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1页
六下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2页
六下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3页
六下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4页
六下数学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量总复习教学设计 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下)第87-88页“常见的量”。【教材分析】常见的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下)整理和复习单元中“数与代数”板块内容。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单位的改写。【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建构常见量的知识系统,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会运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教学重点】系统地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沟通常见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想】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我试图通过给5和5000加上计量单位使他们大小相等的开放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导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和优化“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先学后教的积极意义,所以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学习过的量与计量单位,课堂中以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形式来梳理知识系统。这样可以达到学生自主构建量的知识系统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预设】一、激趣引入 自学反馈1、课件呈现: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 晴今天是2011年2月29日,早上7时,我就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了。用3小时的时间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千克的蛋炒饭,喝了50升水,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400千米外的学校。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一本花了400元钱买的口算训练开始做。这时中队长过来询问我昨天学的知识,我得意地说,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的面积有770多万千米,世界上最冷的南极温度达到87度。听我说完,中队长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 (1)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2)学生改正日记中的错误。2、揭题: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感悟计量单位的重要性。】二、知识梳理 关键点拨1、知识梳理(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是怎么整理的?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来展示你们整理的成果。(2)学生汇报整理方法和成果。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单位: 升 毫升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货币单位:元角分(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都标出进率,若学生的整理中没有出现进率,可追问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2、沟通联系。(1)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有着怎样的联系?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3)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感悟1个单位的大小 (1)每个计量单位的1个单位到底是怎样规定的呢?比如多长才是1米、1分米、1厘米和1千米呢?(2)多大的平面是1平方米?多大的空间是1立方米?(3)多重是1千克、1克和1吨?4、单位之间的改写(1)3.2米=( )米( )厘米(2)5千克80克=( )千克=( )克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设计意图:数形结合突破难点,以练带复,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三、巩固练习 内化拓展1、“小马虎”的日记:2月28日 晴今天是2011年2月28日,早上7时,我就从2( )长的床上起来了。用3( )的时间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质量约200( )的蛋炒饭,喝了50( )水,背起2( )重的书包,以每秒60米的速度奔向学校。来到教室,坐在高80( )的课桌前,我马上拿出一本封面面积约是2.2( )、价格是4( )钱的口算训练开始做。(重点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介绍:找参照、单位换选、排除法。)2、10.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320升=( )立方米5( )=5000( )3、李老师计划每周至少锻炼4小时30分,每天从16:4017:20是他锻炼身体的时间,他能完成计划吗?选做:【钙片:倍斯健】商标纸。配料表:生物碳酸钙、维他命D3;规格:1g200粒;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2粒。李老师一个月(按30天计算)要服用多少千克钙片?4、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行,长多少千米?四、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长度 面积 体积(容积) 质量 时间 货币听课随想 我的体会与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习。在教学本节课时, 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首先提出“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一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说出不一般的进率以及区分闰年和平年的方法。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中,掌握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学生通过做题总结出改写名数的方法。我在习题的设计上尽量从易到难,形式多样。 总之,我尽量让枯燥的复习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自学反馈环节处理不到位,给学生留的动笔练习时间太少。量的计量的巩固练习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8页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进一步分清楚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灵活的进行名数之间的改写。2、能够根据常见的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名数的改写和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小时和分之间的转换,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转化。【教学准备】作业纸【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基本练习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1)一支铅笔长15( )。 (2)一个游泳池占地200( )。(3)数学课本厚9( )。(4)一个笔盒的体积是320( )。(5)一张课桌高8( )(6)一种冰箱的容量是247(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 (1)一只大象重3千克。( ) (2)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公顷。( ) (3)每年都有365天。( ) (4)0.4时=40分。( ) (5)2000年的2月份有29天。( )3、填空。5米=( )分米 7060米=( )千米 3公顷=( )平方米 1.2千米 =( )公顷 240厘米 =( )分米 0.96米=( )分米 5600分米 =( )米 6.8升=( )毫升 750克=( )千克 2.3吨=( )千克 时=( )分 90秒=( )分 36个月=( )年 720时=( )天 5.4千克=( )克 80千克=( )吨 2米5分米=( )分米 3公顷=( )公顷( )米 3吨80千克=( )千克 1=( )时( )分 5米70厘米=( )米 6千米90米=( )千米 1060厘米 =( )分米=( )升4、在( )里填上、或=。 2米( )189厘米 3千米60米( )3600米 4公顷( )4000米 2时15分( )135分7050千克( )7.05吨 1年4个月( )14个月二、解决问题1、一块长方形地,长250米,宽80米。这块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2、农科所试验水稻良种,每平方米收稻谷950克,照这样计算,1公顷可以收稻谷多少吨?3、一根方钢的体积是50立方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 克,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4、一辆汽车上午10时以6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下午3时到达。甲城到乙城之间的公路和多少千米?三、反思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新课标第一网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89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3、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呢?(生答)谁能用“比的知识” 说说男女同学人数的关系?(生答师板书)谁能说一个和它相等的比?(生答师板书)如果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叫什么?(比例)那么现在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整理复习什么内容了吗?(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二、关键点拨1、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要求:a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理;c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d时间为5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整理,请一组同学上台整理老师黑板上的。师边巡视边加以指导。2、汇报交流师:请刚才在台上整理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选代表说,其实的组员协助)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整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说的不完整的,可由本组的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2 - 3种,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其进行补充或问题质疑。3、整理知识重温重点知识点4、归纳概括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能把整理的结果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在整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按今天的方法进行整理。谁来说说刚才我们整理知识的步骤。(先找出有哪些内容,再根据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形式整理知识。)三、巩固练习1、解决例4,让学生独立审题并写出答案,然后交流。例4 李阿姨是个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日期间,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课件出示)(1)你能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吗?(说说比值表示什么?)(2)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2、一块长方形地,周长是120米,已知长和宽的比是3:2,求这块地的面积。3、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A、B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已知A、B两车速度比是6:5,当两车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本节课我重点体现了五个为主:(1)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先整理、交流、汇报,教师只是起着沟通学生和教材的作用。(2)以课本为主。在复习中,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把课本和资料有机结合,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3)以课内为主。把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认真作好准备,学生课前进行整理,教师精心准备教案,教学过程中,精讲精练。(4)以练为主。教师边讲边练,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5)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不是很熟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教会学生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不断的渗透,长此以往,才能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正比例和反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89“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谈话: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例的意义?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 或 xyk(一定)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书的总页数。(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3)分数的值大小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让学生回答,再归纳并板书。三、复习比例尺1教师提问: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2举例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3试一试(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2)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质量和剩下的质量。( )(4)圆的半径和周长。(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