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排放:土地利用调控新课题 国土在全球目光聚焦哥本哈根会议之际,温室气体减排正在逐步成为全人类发展的责任和共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暖就受到人类普遍关注。人们已经注意到,非持续土地利用(砍伐森林、开垦草地、改造沼泽等)也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土资源部一直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以及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2008年就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力图在揭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机理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形成低碳排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碳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吸纳影响大、机理复杂、空间特征多样、不确定性因素多。这是我们应对碳排放国情的关键着手点之一。我们统筹考虑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碳排放,形成符合我国土地利用及其植被特征,与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相一致的碳排放清单,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为宏观决策部门实行低碳型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分类来看,土地利用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又可以细分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类型保持的碳排放:前者是指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变,导致生态系统类型更替造成的碳排放,如采伐森林、围湖造田、建设用地扩张等;后者是指土地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或生态系统碳汇所驱动的碳排放,包括农田耕作、草场退化、养分投入、种植制度改变。土地利用的间接碳排放主要指的是各土地利用类型上所承载的全部人为源碳排放,包括聚居区的取暖、交通用地的尾气、工矿用地的排放等等,是不同用地类型上的人为源碳排放的空间强度和分布效果。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国情土地利用的直接碳排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5年,陆地生态系统呈现为明显的碳汇,年均碳汇水平约在1.54亿1.67亿吨碳;从分类结构来看,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都呈现碳汇功能,其中年均植被碳汇在1.08亿1.21亿吨的水平,土壤碳汇能力较弱,占植被碳汇的1/3强一些。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森林的碳汇功能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作用举足轻重,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左右。从空间格局来看,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土地利用的碳汇效应比较显著,东北和西南地区存在较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而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的碳汇(源)效应不甚显著。土地利用的间接碳排放:以1995年的中国四部门碳排放综合水平为例,当年共计排放二氧化碳26.42亿吨,甲烷0.32亿吨,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为33.0亿吨。以2005年为例,共计排放二氧化碳55.5亿吨,甲烷0.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63.4亿吨。从区域碳循环角度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人为源碳排放量是陆地生态系统存储的3倍;到2005年,人为源碳是陆地生态系统存储的10倍多。可见,20多年来人为源碳排放增长远远快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吸纳能力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了中国的碳排放,普通意义上的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等增汇政策对遏制碳排放增加的效果已经捉襟见肘。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碳排效应:农地的碳排放强度为0.37吨碳/公顷,较国际平均水平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农业传统重视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农业土壤有机碳蓄积效果显著。林地碳吸纳强度为0.49吨碳/公顷,是重要碳汇,主要原因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森林蓄积量不断提升,大量中、幼龄林生长效应的碳吸纳效果明显,强于同期的木材采伐、薪柴采集、灾害干扰等影响所致。建设用地方面,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为最高。总体来看,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强度达到55.8吨碳/公顷,是其他用地类型碳排放强度的几十甚至上百倍。从不同区域来看,华北和华东的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最高,分别达到81.2吨碳/公顷和65.3吨碳/公顷;东北、中南和西南的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水平一般,分别为48.8吨碳/公顷、46.5吨碳/公顷和49.1吨碳/公顷;西北地区的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为33.90吨碳/公顷。总体而言,重工业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也较大。从其内部构成看,工矿用地碳排放强度最大,达到196吨碳/公顷;交通用地次之,达到43.7吨碳/公顷;而城乡商住用地排放强度最小,只有8.3吨碳/公顷。规划纲要碳减排潜力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的碳蓄积/减排效果进行预评价,结果显示:从各类土地管理政策的碳增汇减排效果来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潜力最大,达到84TgC;而造林、农地管理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碳减排潜力也不容忽视。分析认为,在纲要实施的基础上,我国仍可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林地面积规模,控制耕地、牧草地、沼泽和滩地面积减少速度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促进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向林地、牧草地和耕地转换,对中国生态系统碳蓄积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我们系统地比较了常规低碳控制政策(主要是能源、工业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果比较乐观。在有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政策的对比下,到2020年全国碳排放规模将相差0.82亿吨碳。如果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低碳情景设定,可以大致判断认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常规低碳政策的1/3,国土部门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宏观调控中大有可为。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计划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我们认为,仅仅采取常规低碳调控政策,实现上述目标难度较大,或者说将付出较大的转型成本代价;而配合使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政策,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减少42.5。如此看来,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的引入,对中国履行并顺利达成自愿性减排承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了解我们身边的碳排放寻找我们身边的碳足迹 活动 碳排放量 减排方法 搭电梯上下一层楼 0.218千克 坚持爬楼 看电视一小时 0.096千克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看电视时应当关闭电源 丢一公斤垃圾 2.06千克 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 7千克 重织旧毛衣 用旧毛衣来加工新毛线和毛衣,要比使用新毛线加工减少76%的能耗和71%的温室气体排放。 电脑使用1年 10.5千克 关掉电脑一年可减少83%的热量排放,相当于63公斤二氧化碳。 洗热水澡15分钟 0.42千克 给热水器保暖。使用5年以上的热水器会不断地散热,浪费能源。用隔热毯包住热水器一年可减少近250磅二氧化碳排放。 用洗衣机40分钟 0.117千克 尽量手洗 1台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 2.5千克 减排的最好办法是乘公交车,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多骑车少开车 10双一次性筷子 0.2千克 少用一次性制品 商场里充斥着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签字笔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我国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约150万立方米,需要损耗200万平方米的森林资源。 生产个塑料袋 克 耗一张纸 克 双面使用,不浪费纸张,用再生纸代替白纸, 白炽灯每盏一小时 0.04千克 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一盏日光灯使用时每小时 0.013千克 饮水机保温每天每台 0.805千克 在无需饮用热水时关闭电源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身体力行减少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有希望的,首先可以尽量使用能源消耗少的产品,比如一个1.5升的可口可乐大瓶装比3瓶500毫升装的可口可乐消耗的资源要少,那么就尽量买大瓶的;还有重复使用打印纸;让衣服在空气中自然晾干,而不是使用烘干机;等待电梯的时候只按一部电梯,而不是把所有电梯都使唤下来,又或者干脆直接使唤自己的双腿;用电话视频会议取代常规的商务出行;将5个100瓦的灯泡更换为18瓦的节能灯泡并运行1年,这样也能减少将近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呼吁大家过低碳生活的同时,还要呼吁碳补偿。所谓碳补偿就是你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就补偿多少。树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最好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千克二氧化碳。因此,除了过低碳生活外,还要多种树。 食用方面 碳排放量 减排方法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食用0.5千克 91.1万吨 国际肉制品业产生了全球近18%的温室气体排放,且大多数是一氧化二氮和甲烷,这都是牛消化的结果。一个素食主义者,一年就可以减少1.5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采购 ,多吃蔬菜 食用1千克牛肉 36.5千克 一升牛奶 0.94千克(85%来自农场) 食用1千克果蔬 4千克 吃一个外卖便当 0.48千克 在家中做饭吃,减少外出下馆子的次数 浪费斤粮食 千克(全国多排放万吨) 不浪费粮食,节约资源 0.5千克酒 1千克 少喝酒 一瓶碳酸饮料 0.5千克 少喝碳水化合物 1天抽1支烟 0.37千克 少吸烟,不仅有利于环境,而且也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有这样一份资料,说一个人一生要消耗的食物,总重量与6头大象相仿。平均到年,一个成年人大概要吃掉88公斤肉,相当于排放3212千克二氧化碳;113公斤鸡蛋,相当于排放678千克二氧化碳;270公斤奶制品,相当于排放253.8千克二氧化碳;90公斤面粉和谷物,相当于排放72千克二氧化碳;以及320公斤的水果和蔬菜,相当于排放1312千克二氧化碳。把这些分类加到一起,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掉近881千克食物,UGG boots cheap,大约排放5527.8千克二氧化碳。 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了65亿,如果按照5000亿吨二氧化碳可让地球升温1度计算,大约不到14年就可使全球升温1度!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对照以上的关于碳的减排措施。铭记吃素要比吃肉好,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食用,减少你对食物的浪费,少喝碳水化合物等,食品的本地化可以视为一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要动员身边的人减少他们的碳足迹,因为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 我组人员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每个中学生的碳排放量约为2吨。一棵树一天可以吸收16kg二氧化碳,那么光吸收一个同学的碳排放量,该树也得马不停蹄的吸1250天,而在我校的每个教室中,一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包括24展电灯、电脑、纸张、塑料瓶等)将近有3000千克,那么在我校18个教室中,碳的排放量54000.。面对这庞大的数字,我们小组决定将吊兰、仙人掌(研究发现这两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带入教室,安排同学每天负责浇水;成立废品回收小组;在教室放置废电池收集盒通过这些方法,实现“低碳”教室。 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身体力行减少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有希望的,首先可以尽量使用能源消耗少的产品,比如一个1.5升的可口可乐大瓶装比3瓶500毫升装的可口可乐消耗的资源要少,那么就尽量买大瓶的;还有重复使用打印纸;让衣服在空气中自然晾干,而不是使用烘干机;等待电梯的时候只按一部电梯,而不是把所有电梯都使唤下来,又或者干脆直接使唤自己的双腿;用电话视频会议取代常规的商务出行;将5个100瓦的灯泡更换为18瓦的节能灯泡并运行1年,这样也能减少将近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减缓气候变迁及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要求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已是全球趋势,一个对碳排放限制的时代已经来临。 而建构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社会,除了寄望于技术创新及制度改革外,根本解决之道莫过于民众减排意识的觉醒人类必须从无止境使用地球资源、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回归至关怀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第十章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发展
- 2025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带答案(研优卷)
- 应急和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课件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吉林省延吉市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体育锻炼降低癌症风险机制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硬件架构在零售行业的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开采技术安全监测与事故预警预研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在社交媒体营销效果分析与策略建议中的应用报告001
- 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申请书-7
-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 医古文课件 2华佗传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质量风险和机会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表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麦》【幼儿教案】
- 2022年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护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设计思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