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英章楷书对联观史读书临习指南 根据李贵元一、田英章楷书对联观史读书原作 二、田英章楷书对联观史读书局部 注:将原作品打上格的话,每格约七公分见方。整张作品应是两张B4纸竖接大小。三、田英章楷书对联观史读书临习指南这16个字,根据我临习过程的切身体会,认为对练习笔法也非常有促进,因为它包括了几个比较难写的笔画:竖弯钩(右弯钩)、竖钩、戈钩、仰钩、直捺,当然也包括了其他主要笔画:左点、右点、长横、长竖、长撇、竖撇、平捺、反捺等等,可谓笔法丰富。临习前,先来几条田老师语录:跟我学,要放弃自我。允许写不好,但不允许不好好写。看一笔写一笔,最多两笔。宁精勿滥,按错误写法写得越多,只会巩固错误。1、观7“观”为左右结构,笔画又多,笔画相对细些不要写宽了。诸横抗肩较大。草头要小,笔顺:竖-横-横-竖。第一笔起笔为抖笔,但忌滥用。俩“口”有距离,第一“口”靠左些。“隹”往上靠,撇从俩口间起笔,撇头不要大,左竖与撇的连接与普通单人旁有别,是直插在撇里,竖细、直、长而左斜,点是小撇点,四横较短,长短有别,间距相等,前三横与左竖虚接,第四横实接(从竖里起笔),右竖比左竖粗,从点下起笔,靠诸横的右端。写完后左竖下端露出较长的一段。“见”里边的第一、二横应分别在“隹”第一、二横的延长线上,横折往里走成凹坎后写竖,撇细而往“隹”下方向走,竖弯钩伸展。竖弯钩写法:竖轻,稍左斜,放松手腕拐弯,弯细,拐后即按笔右行,横粗要保持前后较一致,不要前面太细而后太粗。横时笔锋在左,笔肚在右,挑钩时保持这种状态,不需调整笔锋,先有点圆弧往右上尔后直往上推挑(这往上推是我的感觉),出锋时不往右也不往左,形成外方内圆的钩。注意录象,田老师写完这钩后,笔锋是扁的。这与不需调整笔锋有关,因为写横时笔毫是压扁铺开的。i笔好不好使,写写这竖弯钩就知道,因为要拐好几道弯。2、史笔画越少越难写。“口”为扁口,写完“口”单看它是斜的,折竖往里走成凹坎,不这样写不精神。其底线位置大概在中线上,容易往上写。说撇捺吧。竖撇高扬,露出“口”的部分较多,撇捺伸展注意角度,撇高捺低,但不明显,捺容易写的过平。撇是竖撇,上部是竖,起笔和运笔同竖,稍穿过“口”后左拐而撇,弯弧较大,注意此时是转腕用的是腕力,力要送足,不宜一甩而出,方使撇笔圆劲。捺起笔是抖笔,先低头后扬勃再边加劲下按伏笔直下。至下端顿驻笔后先慢后快水平抽锋出刀。这一笔与普通捺有所区别,很有特色,与平捺相似充分表现一波三折。捺脚是很头疼的事,我有时处理得很好,有时非常糟糕,糟糕时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捺不出去了”。说说我的好感觉。我认为写好捺脚,即“捺不捺得出去”,与中部运笔是否正确很大关系,我在说“今”之捺时说过“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注意“而力直指刀的下角”,就是说的运笔之力要灌注到捺的最低处,这也就是顿笔之着力点,这下到位了,切出刀锋也就舒服了。切刀锋时先慢后快,最后出锋时要快,用的肘部力量抽将出去,是抽刀出鞘的感觉,但锋尖不宜太锐。切出刀锋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中锋法,即边提笔边收敛笔锋且笔锋在笔画中线运行切出刀角;一种侧锋法,即边提笔边转笔切出刀角。不管是哪种办法都是水平运笔出锋,而下刀面是斜向上的。关于捺笔,有一个书家用了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捺就像小河拦河坝的一个小瀑布。水原先是水平流动的(捺头),在斜坝上端忽然一个小拐弯(捺脖),顺着斜坝直流而下(捺身),冲到坡底(力注捺下角)后溅起(刀角斜面)再水平流走(水平出锋)。从中我们可悟到捺的运笔和形态。. 这是皇甫中的“史”。两相对照,笔法相似,但田老师按现代人的习惯对结构处理进行了改进,主要就是撇捺的态势特别是捺的态势有改变。欧“史”撇低捺高,是左脚(撇)支地站住、右脚(捺)抬起但起到平衡作用而使全字平稳;田“史”撇高捺低但相差不多,基本上是双脚落地,而以右脚为主左脚辅助站好达到稳当。所以欧“史”撇上部较正而捺较平,田“史”撇稍斜而捺较陡。细心观察,田老师的一些字都能从欧公诸帖中找到影子,从而看出他的功底之深,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细心、悟性和现代人提倡的所谓“创新”精神。3、知左斜右正结构,撇稍高,横要短 。第二横往左伸、较长,右端与第一横右端在一条垂直线上。两横抗肩大。撇是左歪头,起笔大概在短横左端的下方,不宜过长。“口”敦实平稳,往下靠,左竖起笔大概齐长横的右端。我把握此字的感觉是两横大胆抗肩,第二横起笔大胆靠左,并距第一横较远。4、今撇、捺基本功具备,但组成人字头还需一番摸索。为写这字,我单笔练了不少,组合更费了不少工夫,才略感有点意思。田老师的人字头看着很有意味,它不像有的撇捺往左右翘,而是有点往下盖,较饱满、含蓄、内敛不失优美而怀抱又很宽广的感觉。就像一个古朴、典雅、厚实的人字顶亭,人在其下感觉很安全、很舒适。撇较厚重,也较直,出锋时才略有向左的弧度。捺的里侧看着有点弯弧,但写时千万不要故意弯曲,其实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然后水平起刀。捺的起笔(蚕头)在撇里,在撇里一顿有一小波即出来(然后直下),与撇相交的内角不是锐角而是成点小圆角,最好能写出来,这也是味道所在。撇低捺高,撇陡点,捺平点,并不对称。人字下方的部件偏左,两横很短,但竖最后是在中线上。人字头的字如“金、全、会”都有共同特点,下部零件置左、上靠。5、当左点低,右点高,两竖直对。上“口”左竖较正,右竖左斜;下“口”左竖右斜,右竖较正。“田”左白少右白多更有味,反之不行。最后一横“努力”写平,有弹性有力度。视觉上有点“口”压“田”左遍。6、“田” 左竖右斜,右竖较正,横抗肩。虽抗肩,但不要直不愣登的往上斜,而是有点弧度,有弹性,特别是长横更如此。中竖在上横中横起笔,不要出头,严丝合缝,表现工楷之严谨。需要如此的横接竖可类推。所有“心”字底均偏右,仰钩起笔指向“田”左竖末端。“田”坐“心”之怀抱,不要貌合神离。7、“进”、“退”进:“隹” 窄而高,撇厚重、较陡,四横较平,特别是第四横更要平,单人竖在中线位置。退:“艮”不要写宽了,长竖居中线。“进、退”之平捺切笔起笔,注意起刀位置。注意走之与右部左竖、左竖与右竖距离基本相等。8、读“言”旁第一横左伸,点在其右端,以点画一条垂直线,下面笔画均不能过线。右部先写两横再写竖,竖高扬,出头较多;“四”扁、斜而宽放,里两竖呼应,有被往下倒而又要努力站稳的感觉,最后一横短,两端不接竖;“贝”不宜宽,写时要有上窄下宽的意识(“贝”在下时均如此),右竖长,最后一点很关键,不宜平,站稳,顶着竖而努力将全字右部扛起的感觉。 “贝”的位置从视觉上看是在“四”左边,写时第一竖也要靠左,但上部的横还是堆在它的正上方,其宽窄与“四”下部基本一致,“四”之右竖要往里斜多点,其宽窄和形态将影响“贝”。所以一个字的笔画互相影响并有机结合。此字所有横均抗肩,注意斜中取正。9、书诸横等距乃常识。另有三个特点:1、第一横较平。2、第一个横折与众不同,横完后不需往上抬笔而折笔,说白了就是“塌肩”。3、中竖上粗下细,压“曰”里横之中部。10、养两点呼应;三横不长,抗肩较大,起笔有异,间距较小;撇起笔不在横中部而靠左,捺起笔也不在横中部而靠右,撇捺伸展,撇低捺高;“良”上靠要放正,容易往左写,能否放正与撇捺角度也有关。注意最后一笔反捺要长。11、志 要写出这种味道要多实践掌握好度,两横不长抗肩大,关键在“心”,写正了太板没味道,太歪了脱节而散乱。田老师语录:人心不正,所以字心也不正。“志”字的第二横起笔处缺一角,原字就是这样。可能是纸的原因如有杂质或不平等造成,不是笔法部分。它就是一中横。12、可 横长、不粗,略抗肩稍有弧度;“口”不大,左置,起笔约在长横左端斜坡之延长线上;竖钩挺拔,起笔在长横中部靠右点,与横略有衔接,钩稍长。竖钩太靠右是通病,要避免。13、识 左、中两部分紧凑,写戈钩前,看它是斜的(上部右倾),写完戈钩一支撑,全字正了。戈钩稍长。&戈钩忌身弯力弱,戈身圆劲流畅,端粗中细,钩形外方内圆。写戈钩不要为弯而弯,而是有种拉直的力相抗衡不许它弯。要点是运用腕力带动笔,自然就有弧度。假如以腕为轴心,并以腕力转动手划的就是圆弧。起笔时,要想好它的长度和方向,起笔后,眼睛要瞄着它的下端驰笔而去。写到下端先切出方角,回笔调整笔锋再下顿,侧锋挑出。当然,功力具备,运笔准确,可不必回笔,一起呵成,挑钩出锋。注意,这是一个反手动作,起笔时,手要留有活动的余地,否则,写到下端,手“窝”着,不能自如控笔挑钩。长捺、平捺亦然。14、三横抗肩较大,长短有度,起笔各异;撇似竖撇,靠横左端;捺靠横右端,在横里起笔,也可穿入横起笔;“日”上靠,放正,不可太宽,左竖短右竖长;全字表现上紧下松,下部横间距比上部三横的间距稍大。我认为不可忽视“日”两竖之长短对比。右竖长点,除增加了全字的味道,使字修长点、活泼点,也起到平衡作用。因诸横均抗肩大,特别是上部三横斜视往右上走,右竖长点可往下拉一拉,从而端正了全字。这也许就是险中求正。ur“春”、“养”两字下部放正很关键,我认为下部“日”、“良”应在上三横的正下方。如何才正呢?如撇捺角度合适,很自然能正;如撇捺角度不合适,强行放正也会别扭,那就要考虑调整撇捺开合度。15、上一个字是“春”,撇捺伸展,跟着“秋”字又有撇捺,为求变化,此字采用异体。“火”旁笔顺与单个“火”字相同。先左点,后右上点,中穿撇,再右下点。笔顺正确,方能使笔画呼应并紧凑。不可将“火”旁写散,特别是右两点要聚拢些,注意它们和左点的位置关系。撇乃竖撇,但不宜过长,也不可往左过于伸展。“禾”注意与左部的笔画穿插。小平撇靠上写,小藏锋起笔,注意起笔角度;横离小平撇略远,插入“火”中,在其右上点下方起笔,大抗肩;竖钩挺胸抬头之势,稍长,中段较细,但若力度不到,还是写粗点吧;撇从竖出(“木”旁写法如此),伸入“火”下,如“火”旁写不对,准与其右下点打架;长点(反捺)较重,注意位置、角度,其与竖的夹角应和撇与竖的夹角对应为佳。四、田蕴章先生欧体解析中讲到的笔法右点:下笔虚而快,落笔实而缓,至笔腹落纸后,轻轻向后拉,接着向左下方回锋。(形状为三角一肚)。长撇:它是从慢到快,从高向低,再由低返高的一个弧形笔画。起笔时微粗,稍行即细,至腹部又加粗,尾部复为细收。掌握弧度,不可直伸,又不可弯度太大,应使尾部稍有弧度即可,使人观之有飘扬感。捺:下笔时应藏锋逆入,写出一个小鹅头的形状,然后引锋迅速下行,至笔腹落纸后,再慢慢抬笔平行直出,即可出现刀形。左点;快速下笔,露锋入纸,引笔下行,先快后缓。收笔时,笔锋向左靠,写出沉重之势,然后向下拉笔,切出斜角,最后用笔尖向右侧回锋。长横:竖锋下笔,如利剑切割,伏锋平行,行笔中笔腹向前,笔尖在后,保持中锋运笔,至横画中间稍细,但只可横画下端略显弓形,上端依旧平行。左端稍低,右端微高,两端写出斜坡但不可过大。最后的收锋处要注意先向上抬锋,再用笔尖回锋,方见整齐。垂露:中竖收笔处将笔锋下按一顿,再向下拉笔,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切,最后向右回锋。戈钩:上端为方笔,然后向右下延伸,稍弯稍细,宜用腕力,行笔至钩处先切出斜角,随即向上回锋,整理笔锋,复下顿,最后使笔管略向左倾顺势用偏锋挑钩。腰部稍细,弯度、斜度适度。横弯钩(心钩):下笔急锋插入,犹如鸡啄米,势不可缓。露锋入纸后,行笔稍慢,写出弯笋之状。不过,虽有弧度却不可太陡,行笔时要向右下方曳笔,底部稍平,挑钩时也要回锋衄挫,然后逆锋挑出,笔锋与戈钩略似,“心”字的钩锋应遥指起笔处,使之呼应。仰钩(竖弯钩、浮鹅钩):从竖画起,后向左下方倾斜,略呈弓形,行至底线,再向右转笔,转折后平行,最后慢速扬笔向右上方轻挑出钩。关键在两处:一是向右转折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联合用药课件
-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江苏泰州2014-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63篇
- tang原创课件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范文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曹杨二中附校八年级(下)5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4096.2-202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楔体 第2部分:尺寸与公差标注》
- 用户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用奇谋孔明借箭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 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3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试题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与培训试题
- 胰岛素皮下注射团体标准解读
- 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培训课件
- 宁德时代shl测评题库
- 微信小程序申请模板-电商平台对用户交易纠纷处理的机制或方案
- 方案1-绿化养护费用计算清单
- (正确)新入场人员一级安全教育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10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西华街道办事处公开招考1名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