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种群的特征(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种群的特征(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种群的特征(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种群的特征(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种群的特征(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题14 种群的特征【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北京卷)【母题原题】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详解】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卷)【母题原题】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 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由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即食物网。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详解】(1)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是捕食关系,故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为: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3)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即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传递给害虫的信息为化学信息。Y可以诱杀害虫B中的雄性个体,破坏B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点睛】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命题意图】通过考查种群的特征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命题规律】多以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对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等,注重对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得分要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2种群数量调查数据统计中“误差”分析(1)样方法误差归纳未做到“随机”取样。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2)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A。由上式分析可知: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跳蝻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某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答案】D【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由于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用样方法调查该种群密度,A错误;马尾松是大型裸子植物,1m2左右样方太小,一般样方面积用100m2左右,B错误;统计数据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要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即一般计数样方内和相邻两边线上的,C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正确。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释放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本实验自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的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根据题意可知回收率=重捕标记数/总标记数,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总标记数/种群总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数,所以一定范围内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重捕数总标记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数(l/回收率)=重捕数/a,A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随诱捕距离的加大,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B错误;本实验自变量为杀虫灯距离和灯的高度,诱捕距离越近,灯的密度越大,杀虫效果越好,C错误;诱杀成虫导致成虫个体减少,使出生率降低,幼虫数目随之减少,种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D正确。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某森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答案】D【解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森林里有多种鸟,全部的鸟不止一个种群,错误;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导致种群密度的增大或减小,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正确;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正确;性别比例失调可降低出生率,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正确。故选:D。4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答案】A【解析】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是种群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A正确;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D错误。5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答案】C【解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贝类丰富度的调查;B错误;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正确;第二次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一般不影响统计结果,D错误。6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乙所示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a特征【答案】A【解析】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可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可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乙中开始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一段时间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所以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C正确;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a性别比例特征,如大肠杆菌菌落,D正确。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7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A300只/hm2B8只/hm2C90只/hm2D150只/hm2【答案】D【解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7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7,N=300只,因此该灰苍鼠种群数量大约300只;地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为300只,则种群密度为150只/hm2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之后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份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通过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个体最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而6月到8月幼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取食行动较弱的衰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会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D正确。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D【解析】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条件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A正确;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B正确;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C正确;4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100只/km2,D错误。10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出生率C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使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因此这种方法通过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影响种群的密度的目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