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刀耕火种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农耕方式先后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这一演变顺序,排除。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 水排B. 翻车C. 耧车D. 风力水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于播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播种工具,故C项正确;水排是冶铁鼓风工具,故A项排除;BD项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用于播种”是关键信息。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A.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B. 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C. 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D. 农民一无所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同时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生产模式,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下,农民既要承担繁重的服役,还要受地主剥削的悲惨命运,故BC项错误;小农经济下,农民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故D项错误。【点睛】“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是关键信息。4.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的A. 票号B. 飞钱C. 交子D. 柜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故D项正确;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清朝出现的一种金融信用机构,故A项排除;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故B项排除;交子是宋朝出现的纸币,故C项排除。【点睛】“唐朝”是关键时间信息。5.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的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 西汉时期B. 东汉时期C. 唐朝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开始,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排除。6.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 商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商、西周,故A项正确;从春秋开始,中国就能冶炼生铁,故BCD项排除。【点睛】“青铜器铸造”是关键信息。7.关于民间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有A.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供家庭消费B.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C.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D.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在明朝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故BD项正确,不符题意;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故C项正确,排除。8.我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是在A. 东汉B. 唐朝C. 宋代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项正确,A项排除;宋朝和明清都晚于唐朝,故CD项排除。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B. 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 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不计成本,主要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制作水平较高,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在市场上流通,不可能畅销海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0.中国古代商业最繁荣的时期是A. 隋唐时期B. 宋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最繁荣的时期,故B项正确;秦汉、隋唐、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严格控制,故ACD项排除。11.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 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 商业的繁荣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可以看出从事商业的人数增加,这客观上说明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排除;B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排除。【点睛】“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是关键信息。12.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 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 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 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 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故A项正确;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故B项正确;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项正确;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界限,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13.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分别是A. 苏商和晋商B. 浙商和晋商C. 徽商和晋商D. 苏商和徽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分别是徽商和晋商,故C项正确;苏商、浙商比晋商、徽商实力弱,故ABD项排除。14.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C.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通商要道D. 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是社会因素,排除;C项是商业危机,排除;D项是宗教因素,排除。【点睛】“根本原因”是关键信息。15.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发明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罗盘【答案】D【解析】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罗盘)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得雏形开始出现,并解开了西方殖民者殖民扩张的序幕,D正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和打开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C;火药推动了西欧资产阶级打败封建骑士,和打开世界市场无关,排除B。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联系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分析解答。1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接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基督教只能作为西方殖民者的借口或精神动力,对黄金的需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强大动力,故D项正确,A项排除;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洲是把美洲的大量黄金运回欧洲,不是输出黄金,故B项说法错误;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手段之一,故C项错误。17.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四大发明的传播C. 新航路的开辟D. 工业革命的扩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的联系不断地加强,人类逐渐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故选C。AB项都是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前完成的,并没有把世界连在一起,但是为世界的进一步联系做出了贡献;D项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事情。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的方向发展。18.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 农业的发展B. 手工业的发展C. 商业的繁荣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故D项正确;ABC项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排除。19. “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 所有权B. 耕作方式C. 使用权D. 赋税形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归奴隶制国家所有;私田归私人所有。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正是因为所有权的不同,所以才导致耕作方式、使用权和赋税形式的不同。故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变化20.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A. 成都和苏州B. 上海和杭州C. 苏州和杭州D. 广州和杭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较快,在苏州杭州等纺织业中心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丝织业中心”是关键信息。21.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龙首渠D. 白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李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B项是战国时期郑国修建的,排除;CD项是西汉时期修建的,排除。【点睛】“战国时期”“李冰”是关键信息。22.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 将公田化为私田B. 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 土地兼并D. 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A、B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的改革措施。D选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属于奴隶社会。23.17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故C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兴盛于15、16世纪,故AB项排除;英国兴盛于18世纪,故D项排除。【点睛】“17世纪”是关键的时间信息。24.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先后经过的的大洋是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率领船队自西班牙出发向西,度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印度洋,经好望角回到大西洋,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25.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谁发现了美洲新大陆?A. 麦哲伦B. 达伽马C. 迪亚士D. 哥伦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故D项正确;A项是环球航行,排除;B项开辟东西方最短航线,排除;C项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排除。2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 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 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 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 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C正确;“非洲东海岸”“太平洋沿岸”不符合“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排除。27.“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 石器B. 铜器C. 铁器D. 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的耕种方式,石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故A项正确;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故B项排除;铁器牛耕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故CD项排除。28.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方式有哪些种族屠杀黑奴贸易垄断贸易抢掠财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方式有种族屠杀、黑奴贸易、垄断贸易和抢掠财富,因此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项,ABC项排除。29.开辟新航路中,开辟通往东方航线的是A. 迪亚士、麦哲伦B. 达伽马、哥伦布C. 麦哲伦、哥伦布D. 迪亚士、达伽马【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新航路中,开辟通往东方航线的是迪亚士、达伽马,故D项正确;麦哲伦是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故ABC项排除。30.“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A. 西班牙和英国B. 葡萄牙和西班牙C. 葡萄牙和荷兰D. 荷兰和英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马车夫”是指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2)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最早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你怎样评价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答案】(1)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规定:a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b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c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d商人子弟不得为官(2)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目的: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3)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利大于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弊大于利。其消极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僇力本业”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以及材料“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归纳回答。(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3)解答时要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消极影响等来分析出答案。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清史简编材料二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梁廷楠请回答:(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你有何启示?【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2)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民族自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国家安全;但清政府长期实行这一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启示:闭关锁国政策只能导致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