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_第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_第2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_第3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_第4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药剂学【计算题】(一) 注射剂 P214P2151) 冰点降低数据法2)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这个考得可能性更大)(二) 置换价计算P294P295【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自己看书补充哈) 【处方分析】:在第十一章P263P266.(上课只讲了第一个处方的)第1章 绪论(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体现其理论体系特点,注意的方面:1、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必须符合中医药理论2、中药制剂的工艺过程必须首先考虑君臣药的提取效率,不仅要考虑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而且要考虑到“活性混合物”,以正交设计法或均匀设计法进行实验优选浸提分离工艺,以确保原方特有的疗效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除要求符合制剂通则检查外,通常选定君臣药中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作为制剂的含量控制指标。4、中药药剂的药效学研究,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及模型的同时,应尽可能建立符合中医学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5、中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不仅可借鉴于现代药剂学中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应发展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中药复方配伍特点的新的研究方法,如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等。6、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方可发挥其应有的疗效。(3)中药药剂学的任务:基本任务:研究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其制剂有效、安全、稳定、可控,保证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概况如下:1、 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2、 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3、 加强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4、 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4)中药药剂常用术语:1、 药剂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3、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中药常用剂型:汤剂、散剂等。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如玉屏风口服液、阿胶泡腾颗粒剂等。6、 调剂: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7、 药剂学:研究药剂调配与制剂制备的学科。8、 中成药:以中药味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9、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0、 处方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11、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药品。12、 给药精密化:要妥善设计药物剂型与用药方法,以便将各种药物能有选择性地送到欲发挥作用的靶器官,并在必要时间内维持一定浓度,尽量减少向其他不必要部位分布,使副作用限制在最低限度。第三节 药物制剂分类(1)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散剂、颗粒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剂半固体剂型:内服膏滋、外用膏剂、糊剂液体剂型:汤剂、合剂(含口服液剂)、糖浆剂、酒剂、露剂、注射剂气体剂型:气雾剂、烟剂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分为一类。浸出药剂: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剂、浸膏剂等。无菌制剂: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剂等。(2)按分散系统分类1、 真溶液类剂型 芳香水剂、溶液剂、醑剂、甘油剂及部分注射剂等2、 胶体溶液类剂型 乳胶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3、 乳状液类剂型 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4、 混悬液类剂型 合剂、洗剂、混悬剂等5、 气体分散体剂型 气雾剂等6、 固体分散体剂型 散剂、丸剂、片剂等(3)按给药途径分类1、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酒剂、流浸膏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2、 经直肠给药的剂型:灌肠剂、栓剂等3、 不经胃肠给药的剂型:A:注射给药:注射剂(包括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B:皮肤给药:软膏剂、膏药、橡胶剂、糊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离子透入剂等C:黏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片、吹入剂、栓剂、膜剂、含化丸D: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烟剂弟四节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 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同一药物因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快慢不同。通常是: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从防治疾病角度选择剂型:1、 急症用药,宜选用发挥疗效迅速的剂型,如注射剂、气雾剂、舍下片、口服液剂、合剂、保留灌汤剂等2、 慢性疾病用药,宜选用作用缓和、持久的剂型,如丸剂、片剂、煎膏剂及长效缓释制剂3、 皮肤疾患用药,宜选用软膏剂、橡胶膏剂、外用膜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4、 某些局部黏膜用药,选用栓剂、膜剂、条剂、线剂、钉剂2、 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充分考虑所设计剂型对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刺激性的影响。1、 含难溶性或水中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主含挥发油或有异臭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液等液体剂型。2、 药物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或因肝脏首关消除(首关效应)的,不宜设计为口服型。3、 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不宜制成注射剂或口服液等液体剂型4、 中药富含糖类、胶类等活性成分着,出膏率较高,浸膏吸湿性强,制成硬胶囊剂,稳定性差。3、 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优选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剂型。四、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剂型选择首先满足防治疾病需要和药物本身及其成分性质的前提。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三效:长效、高效、速效第五节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1)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给、使用、检验和治理部分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2000以前,我国药品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过喝过卫生部药品标准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制定的(2).药典1、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药典中收载医疗必须、疗效确切、毒性和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 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体现出 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2、中国药典:已颁布施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 2000、2005和2010年共9版。目前药典分为三部:第一部收载中药材 和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第二部收载化学药、生化药、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等各类制剂。第三部:生物制剂等。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药品标准,收载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品种。(3)药品管理法规1、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的第一部中华人民过喝过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2、2002年9月15日又施行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审批办法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4)新药注册药品注册: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药品 申请分为 1、新药申请 2、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 3、进口药品申请 4、补充申请第三章 制药卫生第一节 概述制药卫生: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生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1)致病菌 (检出一次为准,不再另行抽样复检) 1、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2、外用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阴道、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2)活螨 用于口服、创伤、黏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3)细菌和霉菌 1、口服给药制剂不含中药原粉的制剂含中药原粉的制剂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超过1000个每1ml不超过100个每1g不超过10000个(丸剂每1g不超过30000个)每1ml不超过500个每1g不超过100000个每1ml不超过10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者1ml不超过100个每1g或者1ml不超过100个每1g不超过500个每1ml不超过100个大肠埃希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每1g或1ml不得检出每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每1g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每1g应小于100个每1ml应小于10个2、局部给药制剂 (1)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 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无菌规定 (2)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中药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每1g或10cm2 不得超过100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 不得超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 (3)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中药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每1g或10cm2 不得超过1000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 不得超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 (4)眼部给药制剂1、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超过1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 不得检出。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5)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1、细菌数:每1g、1ml或 10cm2 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 不得超过1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 4、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6)阴道、尿道给药制剂1、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 应小于1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7)直肠给药制剂1、细菌数:每1g不得超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8)其他局部给药制剂1、细菌数:每1g、1ml或 10cm2 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 不得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 不得检出 3、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及动物类原中药粉(蜂蜜、王浆、动物角、阿胶除外)的口服给药制剂 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沙门菌。 4、有兼用途径的制剂 应符合个给药途径的标准 5、霉变、长螨者 以不合格论 6、中药提取物及辅料 参照相应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三、预防重要制剂污染的措施 (一)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二)生产过程与贮藏过程的控制 1、环境卫生和空气的净化 2、制药设备和用具的处理 3、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一、 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1、生产厂区的环境 2、厂区的合理布局 3、厂房设计和设施装备要求二、 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非层流型空调系统层流洁净系统特点气流运动是乱流设备费用低,安装简单使用时不易将空气中尘粒除净,只能达到稀释空气中尘粒的效果层流是一种粒子流体连续稳定的运动形式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状态外界空气已净化,无尘粒带入室内,可达到无菌要求有自行除尘能力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的交叉感染洁净度可达到10万级或1万级标准可达100级洁净度越小,尘埃和微生物越少,空气越洁净。三、 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控制区:达到10万级标准 洁净区:达到1万级或100级标准各个级适用制剂,详见P37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灭菌方法: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无菌:系指在一指定物体、介质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与灭菌方法相关的操作包括: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的芽胞全部杀死的操作2、防腐(抑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 3、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P37P40,每个灭菌参数的意义】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数为10%所需灭菌时间Z值?F值?F0值【灭菌方法】具体请自己看书P41一物理灭菌法: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1) 火焰灭菌法:不适合药品灭菌2) 干热空气灭菌法:利用高温干热空气达到灭菌目的,一般繁殖性细菌在100以上干热1小时即被灭杀。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胶、塑料制品的灭菌二湿热灭菌: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进行灭菌1) 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温度()表压力(KPa)时间 (min)11568.630121.598.020126.5137.215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待灭菌物品达到预定温度才开始计时2) 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蒸汽加热100进行灭菌,不耐高热的药品和12ml注射剂均可采用本法灭菌,时间一般为30分钟。煮沸法则是把安培或其他被灭菌物品放在水中加热煮沸进行灭菌,时间一般为60分钟。3) 低温间歇灭菌法:将待灭菌物品6080加热1小时,杀灭其中菌体繁殖体,然后室温或37恒温箱中放置24小时,循环操作3次,直到杀灭全部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为止。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PS: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抗热能力为芽胞繁殖期衰老期。耐热性:中性碱性酸性。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灭菌时间:与灭菌温度成反比,一般中药注射剂流通蒸汽100加热3045分钟即可。4、蒸汽性质(三) 紫外线灭菌方法: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为220290nm,灭菌能力最强的为254257nm的紫外线。广泛用于空气灭菌与表面灭菌,不可用于玻璃灭菌。其温度适宜1055,相对湿度45%60%(四) 微波灭菌:通常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间的电磁波,其灭菌条件需要水。(五) 辐射灭菌法,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二 滤过除菌法(一)微孔薄膜滤器:指以不同性质不同孔径的高分子微孔薄膜为滤材滤过装置,应用最广的滤过除菌器。一般选用0.22um以下孔径的滤膜做滤材,用于不耐热液体(二)垂熔玻璃滤器:化学性质稳定,不受药液的影响,对药物溶液不吸收,不影响药液PH。制剂生产时常用。(三)砂滤棒:三种规格,药液要经过预滤处理,粗滤装置除去较大颗粒杂质。必须无菌操作,在滤液中加入适量防腐剂。对新使用或已多次重复使用的滤器,须检查滤过除菌效果。三 化学灭菌 用化学药品杀灭微生物(一) 气体灭菌法1、 环氧乙炔灭菌法:应用时须二氧化碳稀释,通常是环氧乙炔10%,二氧化碳90%。灭菌条件:环氧乙炔浓度为850900mg/L(3小时,45)或450mg/l(5小时,45)相对湿度40%-60%,温度2255。2、 甲醛蒸汽熏热灭菌法:甲醛是杀菌力很强的广谱杀菌剂。只能用于空气杀菌,残余蒸汽由氨气吸收。3、 其他蒸汽熏蒸灭菌法(二) 浸泡与表面熏蒸灭菌法 本法的化学药品为消毒剂1、 醇类:杀菌能力较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胞。2、 酚类:苯酚、甲酚等。苯酚杀菌能力请,有效浓度为0.5%,一般用2%5%浓度,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3、 活性表面剂:及季铵盐类的阳离子活性表面剂,对细菌繁殖体有广谱杀菌作用,一般用0.1%0.2%浓度4、 氧化剂:氧化作用强,杀菌作用强5、 其他,含氯、含碘化合物【防腐与防虫】防腐与防虫:自己看了哈。P48防腐剂(一) 苯甲酸与苯甲酸纳:作用为未分解的粒子,一般用量为0.1%0.25%,PH对苯甲酸类抑菌效果影响大,一般PH4以下防腐作用较好,PH超过5,用量不少于0.5%。(二)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优良防腐剂,无毒,无臭,无味,不挥发,性质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在微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其中丁酯的抑菌能力最强。一般用量为0.01%0.02%PS: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水中溶解度,由于两者发生作用,此时要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三) 山梨酸:对霉菌抑制力强,常用浓度为0.15%0.2%,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2mg/ml,对霉菌或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8-1.2mg/ml。山梨酸也是依靠为解离分子发挥防腐作用,故在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一般以PH在4.5左右为宜。(四) 乙醇:含20%乙醇制剂已具有防腐作用。如制剂中另含有甘油、挥发油等成分时,低于20%的乙醇也可以起到防腐作用。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含量在25%以上才能防腐。中药糖浆中除使用其他防腐剂外,可再加乙醇到达10%20%,以增加抑菌效果。(五) 酚类及其衍生物:常用注射剂抑菌剂,苯酚有效依据浓度一般为0.5%,在低温和碱性条件下抑菌能力强。甲酚一般用量为0.25%0.3%,抑菌作用比苯酚强3倍,氯甲酚常用浓度0.05%0.2%,其0.05%对绿脓杆菌杀菌能力强。(六) 季铵盐类:常用防腐剂的有洁尔灭、杜灭芬,用量为0.01%,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七) 脱水醋酸以及其他的第四章1)粉碎: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吸毒的操作过程,也可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2)药物粉碎目的(记忆)P511、增加药物的表面剂,促进药物的溶解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混悬液、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粉碎的原理】见书P51,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是药物的大块粒变成小颗粒,表面剂增大,即将机械能转换为表面能的过程。【粉碎方法】一 干粉粉碎(具体怎么做,自己看书) (一)混合粉碎1) 串料粉碎:适用于大量含黏液质、糖分或树脂成分的粘性药2) 串油粉碎:适用于大量含油脂性药料:如种子类材料3) 蒸罐粉碎 (二)单独粉碎:将一味中药单独粉碎用于其他各种复方中。包括:贵重中药、毒性或刺激性强的中药、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以及质地坚硬不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的中药、含大量胶树脂二 湿法粉碎(水飞法定义与过程)朱砂、珍珠、炉甘石等爱用水飞法粉碎,即先将药物打成碎块,除去杂质,放入研钵或电动研钵中,加适量水,用研锤重力研磨。当有部分细粉研成时,应倾泻出来,余下药物再加水反复研磨、倾泻,直至全部研细为止,再将研得的混悬液合并,将沉淀得到的湿粉干燥,研散,过筛,即得到级细粉。三 低温粉碎低温时物料脆性增加,易于粉碎三 超细粉碎 通常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以及纳米级粉体。粉体粒径为1100nm为纳米粉体,粒径为0.11um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大于1um称为微米粉体。适用于新鲜动物药等【粉体学】P57,作为了解,请自行看书【微粉密度与孔隙率】1)微粉的密度:密度系指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 1、真密度:除去微粒本身的孔隙及粒子之间的空隙所占的容积后求的物质的容积,并测量其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 2、粒密度:系指除去粒子间的空隙,但不排除粒子本身的孔隙,测器容积求得的密度,也是粒子本身的密度。 3、堆密度:系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包括了粒子的孔隙以及微粒间空隙的总体积。 4、孔隙率:微粉中孔隙和微粒间的空隙所占的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微粉流动性】休止角如何测出?P60休止角:测定方法一般是使微粉经一漏斗流下并成圆锥体堆。设高H,锥体底部半径R。H/R为休止角的tan值。一般流动性不好,细粉的休止角越大。方法如下四种1、 固定漏斗法2、 固定圆锥槽法3、 倾斜箱法4、 转动圆柱体法流速:微粉通过一定孔径的孔或管中流出的速度。流速快,其流动均匀性好,流动性好。【筛析】 1)目的:筛析是固体粉末的分离技术。使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药筛是筛选粉末粒度或混匀粉末的工具。多种物料的过筛具有混合作用。2)P64,那个表41,可能会考到 目数:每英寸长度有多少孔。习惯以目数来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3)P65,6种粉末的规格,应该要考到。【混合】1) 目的:是多组物质含量均匀一致。2) 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P68)【制粒】1) 目的1、 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2、 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3、 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在容器壁上吸附4、 在片剂生产中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2) 制粒的方法:(前5个为湿法制粒,后两个干法制粒)1、 挤出制粒:药粉加入黏合剂制成软材后,用强制挤压的方式使其通过具有一定孔径的筛网或孔板而制粒的方法2、 高速搅拌制粒:药粉、辅料、黏合剂加入容器内,因高速旋转的搅拌器作用,完成混合并制成颗粒的方法3、 硫化喷雾制粒:刘勇气流使药粉呈悬浮流化状态,在喷入黏合剂液体、使粉末聚结成粒的方法,又称一步制剂,适用于半浸膏。(要将4060目,即3号筛),制的颗粒粒度较均匀,完整,流动性好,简化了工序。适用于对湿和热敏感的药物制粒。4、 喷雾干燥制粒:适用于中药全浸膏片浓缩液直接制粒,具体过程见书P715、 滚装法制粒:适用于中药浸膏粉、半浸膏粉及黏性较强制的药物细粉制粒。6、 滚压法制粒7、 重压法制粒6和7,不需要经过湿和热,缩短工时,减少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第五章1)散剂: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2)散剂特点P73:优点是散剂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运输携带方便,缺点是其臭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减,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3)质量要求: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者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该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及眼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制备方法】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中药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药物混合方法:1、打底套色法:系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既是“打底”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粉刺加入研钵中,轻研混匀既是“套色”。2、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3)散剂分剂量:重量法和容量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由于其应用剂量小,常用倍散法稀释后使用。即在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稀释散(倍散),倍散须采用等量递增法,稀释混匀后备用剂量倍散0.010.1g可配制10倍散0.01g以下可配制100或1000倍散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融现象。3)含液体药物的制剂 见书P79,第一段4)眼用散剂:通过九号筛,以减少机械刺激性。眼用散剂要求无菌,一般配制眼用药物多径水飞或直接粉碎成级细粉【散剂质量检查】 1)水分测定:一般散剂用烘干法测定,处方中大部分药物含挥发性成分或以挥发性成分为主的散剂用甲苯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散剂水分不的超过9.0%。2)P81,表51,需要记忆散剂的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或0.1g以下15%0.1g以上至0.5g10%05g以上至1.5g8%1.5g以上至6.0g7%6.0g以上5%第六章【中药浸提的过程】浸提: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是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其过程一般分为: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等几个相互关系的过程。(一) 浸润与渗透阶段1)溶剂在加入中药后能够湿润中药表面,经一步渗透到中药内部。2)溶剂剂能否渗透到中药表面,与溶剂和中药性质有关,取决于附着层(液体固体接触的那一层)。如果中药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溶剂分子间的内聚力,则中药容易润湿。3)为了帮助润湿中药,有时可以在溶剂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滚滚加速润湿和渗透。(二) 解吸与溶解阶段:遵循“相似相容”规律(三) 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浓度差是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推动力。【影响浸提因素】1) 中药粒度:主要营销渗透和扩散阶段。中药粒度小,在渗透阶段,溶剂易于渗入中药颗粒内部;在扩散阶段,由于扩散面大、扩散距离较短,有利于药物成分扩散。但粉碎得过细的植物中药粉末,不适于浸出,因为过细粉末吸附作用增强,是扩散速度受到影响;第二粉碎过细,大量细胞破裂,最后过细的粉末,给浸提操作带来不便。2) 中药成分:分子小的成分由于分子半径小,运动速度快,而且较大的扩散系统,故比大分子更容易浸出。3) 浸提温度:浸提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植物组织软化,促进膨胀,从而加速对溶剂中中药的渗透挤兑药物成分的解吸,溶解,同时促进药物成分的扩散,提高浸出效果。温度过高,则破坏细胞内蛋白质。杀死微生物,利用浸出和质量的稳定性。4) 浸提时间:时间长,浸提了 大,达到扩散平衡,时间不起作用。5) 浓度梯度:梯度越到,浸出速度越快。6) 溶剂PH值:用酸性溶剂提取生物碱7) 浸提压力:可加速溶剂对中药的浸润与渗透过程。加压,可能回使部分细胞壁破裂,有利于浸提。【常用浸提溶剂】(不同浓度乙醇,提取什么物质)1) 水2) 乙醇1、 乙醇含量在90%以上,适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2、 乙醇含量在50%70%,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3、 乙醇含量在50%以下,适于浸提苦味质、蒽醌类化合物等4、 乙醇含量大于40%,能延缓许多药物,如脂类、苷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稳定性5、 乙醇含量达到2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浸提辅助料】1) 酸: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供部分生物碱稳定性2) 碱: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于稳定性3) 表面活性剂:降低中药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促进中药润湿。【浸提方法】(具体操作流程自己看书P85P95)浸提是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目的是提取中药材中有效成分。1)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中药。提取出的杂质较多,煎出液易霉败变质,应及时处理。2)浸渍法: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应用特点是静态浸出,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易挥发,易破坏的中药。不适于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的制剂。3)渗漉法: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和逆流渗漉法。应用特点:属于动态浸出,适用于贵重中药、毒性中药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中药的提取。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中药、无组织结构的中药不宜选用。(用不同浓度的乙醇)4)回流法: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回流冷浸法。应用特点:回流热浸法溶剂只能循环使用,不能不断更新;回流冷浸法溶剂既可循环使用,又能不断更新。(用乙醇溶剂)5)水蒸气蒸馏法:应用特点:此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PS:乙醇作为浸提溶剂的最大优点是可通过调节乙醇的浓度,选择性地浸提中药中某些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分离方法】1) 沉降分离法2) 离心分离法3) 滤过分离法:影响因素P1051、 常压滤过 2、减压滤过 3、加压滤过 4、薄膜滤过A微孔滤膜主要用于精滤 B超滤:超滤膜不以孔径不以尺寸大小为指标,一般是以分子量截留值为指标。分子量的截留值为1万的膜,应能将溶液中1万分子量以上的溶质绝大多数(90%)截留在膜前。【纯化】(具体操作流程见书P110)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除去中药提取液中杂志的操作,常用纯化方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超滤法、盐析法、酸碱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一)水提醇沉法(重点) 先用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除去提取物中杂质的方法。操作要点:该纯化方法是将中药饮片先用水提取,再将提取液浓缩至约每毫升相当于原中药12g,加入适量乙醇,静置冷藏适当时间,分离除去沉淀,回收乙醇,最后制成澄清液体。适用于:大多数药材提取可保留:生物碱类、苷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盐等;可去除:蛋白质、糊化淀粉、粘液质、油脂、酯溶性色素、树脂树胶部分糖类优点:节约乙醇(二)醇提水沉法:先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中药成分,再用水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适用于:含蛋白质、粘液质、多糖等杂质较多的药材提取但脂溶性杂质(树脂、油脂、色素等)随之提出、水沉时去除(三)盐析法 适用:有效成分为蛋白质、血浆蛋白的分离原理: 水中加入盐离子,使蛋白质药物: 1.蛋白质表面电荷中和 2.蛋白质胶体水化层脱水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特点:蛋白质不变性又可分离纯化 (四)酸碱法利用中药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与酸碱度有关的性质,在溶液中加入适量酸或碱辅助剂,调节pH值至一定范围,使这些成分溶解或析出,以达分离精制的方法。适用于:多数生物碱,有机酸, 蒽醌等化合物的分离(五)透析法利用低分子化合物或在水、醇中呈离子型的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原理:半透膜性质、膜内外浓度差原理,截留中药无效大分子成分。半透膜:动物膀胱膜、火棉胶膜、再生纤维素膜等(六)液-液萃取利用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有效成分分离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油水)蒸馏液:有机溶剂提取蒸馏液中的挥发油;生物碱:碱化-氯仿提取-酸水转溶第七章【浓缩】通常是在沸腾状态下,经传热过程,利用气化作用,将挥发性大小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从液体中除去溶剂得到浓缩液的工艺操作。【影响浓缩的因素】(一)传热温度差的影响1)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可以提高传热温度差(tm)。借助减压方法是当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压力,可降低料液的沸点和提高tm 2)蒸发时间的延长,料液浓度增加,其沸点逐渐升高,会使tm逐渐变下,蒸发速率变慢。 (二)传热系数的影响提高K值提高蒸发器效率的主要因素(Rs为管内垢热阻,首要影响因素),增大K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各部分的热阻。【浓缩的方法】1)常压蒸发:特点是沸点较高,耗时较长,适用于浓缩料液中的有效成分是耐热的,而溶剂又无燃烧性,无毒害,无经济价值,可用此法进行浓缩。2)减压蒸发:特点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降低,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能不断的排出溶剂的蒸气,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密闭容器可回收乙醇等溶剂。适用于有机溶剂回收。3)薄膜蒸发:特点:进体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能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4)多效蒸发:将前效所产生的二次蒸汽引入后一效作为加热蒸气,组成双效蒸发器。【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含湿的固体物质或膏状物中所含的水分或其他溶剂,获得干燥物品的工艺操作。新鲜中药除水,原辅料除湿等均会用到干燥【干燥基本原理】(一) 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1、 结晶水2、 结合水:细小毛细血管中的水分和渗透到物料细胞中的水分3、 非结合水:物料表面湿润水分。易于除去4、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不同,同一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不同,同一物料,不同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也不同。平衡水分不可干燥除去。(二) 干燥速度与干燥速率曲线【干燥影响因素】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影响干燥速率大的主要因素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适当的范围,提高空气的温度,可使物料表面的温度也相应提高,会加快蒸发速度,有利于干燥3)干燥速度和干燥方法:首先是表面液体的蒸发,然后是内部液体逐渐扩散到表面继续蒸发,直至干燥完全。4)压力:压力与蒸发量成反比,减压是改善蒸发,加快干燥的有效措施。【干燥方法】各个特点是适用范围P126P1331)烘干法:静态干燥。2)减压干燥法:也称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低、速度快,挥发性液体可回收利用。喷雾干燥法: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但成品回收率低。3)喷雾干燥法: 适于湿粒性物料,如片剂、颗粒剂。4)沸腾干燥法5)冷冻干燥法:适用于某些极不耐热的物品。6)红外线干燥法;微波干燥法。7)微波干燥法第八章【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2、 减少服用量3、 部分浸出药剂可做其他制剂的原料种类:1、水浸出剂型 2、含醇浸出剂型 3、含糖浸出药剂 4、无菌浸出剂型 5、其他浸出药剂(各个剂型的优缺点自己看书注意了哈)【汤剂】指中药饮片或粗粒加工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汤剂制备】1)按煎煮法制备,先在中药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30分钟左右),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既得。2)汤剂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 先煎:需要先煎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矿物和贝壳类药,如生石膏、龙骨、牡蛎等;一类是毒性较大的药物,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需要煎煮时间长一些以降低毒性。2 后下:有些药物含有大量挥发油,若煎煮时间过长,药性挥发会影响疗效。如薄荷、藿香、砂仁等。3 包煎:中药如带有绒毛、粉状或小粒种子时,需要用布袋包起来煎煮。如旋复花、车前子、滑石粉等。4 烊化:动物的皮、角煎煮后呈胶状,须单独放入容器中加凉水蒸20分钟,服用时按量取出,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5 另煎: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等,为防止浪费,需要单独用文火煎12小时。可单独饮用或与其他煎好的药物混合同饮。6 冲服:为充分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不浪费,有些药物制成粉剂,需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三七粉、羚羊粉、麝香等。【汤剂注意事项】自己看书P137,下面供参考1、 中药粒径越小,成分浸出率愈高。2、 煎药器具砂锅好,但是孔隙文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串味。3、 沸前用武火,沸或改用文火4、 煎煮用水为中药量58倍,或加水浸过药面210cm。5、 煎煮时间:在煎煮前前应加冷水浸泡适当时间。煎煮时间应根据中药成分的性质。PS:群药合煎可使成分增溶而增效,成分挥发性或产生沉淀而减效,消除或降低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中药合剂】: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保证制剂的综合疗效;奏效迅速;应用方便;减少服用量。缺点是不能随证加减。 制备方法:浸提 净化 浓缩 分装 灭菌。质量要求:成品在贮存期间只允许有微量轻摇易散的沉淀。【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1、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1%(g/g)。药用糖浆、芳香糖浆【糖浆剂制备方法】:1)热溶法: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糖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的制备。2)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和不宜用热熔法制备的糖浆剂,如含挥发性油或挥发性药物的糖浆3)混合法质量要求:糖浆剂的质量要求: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煎膏剂(膏滋)】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特点: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主要以滋补为主,多用于慢性疾病。【制备方法】1)流程:煎煮浓缩收膏分装成品1、煎煮: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2、浓缩:液滴周围无渗出水迹是为度,既得“清膏”3、收膏: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的3倍。一般相对密度在1.4左右。 质量要求:煎膏剂外观应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有光泽,无浮沫,无焦臭、异味,无返砂。加入炼蜜或炼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煎膏加40倍水稀释,在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其相对密度、不溶物以及卫生学检查均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 返砂问题:有些煎膏剂在贮藏一定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称为返砂。控制糖的量在85%以下为宜。PS:炒糖的目的:在于使糖的晶粒熔融,去除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还可防止煎膏剂产生“返砂”现象。【药酒】药酒又名酒剂:系指中要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特点:多供内服,并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制备方法: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质量要求:酒剂所用白酒应符合蒸馏酒的质量标准,内服药酒应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应澄清,但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酒剂要求具有一定的pH、含醇量和总固体量。【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特点:多供内服,少数供外用。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药物的酊剂,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质量要求:酊剂应为澄清液体。久贮后如产生沉淀,先测定乙醇含量,并调整至规定浓度,若仍有沉淀,可将沉淀滤除,在测定有效成分,并调整至规定标准。1、 对已知中药有效成分和毒性药品的酊剂,按药典有关标准进行含量测定2、 对中药有效成分尚去清楚的,药典未作出标准的酊剂,严格控制【流浸膏剂和浸膏剂】1) 含义: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两种剂型。蒸去部分溶剂呈液状者为流浸膏剂;蒸去全部溶剂呈粉状或膏状者为浸膏剂。浸膏剂分为干浸膏剂(含水约5%)和稠浸膏剂(含水约15%20%)2) 特点:3) 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中药1g;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4) 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中药25g;浸膏剂不含或含极少量溶剂,有效成分较稳定,可久贮。【制备方法】:1、 流浸膏剂: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成品。制备流浸膏时所用溶剂的数量,一般为中药量的48倍。若原料中含有油脂者,应先脱脂,再进行浸提。2、 浸膏剂:一般多采用渗漉法、煎煮法,有的也采用回流法或浸渍法。最好采用喷雾干燥法。质量要求:1、 流浸膏剂:应符合该制剂含药量规定;成品中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应装于棕色避光容器内。2、浸膏剂:应符合该制剂含药量规定;应在避光容器中密闭贮藏,干浸膏剂极易吸湿,更要密封,放置阴凉处【茶剂】:指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泡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分为:茶块、袋状茶、煎煮茶【制备方法】具体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