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 名学 号所在专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国内外参考文献,要求3000字以上):1、 国内外研究现状婚姻期待研究课题在国外已经是相对成熟的课题,内容包括特点、维度、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等。国外在对婚姻期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Rohmann E,Fhrer A和Bierhoff HW,2016),其受到个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东西方文化差异及不同社会背景会对其造成影响,个体婚姻期待值和特点均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引用国外测量工具(Schaffhuser K,Allemand M和Martin M,2014)对我国个体婚姻期待进行测量的方法不够严谨,结果也令人怀疑。我国学者吴波、黄希庭(2012)认为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强调将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单位,开发适用于我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婚姻期待测量工具很有必要。鉴于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婚姻期待研究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婚姻期待(伴侣期待和关系期待)(张田和傅宏,2013)的结构、特点;及成人依恋、核必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张雯和郑日昌,2004)的关系;其一是为开发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婚姻期待问卷;其二希望给婚姻期待国内理论研巧添砖加瓦,从而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关于婚姻期待的研究在国外己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但是纵观国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缺乏理论和实证研究。第一,我国对婚姻期待的研究更多停留在择偶标准上:如:徐安琪、王易平、章晓云与朱松(2000)对我国50年来个体的择偶标准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其变迁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钱铭怡等人(2000)研究表明,女性择偶标准对男性的社会资源方面的期待较高。第二,缺少实证研究;我国较早对婚姻期待进行直接研究的是风笑天的研究表明,未婚青年的婚姻期望更为理想化,该研究通过基本的调查,缺乏科学性。而李光裕与李俊晓(2006)对个体的恋爱关系期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比于恋爱个体,未恋爱的个体对伴侣的包容性期待髙于忠贞性期待,为恋爱个体对恋爱有更理想化的期待,可说是对亲密关系期待的研究,给婚姻期待研究提供一定思路,但是也不属于婚姻期待。吴波与黄希庭(2012)对婚姻期待进行了研巧回顾与展望,属于综述类的文章,缺乏实证性。其次,婚姻期待的维度确定(eigler-Hill V,Fulton JJ和McLemore C,2011)。国外对于婚姻期待的维度确定众说纷送,学者提出将婚姻期待放至伴侣和关系(Robinson KJ和Cameron JJ,2012)下进行研究也比较科学和全面,但是对于该领域下维度如何划分,包括哪些维度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确定。第三,缺少中国本止化对婚姻期待的测量工具。现今,我国对婚姻期待(徐维东,吴明证和邱扶东,2005)的测量停留在访谈、调查为主,缺少标准化的测量问卷。而直接翻译国外的婚姻期待问卷(Cramer D,2003),不能直接正确反应我国婚姻期待,由于婚姻期待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会对其产生影响。而吴波、黄希庭(2012)也提出,由于中国对婚姻的传统价值、受到的文化熏陶、家庭模式等均与西方不一致,应该开发使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婚姻期待测量工具(季益富和于欣,1999)。最后,被试的选择。Dunn(1960)编制的婚姻角色期待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他提出个体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婚姻期待会对个体未来的婚姻关系产生影响,而婚姻期待是受到个体的童年经历、早期教育和环境的调节(Zeigler-Hill V,Britton M 和Holden CJ,2015)。在我国大学时期个体才正式接触到婚姻概念,个体才步入恋爱,并且面临未来婚姻伴侣的选择等,对大学生的婚姻期待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二、研究方向总的来说,现在的研究只存在婚姻期待、成人依恋和核也自我评价三者两两关系研究(李涛,王庭照和徐光性,2010),而对依恋和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机制、因素交互后对婚姻期待作用进行探。利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庾泳,肖水源和王希,2011)、核也自我评价量表(Hendrick SS和Hendrick C,1988)、自编大学生婚姻期待问卷,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伴侣期待、关系期待)之间的关系。三、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在本校抽取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调查问卷制备第一步,对婚姻的期待进行分类和整理(刘泽文,崔萌和韩易静,2014),主要分析了婚姻的期望,涉及项目调查;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的信息分类;结合以上几点制定初步问卷项目内容。第二步是请20名心理学研究生讨论和修改最初的调查问卷。讨论的重点是项目是否有歧义,内容是否正确。最后,5名心理学研究生和1名心理学教授对修订后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再次修订,重点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通过以上多个步骤形成婚姻预测问卷,包括学生期待伴侣的预测问卷;大学生期望的调查问卷。3.研究过程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的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进行调查,并将问卷发送到宿舍进行回答。4.婚姻期待的研究本研究融入国内外婚姻期望的概念。在这项研究中,对婚姻的定义是指婚姻期望、个人关系和婚姻本身达到预期的标准,这个标准将影响个体行为选择;包括两部分:是指个人期待婚姻的标准预期和婚姻配偶之间未来的期望,期待未来的婚姻个体达到预期标准。5.成人依恋本文研究主要成人依恋与婚姻预期,因此本文将其定义为成人依恋(Willoughby BJ,2014),个人努力寻求具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感,个人在这里是指个人的配偶或情人,是由个体的依恋模式进行内部调整。内部工作模式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连续的巧合的过程,认知和行为指导,期待摆脱个人的关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是否依恋对象能够提供保护和及时响应,二是关于自我的,个人是否值得爱和关注。当个体遭遇危机时,导致依恋和依恋行为的出现。6.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由四种特质(Koball HL,Moiduddin E,Henderson J,2010);自尊:作为个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一般自我效能感:个人的一个成功的成果是否影响主观判断;神经质:一种持久的消极情绪倾向;控制点:环境中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环境)在个人力量自我控制的过程,它是个人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导向。这四种品质的确定,是由核心自我评价中的三个标准决定的。这三项标准评价时:基本性、普遍性、评价性(Sciangula A,2009)。四、研究展望婚姻期待在国内处于概念引进阶段,几乎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独立专门的研究,但是婚姻期待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我国对婚姻的认识更为传统,与西方的婚姻家庭观有很大的差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对婚姻期待有更为具体的认识,包括影响其的内部机制,除一些基本的人口学变量为影响因素外,是否还存在别的影响因素,正如综述中提到个体父母关系会影响个体的婚姻期待观念,我们是否可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对送一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我们需要对婚姻期待有更为本土化的认识,传统的文化背景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婚姻价值观,是直接影响亦或是通过某些具体因素间接产生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第三,国外的大部分研究中,都提到婚姻期待值不应该作为一个绝对参考值,也就是说接个值本身并不存在具体意义,更应该结合个体的自身因素或者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那么将婚姻期待放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值离或者低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婚姻质量、婚姻冲突的解决方式等值得进行研巧。婚姻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个体的婚姻期待会对其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个体后来婚姻解体也是因为期待的落空,对婚姻期待的研巧值得重视。五、存在问题本研究初步研究大学生婚姻期待的结构,并且将其分成伴侣和关系两个部分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所得结果基本符合研究假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总结如下:第一在样本方面,地区局限性,由于只选本校大学生作为被试,调查范围较窄,不具有全国推广性。第二在方法方面,仅使用测验法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尽管得出一些可用结论,但是可通过多种方法,如实验法、访谈法、个案研究等方法,使结果更加立体和丰满,也可更为全面的了解结论的形成原因、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第三、内容方面,对成人依恋仅分成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两种类型来讨论其与核心自我评价、婚姻期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人依恋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采用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或者更为具体的结论;其二研究对婚姻期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将期待分成两个方面进行研巧更全面,但是没有对伴侣期待和关系期待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两者各自的具体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探讨会使得研究更值得推广。六、引用1 Rohmann E,Fhrer A,Bierhoff HW.(2016).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cross European cultures:the role of love styles.Cross Cult Res,50(2),178211.2 Schaffhuser K,Allemand M,Martin M.(2014).Personality trait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intimate couples: three perspectives on personality . Eur J Pers,28(2),120133.3 Weisera DA,Weigelb DJ.(2016).Self-efficacy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 Individ Differ,89.152156.4 张田,傅宏.(2013)宜人性对大学生恋爱宽恕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1(3),508511.5 张雯,郑日昌.(200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8(1):6163.6 徐安琪.(2000).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社会学研究,6,22-30.7 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松.(2003),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0,121-128.8 李光裕,李俊晓.(2012).大学生情侣间亲密关系的信任及期望水平,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93-295.9 Zeigler-Hill V,Fulton JJ,McLemore C.(2011).The role of unstable self-esteem in the appraisal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 Individ Differ,51(1),5156.10 Robinson KJ,Cameron JJ.(2012).Self-esteem is a shared relationship resource:additive effects of dating partners self-esteem levels predict relationship quality.J Res Pers,46(2),227230.11 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2005).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8(3),562565.12 Cramer D.(2003).Acceptance and need for approval as moderators of self-esteem and satisfaction with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or closest friendship.J Psychol,137(5),495505.13 季益富,于欣.(1999).自尊量表(Rosenberg M.The self-Esteem Scale SE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318320.14 Zeigler-Hill V,Britton M ,Holden CJ,et al.(2015)How will I love you?Self-esteem instability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level and romantic love styles.Self Identity,14(1),118134.15 李涛,王庭照,徐光性.(2010)婚姻关系中的自尊、信任与婚姻承诺.心理科学,233(6),14991501.16 庾泳,肖水源,王希,等.(2011).婚姻态度量表中文版在未婚大学生及社区居民中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5(1),6065.17 Hendrick SS,Hendrick C.(1988).Adler NL.Romantic relationships:love,satisfaction,and staying together.J Pers Soc Psychol,54(6),980988.18 刘泽文,崔萌,韩易静.(2014).青年恋人的成人依恋、冲突解决行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8 (8),597601.19 Willoughby BJ.(2014).Using marital attitudes in late adolescence to predict later union transitionsJ.Youth Soc,46(3),425440.20 Koball HL,Moiduddin E,Henderson J,et al.(2010).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link between marriage and health?,J Fam Issues,31(8),10191040.21 Sciangula A.(2009).Morry MM.Self-esteem and perceived regard:how I see myself affects my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J Soc Psychol,149(2),143158.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注:不够可加页。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利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自编大学生婚姻期待问卷,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伴侣期待、关系期待)之间的关系。创新之处(如无可不填):本研究从个体依恋类型,核心自我评价出发,探究了中国背景下,两者与婚姻期待的关系,进一步补充了婚姻期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如何更好的调节个体婚姻期待提供一定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