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培训_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_第1页
生产培训_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_第2页
生产培训_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_第3页
生产培训_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_第4页
生产培训_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P4 第二部分设备安全使用内容 P23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管理方面 P31 第四部分化学品安全管理 使用 P34 第五部分消防安全管理内容 P35 第六部分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内容 P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实施日期 2006年3月1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 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增强预防事故 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 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实行分类管理 综合治理 1 职业病防治法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加纳可能更资料 2 职业病定义 职业病 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 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 物理 生物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3 职业病的预防 我国规定 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 职业病防治结合 企业和职工必须贯彻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减少职业危害 4 1 甲苯的危害 健康危害 对皮肤 粘膜有刺激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干燥 皲裂 皮炎 女工月经异常等 危险特性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 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 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吸入甲苯后可出现咽喉刺痛感 发痒和灼烧感 刺激眼黏膜 可引起流泪 发红 充血 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 刺痛及疱疹等 重度甲苯中毒后 或呈兴奋状 躁动不安 哭笑无常 或呈压抑状 嗜睡 木僵等 严重的会出现虚脱 昏迷 4 2 甲苯的防护措施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进食和饮水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呼吸系统防护 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 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 工作毕 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 4 3 泄漏应急处理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 降低蒸气灾害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 应立即用砂土 泥块切断液体的蔓延 如倾倒在水里 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 或用围栏阻断甲苯的蔓延扩散 如甲苯洒落土壤里 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 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 蒸发残液 排除蒸气 4 4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 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 催吐 就医 另外 胶水的溶剂是甲苯 其性质也甲苯类似 5 1 丁酮的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 鼻 喉 粘膜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本品常与2 己酮混合应用 能加强2 己酮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 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5 2 丁酮的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5 3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民至安全区 并进行隔离 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 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 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 4 急救处理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 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6 1 噪声知识 分贝 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 符号 db 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 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 10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20分贝以下的声音 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 死寂 的了 20 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 40 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 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 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闹的 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 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 而呆在100 120分贝的空间内 如无意外 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 致聋 6 2 噪声的危害 噪声会损害健康 人长时间工作 生活在噪声大的环境中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 严重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噪声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失调 导致条件反射异常 脑血管张力受损害 使人头痛 头晕 耳鸣 失眠多梦全身疲乏无力 还会引起消化不良 胃溃疡及高血 冠心病 动脉硬化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最容易受关注的是它对听力的损害 噪声会引起耳部不适 导致听力下降 6 3 噪声的危害 噪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表现在 破坏人体神经 使血管产生痉挛 加速毛细胞的新陈代谢 从而加速衰老期的到来 最常见的病症是耳鸣 耳痛 听力下降 头昏 头痛和噪音性耳聋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来说 噪音危害尤其明显 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应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 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疗这种损伤 因此 噪音病重点在预防 控制产生噪音病的源头 防微杜渐 许多30 40岁的年轻人 由于快节奏的工作甚或环境 没有注意导致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 听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6 4 噪声的危害 一般人都认为 40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 高于这个值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些危害 包括睡眠 干扰工作 使听力受损 甚至引起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0 50分贝 舒适 细语声 50 90分贝 妨碍睡眠 难过 焦虑 90 130分贝 耳朵发痒 耳朵疼痛 130分贝以上 耳膜破裂 耳聋 另外 进出空压机房时 应该佩带耳塞 7 1 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 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机能及导致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 伤害越重 通常人们受到辐射的放射源 人类生活在一个受天然辐射的环境之中 一些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因素 它们通过空气 饮水及复杂的食物链等多种途经进入人体或者以外辐射的方式 危害人类的健康 人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即使不从事放射性作业 也不能完全避免放射性辐射 自然本底照射的来源主要有 1 宇宙射线 2 大地放射性物质的射线 3 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7 2 防护措施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 能发生电离 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 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 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 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 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 采取多种措施 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7 3 防护方法 1 缩短受照时间 即时间防护 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 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比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 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 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 2 远离放射源 即距离防护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采取加大操作距离 实行摇控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3 屏蔽防护 即对人体或放射源采取屏蔽措施从而把射线与人体隔开 第二部分设备安全使用内容 基本要求 各种设备使用时严格按照其操作指示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1 设备操作人员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熟知各种设备的操作指示书内容 掌握维修方法 特别是安全注意事项内容 遵章守纪 服从指挥 规范作业 2 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场所或触摸非本人操作设备 机具 电闸 阀门 开关等 1 1 生产设备 3 设备运转中 不要将木棍和其他异物接触到电机皮带内 以免给人和设备造成伤害 4 设备操作时禁止两个人同时操作一台设备 避免彼此误伤 5 维修各种设备和检修电气线路时不得带电作业 要切断电源 证实无电 挂好警示牌 方可进行操作 谨防其他人误操作 6 断电的顺序是 先关闭设备电源开关 再关闭总电源开关 送电的顺序是 电源总开关送电 然后才能启动设备的电源开关 1 2 生产设备 7 作业中出现危险征兆时 作业人员应暂停作业 撤至安全区域 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未经设备科设备主管批准 严禁恢复作业 紧急处理时 必须在设备主管指挥下进行作业 8 作业中发生事故 必须及时抢救人员 迅速报告上级 保护事故现场 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 如抢救工作可能造成事故扩大或人员伤害时 必须在设备主管的指导下进行抢救 9 设备恢复使用前 必须经设备主管的确认 2 1 电力设备 电工必须持有效证件才能上岗 配电室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运行管理 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 不能高温 明火作业 不能存放化学腐蚀物 易燃易爆物品 安装和修理电气设备必须由合格电工进行 必须遵守有关电业规定和技术规程 不准违章作业 停送电时 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停电时 先断负荷开关 后断电源开关 送电时 先送电源开关 后送负荷开关 凡能发热起火的电器设备 如断路器 变压器等不准安装在可燃的结构上 2 2 电力设备 雷雨天 不要走进高压电杆 避雷针接地导线电线电缆破损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不要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烟 发出烧焦气味时 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用水去冲洗 或者用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施 3 1 触电急救方法 设法迅速切断电源 拉开电源开关 拔除电源插头使用绝缘工具 干燥木棒等不导电物品解脱触电者也可以戴绝缘手套或者将手用干燥衣物包起解脱触电者 3 2 触电急救方法 触电者清醒 应使其就地躺平 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如神志不清 呼叫伤员或轻拍肩部禁止摇动伤员头部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管理方面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涉及生命安全 危险性较大的压力容器 储气罐和油气分离器 和压力管道等设施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我公司的压力容器属于储存压力容器和分离压力容器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管理方面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才能上岗 在我公司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 叉车操作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管理方面 叉车常见事故 第四部分化学品安全管理 使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胶水库 化学品库内存有各种生产用胶水 化学溶剂 这些胶水化学品都属易燃化学品 为确保安全 仓库周围及仓库内严禁烟火 生产部 服务部 资材部安排专人管理仓库 非管理人员 未经许可 不得进出仓库 不得将其他物品放入胶水仓库内 第四部分化学品安全管理 使用 1 仓库内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 当应急物资不足时 应立即补足 管理人员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 2 对接触化学品 使用化学品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这些人员必须掌握化学品的危害 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 3 在作业过程中 需戴好口罩等防护用品 加强自身健康保护 第五部分消防安全管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 保护消防设施 预防火灾 报告火警的义务 公司内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栓 应急灯等消防设施 各部门不得在安全出口周围及安全通道堆积任何阻碍畅通的物品 工作时间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 1 火灾的种类 A类火灾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质火灾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 棉 毛 麻 纸张燃烧的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易燃 可燃液体火灾 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 煤油 原油 甲醇 乙醇 沥青 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易燃 可燃气体火灾 如煤气 天然气 氢气 甲烷 乙烷 丙烷等火灾 D类火灾 指可燃金属火灾 如 钾 钠 镁 钛 锆 锂 铝镁合金火灾 2 1 灭火方法 2 2 灭火方法 如果是电气设备着火 切忌用水扑救 即使断掉电源也不可以 因为温度突然下降容易导致爆炸 或者断电后设备内仍然有剩余电流 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正确方法应该首先断掉电源 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 如果设备内的元件仍然发热并有烟气放出 可用湿地毯或棉被等将其盖住使之冷却 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 也可挡住爆炸时产生的碎片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 1 逃生中如何避免火 烟的危害 1 将干毛巾折叠8层 烟雾消除率可达60 或用湿毛巾掩口鼻呼吸 降低姿势 以减少吸入浓烟 2 于无浓烟的地方 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 以避免吸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