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1).doc_第1页
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1).doc_第2页
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1).doc_第3页
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1).doc_第4页
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数学总复习 7.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案 新人教a版考情分析考点新知能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1. (选修12p35练习题4改编)“因为指数函数yax是增函数(大前提),而yx是指数函数(小前提),所以yx是增函数(结论)”,上面推理错误的原因是_. 答案:大前提错误解析:yax是增函数这个大前提是错误的,从而导致结论错2. (选修12p35练习题3改编)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矩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的演绎推理过程_. 答案:每一个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大前提)正方形是矩形(小前提)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结论)3. (选修12p29练习题3(2) 改编)观察下列各式:112,23432,3456752,4567891072,可以得出的一般结论是_. 答案:n(n1)(n2)(3n2)(2n1)2解析:等式右边的底数为左边的项数4. (选修12p29练习题3(2)改编)观察下列等式:24;24;3;3;4;4;,根据这些等式反映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等式,这个等式可以表示为_答案:(n1)(n1)(nn*)解析:由归纳推理得(n1), (n1),所以得出结论(n1)(n1)(nn*)5. 已知扇形的弧长为l,所在圆的半径为r,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可得扇形的面积公式为_答案:rl1. 归纳推理(1) 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2) 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图(3) 归纳推理的特点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 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 类比推理(1)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2)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3. 演绎推理(1) 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2) 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式推理(3) 三段论的常用格式为m p(m是p)sm(s是m)s p(s是p)其中,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备课札记题型1归纳推理例1在各项为正的数列an中,数列的前n项和sn满足sn.(1) 求a1,a2,a3;(2) 由(1)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3) 求sn.解:(1) 当n1时,s1,即a2110,解得a11. a10, a11;当n2时,s2,即a2a210. a20, a21.同理可得,a3.(2) 由(1)猜想an.(3) sn1(1)()().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nn*),则a3_,a1a2a3a2007_答案:3解析:(解法1)分别求出a23、a3、a4、a52,可以发现a5a1,且a1a2a3a41,故a1a2a3a2 007a2 005a2 006a2 007a1a2a33.(解法2)由an1,联想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设a12tan,则有a2tan,a3tan,a4tan,a5tan()a1,.则a1a2a3a41,故a1a2a3a2 007a2 005a2 006a2 007a1a2a33.题型2类比推理例2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所示,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的正方形,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a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答案:解析:在已知的平面图形中,中心o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如图1),即omon.四边形opar是圆内接四边形,rtopnrtorm,因此s四边形opars正方形omana2.同样地,类比到空间,如图2.两个棱长均为a的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为a3.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解:类似的性质为:若m、n是双曲线:1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证明如下:设点m的坐标为(m,n),则点n的坐标为(m,n),其中1.又设点p的坐标为(x,y),由kpm,kpn,得kpmkpn,将y2x2b2,n2m2b2代入得kpmkpn.题型3演绎推理例3设同时满足条件:bn1(nn*);bnm(nn*,m是与n无关的常数)的无穷数列bn叫“特界” 数列(1) 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和,a34,s318,求sn;(2) 判断(1)中的数列sn是否为“特界” 数列,并说明理由解:(1)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12d4,3a13d18,解得a18,d2,snna1dn29n.(2) 由sn110,得sn1,故数列sn适合条件,而snn29n2(nn*),则当n4或5时,sn有最大值20.即sn20,故数列sn适合条件.综上,数列sn是“特界”数列设数列满足a10且 1.(1) 求的通项公式;(2) 设bn,记snbk,证明:sn1.(1)解: 由题设1,即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1,故n.所以an1.(2) 证明: 由(1)得bn,sn1. 观察下列不等式:1;1;1;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是_答案:12. 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_答案:123解析:(解法1)由ab1;a2b23得ab1代入后三个等式中符合,则a10b10(a5b5)22a5b5123.(解法2)令ananbn,易得an2anan1,从而a618,a729,a847,a976,a10123.3. 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答案:18解析:考查类比的方法,所以体积比为18.4. (选修12p31练习题2改编)在平面几何里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于这正三角形的高的”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上述结论,则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等于这个正四面体的高的_ .答案:解析:运用分割法思想,设正四面体的高为h,底面面积为s,正四面体sabc的内切球的半径为r,球心为o,连结os、oa、ob、oc,将四面体分成四个三棱锥,则vs abcvo sacvo sabvo sbcvo abcsrsrsrsrsrsh,所以rh.5. (2013镇江期末)观察下列等式:1,1,1,由以上等式推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n*,_答案:11. (2012江西文)观察下列事实|x|y|1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4 , |x|y|2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8, |x|y|3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12 .则|x|y|20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_答案:80解析:由已知条件,得|x|y|n(nn*)的整数解(x,y)个数为4n,故|x|y|20的整数解(x,y)的个数为80.2. 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的和为sn,则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类似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前n项的积为tn,则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_答案:解析:tnbq,b1()n1.3. 若一个n面体有m个面是直角三角形,则称这个n面体的直度为,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四面体a1abc的直度为_答案:1解析:n4,m4,1.4. 若p0(x0,y0)在椭圆1(ab0)外,过p0作椭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点分别为p1、p2,则切点弦p1p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1.那么对于双曲线则有如下命题:若p0(x0,y0)在双曲线1(a0,b0)外,过p0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的切点分别为p1、p2,则切点弦p1p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答案:1解析:设p1(x1,y1),p2(x2,y2),p0(x0,y0),则过p1、p2的切线方程分别是1,1.因为p0(x0,y0)在这两条切线上,故有1,1.这说明p1(x1,y1),p2(x2,y2)在直线1上,故切点弦p1p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1.1. 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