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单选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酸雨问题时,为了比较快、比较明显的获得试验结果,实验材料最好选择( )A成熟的叶片B幼苗C大树的根D树皮2、下列事例不可能由酸雨危害造成的是A鱼塘的鱼大量死亡 B植物叶片脱落、死亡C大米的重金属超标 D建筑物外墙受腐蚀3、导致酸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 )A.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 B.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C.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过氧化物增加 D.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氮气体4、如图示: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A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B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C甲组和乙组的植物都正常生长D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5、对照实验是科学家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探究应该运用对照实验的是()A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D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6、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7、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A煤和天然气 B天然气 C核能 D三者都可能8、“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C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二、简答题9、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被称为“空中死神”的是 。 10、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_,减少_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_这些污染物的工作。11、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 _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能力题一、单选题1、 “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化石燃料C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D滥捕野生动物2、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 D温室效应、含铅废气3、下列对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B酸雨主要是由于人为地向水中排放酸性物质造成C酸雨对植物、鱼虾、人类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4、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A汞、镉等有毒物质B二氧化碳C沙尘暴D氟利昂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D大量使用农药6、下列相关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B减少石油、煤碳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C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D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7、下列的环境污染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土壤污染二、填空题8、为了研究电池、满江红对水质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各放入3 500毫升未被污染的池塘水;在A、B、C、D 4个鱼缸中分别放入一节不同型号的废电池;再向鱼缸中分别放入几条健康的、大小、体重相近的金鱼;定时喂养,观察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二: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各放入3 500毫升未被污染的池塘水;向各缸中分别放入一节经过打洞处理的同型号废电池;向B、C、D、E缸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满江红,20天后,再向缸中分别放入几条健康的、大小、体重相近的金鱼;定时喂养,观察记录。结果如表: 注:其中溶解氧、铅(重金属)在水中的数据是放入满江红后20天测得的,表中“至今”指放入金鱼后第20天。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的“E”装置起何作用?_。(2)满江红是一种水生_植物。(3)通过实验一、二分别得到何种结论?(4)满江红是怎样净化污水的?(5)结合生物小组的探究过程,请提出几条有利于水质保护的建议。9.你参加过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 “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并释放出_气体。(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平衡。(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系_统造成严重危害。(4)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说一例即可) 提升题一、单选题1.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不环保的有()A. 用纸袋代替塑料袋 B. 用一次性木筷代替普通木筷C. 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D. 循环使用教科书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组别项目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 没有对照实验 B. 水量过多 C. 水温不一致 D. 水中没有水草3. 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A. 吸收紫外线 B. 吸收红外线 C. 阻挡微波辐射 D. 防止酸雨4. 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A. 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B. 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C. 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 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5. 人类活动使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主要是工厂排放的烟雾、机动车排放尾气造成的B. 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C.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D. 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6.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将碳强度削减40%至45%,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为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作出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A.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等清洁能源,即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 提倡乘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7.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光化学污染 臭氧层空洞 白色污染 酸雨 赤潮 噪声A. B. C. D. 8.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 在田间焚烧秸杆 B. 绿化美化环境C. 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 淘汰高耗能企业9. 导致臭氧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含磷污水的大量排放B. 含氟空调的大量使用C. 酸雨的增加D. 工业产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10.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11. 你认为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主题不符的一项是()A.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C.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 使用塑料购物袋12. 全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 温室效应、含铅废气、酸雨C. 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D.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13. 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禁止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二、填空题14.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1953年日本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工业污染造成了重金属物质汞(甲基汞)在鱼体内积累,人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后中毒而致的资料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中,含有汞、锰、镉、铅、锌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弄丢后,这些重金属会污染环境资料三:按每人每月使用一节干电池的保守计算,杭州市区每年就产生2000万节废电池,合约300吨,其中约含1800千克的汞和汞化合物(1)如图表示干电池被丢弃后,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传递到达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的过程,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环节分别是:植物_畜禽_地下水_(2)为实验垃圾的粗分类,杭州市把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四大类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废旧电池丢入下列哪个垃圾桶?_(3)为了减少重金属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至少答出两点)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答案】1.B 2.C 3.A 4.D 5.A 6.C 7.A 8.A 9.答案:二氧化碳;酸雨10.答案: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11.答案:硫【解析】1.答案:B解析: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在实验条件下研究酸雨问题时,选择生命力旺盛的,生长快的结构;能较快、较明显的获得试验结果。故选:B2.答案:C解析:酸雨呈酸性,所以酸雨能够腐蚀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或金属的建筑物、雕像等,同时也能毁坏森林树木,使水体、土壤酸化。大米的重金属超标属于金属污染。故选:C3.答案:A解析: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阳光、水蒸气、浮尘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硫酸的微滴,飘逸在空气中,遇到降雪或降雨,形成酸雪或酸雨,其形成与石油、煤等含硫燃料的燃烧有关。故选:A4.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实验结果: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该实验证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故选:D5.答案:A解析: A、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要设计酸雨和清水两种环境,进行对照,A需要;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无需设置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无需设置对照实验,C不符合题意;D、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萌发的种子数总种子数100%,无需设置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C解析: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A解析: 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含硫量很高的天然气。 可见A正确。故选:A8.答案:A解析: A、用餐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因为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不属于低碳生活。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C、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能减少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D、乘地铁等公共工具上下班,能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故选:A9.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2)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极大,可破坏土壤的肥力、酸碱度,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使鱼虾死亡等,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酸雨10.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预防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等净化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的工作。故答案为: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故答案为:硫能力题【答案】1.D 2.B 3.B 4.A 5.B 6.D 7.A 8.答案:(1)对照 (2)蕨类(3)实验一表明废电池对金鱼有毒害作用,其毒害程度与废电池的型号(容量)有关。实验二表明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有净化作用,净化能力与满江红的数量有关。(4)满江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而起到减少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通过降低废电池污染的水中的铅等重金属含量,减轻毒性,起净化水中有毒物质的作用。(5)废电池有毒,对生物的危害极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向社会宣传,树立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禁止乱扔废电池,应对废电池进行集中和无公害处理;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有净化作用,因此水体中可适当种养满江红。9.答案: (1)氧气 二氧化碳 (2)光合 碳氧 (3)呼吸 (4)随手关灯【解析】1.答案:D解析: A、砍伐热带雨林,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可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滥捕野生动物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不会使二氧化碳增加。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B解析: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中的生物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A错误。B、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故B正确。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中的乱砍滥伐,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C错误。D、臭氧层破坏、含铅废气、酸雨中的含铅废气是在生产中有高浓度的含铅废气产生,不是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3.答案:B解析: A、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等,所以被称为“空中死神”,故正确;B、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错误;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故正确;D、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故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故选:B。4.答案:A解析: A、“汞、镉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A正确。B、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B错误。C、“沙尘暴”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不是通过食物链进入,C错误。D、“氟利昂”是一种制冷剂,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有极大的危害,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公司投入生产。在二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物质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故选:B。6.答案:D解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A正确;B、石油、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作燃料,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B正确;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C正确;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环境问题表现在大气、水体、食物、土壤等几个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空气、水和食物污染的报告称:全世界城市居民中有五分之四生活在受污染的大气环境中,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另据报道,全世界有18亿人饮用过受污染的水,每年有30%的人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表现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上。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8.解析:解读实验一和实验二可获得以下信息:(1)实验一中E组为对照组,A、B、C、D组为实验组;(2)电池型号越大,鱼存活的时间越长,即毒性越小;(3)蕨类植物满江红能有效净化废电池污染的水体,且满江红的数量越多,净化能力越强。答案:(1)对照 (2)蕨类(3)实验一表明废电池对金鱼有毒害作用,其毒害程度与废电池的型号(容量)有关。实验二表明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有净化作用,净化能力与满江红的数量有关。(4)满江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而起到减少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通过降低废电池污染的水中的铅等重金属含量,减轻毒性,起净化水中有毒物质的作用。(5)废电池有毒,对生物的危害极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向社会宣传,树立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禁止乱扔废电池,应对废电池进行集中和无公害处理;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有净化作用,因此水体中可适当种养满江红。9.解析:本题借“低碳”理念的世博会,考查碳循环的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燃烧和呼吸都要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应禁止吸烟。在日常生活中,应从节约能源入手,来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 (2)光合 碳氧 (3)呼吸 (4)随手关灯。 提升题【答案】1B 2C 3A 4.D 5.C 6.A 7.D 8.A 9.B 10.A 11.D 12.D 13.C14.【答案】 (1). C (2). D (3). B (4). C【解析】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用纸袋代替塑料袋,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用普遍木筷代替一次性木筷,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B符合题意;C、同学问候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减少纸张的浪费,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D、使用循环教科书,可以减少使用树木,符合“绿色”理念,故D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C【解析】对照实验要求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的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应使对照实验只有一组变量。“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除水质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C符合题意。点睛:对照试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3.【答案】A【解析】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因为它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4.【答案】D【解析】煤炭、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A正确;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污染,B正确;废旧电池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极大,使用充电电池可以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少重金属污染,C正确;塑料袋主要的成份是聚乙烯,是造成白色污染的首要物质,减少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但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D错误。5.【答案】C【解析】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确;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正确;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威胁人们的健康,错误;工厂中排放的废气进入到空气后,会在当地或附近造成酸雨,正确。6.【答案】A【解析】酒精、沼气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不能减轻温室效应。7.【答案】D【解析】光化学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含氟冰箱能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是大量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酸雨是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的大量使用引起的;赤潮是水体污染造成的;噪声会造成污染。所以都与环境污染有关。8.【答案】A【解析】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A符合题意;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所以绿化美化环境会减缓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淘汰高耗能企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10.【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 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 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方案营销计划(3篇)
- 兴义市餐饮安全培训课件
- 内训师课件评审会
- 初中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课件
- 兖矿集团安全培训课件
- 初2紫藤萝瀑布课件
- 创意安全入职培训内容课件
- 内科书艾滋病课件
-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运动器材定价-洞察及研究
- 颅脑损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 介入科规培出科小结
- 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第2章 Windows 10操作系统
- 教研活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可修改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