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藏(zng)药浴,除指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药浴外,还特指采用藏区地道药材开展的藏药浴,这两者密不可分。藏药浴追求的是打开心灵、释放压力的“浴身浴心”。借用“泽被万物”的灵性之水,酝酿“天、地、人”的无尽和谐,在数以百计的天然藏药浸润中,让身体安康、让心灵释放;在静谧的佛乐天音中,体验身心超然的忘我境界,修身养性,怡神乐心,超凡脱俗。 藏药浴更是治疗亚健康的最有效方法。藏药浴的起源早期的藏医在饱受寻找矿泉之苦后,便开始主动仿照矿泉配制药水。他们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使药浴经验逐渐成熟。藏药浴的起源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起源于本民族的沐浴民俗西藏地区气候独特,只有在夏末秋初之际,才是最佳沐浴时节。在此期间,人们在河中沐浴洗澡游泳,也洗衣洗被,驱病纳祥,欢乐嬉戏。这个节日就是藏族传统的“沐浴节”。据藏族民俗传说,在“沐浴节”期间进行洗浴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的。2、起源于佛教印度佛教对藏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而沐浴在印度各宗教中均有重要意义。早在佛教诞生以前,洗浴圣者已是普遍的社会风尚;在佛教诞生之后,佛的诞生日和成到日也都在各地成为浴佛的节日。我国藏区是藏传佛教传播的主要地区,受佛教浴佛和沐浴自身的影响也就更为直接。从而藏区人民的沐浴习俗得以强化,而当时人民对沐浴健身的功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3、起源于对天然矿泉的效仿早期的藏医在饱受寻找矿泉之苦后,便开始主动仿照矿泉配制药水。他们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使药浴经验逐渐成熟。藏医的药浴疗法藏医的药浴疗法是:这也是藏医各种疗法中较特殊的一种疗法,其适应症包括:四肢强直或拘挛、跛行、疖肿、妇女杂病、肌肉软组织和关节中黄水病、由于关节炎后所致的关节强直、驼背、佝偻等病。这也是藏医各种疗法中较特殊的一种疗法,其适应症包括:四肢强直或拘挛、跛行、疖肿、妇女杂病、肌肉软组织和关节中黄水病、由于关节炎后所致的关节强直、驼背、佝偻等病。药浴法的禁忌症,包括:瘟疫症、各种发热病、浮肿、身体虚弱、年老体衰、饮食不进、眼晴病症、胸腹部内脏病症、睾丸病等等。药浴大体上有水浴和缚浴两种。水浴是最常见的,种类也不少,一种就是利用天然的温泉水来药浴。常用的药浴用的温泉水为硫磺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和石灰石温泉这五种。由于温泉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对某些病症有治疗效果,例如因风湿引起的关节和软组织疼痛、疖疮、关节强直、腰背活动不灵等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以用药物熬制成药汤水来进行药浴。常用的药浴水称为五味甘露汤,其制法是,取以下五种药:圆柏叶(1份),黄花杜鹃叶(1份),水柏枝(2份),藏产麻黄(2份),丛生亚菊(青蒿3份)。每份至少用药0.5公斤;将所有药物放入大锅中,加满水,熬至只剩一半量,取出药液;剩渣再加满水,熬至只剩4/10,取出药汁,再加水熬至只剩3/10,取出药汁。把3次药液放在一起,即可供药浴之用。这种药浴应每天入浴,连续洗1一3周为一个疗程,并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洗后的感觉掌握其疗程。浴水的温度要适中,不宜太冷太热,如洗浴中水温过凉,应再加热,至舒适为度。为了加强药物效力,每隔几天即应加入一些新药液,以保持效力,取得效果。除上述5种药物以外,也可以视病情而酌加其他药物,以加强药效,例如血盛而头晕者,可用白檀香、紫檀香、硫磺各3钱,研成细末加入浴水中;又如因风寒引致消化不良的,可加寒水石、荜茇、姜这几种研细末加入浴水中,以加强药力。上述水浴法还可改为蒸汽药浴,即把上述药液放入浴盆,在盆中放一小木凳,上垫棉布,让患者坐凳上,如不用小凳而直接坐盆中也可以。此种蒸汽浴与水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缚浴法是将上述水浴法所用的药物放入布袋中,包紧缝好后放在患部,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与药水浴同等的作用。但缚浴法主要是应用于那些病变比较局限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广泛,则缚浴法就不适用了。缚浴法又分成清热和祛寒两种:清热时多用的药物包括粮食谷物磨成粉面后,加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还可以取植物鲜花煮过后,再去缚浴,但有毒的鲜花不用。祛寒的缚浴药物多用动物粪如鼠类、鸽粪等,也可用酒煎各种动物碎骨代替均可。浴身保健-藏药浴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四部医典中说,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还将西藏传统的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日光浴合称为“健康五浴”。每年的藏历7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沐浴时节,此时雨季刚过,河水转清,水温回暖,大部分植物停止了生长,到处是一派成熟景象。据说这个时候天上的药神要到大地来采药,一颗名为“噶玛堆巴”的星星就是药神的化身,这颗星一年中仅出现在初秋的个夜晚,凡经这颗星光照耀的水皆成甘露。此时入水洗浴,能祛除疾病和罪孽,故而也称药水浴,西藏的沐浴节即由此而来。西藏高原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江河湖畔随处可见戏水之人,尤其是当夜暮来临,“噶玛堆巴”星悬挂夜空之时,水边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和着清亮的击水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心情,给宁静的高原夜空增添了几分欢快。藏药浴,从理论上说,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那么藏药浴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如藏药浴中最普通的“五味甘露汤”,就是将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等五种药用植物放在一起煎煮成汤。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藏药浴的治病范围,历代藏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藏药浴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西藏高原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使这一宝贵的藏医药资源造福于广大的人群,西藏医学界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广藏药浴。2001年12月,国内第一家专门的藏药浴大厦在北京应运而生,该大厦的医务人员利用雪域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各类藏药,运用传统配方,集医疗、保健、排毒养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有关部门对这一关爱健康,弘扬祖国民族医学的举措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很快步入正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开业以来,他们已接待了许多国内外政要和艺术家,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曾乘专机专程前来进行了连续9天的药浴,对其神奇的疗效赞叹不已;更有众多的患者前往求诊治病,均取得了明显功效,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肯定的同时,藏药浴这一民族医药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随着世界各民族人民交往的日益增多,随着西藏丰厚的传统文化进一步被世人认知,藏药浴,这朵藏医药中的奇葩必将在人类自我保养、和病痛作斗争的领域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西藏的文化地理2014-03-15 来源:百度经验 点击数:652环境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历史西藏的原始人类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而来的羌人融合,而发展成为藏族。藏族原来只是居住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叫聂赤赞普,“赞普”是英武之王的意思。公元七世纪前,藏族部落分散各地,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藏族才开始壮大。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照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王朝,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去了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促进了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也将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文化技术传入了西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之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公元823年,双方各因国内战乱频繁,于是协议互不侵犯,并将盟文刻在石碑上,分别立于长安和拉萨。如今“唐蕃会盟碑”仍树立在大昭寺前。自松赞干布开始,佛教在吐蕃日渐盛行,后来更是礼遇印度高僧入藏弘法,结果融合了西藏原始宗教钵教(笨教),创立了西藏密教,即现在所说的喇嘛教。877年,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13世纪元朝统一藏族地区后,扶植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元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政机构。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慰司,作为管理整个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明朝对藏族地区基本上承袭元朝旧制,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艺术西藏的文化丰富而独特,与西藏的自然风光一样吸引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其本名为“喇嘛教”,通常也称为“密宗”,后因民族政策而改名为“藏传佛教”。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医藏药与藏传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藏传佛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以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其主要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等四大主流派别。通过中文解释又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天葬”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一个形式。唐卡艺术:唐卡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藏戏:藏戏的藏语叫“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套综合艺术。西藏文学:西藏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悠久的史传文学传统,有丰富多彩的民歌。在如今的新西藏,还有很多藏族人用笔书写着他们心中的西藏故事。民族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已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生活了。藏族居民的生产主要以牧业为主。藏族人一般以青稞豌豆等炒熟磨成的糌粑(炒面)为主食,喝酥油茶和奶茶,节庆喜宴中喝青稞酒。他们爱吃酥油(黄油)、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但不食奇蹄类兽肉。藏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信徒家家供有佛龛,胸前挂金属佛盒,手摇转经筒,进入寺庙朝拜。尤其是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盛大的传统节日,各大寺庙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藏族盛行天葬和水葬,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藏族人不喜欢外人参观其过程。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大多数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地。有人口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门巴”,意为“住在门隅的人”,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他们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一些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门巴族人穿红色氆氇长袍,头戴褐色小帽或黑色毡帽。男女均嗜好喝酒和吸鼻烟。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自称“博嗄尔”、“朗那普巴”,“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在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使用藏文。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竹编。男子一般穿羊毛及腹坎肩,戴圆形盔帽;女子穿圆领窄袖短衫和略过膝部的筒裙,小腿扎裹腿。夏尔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主新乡和定结县的陈塘乡。夏尔巴人聚居地靠近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近5000米,长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有“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之称。除农业活动和牧牛外,夏尔巴人也做羊毛加工。夏尔巴人与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的舍尔巴人在语言文化、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方面比较相近,来往也很密切。夏尔巴人能歌善舞,歌唱曲调悠扬婉转,其舞蹈与尼泊尔、巴基斯坦有些民间舞蹈很相似。男子一般穿白色镶黑边的短袖外套;女子穿色彩艳丽的长袖衫和花筒裙,外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羊毛坎肩。地理与气候对于许多未去过西藏旅游的游客来说,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很容易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其实只要你了解了西藏的气候特点,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放松心情,就一定会在西藏度过一段美好又难忘的时光。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中国最高一级地势台阶,俗称“世界屋脊”。西藏多山,是一片山的海洋。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耸立其南,东有横断山,西有昆仑山,中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系,全长2400公里,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这种巍峨高峰汇聚一起的现象,是世界山区绝无仅有的奇观,其中尤以珠峰独领风骚。呈巨型金字塔状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为世界最高峰,成为世界翘首瞩目的存在。由于地貌效应,在珠峰顶上常出现旗云现象,一片白云尤如旗帜一般挂在峰顶,时而象汹涌的海浪,时而象袅袅的炊烟,刚刚似奔腾的骏马,又仿佛似女神的面纱。这一切给珠峰增添了奇特风光和神秘色彩。为观赏这种旗云现象,不少旅游者在珠峰脚下耐心守候。在雪域高原众山之中,遍布江河湖泊,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宗巴县境内的杰马内宗冰川,沿途汇集了许多支流一路形成了宽阔的河谷,流到藏东米林县和墨脱县的交界处,被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挡住去路而被迫改向,形成了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其峻峭奇丽的地形地貌,使它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为世界瞩目。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大都是内陆湖,西藏最大的湖为藏北神湖纳木措,世界最高的湖为阿里的玛旁雍措,羊卓雍措则以风景秀丽著称,这就是三大圣湖。藏北草原有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五大牧场之一,古称“羌塘”(北方高地),这里地广人稀,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见得最多的是藏野羚羊还有野牦牛和藏野驴,此外还有黑颈鹤、雪豹、盘羊、棕熊猫等10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西藏气候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由于地势高,气候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30%,日光强烈,年平均日照长达3000小时,拉萨则被称为日光城,冬季漫长寒冷。同时西藏的年降水量少,多夜雨,气候干燥,尤其是在冬季。高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昼夜温差大,但也有对人有利的方面,紫外线强,气温低,使许多种细菌难以繁殖,能防止某些疾病。由于日照时间长,四季大致可分为:春季(3-5月):气候较寒冷干燥,风较大,可穿夹克、毛衣夏季(6-8月):气候凉快,午间较热,可穿宽衫及轻便裤子或裙子秋季(9-11月):气候较寒冷,干燥,可穿厚外套,毛衣冬季(12月-次年2月):气候寒冷,异常干燥,可穿大衣、羽绒服、毛衣、戴手套,围巾,并带上必要的防晒设备如太阳镜、防晒霜、唇膏等。宗教文化【五色风马】只要行走在藏区,随处可见飘扬着印有经文的风马旗,藏语为“隆达”。五色风马为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分别象征:蓝天、火焰、白云、江河、大地。风马带连带着人的气运有祝福和祈祷的含义,也寓意着生命轮回经久不息。另外,不同地区的风马旗悬挂形式也不同。【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唐卡,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的科学唐卡,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壁画】壁画是藏区绘画发展的基础,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宗教题材,还有传记、肖像、风俗、故事、历史等,藏区壁画最讲究的“描金”。许多重要的宗教壁画都由画师把其他的画好,最后留下眼睛让高僧大德来画,以此让神佛充满灵气。【擦擦】俗称小泥佛,是用凹型模具塑造出来的泥造像,属供奉神像的一种圣物。【木刻版】藏区最重要的木刻形式之一就是用来印刷经书的木板,有些木模雕有咒语,据说盖在人相应的身体部位可以祛除病痛。【玛尼堆】藏语为“多本”,在藏区最常见的石刻艺术就是玛尼石,以期祛邪求福,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传佛教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内部宗教派多,寺院林立,僧尼信徒众多,社会影响比较大,不仅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的宗教流派有:苯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藏传佛教认为六字真言是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万字符号】是一种佛教符号,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是古代的符咒、护符和宗教标志的一种,后被佛教作为“吉祥”的标志,以此赞美佛祖“具有最完美、最崇高、最圆满、最无量的美德”。【磕长头】也称五体投地礼。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门拜佛的礼仪。磕长头有三种:边走边磕长头、原地磕长头、围绕着寺庙磕长头。【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图代表着藏传佛教对生与死的理解,分三界六道,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为地狱道、畜牲道、鬼道、人道、天道、阿修罗道。按藏传佛教说法:众生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每个人随着自己的善恶行为会得到不同的因果报应,只有通过积德修行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否则,就会永远在生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电气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磁铁课件教学课件
- 高级会计师培训课件
- 高空护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刘胡兰》课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电焊机保养与维护
- TDHL-d10-Tergurid-d-sub-10-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R-DS86760016-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温施工中暑培训课件
- 电焊工初级知识培训课件
- 《画电气原理图接线》课件
-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品篆刻之美》课件
- 停水停电停氧的应急预案
- 带押过户合同模板
- 护理肝癌的疑难病例讨论
- 韬睿惠悦-知识管理KM-职涯地图方法论(P65)-2015
- 顺丰快递管理规章制度流程
- 企业治安防范教育培训
- 五年级冀教版数学下学期应用题专项水平练习题
- 92枪械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真题题库导出版-中(多选题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