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游褒禅山记》的评价_第1页
古人对《游褒禅山记》的评价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对游褒禅山记的评价1.茅坤:“逸兴满眼,而余音不绝。”(唐宋八大家文钞临川文钞卷八)2.吴楚材、吴调侯:“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至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古文观止评语)3.沈德潜:“有志有力,而又有物以相之,其终不能至者,则亦无如何也。借题发意,文人之常,然必说破正旨。此只于言外遇之。又是一格。用笔最折。(详注唐宋八家古文读本卷三十)4.刘熙载:“荆公游褒禅山记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谓深、难、奇三字,公之学与文得失并见于此。”(艺概文概)5.浦起龙:“此游所至殊浅,偏留取无穷深至之思,真乃赠遗不尽。当持此为劝学篇。”(古文眉诠卷七十)6.李光地:“借题写己,深情高致,穷工极妙。”(清乾隆编唐宋文醇卷五十八)7.林纾:“此文足以概荆公之生平。志字是通篇之主,谓非定力以济之,即有志亦复无用。故公之行新法坚决,不信人言也。所谓无物以相之,相者,火也;火尽又焉得至?故行新法亦必须人以助。武灵王行新法,有肥义诸人相之;公不得韩、富为之相,专恃吕惠卿、李定辈,无济也。于人可讥,则指同时指斥新法者;在己为有悔,非悔新法之不可行,悔新法之不意行也。尽吾志三字,表明公之倔强到底,不悔新法之不善,而恨奉行者之不力。始终不肯认过之意,溢于言表。“按至和为仁宗年号,公实未相,新法亦未萌芽,吾言似少近穿凿锻炼。不知言者心声,公之宿志如此,则异曰之设施亦正如此,但以文字决之,已足为公一生之行述。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