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改变了什么.doc_第1页
我们还改变了什么.doc_第2页
我们还改变了什么.doc_第3页
我们还改变了什么.doc_第4页
我们还改变了什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我们还改变了什么编 辑:_时 间:_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实施: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我们改变了什么”,是谈一谈我们所有的幼教同仁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施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贯彻纲要行动计划”中很多实验区、实验园做的事情,我只是在这里讲你们的故事.跨入新世纪之后,在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全国幼教界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努力地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和高质量的幼教.今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说得很全面,我只是从大家做的事情中谈一些我个人感受特别深、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一些比较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书中所说的“回到基本元素去”.我想通过“我们改变了什么”,来看看我们已经走过的道路;通过“我们还能改变什么”.来反思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同时表达我们幼教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未来的希望.我们改变了什么第一个方面,表现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于理念上的深刻变化我们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也许并不觉察,但是一经梳理,就会看到很多小小的改变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意义.当然有些变化本来就存在,现在变得更加明确了.变化反映在许多基本意识上,如社会公平的意识、服务的意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意识、低成本的意识等.社会公平的意识.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着社会的公平.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在办园水平上实现了重要的跨越,也通过这一途径参与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去.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方向是对的.我们关注农村幼教的发展、关注城乡幼教的均衡发展、关注公办民办幼教的均衡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的发展、关注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公平发展.在去年的大会上,在回到基本元素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这本书中.大家都能够看到公平的理念正在教育当中不断强化.北京区尹家府中心幼儿园、李桥中心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的基地,依托包括计划生育委员会、村委会、镇广播站、妇联等农村方方面面的力量,帮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健康的、快乐的童年;北京分司厅幼儿园面向平民社区,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残障儿童.使社区散居儿童受教育的覆盖率达到90,使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也能够享有优质的早教服务与指导;江西、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在去年和今年的汇报中,都谈到怎样办好农村幼教和不发达地区的幼教.如四川成都区为实现优质早期教育全覆盖,几年来坚持办流动幼儿园;成都市形成了一个帮扶网络去促进城乡间的良性互动;重庆区打破传统的支教方式,让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共同成长;重庆区示范园作为当地唯一的公办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和区里所有的民办园一起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这个会上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不少民办园的代表来发言,我们希望在纲要的指引下,公办园民办园都来唱响主旋律.我想这都是幼教界正在改变的比较突出的方面.也许我们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似乎只是城乡互动了一下、手拉手了一下,但应看到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的价值,看到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的意义.服务的意识.去年,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在发言中鲜明地提出了幼儿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变化.教育是一种服务,是服务理念下的教育.围绕这么一种理念,去年上海、天津、江西、广西的幼儿园都谈到了怎样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去倡导和实践一种新型的,不仅仅是在幼儿园里面的以幼儿园为中心的,而是走向社会的、开放的、与社会融合的服务尝试,为幼儿、为家长、为社会服务.在这一点上我们有一个认识过程,幼教倡导的服务意识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在20世纪90年代,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曾经影响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今年又翻译出版了他的财富的革命,书中他提到世界发展的三次浪潮,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着知识经济社会变化着.农业社会的知识形态主要是以种植为中心的知识,那时候社会的中心关系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工业社会,社会中心关系是人和机器的关系,知识的形态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形态,学校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集中地表现了工业社会的效率和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人类工业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还不是后期阶段.但是,很多知识经济社会的元素和理念已经影响了我们.知识经济社会里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的知识形态,中心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服务就是人和人发生关系.我们不要把服务理解成是一个非常狭隘甚至非常低级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转型,服务已成为知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托夫勒说,在一个以知识型社会为特征的时代里面,管理、会计、法律、金融、电讯、医疗、教育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范畴.所以,我们需要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去理解幼教的本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幼教上,就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这种意识正渗透到幼教.刚才朱司长也谈到,正是从人的发展这样一个高度,我们会看到幼教中一些狭隘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以幼儿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我国幼教的一个主流意识.在今年的几百篇稿子的评审过程中,我们在学习,我们真的在感动.我们看到幼教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地用多种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发展,想法设法地去创设环境、改进师幼互动、调整作息时间、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我的确禁不住想引用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的一句话,他说“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学问”,我觉得幼教的老师和园长们以及所有的幼教工作者真的是一群迷恋儿童成长的人.在“十五”项目中,十几个实验区不是为了出几本书,不是为了发表几篇论文,也不是为专家组做实验、写论文,而是在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实实在在地做研究,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当然,以儿童发展为本并不是完全顺从儿童的兴趣.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我觉得幼教人已经把握了作为文化一心理过程的教育的两个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从而有效地保证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如北京六一幼儿院在养成教育中,通过“三个转变”很好地把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他们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价值引导,但是又注重儿童快乐的学习;不是强迫儿童去被动接受,而是满足幼儿的需求,把过去一日生活中消极的保护变成了积极的锻炼和培养.在过去,幼儿睡觉抱奶瓶、抱自己的小被子是不允许的,但现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幼儿园允许孩子这么做(照片略).在此过程中.教育目标并没有变,他们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么变的是什么呢?是正确地把握了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建构,充分关注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情感、个别差异等.我觉得这个变化非常了不起.当然这么一个例子远远不是全部,但是大家能够从中看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这个主流的意识正在改变着幼教的面貌,非常可喜.低成本的意识.它反映了节约型社会的时代精神.去年有一个分会场专门讲低成本高质量的幼教.尽管现在有人质疑低成本高质量如何能做到,但是我们幼教正在努力地把成本降低,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这不是乌托邦,这符合时代精神,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优良的传统,陶行知早就提倡办平民的幼教,办大众的幼教.我国是一个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怎样充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农村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非常独特的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不是只有高档的大楼房、多媒体才能办幼教,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幼儿园老师们极有创意地在变废为宝、一物多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回到基本元素去一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从这些照片中(照片略)还可以看到,不仅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在这样做,大城市的幼儿园也在这样做.上海区实验幼儿园通过扩展粉刷废纸箱的区角活动,极好地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思想,为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社会交往、诚实守信等品质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第二个方面,“我们改变了什么”,表现在教育实践的变化上.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和幼儿园联系密切的是幼儿园的课程范式和教学范式.这两方面我们真的都在变.从课程范式来看,尽管现在小学化的幼儿园还大量存在,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幼儿园的课程范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往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转变.当然科学中心主义课程有其合理性但是幼儿教育更适合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视各领域的知识、发展科学认知为核心要素,比较强调学科、预设、教材、讲授等,而社会建构中心课程则把幼儿理解的、幼儿当下生活中的课题和幼儿主体地参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和同伴文化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更强调综合、生成、情境、参与、幼儿的学习等.纲要提出五个领域,并不是搞五门课,也不是搞五本教材,而是综合的活动(当然也会有侧重某个领域的活动).儿童的科学认知、科学概念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课程范式下进行的.大家看这些照片(照片略),以前主要是在高结构的作业课上,幼儿学语言、学数学、学科学知识等,但我们现在看到,语言学习更重视幼儿和人的交流,老师不只是关心孩子记住了几个词汇,而是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在创造一个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儿童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你们看(照片略),幼儿在生活中、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创造、想像、观察和判断,学习测量、绘画,认识各种蔬菜、感知植物生长的条件,养成劳动习惯,等等.我们看到课程在变化,这是一种范式的变化.纲要要求“教”一定要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其发生影响,“学”一定要成为幼儿通过活动的主动建构,这正在改变着幼儿园课程的范式.幼教的课程范式在变,教学范式也在变.本来课程和教学不可分,我只是分开说而已.我们很强调泰勒课程理论,教学上往往预设一个活动目标,有一套教法,一定要将儿童拉到我这个当中来实现这个目标,过分强调预成知识的线性传授,认为这是最主要的东西.但现在很多老师在变,不再强调按照“我的目标”教.而是强调儿童个体的参与和体验、个体对活动的多维度解释、教师对儿童的回应、互动合作建构、帮助儿童发生有意义的建构,等等.施瓦布的课程理论反映了这些要素.在“十五”项目中,十五个实验区半数以上都探索师幼互动,认为这是贯彻纲要的一个重点,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范式.课程范式与这个教学范式是一致的.泰勒原理、目标原理是有用的,但在幼教中不宜占主流,而应是过程范式占主流.以前只重视全班集体上课,现在重视集体、小组、个人等多种组织形式结合.有很多幼儿园在积极创设环境.环境的创设深化了课程.具体的教学也正由“传递”、“训练”为主的单向教学向“引导”为主的互动教学转变.教师不再单方面传授,而是挑战儿童的经验,合作探索.教学内容也不再囿于固定知识,而更重视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式.过去教学中很少提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么教知识,要么教技能,对思维方式的培养不重视.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可能有些教师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所以我特别提出来.从下面这个例子可看到中国幼教的这个变化.这本书(世界幼教系列中国(白井常主编,丸善出版社,1983年),我一边看,一边在思考中国的变化.这上面记录了某幼儿园过去的常识课小动物吃什么(照片略),动物都贴在黑板上,第一排桌子上的一排碟子里装着每个动物的食物,幼儿举手争取为小动物选食物的机会,一节课只有几个孩子能参与.而大家再看这张照片(略),我曾经在学前教育杂志支持幼儿的学习(学前教育幼教版,20xx年第9期)一文中介绍过,老师创设了“小白兔喜欢吃什么”的墙饰,一边是“猜想”,一边是“验证”.在这里,动物和食品对应的方式变了,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去发表意见.孩子们有很多种想法,自己喜欢吃冰激凌,认为小白兔也吃,自己喜欢喝橘子水,认为小白兔也爱喝,于是就把这些东西贴到“猜想”的地方.为了验证,教师引导幼儿在饲养角进行探究.孩子在验证中自我肯定或否定,逐渐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原来小白兔是比较杂食的动物.过去教材上小白兔吃萝卜、青菜,狗吃骨头,知识是单一的、线性的、一一对应的,孩子迷信老师的权威、老师的答案.而现在这样的教学是去权威的、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