃 穿 用 住 行等具体形式按照满足消费需要的层次 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 享受资料的消费和发展资料的消费 见图9 4 5 按照消费资料的来源方式不同 可以划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图9 4 5马斯洛 人类欲望 需求 层次 恩格尔定律 Engel sLaw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 一个国家越穷 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 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来源 恩格尔系数 定律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恩格尔定律 静态 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 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 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 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 动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1978 2009年恩格尔系数变动表 图9 4 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较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一 如何切实地提高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 二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 2001 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处于30 40 之间 应该属于 富裕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处于40 50 之间 属于 小康 你认为恩格尔系数会失灵吗 第十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 重点农业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方式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 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坚持的原则 要点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 国家 地区或农业企业 内 农业系统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种植业 林业 渔业和畜牧业的组成及所占比重 Structureofagriculturalproduction 农村产业结构Structureofruralproduction 是指在农村这个特定经济区域内 各个经济部门及其所属各门类 各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 结合形式 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等 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业 渔业 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 绿肥作物 园艺作物 结构特点农业产业 动态性 相关性 多层次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 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 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粮食的供求状况经济政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配第 克拉克定理库兹涅兹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定理 理论 农业产业结构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水平需求地理资源环境农业科学技术劳动力 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效益最佳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坚持的原则 调整的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碰撞预防技术
-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方案与练习
- 2024年公务员申论高频话题及写作技巧
- 龚自珍《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与学习反思
- 2025-2030反刍动物药用饲料配方优化及营养调控研究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技术路线演变与产能扩张策略研究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路线及经济性评估专项研究
- 2025-2030动力电池隔膜材料技术迭代方向预测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算法优化与安全预警
- 幼小衔接教育年度计划范本
- 2025楼宇平方效益评价规范
- 术后并发症护理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规项目自查记录表
- 粪污清运服务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动火管理制度
- 孵化基地制度管理制度
- 中枢整合康复技术课件
- DB31/T 936-2015车载终端与手机互联应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 软件委托开发合同样本(合同范本)10篇
- 兽医检验科工作流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