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校注译论5.doc_第1页
化书校注译论5.doc_第2页
化书校注译论5.doc_第3页
化书校注译论5.doc_第4页
化书校注译论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五食化七夺【题解】七夺即是对百姓财物掠夺的七种情形。天子以贡税夺,卿士以禄享夺,兵吏以粮饷夺,战伐以军需夺,工艺以器用夺,商贾以货物夺,释道以福田夺。王者以刑理不平、救不义,实为最大的不平与不义。居官在位的人应该以道治天下,以德化万民,百姓自安,国家自治。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而王者夺其一,卿士夺其一,兵吏夺其一,战伐夺其一,工艺夺其一,商贾夺其一。释老夺其一一。稔亦夺其一,歉亦夺其一二。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苎之衣三。稼云毕而饭椽栎之实。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义四,斯不义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用戚戚之礼【五,其何以谢之哉!【校记】一】释老元本同,他本作“道释之族”。二歉元本同,他本作“俭”。 元本同盐邑志林本作“宁”,他本作“苎”。四救四库全书)本作“教”。五戚戚元本同,他本作“感感”。【注释】工艺:手工技艺,此代指手工业者。释老:佛教和道教,此代指僧道之族。稔:丰收。葛苎:葛,植物名,多年生的蔓草。块根可人药,亦可制成葛粉供食用,茎之纤维,可制葛布。 -(lei3):蔓草名。三国 吴 陆玑毛诗草木鸟瞢虫鱼疏 莫莫葛萁):“盖,一名巨茧,似燕堇。亦延蔓生,叶如艾,其子赤。可食”。橡栎之实:檬实即栎实。意即橡树之果。切切:急迫貌。戚戚:忧虑貌。【译文】一天不吃饭就会疲惫,两天不吃饭就会生病,三天不吃饭就会死亡。百姓事务的急迫程度,没有比吃饭更紧要的。可是,王侯夺取一部分,卿大夫夺取一部分,军中官吏夺取一部分,作战攻伐夺取一部分,手工艺人夺取一部分,行商坐贾夺取一部分,道士僧侣夺取一部分。丰收也夺取一部分,欠收也夺取一部分。因此,蚕茧宣告用尽时就集制葛布衣服,粮食宣布吃完时就吃橡树的果实。国君的刑罚是为了治理不公平,可是这实为最大的不公平啊;达官贵人们的道是为了补救不义,可是这才是最大的不义啊!而要急迫地实施仁爱,忧心忡忡地施行礼仪,百姓还要向他们感谢什么呢?巫像【题解】巫像即是巫师与神像之合称。作者认为鬼附身于巫师,神附身于祝师,主要是因为鬼与神要享用那些供品,鬼神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人在食的方面,可谓无所不嗜;古往今来,许多争斗、叛乱皆因食而起,因此,食之道异常重要。为巫者鬼必附之,设像者神必主之,盖乐所享也。戎羯之礼,事母而不事父;禽兽之情,随母而不随父;凡人之情痛一,呼母而不呼父盖乳哺之教也。狼虎不过于噬肉一,蛟龙不过于噬血,而人无所不噬;无所不噬,所以不足则斗三,不与则叛。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食之道非细也。【校记】一凡人之情痛他本无“情”字。二狼虎元本同,他本二字互乙。噬元本同,他本作“嗜”。三无所不噬,所以不足则斗他本无“无所不噬”四字。【注释】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国语 楚语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注:“觋,见鬼者也。周礼男亦日巫。”又:“家为巫史。”注:“巫主接神,史次位序。”商代最重巫,至周地位渐降,周礼把司巫列为中士,属于司祝。像:神像。戎羯: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札记 王制:“西方日戎。”羯,古匈奴族别部,晋时人居羯室,地在今山西左权县境。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似传说中的龙。烈士: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译文】施行巫术的,鬼魂必定附着在他身上;设立神像的,神明必定以他为主人,大概是乐于接受供品。戎羯族的礼节,侍奉母亲而不侍奉父亲;禽兽的情感,随从母方而不随从父方;普通人的情感痛苦,呼唤母亲而不呼唤父亲,大概是哺育教化的结果。虎狼不过于吃肉,蛟龙不过于饮血,可是人却没有不吃不喝的。没有不吃不喝的,因此,不充足就会三起争斗,不给予就会三起反叛,会鼓动起整个天下的怨恨,会激起刚强之士的愤恨。关于食物的道,并不细小啊!养马【题解】养马即是养育马匹。本篇旨在说明:马亲养者,子亲乳者,臣亲禄者;婴儿方生之时本无智慧,出生后有了智慧,丧失淳朴,有爱恶之心,进而怀奸蓄诡,诈伪两端;何以如此?皆追逐利益使然。养马者主,而牧之者亲;养子者母,而乳之者亲。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禄也;子母非所爱而爱之者哺也。驽马本无知,婴儿本无机,而知由此始,机由此起。所以有爱恶。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注释】驽马:能力低下的马。“知”通“智”。机:玄机。稔:使事物酝酿成熟。【译文】出资养育马的是主人,可是放牧者与它亲近;生养孩子的是母亲,可是哺育者与他亲近。君主与臣子之名不是要靠近的理由,要靠近是因为俸禄;孩子与母亲之名不是要亲爱的理由,要亲爱是因为乳汁。驽马本来没有智慧,要儿本来没有玄机,可是智慧从这时开始,玄机从这时缘起。因此才有了喜爱和憎恨,因此才有了彼方和此方,因此才酝酿斗争、积蓄奸邪诡诈。 丝纶【题解】丝即蚕丝,纶为较粗之丝,可作绶带。本篇旨在说明:君主若取其一,官吏辄取一半。长此已往,民必困顿;若加之以杀害、刑戮,则百姓无处逃生,所谓盗贼就层出不穷了。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綍。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已至于刑戮【一。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二;杀害非民愿而鞭挞者训之。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虎将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觊其生,以斯为类。悲哉!【校记】一】刑原本作“形”,据他本改。二裒说郛本作“聚”。【注释】綍:王注云:“綍,乱丝也”。裒敛:聚敛;裒:聚集。觊(ji4):希冀,希望。 注: 綍(f):绳索。 裒(pu):聚集。 【译文】君王夺取丝,官吏就夺取纶;君王夺取纶,官吏就夺取綍。夺取没有停止,以致于产生了欺罔;欺罔没有停止,以致于产生了鞭挞;鞭挞没有停止,以致于产生了盗窃;盗窃没有停止,以致于产生了杀害;杀害没有停止,以致于产生了刑戮。欺罔不是百姓所喜爱的,可是聚敛的人教化他们;杀害不是百姓所愿望的,可是鞭挞的人训导他们。至于火将要逼近时往有水处投奔,知道必定是不能免除灾害的,估且以有所缓解为重要;将要被虎吞噬时投奔山谷,知道必定是行不通的,但或许有望保存性命。将百姓同这样的情况相类比,可悲啊!奢僭【题解】奢僭即过分地僭用财物。本篇旨在抨击以君主为代表的达官贵人过分糜烂的生活,社会之动荡战伐多由统治者奢僭而起。作者认为在上者当容心于俭约,均食于民,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夫君子不敢告人以饥一,耻之甚也;不肯矜人以饱二】,愧之甚也。既起人之耻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金笾玉豆三】。,食之饰也;鼓钟戛石,食之游也;张组设绣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欲不美。所以奢僭由兹而起,战伐由兹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理【四。【校记】一敢,他本作“肯”。二不肯矜人以饱元本同,他本句前有“又”宇。三】金笾玉豆元本同,他本句前有“而“字。【四理元本同,他本作“治”。【注释】笾:古代祭祀燕享时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编食器,形制如豆,容四升,尔雅 释器:“竹豆谓之笾。”豆:古代食器,初以木制,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诗 大雅 生民:“印盛于豆,于豆于登。”传:“木日豆,瓦日登。”戛(jia3):打击。组:丝带。古代佩印用组。【译文】君子不愿意把饥饿告诉他人,是对这事儿过分羞耻;又不愿意把吃得很饱夸耀给他人,是对这事儿过分惭愧。已经激起了人们的羞耻和惭愧,就一定会激起人们的怨恨和怪罪,食物的害处就是这样。可是,金笾玉豆是为食物而装饰,敲钟打磐是为食物而游乐,张设组绣是为食物而迷惑,穷尽禽兽是为食物而残暴,滋味厚薄是为食物而忿怒,贵贱精粗是为食物而斗争。欲望越是不停止,需求越是不结束;穷人的食物越是不足,富人越是感到食物不甘美。奢侈僭用由它而起,战乱和征伐由它产生。能够平均食物的,可以将天下治理好。燔骨【题解】燔骨即炙热的骨头。本篇旨在说明贪吃嗜饮者不顾痛苦以欺其身,不顾性命以轻其身,当此之时,何事不可欺,何事不可为?有道之君省己知民之情,以我欲知人欲,能通晓此道,天下还会有什么叛乱呢?嚼燔骨者,焦唇烂舌不以为痛;饮醇酎者,哕肠呕胃不以为苦。馋嗜者犹忘于痛苦一,饥窘者必轻其性命二。痛苦可忘。无所不欺;性命可轻三,无所不为。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四。以我饥求人之饥。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为乎叛?【校记】一犹元本同,说郛本作“必”,宝藏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盐邑志林)本、遘藏本作“由”。 其元本同,他本作“于”。三轻原本作“欺”,据他本改。四主元本、道藏本作“王”。似是。【注释】 :通“焦”。醇酎:重酿之醇酒。哕 :呕吐。【译文】咀嚼热骨头的人,唇焦舌烂也不以为疼痛;饮用美酒的人,肠胃都呕吐出来也不觉得痛苦。贪嘴和嗜好必定忘记痛苦,饥饿窘迫必定轻视性命。痛苦可以忘记,就没有不欺罔的;性命可以轻视,就没有不敢做的。因此,君主用自己的欲望寻求他人的欲望,用自己的饥饿寻求他人的饥饿。我愤怒,百姓一定愤怒;我抱怨,百姓一定抱怨。能通晓这个大道的,天下怎么会叛乱呢?食迷【题解】食迷即被食所迷、为食丧身。本篇列举了五种迷于食而死者,即嗜食、贪食、感食、辱食、争食。食者养命之源。人之先务,不得不争。然若因迷食而死,岂不悲哉!民有嗜食而饱死者,有婪食而鲠死者,有感食而义死者,有辱食而愤死者,有争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以务禄一,禄所以务食;贾以务财,财所以务食。而官以矫佞谗讟而律死者,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务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迁怨于辈流,归咎于江海,食之迷也。【校记一官以务禄元本同,他本“官”后俱有“所”宇。二贾以务财元本同,他本“贾”后俱有“所”字。【注释】鲠(geng3):食骨留咽喉中日鲠。有感食而义死者:孟尝君待客,夜饮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起,自将其饭比之饭,乃粗,客惭之,自刎而死。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有辱食而愤死者:礼 檀弓下:齐大饥,黔傲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傲左奉食,右执饮,日:“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徙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讟(d):诽谤,谤言。辈流:同辈人。【译文】百姓中有因好食而撑死的,有因贪食而噎死的,有感人赠食而忠义地为人而死的,有因食受辱气愤而死的,有因争食打斗而死的。人们或许嘲笑他们,却不知道官吏所要务求的就是俸禄,俸禄所要务求的就是食物;商人所要务求的就是财物,财物所要务求的也是食物。官吏中因为矫饰奸巧、谗间诽谤被法律处死的,商人因为货船在汹涌的江海波涛中航行而坠水淹死的,他们不知道所务求的源头在哪里,不知道导致死亡的原因,却把怨恨迁移到同辈人,把错误归结到江河湖海,这都是因为被食物所迷惑啊!战欲【题解】战欲即人的欲望就如同战争。本篇旨在说明:思盐梅之酸则津生,念盘肴之盛则情动。然在动荡之时,一切奢侈品都失去原有价值;值民安居温饱时,大讲仁义忠信刑罚,民畏之;当民颠沛饥圜时,再讲这些,民死亦不足畏,岂可畏之?食之欲也,思盐梅之状则辄有所咽而不能禁一】,见盘肴之盛则若有所吞而不能遏。饥思啖牛,渴思饮海。故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当战之际【一】。锦绣珠玉不足为富,冠冕旌旗不足为贵,金石丝竹不闻其音,宫室台榭不见其丽。况民腹常馁,民情常迫而谕以仁义三,其可信乎;讲以刑政,其可畏乎?【校记】一咽元本同,他本作“吐”。二战原本作“阵”,据他本改。三谕原本作“喻”,据他本改。【注释盐梅:即酸梅。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日: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金石丝竹:指代乐器。金石,钟磐之类。【译文】对食物的欲望是,思考酸梅的形状,就会情不自禁地有咽唾液的感觉;见到盘中丰盛的佳肴就难以遏制地有吞咽的感觉。饥饿时考虑吞下整头牛,口渴时想着饮下整个大海。所以欲望对于人来说,就好像盗贼对于贪欲;人对于欲望来说,如同士兵对于战争。但是在战争开始时,拥有锦缎和珍珠美玉不足以称作富有,冠冕和旌旗不足以称作尊贵。听不见金石丝竹的声音,看不到亭台楼阁的华丽。况且百姓的肚子常常添不饱,百姓的情形常常很窘迫,可是却要诏示仁义,这可以相信吗?宣讲刑法政令,这可以畏惧吗?胶竿【题解】胶竿即带有粘胶的竹竿,专为捕雀之用。本篇旨在说明黄雀畏人害己则群噪而惊之,乌鸟知人食已则欢呼而近之。动物的本性即是如此;能尽己之性者,则能尽人之性,若我无异,不害物,物则亲附于我。执胶竿捕黄雀,黄雀从而噪之;捧盘飨享乌鸟一。,乌鸟从而告之。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至食者无所不同【二】。故蛇豕可以友而群虎兕可以狎而训,四夷可以率而宾。异族犹若此,况复人之人乎三】? 【校记】【一鸟原本作“鸢”,据他本改。按:依文意,鸢当为较凶猛之鸟,与前文“捧盘殆享”不符,故作“鸟”为佳。二食元本作“异”。况复人之人乎元本同,他本无“乎”字。【注释】黄雀:鸟名。也称芦花黄雀。雄者上体浅黄带绿,雌者上体微黄有褐色条纹。-:即“飧”,晚饭;乌鸟:乌鸦。蛇豕:“封豕长蛇”之省语。大猪与长蛇。兕:兽名。古书中常拿兕和犀对举。尔雅 释兽认为兕似牛,犀似猪。山海经 南山经也将兕犀分成两种动物。或说兕就是雌犀。狎(xia2):亲近,亲密。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旧时统称四夷;是古代对华夏族以外各族的蔑称。书 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复人:同类之人。【译文】拿着带有粘胶的竹竿追捕黄雀,黄雀追随着相互惊叫;捧着盘中晚餐献给乌鸦,乌鸦追随着相互告知。因此就知道极端残暴的,没有不存在差异的;极端贪吃的,没有不相同的。所以可以同大猪、长蛇交友或群居,可以同虎和兕亲近或驯服它,可以让四方蛮夷顺从或宾服。不同种类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同类的人呢!庚辛氏一】【题解】庚辛是庚氏与辛氏的合称,为作者拟设的人物:本篇以庚辛二氏的养鱼经验为例,说明食物的化育功用。食物之于人犹如饵料之于鱼,以此强调食之重要。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槛,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二氏俱牧鱼于池中,每凭槛投饵,鱼必踊跃而出。他日,但闻堂堂策策之声二,不投饵亦踊跃而出。则庚氏之鱼可名策策三,辛氏之鱼可名堂堂。食之化也。【校记】一】庚辛氏元本同,他本作“庚辛”。【二】堂堂策策元本同。他本作“策策堂堂”。则元本同,他本作“则是”。【注释】策策:象声词。王注云:“策策,竹之声。”堂堂:象声词。王注云:“堂堂,木之声。”【译文】庚氏的池塘,搭架竹杆作为凭靠,人登上去就会发出策策的声音;辛氏的池塘,搭架木杆作为凭靠,人登上去就会发出堂堂的声音。这两人都把鱼放养在池塘中。每次凭靠栏杆投放鱼饵,鱼儿必定欢欣奋起冲出水面。以后只要听见策策堂堂的声音,不投放鱼饵鱼儿也会欢欣奋起冲出水面。这样,庚氏的鱼可以叫作策策,辛氏的鱼可以叫作堂堂。这就是食物感化作用啊。兴亡【题解】兴亡即兴盛或衰亡。本篇将食上升至关乎国脉兴衰的高度,用心颇深。作者认为,人饥则无所不食,人急则无所不为;民有食系兴之兆,民无食系亡之兆。疮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饥谓之疮一】,比饿谓之火,盖情之所切也。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垢无殊,而人常食之。饱犹若是,饥则可知。苟其饥也,无所不食;苟其迫也,无所不为。斯所以为兴亡之机。【校记】一喻宝颜堂秘笈本、盐邑志林本作“喧”,四库全书本、说郛本作“餐”。二之元本同,他本作“有”。【注释】鲍鱼:盐渍鱼,其气腥臭。鱁鮧 (zh y):鱁,鱼虫。即(上既下鱼)。尔雅 释名:“暨,是鱁。”鳐鲠,一日鱼肠酱,以石首鱼、妙鱼、鲻鱼三种肠肚泡盐而成,相传汉武帝逐夷至海滨,得此物,因名之,亦有以糖蜜溃制者。一日鱼膏,以鱼鳔煮冻作膏,切片,以姜醋食之。王注云:“鱁鮧,鱼名,臭亦可食,鲳鲡之类也。”【译文】疮是令人痛苦的,火是令人急迫的,而百姓把饥比作疮,把饿比作火,大概是情感有切痛的地方。盐渍鱼跟腐朽的尸体没有什么差别,鱼肠酱跟足垢没有什么区分,可是人们经常食用它们。吃饱时仍然像这样,饥饿时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饥饿了就会无所不食,如果急迫了就会无所不为。这就是食物成为兴盛或衰亡的关键的道理。雀鼠【题解】雀鼠即是硕鼠,此泛指老鼠。作者认为,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如同老鼠与人;民不奉法所以上不得不恶之,上不宽恤所以民不得不疑之;君主残暴地对待百姓,剜其肌,啖其肉,扼其喉,夺其哺,百姓焉能不哭,焉能不怒?人之所以恶雀鼠者一,谓其有攘窃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谓其怀盗贼之心。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不得不恶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犹剜其肌;民之馁也。犹夺其哺二。呜呼惜哉!【校记】一人之所以恶雀鼠者元本同,他本无“之”宇。二两“犹”字元本同,他本作“由”。【注释】雀鼠:硕鼠的别名。见三国 吴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下)。攘:偷窃。 【译文】人们怨恨老鼠的理由。说它们有偷窃行为;老鼠怀疑人们的理由,说他们心怀盗贼心肠。朝廷用食物来欺辱百姓,百姓用食物来欺罔朝廷。朝廷对百姓不得不凶恶,百姓对朝廷不得不怀疑,各自有各自要关切的事情。剜割他们的肌肤,吞食他们的内体,不得不哭泣;扼住他们的咽喉,夺取他们的乳汁,不得不愤怒。让百姓贫瘠犹如剜割他们的肌肤,让百姓饥馁犹如夺取他们的乳汁。哎呀,这种现实令人痛惜啊!无为【题解】“无为”系道家的重要观点,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然本篇所说的“无为”,含有儒家以德政感化百姓,不施刑罚之意。篇中强调“食”在万灵之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低等动物,还是享有万物之灵美誉的人类;无论兆民之众,还是贵为天子,都难以离开“食”的影响。作者认为,为国之君,应该推己及人,率先垂范。唯当如此,才可肩无为之化。牛可使之驾。马可使之负,犬可使之守。鹰可使之击,盖食之所感也。猕猴可使之舞,鹦鹉可使之语。鸱鸢可使之死斗,蝼蚁可使之合战盖食之所教也一。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人陷,雁可使之触网,敌国可使之自援,盖食之所利也二。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卫,高尚可使之屈折三】,夷狄可使之委伏,盖食之所奉也【四。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暨乎万族皆可以食而通之。我服布素则民自暖,我食葵藿则民自饱,善用其道者。可以肩无为之化也五。【校记】一之,元本同,他本作“有”。【四之元本同,他本作“有”。之元本同,他本作“有”。三尚原本作“上”,元本同,据他本改。五可以肩无为之化也元本同,他本无“也”宇。【注释】猕猴:猴之一种,面部红色无毛,尾短。四肢均像人手。鸱鸢:鸱(ci3):“睢”的籀文,见说文,或作鹅,躯,见广韵、正宇通),即鸢,鸱鹰;鸢:俗称鹞鹰,老鹰。状类鹰,惟嘴较短,尾较长,常开,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雁:通作“雁”。说文雁:“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执,昏礼用之,故从人。”交泰:易 泰:“天地交,泰。”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交泰,指天地之气融合贯通,生养万物,物得大通,故日泰。”掖(ye4)卫:掖,扶持,导引;卫,守卫。屈折:折服,屈卑。夷狄:古代对周边民族的泛称。委伏:委顺臣服。布素:布质素衣。葵藿:野菜名。【译文】可以让牛驾车,可以让马负重,可以让犬守家,可以让鹰进攻,大概是食物有能教化的地方。可以让猕猴跳舞,可以让鹦鹉说话,可以让鸱鸯死命争斗,可以让蝼蚁一齐攻战,大概是食物有能感化的地方。可以让鱼儿吞钩,可以让虎进入陷阱,可以让大雁触上罗网,可以让敌国自动来救助,大概是食物有能获利的地方。可以让天地交泰,可以让神明守卫,可以让高尚的人屈卑,可以让夷狄委顺臣服,大概是食物有能尊奉的地方。 因此,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以至于万类生灵都能够凭借食物而通达。我穿着俭朴百姓自然会温暖,我吃野菜百姓自然会吃饱。善于运用这个大道的君主,能和无为的大化处在同列。王者【题解】王者即是国君。本篇以母与子之间的利害关系为喻,指出国君分封、赏赐的恶果,其乐者在宗室、勋戚,其所怨者必归于己。作者认为,王者的垂范作用至关重要,王好俭约而省费则亲勋必淡然于此。王不追求富贵,天下之人,谁敢追求呢?猎食者母,分乳者子;全生者子,触网者母。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王者衣缨之费。盘肴之直,岁不过乎百万,而封人之土地,与人之富贵,百万之百万。如咂王之肌,如饮王之血。乐在于下,怨在于上;利归于众,咎归于王。夫不自贵,天下安敢贵?不自富,天下安敢富?【注释】缨:结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卷结头下。直:通“值”。咂(za3):吮吸。【译文】捕猎食物的是母亲,分享乳汁的是子女;保全生命的是子女,撞上猎网的是母亲。母亲不知道子女拖累的地方,子女不知道母亲受苦难的理由。君王衣服和缨冠的费用,盘中佳肴的价值,每年不会超过百万;可是封赏给臣下的土地,赠送给臣下的财富,超过心的百万。这如同在吃君王的肌内,如在饮吸君王的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