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 (1).doc_第1页
人文主义 (1).doc_第2页
人文主义 (1).doc_第3页
人文主义 (1).doc_第4页
人文主义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6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全国卷_2016卢梭社会契约论全国卷2015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_全国卷201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考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考查。其最大的亮点是在试题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仅在2016年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命制了一道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考、论述及语言表达等能力。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解题最快捷(一)能力方法灵活考1(2010全国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解析:选B 古代西方人文思想在新课标全国卷选择题命制数量不多,学生的知识储备少,且通行教材版本知识构成有差异。高考在此处的命题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新新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进而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二)历史价值观引领考2(2016全国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D项正确。3(2011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选B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第41题典例精选(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样卷评析满分示例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高分建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10分,56个点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问题分层信息把握层意概括归类法制观念材料一“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苏格拉底:法制是城邦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人严格守法是正义行为“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所学遵先王之法的立法思想,以仁政立国的法治思想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法律至上,严格守法所学古希腊民主政治、城邦之上、崇尚法治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重视人伦关系;参考答案: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78个点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分点列表答案来源孟子的法制观念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归纳异同社会背景 (从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制思想日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儒家传统的人伦道德、宗亲关系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邦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不同:即各自的社会背景历史价值(上升到史观角度归纳)对中国法制发展的影响东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对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西方文明思想的伟大历史遗产相同:对东西方法制发展的影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遗产参考答案:社会背景:孟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时空坐标 线索1: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线索2: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线索3: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2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思想解放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相同点都关注社会,关注人,都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不同点哲学研究的重点智者学派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苏格拉底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你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础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倡“美德即知识”对真理的看法智者学派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永恒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实在的,重视道德修养,经常讨论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问题对政治的看法智者学派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1.启蒙运动的四大特点(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2.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2)从涉及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8分)(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5分)解析:第(1)问,从孟子和孔子的言论中去归纳气节、立场、意志等原则;依据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政治(宗法制、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并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的特点,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先秦儒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的特点,从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国、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答案:(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原因:宗法制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强化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2)说明:早期西方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3)影响:前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简要说明他们二人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2)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孔子:仁。苏格拉底:理性;知德合一。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一、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1相同点(1)都重视关注人与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民的根本。2不同点项目儒家思想古希腊人文精神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社会中的“人”,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对维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14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分别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欧洲的角度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及解答。第(2)问,伏尔泰对儒学表现出一种赞赏态度,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理性的哲学,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则批判儒学,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他们虽然对儒学的态度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利用儒学来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第(3)问,无论是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还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但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则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结合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分析原因。答案:(1)原因: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要求;中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2)态度: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共同: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3)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理学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材料一 十八世纪之前,神权和皇权主宰着欧洲人的生活,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和哲学。而在孔子和儒家思想中,人能够通过教育来修身养性、自我完善,和启蒙思想家提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上帝的恩宠来改善自我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材料二 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哲学词典赞扬中国文化,在他眼里,中国是开明君主的典范。 材料三 卢梭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中国并不像伏尔泰想象的那样开明,中国皇帝的专制使得中国人习惯于逆来顺受。 材料四 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中国并没有任何能够制约皇帝特权的机构,这就决定了中国体制的专制。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人教版教材必修11)中国影响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的思想、政治,发展完善自己的思想主张。 (2)启蒙思想影响中国 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二、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1启蒙运动鼓励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如: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源于启蒙运动。2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作为思想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背景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思想明清之际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1)以苏格拉底和孔子为例,谈谈他们怎样“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结合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两地的政治、经济分别说明出现不同文化传统的原因。(2)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相通的地方”表现在哪里?简要分析原因。材料二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 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3)推动这一时期欧洲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结合以上材料,就人类文明发展,对你有何启示?答案【解析】第(1)题,第一问实际上是列举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第二问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两人所处的时代特征。第(2)题,“相通的地方”,即两者思想的相同点,对比分析得出。第(3)题,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四个方面分析原因。第(4)题,围绕“人类文明”这一主题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理解:孔子的“仁”和“礼”,以及“为政以德”等思想,突出对人伦关系的讨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提出“知德合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影响深远。原因: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形成并发展。(2)相通的地方:都注重人的作用。原因:经济发展使人的作用突显出来。(3)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4)文明具有多元性,应该尊重各国的文明;人文精神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三、轴心时代及其影响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轴心时代”的思维方式虽然提供了历史学术研究上的一些便利,却不乏局限性和束缚性。因为它很可能遮蔽或淡化了“轴心时代”之前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例如埃及文明崛起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大约也在同一时期兴起。不仅有大量文献,而且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来证明这两个文明的存在和演进以及当时文化之高度发达。相比之下,中国文明的诞生较晚。甚至连我们“五帝”即黄帝、颛项、帝喾、帝尧、帝舜等传说中的人物,其大概所在时间都明显晚于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二、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近代科学革命、近代浪漫主义文学、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方面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1伦理(个性)自由主义思想(1)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性解放,追求物质享受、现世幸福,这驱使人们发财致富,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动力。(2)宗教改革时期提倡“因信称义”,反对教会对个性的压抑,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这可以使资产阶级有更多时间与资本发展资本主义,追求更多的财富。(3)工业革命时期享乐主义流行。2科学自由主义思想与实践近代人文主义者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逐步摆脱中世纪封建文化、信仰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近代科学态度和精神,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的精神动力,如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起点的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物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的生物学革命,无不例外地体现了科学自由主义思想。3政治自由主义思想与实践(1)文艺复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为近现代欧洲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价值取向。(2)宗教改革主张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