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doc_第1页
《孤雁》.doc_第2页
《孤雁》.doc_第3页
《孤雁》.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雁 杜甫 教学目标:1能结合页下注或借助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2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3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尝试创作。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朗读技巧,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教学难点:对诗人世离飘泊中失群的痛苦心情理解。一、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个谜:“空中排队飞,个个守纪律,不用纸和笔,会写人和一。”你知道是一种什么动物吗?(谜底:大雁)是啊,“雁”这个字在造字的时候就是指一种惯以“人”字阵型迁徙的大型候鸟。(ppt1出示谜面、谜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咏雁的诗歌。板书:孤雁。齐读课题孤雁二、走进诗人,感知形象1、了解诗人读一首好诗,就是聆听一曲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就是欣赏一幅精美的图画;读一首好诗,就是与艺术家进行心声的交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杜甫。(ppt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盛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因其诗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所以他的诗被人们成为“诗史”。他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又被人们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2、初读诗歌A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停顿,把握节奏,读出韵脚。(3)大声朗读诗歌。(ppt 3)B指名朗读并适当点评。预设:ppt4-1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212,21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212,212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212,21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212,212评价:诗歌的节奏就是诗歌的生命,我们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肯定就不是诗。古诗的停顿和断句一般的情况下有规律可循,这首诗歌的题材是五言律诗,它的停顿规律是212。这样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有快慢缓急,高低起伏的美感。字音:Zhuoxugengzao评价:诗歌除了停顿节奏之外的一个特点就是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美感。C齐读这首诗歌过渡句:大家读得特别有节奏感,学一首诗不但要大声朗读,而且还要在朗读中了解它的大意。3、理解内容要求:请同桌合作,结合页下注和老师提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Ppt4-2提示:孤雁:失群的大雁。饮啄:饮水啄食。声:发声。群:指孤雁以往所属的雁群。失:错过。犹:仍然。更闻:再次听到。意绪:指心情。鸣噪:指聒噪。出示ppt5:离群的一只孤雁不喝也不吃,边飞边叫诉说和思念着同伴。谁来怜悯这片孤单的身影呢?它却与同伴已相隔万重云了。望尽天边彷彿仍能见到同伴,哀声片片像再听到同伴呼唤。野鸦却全然不知孤雁的心情,仍纷纷自顾自鸣叫聒噪不已。4、请齐读译文。三、再读诗歌,理解象征意义1、过渡句:雁这种动物深受诗人的喜爱,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借鸿雁传书给远在洛阳的亲友。词人元好问也说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歌颂了两只不离不弃的大雁,自此成为千古名句。那么,杜甫在孤雁中又刻画了怎样的大雁形象?2、请用“我从 中看出,这是一只 的雁。Ppt6示例:我从题目孤雁中看出,这是一只孤独的雁。(行为总是受思想的控制)我从不饮啄这些行为中看出,这是一只无心吃和喝的雁。(叫声中读出它的内心)我从声念群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眷念雁群的雁。(赋予了孤雁品质)我从飞鸣中看出,这是一只用执着的行动来追赶雁群的雁。(直抒胸臆,诉说苦闷)我从谁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缺乏支持、缺少怜爱的雁。我从一片影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形单影只的雁。我从相失万重云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焦虑、惶急的雁。(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从望尽和哀多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被思念缠绕,被痛苦煎熬的雁。(情到深处方知浓,思念到了极致,甚至出现了幻影)我从野鸭无意绪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不被理解的雁。(用了反衬的手法让野鸭和孤雁形成极大的反差,突出孤雁的形象)3、小结:真棒!同学们从诗句中读出,这是一只孤独却执着,寂寞却不失追求的雁,很显然,这是一只被写活了的“雁”,一只拟人化了的“雁”,在这个描写对象的身上,寄托作者的感情,这种手法就叫象征。借歌咏这个物来寄托感情的诗歌就叫做咏物诗。4、齐读这首咏物诗,感受孤雁的象征意义。野鸦不知孤雁心情反衬雁的孤单;野鸦聒噪反衬雁的理想不被理解的痛苦;野鸦自娱自乐,无忧无虑反衬孤雁的劳累和知音难觅。四、品读诗歌,悟出情感1、字字关情有人说咏物诗贵在有寄托,如果咏物诗中没有寄托,便成了儿童的猜谜,就像我们课开始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猜的谜语一样了。杜甫将自己的情思寄寓在具有象征意义的雁身上,将感情流淌在文字之中。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是诗眼?出示: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要么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要么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孤)于是我们说:诗中这只孤雁凝聚着诗人浓浓的情感。这是一只孤 的雁。孤单:独自一个人、孤独:孤立无依靠、孤寂:孤独寂寞、孤苦:无依无靠,孤独凄苦(孤苦伶仃)、孤零零(形只影单)、孤凄、孤傲、孤洁评价:这只雁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杜甫是在把孤独撕碎了而进行吟唱啊!2、结合链接资料,读懂作者心。过渡句:在这只雁身上,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的影子,那么,诗人想通过这只孤雁来传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同桌讨论)资料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禄山反。是年杜甫44岁。其后家国流离,战火所经,州县残破,万室空虚,民不聊生。杜甫颠沛流离,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后来流落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资料二:由于四川政局混乱,已经56岁的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ku)州,这首咏物诗写于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居夔州时。是年春,杜甫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秋,因获稻暂住东屯。是时已疾病缠身,那年秋天他左耳几乎聋了。明确: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板书:世乱漂泊 失群之痛 故乡亲友的思念 年老体衰,不坠青云之志3、深情朗读诗歌,升华情感过渡句: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太好听了。诗中押“ng”这个韵,多好听啊,声音越来越大,嘴巴张得越来越宽,心中却越来越茫然,情绪越来越高涨,“光”“霜”然后是一个让人心碎的第四声字“月”,最后是温柔的平声“乡”。(师范读)用这个声音读就可以读出诗人思念家乡的美感来。这首诗歌韵脚是哪些?群、云、闻、纷。一般的情况下,韵母同“文”“魂”或者“真”的字都带有苦闷、深沉的情调,读的时候要适当地延长声音,指名朗读:请把握节奏,读出停顿,带着对作者的理解,饱含深情地朗读。情感浓烈,悲中有壮;激切高昂,真挚热烈五、作业布置,今人咏物过渡句:春天的黄蝶,既可以是儿童追着跑的玩具,也可以是生物老师拿来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