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doc_第1页
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doc_第2页
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doc_第3页
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doc_第4页
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XX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第一章 绪言1. 设计的目的、任务1.1 设计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学会依据勘探工作任务、矿床和矿体的地质特征及自然条件,合理选择勘探技术手段;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和合理的勘探工程密度。2.学会编制勘探工程设计布置平面图、勘探设计剖面图、勘探设计中段平面图及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等图件。3.学会确定工业指标,计算各种储量估算参数;正确地在各种图件上圈定矿体。4.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划分不同储量级别;学会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提交地质勘探工程综合设计及预储量估算报告。1.2 实习的任务 1.2.1 图件编制 红山铅锌矿床地形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1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5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2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8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1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1416中段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 红山铅锌矿床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预储量计算图(1:2000) 1.2.2 绘制表格设计探槽工程一览表 设计坑道工程一览表 设计钻孔工程一览表 预期储量计算一览表 1.2.3 预期储量估算 根据纵投影图计算红山铅锌矿床深约300m以上的探明的121b、控制的122b和推断的333储量或资源量。2. 矿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红山铅锌矿床位于xx省xx县城附近,交通方便,有铁路与大城市相连,区内居民较多,物产丰富,劳动力充足,县内有发电站一处。 本区地形属中低山地形,相对比高500m以下,有小河流经矿区附近,可供工业用水需要,区内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3. 前人工作程度 红山铅锌矿区在详查工作中,测制了1:2000地形图,勘探工程施工以地表为主,并用少量钻探工程控制矿体延深情况。因此,基本查明了详查区的地质及构造特征;同时,也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经与附近的生产矿山对比,各项主要指标均符合工业要求,初步确定红山铅锌矿床为一中型矿床,根据国家需要县转入勘探。 上级下达的勘探任务,要求在一年以内探明红山矿区海拔1300m以上的全部储量。第二章 矿床地质1. 地层矿区内除了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外,均由震旦系中统(Z2)的碳酸盐岩石组成,由老到新分为:Z21 为灰色及暗灰色厚曾白云质灰岩,厚110m;Z22 为灰色蠕虫状构造厚层白云质灰岩,厚约7585m;Z23 为暗蓝色中厚层角砾状构造白云质灰岩,具硅化及重晶石化,并赋存有铅锌矿体,是本区的赋矿层位,厚85100m;Z24 为灰色葡萄构造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厚约8595m;Z25 为蓝灰色中厚层致密泥质灰岩,厚约150m左右;Q 主要为残坡积物,厚约0.53m。第四系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2. 构造矿区位于一个背斜褶皱构造的东翼,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5-55但地层越深,其倾角就愈有变缓的趋势。容矿构造为发育于Z23中层间剥离构造,成矿后断裂倾向SW,倾角70 左右,铅直断距25m。3. 矿体矿床系由已发现的两个铅锌 矿体组成。矿体主要受Z23的层间断裂控制,故其产状与地层一致,矿体形态呈透镜状,小矿体长约230m左右,主矿体长约560m。一般厚约10-25m,厚度变化系数为50%。样品分析结果Pb平均品位为5.04%;Zn平均品位为4.6%;品位变化系数为90-100%。矿石矿物主要由方铅矿和闪锌矿组成,含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英石等。本区有关资料见表1、表2、表3表1 红山铅锌矿床探矿工程见矿情况简表工程编号矿体水平厚度(m)Pb平均品位(m)号矿体号矿体号矿体号矿体TC1TC2TC3TC4ZK1ZK2ZK32216122816613717883.142.131.654.6212.762.085.92.751.503.832.39表2 ZK3钻孔地质矿化及取样情况简表孔深(m)地质及矿化轴角样号自(m)到(m)样长(m)Pb品位(%)2Q残坡积物515665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919395979910110315916116316516716917117317417693959799101103159161163165167169171173174176177222222222222221210.170.552.750.834.721.250.210.404.758.903.879.480.7310.323.260.240.1150Z24葡萄状白云质灰岩8080m处换层100Z23角砾状白云质灰岩95m-103m为团块状铅锌矿140m-174m为团块状铅锌矿184m处换层150184192Z22葡萄蠕虫状白云质灰岩192m处终孔表3 ZK3钻孔孔斜测量结果孔斜测量位置(孔深)方位角(。)倾角(。)0m50m100m150m192m2612702752802968581767063第三章 勘探设计1. 矿床勘探类型的确定 该矿床矿体以号矿体为主,其矿体长约560m,属中等规模的矿体,规模类型系数为0.6;矿体形态为大透镜状、大脉状,内部很少有夹石,属简单型矿体,矿体的复杂程度类型系数为0.6;该矿体只有一个较大的断裂对其产生一定的偏移基本上无其他断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影响程度小,其构造影响程度类型系数为0.3;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在50%以下,属于稳定矿体,矿体的厚度稳定影响类型系数为0.6;矿体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系数在80180%之间,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类型系数为0.4;计算以上各类型系数之和得出其总类型系数为1.7-2.4,属中等型矿床,所以该矿床的勘查类型为第勘查类型。2. 勘查技术手段 该矿床的勘查技术手段主要为地质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和探矿工程法。地质测量法:是根据地质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研究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散及集中的规律。在矿体形成的同时在围岩中形成了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原生晕,以及在矿体受到破坏过程中发育了较晚期的次生晕。无论是原生晕还是次生晕其分布范围都较矿体大,因此可以通过发现这些原生晕及次生晕来达到发现矿体的目的。探矿工程法:是一种主要的勘查技术手段,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验证或观察矿体,特别是坑道工程,人员可以自由出入,对矿体进行直接的观察、取样、编录,而钻探可以通过岩心对矿体进行取样分析。分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3. 勘探工程布置及技术要求 该矿山的勘探线的网度为50m50m,方位为261-81。钻孔的时空方向为85,方位角与勘探线方位角大致相同。在勘探过程中应注意:探槽按25m的间距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根据矿体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和已知的钻孔和探槽及坑探资料,对矿体在深部的延伸方向加以推断,再按矿体轴线长50m的间距进行钻孔设计。在1416中段按25m的间距垂直矿体走向方向进行坑探布置,据红山铅锌矿床及其矿体的地质特点,并结合经济及自然条件布置合理修正勘探设计。勘探设计工程布置详见红山铅锌矿床地形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坑探布置见红山铅锌矿床1416中段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各个钻孔、探槽的布置见红山铅锌矿床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1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5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2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8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红山铅锌矿床1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4. 取样及技术要求(1)探槽、穿脉、沿脉取样 用刻槽法取样,取样规格:10cm*3cm(宽*深);探槽和穿脉沿着矿体的厚度方向,按单个样长2m 连续取样,沿脉则按采样间距4m取样,单个样长2m 连续采取。详细设计见附表1设计探槽工程一览表、附表2设计坑探工程一览表、附表4设计化学采样工程一览表。(2)钻探取样 岩心采样:穿过矿体厚度的方向,按单个样长2m连续取样; 岩粉取样:每个钻孔1-2个,大致每10m左右一个样。详细见附表3设计钻探工程一览表。5. 施工顺序按设计的步骤逐步施工。先按编制的图件算出各钻孔在各勘探线上的位置。然后在矿山0号勘探线矿体出露部位进行探槽,在按计算出的钻孔位置,利用罗盘、GPS等工具找到各钻孔应处位置打钻并取样编号。接着在勘探线北面以50m的垂直间距按0号勘探线上类似的步骤踏勘出1、3、5、7勘探线,在0号勘探线的南面同样以50m间距踏勘出2、4、6、8、10、12勘探线。在1416中段进行沿脉穿脉的坑探工程。施工以钻探为主,探槽,坑探为辅。第四章 预期储量估算1. 工业指标 边界品位:Pb 0.8%; 最低工业品位:Pb 1.5%; 最大允许夹石厚度:2m; 最小可采厚度:1m。2. 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矿块铅直投影面积测定:用方格纸法,选择边长为1cm的方格,数出所画的矿体块段铅直投影在网格纸上所占的方格数,超过1cm方格一半的按一个方格计算,不足一半的舍去。每个矿块平均水平厚度的求取:按每个矿块最近的已知见矿工程厚度算术平均值求得。每个矿块平均体重的求取:本次实习用大体积质量测矿石体重。用全巷法在野外直接测定。先将样品称重W,再测出样品的坑道体积即样品体积V。大体积质量D(t/m3)的计算公式为:D=W/V。每个矿块的平均品位的求取:按每个矿块最近的已知见矿工程品位算术平均值求得。 3. 储量计算方法 通过制定的总投影图及各个剖面图计算各矿块的体积、块段中矿石的储量、各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量。矿块的体积求取:每个矿块铅直投影面积(m2)该矿块平均水平厚度(m)求得; 每个矿块的矿石量:每个矿块的体积(m3)矿石的平均体重(3t/m3),平均体重取3t/m3; 每个矿块的金属量储量求取:每个矿块的矿石量(t)该矿块的平均品位求得。4.储量级别的划分该区仅做过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密度的不同,储量级别划分为探明的(121b)1416中段到地表、控制的(122b)1416中段以下到钻孔控制位置和推测的(333)钻孔以外到钻孔向下推测25m内的储量共3个级别。探明的(121b)储量分为6个矿块:121b-1即5号勘探线以北、121b-2即5号勘探线到1号勘探线、121b-3即1号勘探线到2号勘探线、121b-4即2号勘探线到6号勘探线、121b-5即6号勘探线到10号勘探线、121b-6即10号勘探线以南;控制的(122b)储量分为6个矿块:122b-1即5号勘探线以北、122b-2即5号勘探线到1号勘探线、122b-3即1号勘探线到2号勘探线、122b-4即2号勘探线到6号勘探线、122b-5即6号勘探线到10号勘探线、122b-6即10号勘探线以南;推测的(333)储量分为6个矿块:333-1即5号勘探线以北、333-2即5号勘探线到1号勘探线、333-3即1号勘探线到2号勘探线、333-4即2号勘探线到6号勘探线、333-5即6号勘探线到10号勘探线、333-6即10号勘探线以南。详见红山铅锌矿床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预储量计算图(1:2000)5.计算结果通过以上三个预期储量计算得出121b矿石量为1756800t,平均品位为:2.955%,金属储量为:5514048t;122b矿石量为2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