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从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全国各地、各校优秀模拟试题分解而成,同时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错误之处、旧题之处在所难免,也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整理人:智玉、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园地精品系列: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011福建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近现代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错误;针对“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民生问题符合要求的是B项;C项指的是1918年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指的是1921年1928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故应该排除C和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评价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最早是指1921年苏俄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历史时期,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生产力,以便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3(2011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 B C D【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年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4、(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解析】B 根据时间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B是新经济政策内容,C是斯大林时期,D是罗斯福新政。5(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B 俄国十月革命后初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核心举措就是余粮收集制。6(2011黑龙江哈九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从材料的数据分析,重工业占75%,日用消费品仅占25%。从中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是苏联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故选B。7(2011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解析】B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上访”“ 直接背景”等信息,联系所学,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到乡下谋生,工人阶级队伍涣散。经济危机还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府的实施。本题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应是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8(2011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无法理解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流通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9(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0(2011南京高三调研)右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解析】B 本题中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与1921年新经济政策和1925年工业化实施有密切的关系。A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说法明显错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历来对农业不够重视,农业为工业服务,极大损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C项1920年国内外战争基本结束;D项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召开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全国展开。11(2011北京日坛中学高三摸底考)“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解析】C 考查新经济政策。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上,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错误的探索,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当时的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2(2010江苏如皋高二下期末)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解析】D本题考察苏联时期的经济。题干所放映的是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时期。13 (2010高一期末顺德四校联考)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使俄国拥有核弹”,这个人应该是斯大林,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14(2011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检测)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解析】C 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15(2011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二联)下列表格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份报告,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A苏联农业取得显著成就 B二战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C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显现 D经济大危机困扰着苏联【解析】C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从表格可以看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人民的粮食人均产量和肉类人均产量都在下降,这说明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斯大林体制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选C项。16(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20年代苏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经济政策体制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是一场政治革命,故应排除;B项是公有制禁止商品流通故应该排除;D项形成于1936年故也应排除;而新经济政策是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生产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7(2011湖北武昌高三11月调研)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B 本题考查20世纪初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18(2011广东五校高三二联)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解析】B 从时间上看1920年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本题据题意B项正确。19、(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检)“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B 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20、(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检)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解析】D 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引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斯大林推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1(2011安徽省百校论坛一联)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D题中信息说明当时在苏联(俄)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上得到发展,借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项正确。22(2011唐山高三摸底考)“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材料反映的是( )A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为战争进行动员B苏俄为巩固新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联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D苏联为应对德国法西斯入侵进行战争动员【解析】B从材料可以解读到苏维埃实行余粮收集制,派遣征粮队到农村进行征粮。1918年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新政权,解除内忧外患的危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等;C项1927年苏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化业方针;D项1941年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ACD三项与材料反映信息无关联。23(2011北京日坛中学高三摸底考)“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解析】C 考查新经济政策。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上,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错误的探索,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当时的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24(2011温州高三八校联考)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解析】B 读题目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电气化”,体现了列宁重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选项中B最符合题意。25(2011惠州高三一调)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解析】D 20世纪20年代,在结束了国内战争后,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才会喊出材料中的口号,由此可排除A、B;C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平息了农民的不满。26(2011内蒙古元宝山一中高三一摸)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解析】A 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于如何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错误的探索;之后,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间接过度,这是与当时的国情相符合的正确探索。B、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27(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解析】D 本题实际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和失败原因。1953年赫鲁晓夫着手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改革,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据此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项。28(2011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可见这一政策从本质上( )A调整了经济结构 B适应了经济规律 C稳定了社会秩序D提高了农民积极性【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改变分配机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9(2011山东菏泽高三12月联考) “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微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是通过政变上台执掌苏联政权,在改革中试图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其经济改革失败,缺乏事实求是的作风和科学理论作指导。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30(2011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D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状况。人们开着飞机排队买面包,说明工业的发达和农业的落后,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故选D。31(2011河南郑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A B C D【解析】B 本题实则考查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据所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而腐败又导致苏联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人对现实丧失了信心,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据此本题选B项。32(2011广州高三调研测试)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D 本题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33(2011广东六校高三二联)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C 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大规模种植玉米,因此属于蛮干。A项属于“阴谋家”的表现,BD项属于“改革家”的表现。34(2011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三检测)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生产增长统计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根本原因是( )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A苏联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沉重经济包袱C苏联推行“休克疗法”,经济处于过渡期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社会动荡【解析】A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苏联的国民生产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其根源于苏联长期执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5(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摸)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一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解析】B 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出现负增长是在199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1985年,故选B项。A项原因分析错误,C项苏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建筑业b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练习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急诊主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化学编制考试真题及答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专题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计算机系c 考试题目及答案
- 跨业绩效对比模型-洞察与解读
- 2025年《考评员》应知应会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法律类)真题模拟训练
- 2025年湖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法律类)真题模拟
- 夜场员工合同协议书
- 【DAMA】2025智变-AI赋能政府与央国企智能化转型白皮书
-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4.彩虹》教学设计
- 航空宠物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评制度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 2025年法官员额考试题及答案
- 备考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及必背知识点大全
- 公开课: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
-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