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黄河象话题讨论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象;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4.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象部分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和合理想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这具化石的来历的想象;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2.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到那里的古生物大厅里参观一番。(出示北京自然博物馆及古生物大厅的典型图片)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出示黄河象化石)当你看到这具化石时,有什么想说的?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23课“黄河象”。(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直入主题,使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二、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进入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眼前出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读能力。)2小组朗读课文,解决个人不理解的词语。仍然有问题的,记下来。学生需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古生物大厅:专门陈列古代生物的遗迹和图片的地方。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理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历史的重要依据。尾椎:人或高等动物脊柱的末端。假想:想象,假设。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和抽查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给了孩子们展示的机会。)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说一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黄河象的哪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部分?教师相机板书:第一部分:(1)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第二部分:(25)科学家假象化石的来历。第三部分:(6)象化石被发掘。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学习一定的表达顺序。)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黄河象,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深读课文打下基础)二、深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1出示中心话题:科学家对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作了怎样的假想?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假想?概括科学家的假想: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引导学生找出假想的根据: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找出文章中的具体句段:(一)化石的完整性为假想提供了依据。a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b前面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通过指名朗读,体会这些语句的表达特点准确性。(二)假想的条理性。a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b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c两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让学生先找出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然后再通过情感朗读,体会和学习表达的条理性。(设计意图:通过中心话题的引领,让孩子们掌握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学习表达的正确性和条理性。)2讲解、复述这个故事。(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3)同组相互复述。(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设计意图: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儿童与发明教学建议冀教版一、充分预习,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1、预习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弄清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没有必要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2、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篇课文的题目“儿童与发明”,注意在表达时用上“发明”、“儿童”这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题目其实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3、在概括几种和“儿童”有关的“发明”时,要注意体现这些“发明”和“儿童”的关系,把每件事情表达清楚。例如,可以这样来表述:(1)音乐家布什曼受吹木梳的小女孩的启发制成了第一只口琴。(2)法国医生雷内克受用圆木玩听力游戏的小孩们的影响发明了听诊器。(3)美国人兰德为了满足女儿急于要照片的要求研究成功了一次性成像相机。(4)美国机械师毕寇为了解除送报的儿子的苦恼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5)比斯特受儿子用碎镜片看蚂蚁的恶作剧的启发发明了隐形眼镜。4、在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课后第二题中的表格作为学习的提纲,一边阅读,一边摘抄填写,从而达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二、理清线索,关注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1、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根据前面我们对这篇文章所做的分析,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各部分的详略。2、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体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作用。三、读中感悟,适当拓展,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1、这篇课文属略读课文。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目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拓展,交流更多的和儿童有关的发明,或是谈谈他们身边的生活实例。2、由于本课内容和儿童的生活密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评估课件
- 健康骨骼知识培训课件
- 俄罗斯政府课件
- 企业疫情期间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环境安全培训的作用
- 社区纪委考核管理办法
- 社区干部纪律管理办法
- 数字农业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 2025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租车防御性驾驶
- 棋牌室员工管理制度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规定的个文言实词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 仪表安装规范以及验收
- 《观潮》课件.ppt2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_3~6年级_单词表(带有音标)
-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北京17号线)
-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练习题
- 鲫鱼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 CPS21F变频恒压供水调节器使用说明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