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为营 让习作绽放文本的魅力 【摘要】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多年的习作教学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有意培养小学生慧眼“识”资源让日积月累成为习作的“源”;巧妙“思”布局让谋篇布局支撑习作的“架”;反复“研”细节让推敲琢磨促进习作的“美”;齐齐“品”美文让品味欣赏保持习作的“欲”。步步为营,从而让小学生的习作充分绽放文本的魅力,精彩纷呈。【关键词】习作 日积月累 谋篇布局 推敲琢磨 品味欣赏 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习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词不达意”、“难以表达”;中心不突出,条理不清楚,感情不真实;甚至渐渐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意培养小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和优美的语言,为习作提供素材;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让习作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布局优美;让学生充分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保持习作的欲望。步步为营,让习作充分绽放文本的魅力。一、慧眼“识”资源让日积月累成为习作的“源”素材是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写作无题材源于无积累。小学生的习作之所以感到无话可写,很大程度是与学生积累少有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解决学生习作“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的“源”,积累了丰富的“源”,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有“源”可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慧眼“识”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写作的一笔宝贵财富。(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等,让这些生活素材成为写作的资源。面对同一样东西,有心者发现奇迹,无心者擦肩而过。如果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这些素材,许多“精彩”将会白白流失。如“雨”在许多人的眼中显得很普通,但细心观察的作者(戴维同学)却写出了这么优美的文章:天空已经雨雾弥漫,雨珠串成了数个大珠帘,如烟如云地笼罩着整个世界。远处望见几只小燕,想用尾巴剪断雨帘。但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如丝如缕般飘落大地,为大地母亲织起一件“水晶衣”。在不远处,几株桃树挺立在雨中,如坚强的兵,在春雨绵绵中不动不摇。近一看,春雨飘在了桃花那如胭脂般的花瓣上,滚动着,聚集着,花瓣上便出现了千万颗闪烁着光彩的珍珠。滴答滴答,雨珠们落在地上,渗进了肥沃的土地里,刚刚在熟睡的剑兰一下子伸展了起来,头上顶着亮晶的雨露,像钻石那样亮晶夺人;小草也苏醒了,舒展着身子,钻出了地皮儿。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深思:我真愿化作一滴春雨,去滋润祖国那片肥沃的土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面对这些生活中的好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记不规定一定要成文,它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只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日积月累的生活素材就如细水长流,延绵不断这样,写作又何惧无“话”可写呢?(二)做阅读的有心者小学生写作时之所以会感到“词不达意”、“难以表达”,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词汇、句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素材,提炼素材。而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摘录六年级叶雅文同学: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1.今晚我看了30分钟课外书。2.我看的书是童年,作者是高尔基。3.我摘录的好词有:滑稽可笑 糊里糊涂 和蔼可亲 蓬乱 心神不宁气势汹汹 柔声细语 闪闪发光 湿漉漉 密密实实4.我利用这些词造了以下句子:小红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也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她说话时柔声细语的,眼睛是闪闪发光的,头发是密密实实的。5.我摘录的好句是:(1)窗户挂着一块黑色的披肩,被风一吹,就像船帆似的鼓胀起来。(2)温暖的雨点儿像细碎的玻璃珠子一样,散落在大伙的身上。(3)母亲身材高大而且挺拔,脸色铁灰,愁容满面,浅色的头发编成粗大的发辫,像一顶王冠似的盘在头上。6.这本书(今晚看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去世了,他们把阿廖沙寄托给他的外祖父的事情。7.我的感受是:让我知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个亲人对我的关心、爱护与帮助。我们要珍惜亲情,因为它是短暂的,它是宝贵的。我们现在应该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一旦失去就无法再拥有了。 在阅读中摘录好词,这是在积累词汇;用这些词造句子,这是在运用素材;摘录好句,这是在积累句汇;让学生写主要内容和感受,这样既吸取了文章的精髓,又积累了语言,锻炼了文笔。为了便于应用,可以将一些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背诵下来。长期以往,写作又何惧无“源”可用呢?习作很大部分都是写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我们的所见、所闻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我们的所想、所思也可以从阅读中体会。教师要帮助学生慧眼“识”资源: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学做阅读的有心者,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让日积月累成为习作的“源”。二、巧妙“思”布局让谋篇布局支撑习作的“架”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只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素材只是写作的原材料。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构思即是“想文”。构建未来文章的雏形。一篇文章,如何谋篇布局?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灵活的表达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的文章写出来不优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构思好。没有想好就绝不可能写好。(一)从课文中学习技巧要巧妙“思”布局,首先就要“学”布局。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选用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有的课文脉络清晰:如手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索溪峪的“野”先总写索溪峪的总特点:“野”,再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进行分说。有的课文表达手法灵活:如桥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有的课文形式新颖,如猫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用反语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写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写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一步一步地把段落与段落“串”起来的,感受作者如何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的。只有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才能积累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习作中去。(二)在习作中引用技巧谋篇布局的技巧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如教学山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写“山雨”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时间顺序来写;再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描写事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如三年级作者(郑含琳同学)所写的茶树,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写出了茶树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且作者还善于抓住人们的心理描写:不同季节人们的心理变化,更加突出了人们对茶树的喜受之情。(节选)春天到了,种茶树的农民伯伯往田野里撒下种子,接着再翻了翻周围的士,施了肥。每当春雨滋润着那一棵棵小绿苗的时候,农民伯伯总是笑得特别甜。到了夏天,农民伯伯总是要去看看那已经开了花的茶树,盼望着那一棵棵小茶树快快长大。好给人们喝上甘甜的茶。果实飘香的秋天已经到了,叔叔阿姨们提着篮子去采茶叶。在茶园里,欢声笑语不断传来,茶叶的香味四处飘散。看着这一篮篮茶叶被送进茶场,大家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因为人们又有甘甜的茶可以喝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农民伯伯心里想:冬天啊,你快点过去吧,好让那一棵棵小绿苗生长出来!巧妙地构思文章的布局,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并在习作中引用这些技巧,学生在学习中仿用,以“学”促“写”,让谋篇布局支撑习作的“架”,提高习作能力。三、反复“研”细节让推敲琢磨促进习作的“美”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一篇好文章,丰富的素材、优美的语言、巧妙的布局是前提,但还要对写好的文章进行不断地修改。有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在反复的修改中才能使习作越来越“美”,同时通过反复修改,获得章法,提高习作水平。(一)教给修改方法修改作文,要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等方面,仔细斟酌,认真修改。修改作文时,教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1.审题立意: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思想是否健康?2.选材组材:选择的材料合适吗?内容和题目相符吗?条理清楚吗?重点突出吗?结构完整吗?3.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的词语用“”标出,精彩的句子用“”画出。“增”(即增加字、词、句、段)、“删”(即将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内容删掉)、“调”( 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换”(即把用得不适当的词句换掉)。4.教给学生修改符号:摘自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二)明确修改步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对于学生写好的作文,我通常要求学生走“四步曲”:1.当同学们把文章写完后,我就要求他们把文章大声读两遍。因为当学生一直埋头写作时就很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所以让学生大声读两遍有助于解决一些语句不通顺的病句;2.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文章至少拿给两位好朋友修改,而且要找准对象,习作水平一般、差的同学要找习作水平高的同学修改,习作水平高的同学就要给习作水平一般、差的同学修改。这样就可以给习作水平高的同学一个提高修改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可以给习作水平一般、差的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3.当自己的文章给朋友修改完后,再把文章重新整理,抄正上交,由老师进一步修改;4.让作者根据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后把文章抄到作文簿上。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让学生学会修改。然后根据一定的步骤去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反复“研”细节,让推敲琢磨促进习作的“美”。四、齐齐“品”美文让品味欣赏保持习作的“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当习作被人品味、被人欣赏时可以使作者获得一种自信,获得一种欣赏、一种认同、一种认知。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的习作欲望会更强。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让大家来齐齐“品”美文,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兴趣。(一)让“口评”有声胜无声在作文分享会上,我都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作文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是对他(她)写作水平的一种肯定,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为了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和一个进步的台阶,每次我都会有针对性地挑选两种作文给同学们展示。一种是真正写得很不错的文章,另一种是进步很大或很用心去写的文章。这样能够让全班同学都知道只要努力了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同、同学们的认可。作者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习作的欲望。评价的方式不是师评,而是师生互评。我会一段一段地读,每读完一段就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段好在哪里?给学生们一个学习和评析的机会。有时候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形式。(二)让“展评”无声胜有声由于课时有限,在课堂上,不能每次都把所有该表扬的文章都读一遍,所以我也会把每次的“优秀”作文贴在课室的“展示台”上,让全班同学都来参与点评。我在每篇文章的旁边贴上一张白纸。这样,便于同学们读完后写上评语,当另一个同学读完之后,再把自己的评语加在下面,如此类推。这种做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既可以看到别人的点评,也可以把自己的点评与别人分享,带给大家更多的是感动与共鸣,也给作者带来更多的赞赏与成长。无论是口评,还是展评都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齐齐“品”美文,让品味欣赏保持作者习作的“欲”。只有让这种“欲望”保持着,习作才能取得更大地进步。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艺术机构管理办法
-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研究
- 比质比价采购管理办法
- 钢结构维护与结构施工技术指南
- 新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小学队列队形教学计划
- 春节技师放假管理办法
- 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
- 梧州学院专业管理办法
- 接地系统安装工艺与技术研究
- 2025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建立并优化医院的药品管理体系
- 农村农资采购与供应长期合作协议
- 危险品运输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5吨龙门吊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康复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 农药基本常识课件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方程计算题 (含答案)
-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提炼汇总(单词短语语法写作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