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讲学稿(无答案) 北师大版(1).doc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讲学稿(无答案) 北师大版(1).doc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讲学稿(无答案) 北师大版(1).doc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讲学稿(无答案) 北师大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课标解读】(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向指南】本单元是中考的重点。重点掌握(1)洋务运动的概况及评价(2)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中国同盟会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知识梳理】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奕訢、(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评价: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社会生活。(1)1893年通车的唐胥铁路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276公里)(2)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全线通车)(3)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实业救国(4)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5)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6. 严复:梁启超称“中国西学第一”。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主张:效法西方变法,建君主立宪制。7.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典型题例】1.2009年中国工业化蓝皮书指出:船舶制造工业是我国当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行业,该行业在我国近代开始于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3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革命。其中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是a辛亥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改革开放 ( )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自强、求富 b立宪、议院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走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系列变革。材料二 图一 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 康有为 图三 孙中山 图四 陈独秀 请回答:(1)根据材料回答,中国1919年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2)图一最能体现的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简述图二人物推动下的变法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3)图三人物领导的革命终结了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图四人物1915年9月主持创办什么杂志进行思想文化运动?【真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民主、科学 b民族、民权、民生 c自强、求富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严复6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7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它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主主义 a. b. c. d. ( )8. 台北市立动物园预告了“团团”和“圆圆”与台湾公众见面的日子民国98年1月26日,也就是公元 ( )a.2007年1月26日b.2008年1月26日 c.2009年1月26日 d.2010年1月26日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巨变,其主要依据是 ( )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使社会风俗大为改观10.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c.都有资产阶级领导d.都向西方学习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宣传了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宣传了“自强”“求富”的思想1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3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强调“国人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14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15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此路是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汉铁路 d.津浦铁路 ( )16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们可以通过申报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17.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出现在 ( )a.戊戌变法后 b.洋务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护国运动后18它设立于戊戌年间,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 b燕京大学 c东吴大学 d哈佛大学二、综合探究题19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61年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 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 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以除旧布新。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回答:(1)请分别举出材料一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说出每个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各一个。(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前期和后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