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粤教版高中必修一 (2)_第1页
4.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粤教版高中必修一 (2)_第2页
4.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粤教版高中必修一 (2)_第3页
4.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粤教版高中必修一 (2)_第4页
4.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粤教版高中必修一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009年9月24日,广州“海珠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创新学术团队成立,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邀请了赵谦翔老师给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一学生上了一节归园田居研讨课,课后,赵谦翔老师作了“绿色诗歌鉴赏漫谈”讲座。下面内容是根据听课记录及课件整理而成。 一、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要求:把押韵的字读得强一点)老师板书:拙 zhu 荫yn 2.学生再读(要求:读准)二、粗识田园白描1.学生齐读“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2.讨论:这样的田园生活你喜欢吗?为什么? 老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是拉开弓,现代生活是“张”,古代生活是“弛”,陶渊明显然对这种生活很喜欢。久居都市的人,可能出于尝鲜,偶尔在此小憩,但大多不会长住于此。久居乡村的人,或因缺乏审美情趣,或因陷于审美疲劳,也可能厌倦这种生活。 陶渊明为何把这田园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只能到他的内心世界中去寻找三、赏析归园之志1.学生齐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2.课文解读(1)“少无适俗韵”的“流俗”是什么? 做官求禄(2)“性本爱丘山”的“本性”是什么? 热爱自然(3)“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既然是“少无适俗韵”,又为何“落网”?贵族后裔,理当继承先贤 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 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补充资料:“一去十三年”: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闲居;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41岁(405)辞去彭泽令,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在经历了“出仕”与“退隐”的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发出决绝的呼唤:“归去来兮!”(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何谓“羁鸟”、“池鱼”?何谓“旧林”、“故渊”?“羁鸟”、“池鱼”:“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诗人久违的园田。(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拙”并非诗人自谦语,“愚拙”,实乃流俗之讥。面对流俗讥讽,仍然“坚守”不变,便有一种“让别人说去吧,走自己的路”的战斗意味。 正因为诗人是逃脱官场投奔园田而来,所以他笔下的“园田”便充满了真挚热烈的情感。四、细品田园情趣在陶渊明看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 )学生交流,老师点评参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摧眉折腰)小结:平淡“田园”因充满真挚“情感”,便有了盎然“诗意”。五、深味卒章喟叹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指什么?“返自然”又指什么?回归“田园与本性”(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2.学生再读全文。六、选题“一言心得”1.陶渊明与我何干?2.陶渊明与我同行。要求:精诚、精炼、精彩(学生写作,老师点评。)七、老师小结 身处乱世 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才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陶诗“人性之光” 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我们身处“追星”泛滥的时代:有人追“名星”,有人追 “官星”,有人追“财星”明星滚滚,钢丝碌碌,又有几人能坚守自我的“本星”?!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胡适复曰:“时髦不能赶。” 可以相信,倘若陶潜遇此“追星”大潮,依然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德国)附:绿色诗歌鉴赏漫谈(赵谦翔)一、语文与人文 语文之本在语言,含英咀华莫等闲。陶情悟理人文事,务必沿波去讨源。 文心雕龙: “披文以入情,犹沿波以讨源,虽幽必显。” 二、浮光掠影的赏析语言赏析停留在表面:这里用了什么词,什么修辞手法。根本不做细细品味。品味,三口加一口,我们则是一口吞下,囫囵吞枣,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欣赏,愉快地赏鉴。赏析,赏鉴与分析;析者,以斧头劈开木头之谓也。 比如声声慢中的叠词,只是一提而过。 鉴赏沁园春雪时,展示的雪景林林种种,有的还与北国风光并不吻合,反而误导了对诗意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时,仍在连续不断地变换图片,干扰学生的想象力。直到全词鉴赏结束,“风流”、“风骚”两个关键词还未讲清。这不但是画蛇添足,而且是作茧自缚! 图画,乃诉诸视觉的艺术;文章,乃诉诸思维的艺术。以画“助”文尚可,以画“代”文大谬。如今流行影视动漫,讲究的是视觉盛筵,听觉震撼,感官刺激。语文教师再不坚守以语言文字熏陶心灵的阵地,那就无异于自毁家门了。 影视图片当然可用,比如介绍作者或背景、看图说话或作文,此种以图助文的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三、莫以画代文 语文当求文中画,悲哉流行画代文。喧宾夺主语何在?照本宣科文丧魂! 要教活,不要教死! 莫做教学“套中人”。一旦形成了“套子”,教学便走进了死胡同。在把学生教死的同时,把教师自己也教死了。朝朝暮暮,辛辛苦苦,却做着虽生犹死的工作。悲哉!莫让“理性”独霸课堂。理性分析是必要的,但不是首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感性熏陶的作用尤需强化。感性熏陶的途径有二:一是语感训练,二是情感化育。(一)语感训练 诗歌要教出趣味:音趣(音乐美)、情趣(情感美)、理趣(哲理美)、文趣(手法美)、生趣(生活美)(1)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试题看素质教育导向。 清华大学文综试卷:将杜甫的旅夜书怀译成外语,还要解释背景。北京大学语文试题:上联“博雅塔下人博雅”,要求对出下联。(2)作文试题:驳斥“腐败有益论”,须恰当运用5个古诗词句。“考匠”的失误:有训练,无教养。 “考生”的后患:有文凭,无文化。莫“急功近利”、“功利至上”,要“功利”与“诗意”并重,“应试”与“素养”双赢。 (二)情感化育 关键在于让学生自悟:自己动脑,做个有个性的思想者。自悟关键在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也比教师强加的正确的想法有益处。 这就要求给学生时间。有的教师动辄给学生三五分钟时间思考,可没等到时间自己就忍不住说出答案。或者学生边思考,教师边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补充说明。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展示新理念的“摆设”。 “一言心得” 精诚,精炼,精彩。 涵养须自悟:冶性陶情养人生,最赖语文建丰功。空洞说教不济事,贵在学生自悟中。09年天津高考诗歌鉴赏题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4)诗意迁移练习:准确理解“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的寓意;写一段话,恰当引用这两句诗。 例一:现在有许多人都没有自信,很多事没有尝试就先摇头摆手说:“我不行。”连自己都说自己不行,那也就真的一事无成了。我想,他们所缺少的,就是“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的自信。相信自己,是一小步,也是迈向成功的一大步。例二:我们现在就好比刚刚发芽的竹子,“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如果不被别人拘束,每个人都可以摩天拂云的。例三:三字经中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一开始本性都是好的。所以所有犯罪的人都是受到了后天的消极影响。因此只要后天不被消极因素干扰,人人都可以成才,正如杜甫所说“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后天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例四:每个孩子都是个奇形怪状的多边形,脑子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所谓应试教育正像一把锉刀,锉掉了那些边边角角,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圆。每个孩子都有他各自的优势,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就是基于这个事实。因此,我相信“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例五:很多家长给孩子们报了很多的补习班,虽然家长们是为了孩子好,但殊不知这些补习班在无形中磨掉了孩子的个性,使所有的孩子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塑造出来的。在这里我想对家长们说:难道你们没有听过“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这句诗么?给孩子一点自由,孩子会给您一个奇迹!例六:当今世界,大国如林。一些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往往被大国制裁与压迫。“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只要各个国家沿着自己民族的特色道路发展,排除大国的干涉阻挠,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一定会屹立在大国之林。例七:大舰利炮响,大英欲使强。志士奋死战,道光心惶惶。未及出师死,条约把权丧。大清至此衰,封建到时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