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ppt_第1页
医院感染控制.ppt_第2页
医院感染控制.ppt_第3页
医院感染控制.ppt_第4页
医院感染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及其控制NosocomialInfectionControl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沈金香 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 医务人员 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 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菌群 感染呈散发 NI发生率 随国家经济水平而有不同 美国为5 英国7 5 日本5 8 我国约9 7 各国的NI发生率据报导为3 17 病原学 NI病原特点90 为条件致病微生物 少数为致病微生物 病原菌多重耐药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病原谱广 包括细菌 真菌 寄生虫等 病原随着抗生素应用或免疫功能缺损程度而有变迁 一种病原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细菌感染 复数菌感染 常见病原体 发病机制 外源感染发病机制同传染病 同源感染则多与体内生态平衡有关 内源微生物引起感染有几种方式 菌群失调肠道细菌移位潜在感染活化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3 易感者4 流行特征 传染源 1 病人 感染菌在病人体内传代而毒力 侵袭力增加是NI主要传染源2 病原携带者 携带多重耐药株的医务人员 病人等可引起散发或爆发感染 3 自身菌源 肠道 皮肤 鼻咽 泌尿生殖道四大贮菌库 可引起内源NI 4 医院环境贮菌源 肥皂盒 水池 氧气湿化瓶等潮湿环境有利G 杆菌生长繁殖 G 球菌能在干燥环境如柜顶 灯架等干燥灰尘中长期存活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感染 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及血制品的输入 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 疟原虫 弓形体 艾滋病等 也可传播细菌性感染和梅毒螺旋体等静脉液体和输液系统污染 病原微生物可随之进入血流引起感染 药品和药液的污染 口服和外用药品中可检出微生物 侵袭性操作 医院内有许多侵袭性诊疗设备和仪器 如支纤镜 介入放射器械等 因其结构复杂 消毒困难 可污染而引起感染 易感者 住院病人均有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缺损 对感染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散发为主 医院或病区出现3 4例同源感染或某种感染罹患率超过其本底感染率三倍 即可视为暴发 应及时调查 NI暴发由同一病原引起 也可表现为同部位 病原不同 感染 后者如羊肠线吸收不良引起的切口感染暴发 传染性较小 可在原病区就地隔离 常见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输血感染透析相关性感染器官移植后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口咽部细菌下移吸入污染的气溶胶继发于菌血症侵入性操作 气管插管或切开 气管镜等 胃液反流 当滥用制酸药 胃液PH值为6时 细菌数 107cfu ml 许多病人粘膜纤毛系统遭到破坏 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避免用过多的镇静剂不要用大剂量雾化吸入鼓励手术后病人咳嗽 深呼吸 翻身气管切开后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护理病人前后洗手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病人感染约占NI的1 4 包括 表浅切口 皮肤 皮下组织 感染 深部组织切口 深筋膜 肌肉 感染和器官间隙感染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 不需再次手术者仍列入深部切口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发病率2 5 占医院感染的20 3 31 7 其中75 80 与导尿有关 尿路感染还与留置导尿的方式 持续时间 手术者的操作技巧有关 留置导尿时间持续时间越长 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 每天约以5 的比例递增 病原体一般通过导尿管的管腔或沿导尿管与尿道粘膜之间的间隙上行 或经消毒不严的膀胱镜 污染的冲洗液及皮肤粘膜消毒剂引起感染 留置导尿时 应注意 强调无菌技术及护理病人前洗手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导尿管固定妥当 引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 不能随意冲洗引流系统 不主张抗菌药物膀胱冲洗 尽早拔管 败血症 医院内败血症可根据细菌来源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各占50 我国原发性败血症仅占25 但在医院内感染流行时可高达80 原发性败血症常找不到感染灶或经输血输液 血液透析和血管内插管引起 继发性败血症常有原发感染灶 厌氧菌败血症占败血症总数的9 14 以腹腔和坏死组织感染为原发灶的败血症为混合感染 输血感染 可经血及血制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 艾滋病病毒 乙型 丙型等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丝虫 疟原虫 细菌 立克次体 梅毒螺旋体等 输血后感染的有关因素输注的量 次数受血者免疫状态和血的成分 透析相关性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多为腹膜炎血液透析的感染是动静脉感染 菌血症和病毒性肝炎早期腹膜炎多为革兰阳性球菌 后期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目前注意的是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及导管系统的污染 增加了肝炎病毒感染的机会 器官移植后感染 器官移植后一个月以内的感染以细菌为主移植1 4月以病毒和真菌为主移植四个月后 细菌 病毒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巨细胞病毒 寄生虫 肺孢子虫 弓形体 均可发生 且多为混合感染 病原微生物常见来源 受体自身菌群和自身存在的潜在性或隐性感染 来自于供体器官的携带或污染 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移植感染的表现 1 持续发热 38 超过48小时 2 移植部位疼痛和其局部炎性体征 3 移植器官周围或邻近骨组织有影响学改变 4 白细胞 11 109 L 以上四条有1 2项表现即提示有移植感染 从移植部位液体 切口 窦道排出液中培养出病原体可确诊 由于移植器官的不同 不易有同一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进行局部病灶引流抗菌药物治疗加强人体防御功能治疗 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策 住院病人NI预防NI监测当前NI控制措施 住院病人NI预防 应尽早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某些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包括反复静脉穿刺 放置静脉导管 留置尿管等对某些病人可直接加强其免疫功能 如巨细胞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肺炎球菌疫苗等加强医院消毒 灭菌和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可减少医院菌丛的播散 对有潜在传染性的病人应予以隔离 对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病人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药物预防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危重病人短程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进行肠道局部去污染可以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所致的内源性感染 NI监测 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 消毒 灭菌用品的质量 2 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生物和化学监测 3 压力蒸汽灭菌 进行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4 紫外线消毒监测 5 消毒内窥镜 灭菌内窥镜 6 血液净化系统 7 化脓菌监测 8 沙门氏菌监测 3 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月对手术室 ICU 产房 母婴室 新生儿病房 治疗室 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前NI控制措施 1 大力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抓好培训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2 切实抓好医院重点部门 重点环节的感染管理 医院的手术室 产房 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病室 血透室 ICU等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 各种窥镜 牙钻接触血及血制品的医疗器械是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