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行知学生观的理论背景杨 勇摘 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生观。陶行知学生发展的论述的理论背景有三:教育哲学背景、教育心理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陶行知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决定了他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看法,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启迪。关键词:陶行知;学生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文化;背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倡导废除旧教育,建立新的教育、活的教育,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生观。了解陶行知的学生观就须探寻其学生观的理论背景,也就是先生教育思想的源泉。陶行知关于学生发展的论述的理论背景有三。一教育哲学背景与陶行知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变通的过程相对应,他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1扬弃中国传统儒家哲学。陶行知出生于素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小时侯又受过私塾教育,中国儒家学说对他的影响极大。加之王阳明的教育思想被当时的徽州教育界所推崇,王阳明的教育哲学在他幼年时就留下了烙印。在金陵大学求学时,陶行知信奉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曾署名“知行”发表文章,于1911年将原名陶文俊改为陶知行。王阳明在论述儿童教育中反对“鞭挞绳缚,苦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月化”。陶行知曾把这一论述译成现代语言:“教育孩子,应该让他自由发展个性,教师只是诱导他们方向就成。如果以为拘束督促,学生看学校如牢狱,看师长如寇仇,勉强装出规矩,养成伪诈顽鄙习气,教他为善,实际迫他为恶。” 当时陶行知在学生学习观上极为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学说。尽管后来陶行知体验到王阳明的“公式”“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人认识过程中的头足倒置,从而摈弃了这种唯心主义学说。但是陶行知依然认为王阳明对儿童教育的批判是正确的,并且着力主张教育要切乎学生的实际,所以他一直倡导:“要改造学校的教育,使杨勇: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讲师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文化的精华。要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重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兴趣为主旨:“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2反思西方实用主义哲学。1914年陶行知借资赴美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次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为杜威所器重。杜威的教育哲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陶行知在求学期间,认真研修杜威的名著,接受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把握了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和主张。杜威主张学校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因而学校的中心应该从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转移到儿童中心。陶行知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并没有简单抄袭,回国后实际的教育状况使其不断反思。他把杜威的教育理论“翻了半个筋斗”,形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发展了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陶行知极为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它是奠定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说“小学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提出要“发现”“了解”“信仰”儿童。从这一点来看传承了杜威的思想;他教孩子做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他结合中国普及教育的状况,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作用,“接知如接枝”,“即知即传人”。这些反映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是他结合中国国情而开创的儿童教育的新思想。3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陶行知先生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洗礼,又接受过西方的教育,甚至还一度信奉基督教。但他始终关注中国的命运,关注中国的教育改造,他接受任何思想的目的都是为改变中国的现状。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前期多是重复别人的思想道路,却都以教育改造失败、在现实中碰壁而回头。用他自己的话说:“翻了半个筋斗”,翻了两次后,陶行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一学习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正如中国共产党的老教育家徐特立所说:陶行知虽然在旧中国从事教育,但他的“教育学说几乎与我们的教育事业全部一致。”准确地说,陶行知是在对传统教育、洋化教育等形形色色的旧教育的批判中,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学生观。他鼓励儿童“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运用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的无计划的生活”,儿童的学习与儿童的生活一炉而冶之。这一切又归功于他的政治的进步和世界观的改变。在不同的教育哲学思想影响下,陶行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成熟,促使陶行知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不断完善,构建了本土化的陶行知的学生观。二教育心理学背景陶行知在美求学时,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有了蓬勃发展。针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对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个性发展只有侧重点,而不存在单一性,应该说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着其他环节的教育要素。在这个问题上,陶行知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 因而我们必须在统一的教育中,以启发学生自觉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这样才能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1926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他谈到:“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陶行知虽师从杜威,但他批判继承了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同时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后来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要相信儿童,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此时已是1944年,当时行为主义步入极端机械论的后期,人本主义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的自尊和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和教学时间。这个时期陶行知无疑是接受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在陶行知的对学生发展的论述中,尽管没有明确地表明现代教育心理学对他的学生观的直接影响,我们还是能看出陶行知对西方现代心理学知识的独特的认识和运用。三.社会文化背景1.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教育,对旧的学生观和学习方法加以鞭挞。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陶行知反对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纯粹由上而下的教育,只能造成被动的群众”。 他还反对传统教育中的“古训”,如“学而优则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教用手的人不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说中国有“伪知识”阶级,有两种成分:一是老八股派,二是洋八股派。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受过旧教育的人,免不了有些“伪知识”的倾向。因此他主张学生要放弃一切固有的伪知识,应当拒绝承受一切新来的伪知识,主张学生“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而他的真伪观和善恶观,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关于人的天性的看法中优良成分的承衍。如他认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的标准就是真、善、美。这汲取了中国儒家的学生观的优点认为优良的道德须经教化。2.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传播进步主义的现代学生观。他热情而客观地介绍西方教育新思潮供中国教育界借鉴;注重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推行科学普及运动(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提到加利略、牛顿、瓦特、爱迪生等);积极而健康地译介西方诗歌乃至引进西方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等,这些,他都作过相当大的贡献。进步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教育第一关心的问题是“儿童的存在”,“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蒙台梭利语)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借鉴进步主义的现代学生观,并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开辟了新的教育风气。新颖的学生观让当时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兴趣,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接受新的学生观,有力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后来创办的育才学校,更是将进步主义的学生观与中国的儿童教育结合到极致,为我们国家培养了许多有用之才。3.分析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教育现状,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学生观。他在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一文中说:“中国因为有了书呆子和田呆子,所以形成了一个呆子国家。”“因而中国危机四伏,存亡一缕。”要挽回国家的危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而自寻生路。只有两条路线可以走得通:“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他主张学生学习应该手脑并用,“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创造性学生观,为提高国民的素质献上了一剂良方。陶行知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决定了他对学生发展的独特看法。略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知识结构上,他通过儒学开蒙、中西兼习和赴美留学,将中西文化知识冶于一炉、融为一体;在思维方法上,他运用中西比较法和西方实验方法揭示传统教育弊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将旧理翻为新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中外学生观明辨择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咨询运营方案范文
- 云浮商场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某私立学校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 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暂行办法
- 农业咨询调查方案范文
- 大连立体植物墙施工方案
- 医疗健康产业新动能前景展望
- 电商平台电商生态圈构建
- 关于举办第六届高效先进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技术交
- 巡察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职工干部禁毒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 供销社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无人机维修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详细操作手册
- 村卫生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 T-CCASC 0043-2024 氯碱工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 电解
- 2024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招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