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对当代柳宗元研究热的一点思考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具有着独特的地位,唐学是当代研究的一门显学。唐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成为唐学之下的众多分支,这在中唐时期的柳宗元,与同期人物的相较更具优势,柳学、柳文化作为当代研究的一个热点,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一、柳宗元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特点柳宗元(公元773819年),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先为青年朝官礼部员外郎,后被贬谪出京,在永州十年,柳州四年,死于任所,可谓是“半世沉沦”。他于不得志中,“益自刻苦”,颇多著述,后由刘禹锡整理成河东先生集,今为柳河东全集传世。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他“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其文学辞章”,“必传于后如今无疑”。然到晚唐五代时,“宗元虽文名甚盛,但未得全面充分的阐发,只在陆龟蒙、皮日休等小品文中产生影响,司空图对其抒情诗予以评价,宗元重被发现,是在北宋初年文学上复古思潮再一次兴起时”。此后,“从中唐到“五四”运动,一千一百年间,柳学掀起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为宋代柳学,第二次高潮为清代柳学。作为一门壮观的柳学,一直代不绝书。新中国建国以后,柳宗元先是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点人物,五、六十年代有过对他的讨论和评价热潮,直到“文革”前,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书籍十余种。“文革”期间,“四人邦”掀起评法批儒运动,给柳宗元披上大红大紫的法家代表人物的外衣,极尽歪曲之能事,把柳宗元研究导入岐途。这里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1960年,毛泽东得知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先生撰写柳文指要一书时,表示要先睹为快。1965年,他读了书稿,深赞其书“颇有新意”,“义正词严,敬服之至”。“文革”中,此书出版因康生压制受阻,1970年毛泽东闻讯后,亲笔批示安排出版,1971年,全书上下两册,10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文革”之后,拨乱反正,柳宗元研究出现空前繁荣景象,最初的代表作如吴文治等人校点的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孙昌武的柳宗元传 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直到两个世纪之交,已出版柳宗元研究专著6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1600余篇。时至今日,柳宗元研究较大规模的学术讨论活动,已举办过多次。如:1981年10月,湖南永州,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1983年11月,柳州,全国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1989年9月,永州,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1993年8月,中国柳州首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10月,山西永济,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2002年10月,中国永州第二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2004年9月,山西沁水,中国山西柳宗元文化节暨柳宗元文化研讨会,2004年10月,中国柳州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2007年10月,中国永济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暨河东柳氏文化交流会。世纪之交以来的我国柳宗元研究大型活动,是在中国柳宗元研究会指导下进行的。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全称为唐代文学学会柳宗元研究会,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二级学术团体。最初是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总编辑傅璇琮等人的首倡,在1993年8月于柳州举办的首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宣告成立。从近十年柳宗元研究活动的情况看,其外在表现的特点是:在全国形成三大活动基地,这就是柳州、永州和永济。2002年,中国柳宗元研究会曾同三地商定,每十年内,在各地轮流举办一次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三地可谓是三足鼎立,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化宣传部门的协同,使这一研究活动得以坚实支撑,落到实处。从硬文化设施看,柳州有柳侯祠,唐时先有罗池庙,始建于长庆二年(822),宋代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始改罗池庙为柳侯祠,而后历代多有修葺,现扩建为包括柳侯祠在内的柳侯公园,占地15.52公顷。永州有柳子庙,宋绍兴年间为柳先生祠堂,明正德年间为柳司马先生祠,清同治年间称柳司马寺,光绪三年重建称柳子庙,占地2000多平米,今已扩建为包括柳子庙和永州八记景点在内的柳子园区。永济于2005年建成以柳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柳园,占地306亩,园内的柳宗元纪念馆,成为中心景设,柳园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柳宗元河东祖籍之地,填补了一项空白。柳宗元研究已由专家学者的学术探讨同时面向柳文化的社会普及,并形成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旅游产业。这在柳州,去年已将原来的柳宗元学术研究会改为柳宗元文化研究会,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和研究领域。旅游是当今势头强劲的文化产业,就三地而论可以说是各有招数,各见特色。二、柳宗元的历史影响、才品和人格魅力柳宗元作为政治家,主要是指他在唐顺宗朝时,身为礼部员外郎,是为“二王刘柳”政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参与永贞革新。新唐书刘禹锡传指出“朝廷大议、秘策,多出(王)叔文,引刘禹锡、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永贞革新,主要是“夺宦官之兵柄,革德宗末年之乱政”,而后经146天 失败,因而柳宗元又被称为失败的革新政治家。他的革新思想散见于他的著述,而后任柳州刺史的实职,则在所谓“四大政绩”中有所体现。在思想领域里,柳宗元的建树和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柳宗元自然哲学思想是唐代哲学发展的里程碑。他说“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天爵论)他的哲学思想本体,包含有道家朴素唯物主义成份和辩证观。他在天对一文中提出“唯元气存”,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新阶段。他的天说一文,提出了“天人不相予”的观点,矛头直指天命论。由他发起的一场论争,为自先秦以来的以究天人之际问题作了总结,并为以后宋明“性理之学”的探讨拓宽了道路。柳宗元的民本思想,以为历代资政的借鉴。他在贞符一文中,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襄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生人之意”观念,他“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进而提出“吏为民役”的政治主张,远远超出同代人的认识水平,体现了他的睿智和卓见,且身体力行以为楷模,直至对今日的执政为民,都有着以古鉴今的意义。柳宗元提出“势”的社会发展观念,是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志。他在封建论一文中,提出了“势”的观念,其指一种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他还在贞符一文中,提出所谓的圣人正德都是受命于生人之意,这种生人之意即指人民群众的意愿,它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柳宗元提出“势”的新观念,并运用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论证之中,自当是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柳宗元“统合儒释”的观念,体现了其文化开放思想。唐朝时期,佛教一度盛行。柳宗元提出“统合儒释,宣涤疑滞”的思想,意在使儒佛融合,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廓清疑惑的目的。这同他一向主张的吸取诸子之说,“皆有以佐世”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的“通其说”,是将中国本土化的佛教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机地融合,为现实政治服务,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也自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柳宗元“顺乎天性”的教育思想,阐明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树木生长规律喻比对人的教育,反对拔苗助长式的行为。他重师教,主张“明教之”,强调因材施教。他指导后学,培养才俊,以至在南贬时,“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如今,人们又称他为著名教育家,可见对当代教育的深远影响。柳宗元“观游”是“为政之具”的思想,在旅游史上具有首倡意义。他在零陵三亭记一文中,提出了观游是“为政之具”的思想和“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观念,即是要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他提出对自然山水的奥境和旷境的审美观,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观点,强调人的意匠运作,特别是“永州八记”,融入了他的主观情感,写活了永州山水,这在当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都给人颇多启迪,开阔思路。柳宗元“民自利”的伦理经济思想,是对治世方策的探索。柳宗元在晋问一文中,提出了“民利、民自利”的思想,其主题内容融进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构筑了一个“民自利”的经济社会模式。他提出的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但这种伦理经济思想,却是有着可资利用的成份。“民利,民自利”,主要指经济生活领域,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不过多干扰百姓,让他们得以自主地创造自己的利益。这种轻徭薄赋思想还见于他的捕蛇者说,宋清传对经商这种民自利活动,推出了“明而诚者”的典范,这都有着现实参考意义。柳宗元作为著名文学家,首先是他与韩愈共倡了古文运动,其影响千年直至“五四”运动时期。古文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针对的是六朝浮艳的文风,推崇三代(夏商周)两汉之文,大开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散文新风。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的主张,反对“务采色,夸声音”的浮靡风气。强调文章的“辞意褒贬”,“导扬讽喻”功能,同时也注意到“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体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结合。柳宗元“遍悟文体”,他是一个涉猎领域极广的大家,一生颇丰的著述,给我们留下了七百篇诗文,如著名的“九赋十骚”、“论文八书”、“永州八记”和江雪、渔翁诗等。柳宗元的才品文名,早在他的那个时代已经显扬,他的朋友刘禹锡在河东先生集序里,比他为夜空中的“芒寒色正”之星,“人望而敬者”。他的朋友韩愈评其文是“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是说他才高名盖一时,文章象太史公司马迁,至于西汉大文学家的崔 和蔡邕都还比不上他。他同韩愈首倡和实践了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又同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著述文章,有着许多骤然爆亮的光点,后人评论往往惊叹不已。如现代名家章士钊在他的柳文指要中指出,“柳子厚为从来反封禅之唯一文家”。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同古典文史家刘大杰的谈话中说,“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天对,胆子很大”。宋人严羽指出“唐人帷柳子厚深得骚学”。宋代苏东坡对封建论的评论是,“宗元之论出,而诸于之论废,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清代林纾评此文为“千古至文”。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乎,太上有郦道元,次柳宗元,近是袁中郎”,意指柳宗元把山水游记作为文学散文具有的开创性意义。对于他的诗歌,因其近体诗有一种盛唐味道,被后人划归为盛唐诗类,“唯宗元能继盛唐之嗣响”,而“起列盛唐”。(清宋育人三唐诗品)苏东坡评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古观唐集则说,“能嗣响古诗正音者韦柳也”,因而他的诗,又被称为韦柳体。他的江雪诗,清人陈婉俊评为“二十字二十层意思,尤为后人引称”,胡应麟则说是“骨力豪上,句格天成”。诸如此说,都显现了柳宗元的才品魅力,柳宗元的魅力更体现在他的人格精神上,这主要是:正道直行,刚正不阿。柳宗元作为顺宗朝的青年朝官,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革新理论和思想的代表者。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他从政治巅峰上跌落下来,置于南贬之地。记怒人臣的宪宗皇帝一再表明对这些左迁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使之再无复归之日。对于永贞革新,柳宗元毫无悔罪之心,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申明,“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信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过不自料,勤勤勉勉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不知愚陋,不可力疆,其素意如此也。”他坚信革新首领王叔文无过,永贞革新无错,革新本是他们共同的目的和事业,只是自己年轻,没有想到凡事不可强力而为,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貌。在永州他写了一系列的反思文章,一再表明在有生之年他仍要正道直行,这有如他父亲的“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倔强。同情田家,为民请命。他在永州,身为闲官,不得参政,“闷即出游”中,逢耕者,访田家,同下层人民有了密切的接触,了解和体恤农民的苦情。他在田家诗中,对农民所受的赋敛之苦深表同情,揭露了官吏敲诈勒索,横行乡里的面目。又如在他的捕蛇者说中,更是直刺两税法的弊端,提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惊人之语,且言“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即是说他就是要使民情上达于朝廷。他用语激烈,言责自负,为民请命。即是在唐朝虽说“文网甚宽”,这也是要有敢于冒犯龙颜豁出去的勇气。珍重友情,乃见节义。南贬永州,“十年践踏久已劳”的柳宗元们终于有了得诏回朝之日,然而又因刘禹锡的一首出言不恭的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讽权贵,再使龙颜大怒,于是又有了这些人的二次再贬,“官虽进而地愈远”。这次皇帝对刘禹锡的处分最重,把他发往环境最为恶劣的播州,并不顾及他还要带上八十多岁的老母一同受罪。对此柳宗元并没埋怨刘禹锡因诗召祸的无事生非,而是为刘禹锡抱打不平,向皇帝上奏愿“以柳易播”,表明即是因此受到重罚,也无怨无悔。对此皇帝大为不悦,在舆论的压力下,虽说对刘禹锡作了变动,但对柳宗元却埋下了隐患,以至后来柳宗元在柳州发出“日号而望者十四年”的愤懑,直到卒终。柳宗元对待友情上的义举,感人至深,对此韩愈有评“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在当时即已产生了警世鞭浊的震撼力量。不甘寂寞,自强不息。柳宗元身处困厄之境,于绝望中意识到了立言传世的问题。他不甘寂寞,表现出自强不息的品格。如他说的“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今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这对柳宗元显然是不得意而求其次,他曾把文学辞章归于末技,但他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永州时日夜苦读,奋力笔耕。他对自己“独好文章”的自信,最终是给后人留下了厚重的著述,这是无可估量的一笔文化财富。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论者指出,柳宗元就是这样的人,诚如斯言,在柳宗元身上,这几方面都有体现。柳宗元是古代中国脊梁式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英,他的光辉永照后人。三、柳宗元魅力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柳宗元作为有唐一代的才俊为人共仰,而他作为左迁士人的多难亦令人共悲,但就其表现的心路历程,他的遭遇和作为,而给后人留下的追慕,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知道柳宗元南贬永州,曾为司马置同正员,但不得参政,柳宗元自己说他是“闲官”,又称“?人”、“缧囚”。他在答友人书中写到,初到永州的几年,似与囚徒为伍,走路都象带着枷锁,在家又象被绳索捆着,病中形容枯槁的像截木头,神情沮丧的又如块石头。其实他那里有家,他是一家人借住在佛寺之中,而后才在愚溪筑建了家园,而皇帝多次的恩赦又都于他无涉,这也使他“甘终为永州民”,“心同伧人不思还”。他“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山水游记和大量诗歌,杂糅着自己的悲苦之情,也写活了永州山水。他的“永州八记”成为历代认可的文学名篇,也使永州之地占尽了风流,他的游黄溪记一句“永最善”,大有为永州美言的过誉之嫌,然而确也使永州人民感激不尽。这里且以宋时永州官员汪藻的永州柳先生祠堂记中录出片言,也足见永州人民对柳宗元的一往情深。汪藻说:“盖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极南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先生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独非幸欤”“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而先生之文载集中,凡瑰奇特者,皆居零陵时所作。则予所谓幸与不幸者,岂不然哉?”总之,一言一蔽之,柳宗元不幸永州幸。历代民间都把柳宗元视若神明,又称他为柳子菩萨。永州人民仰慕柳宗元,因为柳宗元思想和文学建树名出永州,永州人民也因此引以为豪。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是身居刺史实职。他初到柳州所见曾有“是其不足为政邪”的感慨,其后是他“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再展,然而他又是以多病之躯,也正所谓“鬼手脱命争纤毫”了。后人把他的施政归为四大政绩活动,即是废除奴俗,解放奴婢;破除迷信,去鬼息杀;开荒凿井,发展生产;修复孔庙,兴办文教。其中如废除奴俗,以至柳宗元自己拿出俸禄为奴隶赎身。桂管观察史推行他的办法,一年时间州郡免除债务解放奴隶有千人之多。柳宗元此举,善莫大也。柳宗元为政,力行孔子的仁者爱人的信条,是为德政,这正如他评论别人的“以直清去败政,以恻隐抚穷人”,也正是他自身的写照。柳宗元卒于柳州时,亦然是清贫之身,以至他的灵柩和妻儿的返归,都依赖朋友的资助。韩愈在罗池庙碑文中称柳宗元为柳侯,指出百姓相悦,说“兹土虽远京师,吾辈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这也足见当地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韩愈亦用四句言,六十字的颂语赞扬他。柳宗元的封侯是在宋朝元 年间,是当时皇帝顺应民情的政治之需,地方官员也附会显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D打印的工业制造
- 工商银行2025淮南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5行业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邮储银行2025营口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楚雄彝族自治州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咸阳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牡丹江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交通银行2025景德镇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自贡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冻品知识培训课件
- 伐木安全课件
- 【MOOC】心理学与生活-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cn跟达人签约合同的模板本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 开发商购房合同范本
- 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培训
- DB43T 2464-2022 旱地烟田冬季绿肥还田技术规程
-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过关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及表格
- 职业健康中心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