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单板E300网管配置指导手册.doc_第1页
SED单板E300网管配置指导手册.doc_第2页
SED单板E300网管配置指导手册.doc_第3页
SED单板E300网管配置指导手册.doc_第4页
SED单板E300网管配置指导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公开下文中将根据不同的场景,介绍这6种业务模型。通过这几个场景,可以更好的理解这6种模型的原理及配置方法。4.2 业务配置大体步骤6种业务模型的创建,基本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步骤:一、配置以太网专线(EP)业务:1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用户端口启用等属性设置2创建UNI、NNI端口3创建MFDFr业务,配置业务属性4配置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5VCG容量配置6配置时隙交叉二、配置以太网虚拟专线(EVP)业务:1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用户端口启用等属性设置2创建UNI、NNI端口3CE-VLAN ID列表属性配置4创建MFDFr业务,配置业务属性5配置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6VCG容量配置7配置时隙交叉4.3 业务配置方法在下面的场景中,使用的MSTP设备为S330和S200,其中S200配置TFE单板仅做业务透传,在网络中视为透明,文中不作相关配置说明。其中:U1表示1#用户口(即FE 100Mbps接口);S1表示1#系统口,其它端口标示类推。用于配置新单板的E300网管版本建议使用3.19 R2P01及后续转产版本。4.3.1 EPL(以太网专线业务)(点对点透传)以太网专线(EPL)具有两个业务接入点,对用户以太网MAC帧进行点到点的透明传送。每个EPL用户的业务由专用的SDH通道承载,不同用户不需要共享SDH带宽,因此具有与SDH完全相同的带宽保障和安全性能。由于是点到点传送,因此不需要L2交换功能和MAC地址学习。EPL业务特点:独占端口传输。无论进入单板的以太网业务是否带VLAN,是否是两层VLAN,只要进入的端口是该条业务独占的,单板对业务均不做任何处理,直接从另一端口转发出去,等同于老数据单板的透传模式,传输效率高。但由于端口独占,因此端口资源利用率低。【应用场景】:A、网络描述: A、B两地通过MSTP网络点对点开通数据业务,整个业务通路带宽独享。假设业务带宽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 S330:U1、S1设置端口模式为“透传”;C、新单板配置方式:创建1条EPL业务,业务流如上图所示。D、配置步骤如下:1、启用1#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1个UNI端口和1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为1#用户口USER和1#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All to One Bundling”,表示通道独享。如下图所示在: 3、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Line”,“流域类型”选择“EPL”,“CE-VLANID保持”选项默认不可配置;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依次将属于该条EPL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具体配置如下图所示:按“确定”后,再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EP业务的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如不需流控功能或LST功能功能,则直接跳过此步骤(非必配项)。若要启用流控功能或LST功能,则在“MFDFr业务属性”中修改,直接点击“应用”下发。4、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将UNI和NNI均选择基于端口限速,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则可将各端口带宽限制为端口最大物理带宽100Mbps(本例用户口为FE口,如果用户口为GE口,则带宽限制为1000Mbps,下文中不再赘述),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具体如下图所示:5、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将系统口1绑定5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6、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7、业务配置完成。4.3.2 EVPL (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点对点共享)EVPL与EPL的主要区别是不同的用户需要共享链路带宽。因此需要使用VLAN ID或其它机制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数据。如果需要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则需要采用相应的QOS机制。由于是逻辑上的用户隔离,因此安全性比EPL较差。也属于点到点业务。EVPL业务特点:不进行MAC地址学习,端口、带宽可共享多条业务,能充分利用端口资源和带宽资源,用VLAN方式实现业务之间隔离,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即可用来配置汇聚型业务也可用来配置共享型业务,是最常用的业务模型之一。EVPL业务缺点:若传送的业务带VLAN,则需要客户提供明确的VLAN ID值,即使选择复用模式下(QinQ),业务仍需判断处理内层标签。EVPL模型可应用的场景很多,下面介绍最常用的4种场景:4.3.2.1【应用场景一】(点对点共享带宽)A、网络描述: A和C需要分别需要与在异地的B和C进行通信,即A与B通信、C与D通信,两条业务之间相互独立,并共享中间的通道带宽。假设A与B之间的业务VLAN为10,C与D之间的业务VLAN为20。假设两条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1、两边单板U1、U2、S1端口均可配置为干线模式,并创建VLAN ID:10(包含U1、S1)和VLAN ID:20(包含U2和S1端口) 干线模式必须要求用户业务携带VLAN,并且要知道用户业务的实际VLAN。2、 两边单板的U1、U2端口均设置为TLS模式(PVID分别设为:100、200),S1设置为干线模式;同时创建2个VLAN(设备内部使用,与用户业务VLAN无关):VLAN 100(包含U1、S1)、VLAN 200(包含U2、S1)。 该配置方式无需知道用户业务VLAN信息,不关心用户业务是否携带VLAN。C:新单板配置方式:假设右侧S330传统单板各端口均配置了干线模式(只要能保证将业务透明转发到左侧SED单板,其它模式也可以)。在左侧SED单板上创建2条EVPL业务,与传统单板干线模式一样必须要知道用户业务实际VLAN。根据用户业务VLAN创建2条CE-VLANID(即VID=10和VID=20),业务流如上图:EVPL 1:CE-VLAN 10,包含U1、S1EVPL 2:CE-VLAN 20,包含U2、S1CE-VLAN选择“保持”模式。D:配置步骤如下: 1、启用1#、2#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2个UNI端口和1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2#用户口USER和1#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CE-VLAN Bunding”,表示共享通道,“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不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3、创建CE-VLAN列表。进入【CE-VLANID列表属性配置】界面,并创建2条CE-VLAN ,VID分别为“10”和“20”,如下图所示: 4、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Line”,“流域类型”选择为“EVPL”,“CE-VLAN ID保持”设为“保持”(即勾选);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2条EVPL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创建完一条业务流按“确定”后再创建另一条业务流,并且在“CE-VLANID 列表”选项中,每条业务流需选择相对应的VID值,如下图所示: EVPL1(test1)EVPL 2(test2)每创建完1条业务后都要按“确定”,最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 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EVP业务的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对每条业务的业务属性“S-VLANID标签”值进行修改,修改为不同值;S-VLANID TPID选择88A8,点击“应用”。5、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此处将所有UNI和NNI端口都基于端口限速100Mbps,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将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具体如下图所示:6、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由于系统口共享2条10M的带宽业务,故将系统口1绑定10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 7、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8、业务配置完成。4.3.2.2【应用场景二】(透明型多点对点汇聚)A、网络描述: 该网络为工程中典型的汇聚型网络,A端为汇聚节点,B、C、D为接入节点。A可以分别与B、C、D三点通信,但B、C、D三点之间不能通信。假设B携带的VLAN为10,C携带的VLAN为20,D携带的VLAN为30,所有上行业务VLAN最终通过S330接入到用户Router设备,Router设备通过划分子接口终结所有的VLAN,最终将业务交换到A。我司传输设备仅作为透明传输通道,整个传输过程对用户VLAN不做处理。这种汇聚型网络配置方法很多,本节主要以新单板的EVPL方式进行描述,并与传统单板的干线模式进行对比。假设B端VLAN为10,C端VLAN为20,D端VLAN为30;假设3个接入点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S330:U1、S1、S2、S3端口均配置为干线模式,并创建VLAN ID:10(包含U1、S1);VLAN ID:20(包含U1、S2);VLAN ID:30(包含U1、S3),逻辑上配置3条点对点业务。C:新单板配置方式:类似与传统单板的干线模式,同样配置3条点对点业务,并且都需要事先知道用户的实际业务VLAN(这种场景下还可以使用EPTREE,见后文)。SED创建3条EVPL业务,创建3个CE-VLAN ID(即VID=10、VID=20、VID=30),业务流如上图所示:EVPL 1:CE-VLAN 10,包含U1、S1EVPL 2:CE-VLAN 20,包含U1、S2EVPL 3:CE-VLAN 30,包含U1、S3CE-VLANID选择“保持”模式。D:配置步骤如下: 1、启用1#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1个UNI端口和3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用户口USER和1#、2#、3#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CE-VLAN Bunding”,表示共享通道,“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不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3、创建CE-VLAN列表。进入【CE-VLANID列表属性配置】界面,并创建3条CE-VLAN,VID分别为“10”、“20”和“30”,如下图所示。 4、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Line”,“流域类型”选择为“EVPL”,“CE-VLAN ID保持”设为“保持”(即勾选);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3条EVPL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创建完一条业务流按“确定”后再创建另一条业务流,并且在“CE-VLANID 列表”选项中,每条业务流需选择相对应的VID值,如下图所示: EVPL1(test1)EVPL 2(test2)EVPL 3(test3)每创建完1条业务后都要按“确定”,最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 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EVP业务的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对每条业务的业务属性“S-VLANID标签”值进行修改,修改为不同值;S-VLANID TPID选择88A8,点击“应用”。5、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此处将UNI配置3条业务分别基于端口+CEVLAN并限速100Mbps,3个NNI端口均基于端口限速100Mbps,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将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具体如下图所示:6、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3个系统口分别绑定5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 7、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将3个系统口的时隙分别交叉到不同的光方向。具体如下图所示:8、业务配置完成。4.3.2.3【应用场景三】(非透明型多点对点汇聚)A、网络描述: 该网络同样是工程中典型的汇聚型网络,A端为汇聚节点,B、C、D为接入节点。要求A可以分别与B、C、D三点通信,但B、C、D三点之间不能通信。 虽然表面看同为汇聚型网络,但这个汇聚网络在业务处理上与【应用场景二】中的汇聚网络是不同的。【应用场景二】中,我司传输设备对于客户来说是透明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对业务VLAN进行处理,但在本场景组网中我司设备需要参与业务VLAN的处理,即对用户业务是非透明的。因为在这种网络场景中,B、C、D的上行业务都是不带VLAN tag的(终端都没有交换机来为业务打VLAN tag),而在用户A端的路由器上需要划分子接口来终结不同的子网(即需要配置VLAN tag),因此在这种场景中,S330需要在上行方向为用户不带VLAN tag的接入业务打上VLAN tag(该标签为业务实际标签,根据用户要求),在下行方向需要将业务的VLAN tag进行剥离并转发到相应的接入点。这种场景在实际工程中很常见,即用户要求我们给他们的业务打标签和去标签。 假设用户要求打上的VLAN标签为:B向VLAN 10、C向VLAN 20、D向VLAN 30。3个接入点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S330:S1、S2、S3系统端口均配置为接入模式(PVID分别为10、20、30),U1用户口配置为干线模式。并创建VLAN ID:10(包含U1、S1);VLAN ID:20(包含U1、S2);VLAN ID:30(包含U1、S3),在逻辑上配置3条点对点业务。C:新单板配置方式:这种场景下仍然可以使用EVPL模型进行配置,主要利用新单板CE-VLANID不保持的特性,每条接入点业务在系统口(即入口处)CEVLAN为Uatagged(即无标签),在用户口(即连接用户路由器的端口)CEVLAN为接入点业务需要被实际封装的VLAN标签。SED上创建3条EVPL(不保持)业务,创建4条CE-VLAN ID(即VID=10、VID=20、VID=30、VID=untagged),业务流如上图所示,同样在逻辑上配置成3条点对点业务:EVPL 1:包含S1:CE-VLAN= untagged、U1:CE-VLAN=10EVPL 2:包含S2:CE-VLAN= untagged、U1:CE-VLAN=20EVPL 3:包含S3:CE-VLAN= untagged、U1:CE-VLAN=30CE-VLANID需要选择“不保持”模式。D:配置步骤如下: 1、启用1#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1个UNI端口和3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用户口USER和1#、2#、3#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CE-VLAN Bunding”,表示共享通道,“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不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3、创建CE-VLAN列表。进入【CE-VLANID列表属性配置】界面,并创建4条CE-VLAN,VID分别为“10”、“20”、“30”及“untagged”,如下图所示。 4、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Line”,“流域类型”选择为“EVPL”,“CE-VLAN ID保持”设为“不保持”(即不勾选);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3条EVPL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创建完一条业务流按“确定”后再创建另一条业务流,并且在“CE-VLANID 列表”选项中,每条业务流需选择相对应的VID值(即UNI VID为实际VLAN tag,NNI VID为untagged),如下图所示: EVPL1(test1)EVPL 2(test2)EVPL 3(test3)每创建完1条业务后都要按“确定”,最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 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EVP业务的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对每条业务的业务属性“S-VLANID标签”值进行修改,修改为不同值;S-VLANID TPID选择88A8,点击“应用”。5、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此处将UNI配置3条业务分别基于端口+CEVLAN并限速100Mbps,3个NNI端口均基于端口限速100Mbps,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将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具体如下图所示:6、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 3个系统口分别绑定5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 7、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将3个系统口的时隙分别交叉到不同的光方向。具体如下图所示:8、业务配置完成。4.3.2.4【应用场景四】(逻辑上点对点独享带宽)(复用) (【说明】:该场景在实际工程中应该很少会使用到,在这里主要是为了用于介绍NNI端口为“复用”的情况下,S-VLAN这个参数是如何工作的,在网管上如何进行配置。)A、网络描述: 该场景要求A和C分别需要与在异地的B和C进行通信,即A与B通信、C与D通信,两条业务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通信,组网方式与【应用场景一】基本相同,但是不完全相同。【应用场景一】中不同EVPL业务在系统口之间带宽是共享的,一般在实际配置中都是将系统侧的总带宽配置为等于所有的接入业务带宽之和,但并没有专门为这些不同的EVPL划分出单独的带宽,也就是说不同的EVPL业务在系统口之间不是完全隔离的,在逻辑上没有独立的通道;而在本场景中,则要求不同EVPL业务在系统口之间的带宽是独享的,即需要为每条EVPL业务在同一物理通道中逻辑上分配单独的带宽,即将不同的EVPL业务在逻辑上进行隔离。 在此场景下,将两条EVPL业务分别添加一层外部VLAN标签(即QinQ方式)来实现。业务经过以太网单板处理,A-B业务和CD业务VLAN始终不改变,业务到共享的系统口后,给这两条业务分别添加上不同的S-VLAN,到达对端后,单板通过判断并剥离外层VLAN标记,区分是业务A-B还是业务C-D,然后分别进入各自的流域正常转发出去。整个过程用户VLAN标签都不改变,即可实现逻辑上隔离。假设两边都是S330并采用SED单板,同样使用EVPL模型来实现,但需要将NNI口设为“复用”,即采用QinQ方式。假设A与B之间的业务VLAN为10,C与D之间的业务VLAN为20。假设两条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新单板配置方式:根据用户业务VLAN在两边SED单板上分别创建2条CE-VLANID(即VID=10和VID=20),并假设AB业务S-VLANID为100,CD业务S-VLANID为200(S-VLANID仅供设备内部转发使用,与用户业务VLAN标签无关),业务流如上图:EVPL 1:CE-VLAN 10,包含U1、S1,S-VLANID=100;EVPL 2:CE-VLAN 20,包含U2、S1,S-VLANID=200;CE-VLAN选择“保持”模式,NNI端口选择“复用”。C:配置步骤如下: 两边SED配置方法相同,下文仅对其中1块单板进行描述: 1、启用1#、2#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2个UNI端口和1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2#用户口USER和1#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CE-VLAN Bunding”,“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 3、创建CE-VLAN列表。进入【CE-VLANID列表属性配置】界面,并创建2条CE-VLAN ,VID分别为“10”和“20”,如下图所示: 4、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Line”,“流域类型”选择为“EVPL”,“CE-VLAN ID保持”设为“保持”(即勾选);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2条EVPL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创建完一条业务流按“确定”后再创建另一条业务流,并且在“CE-VLANID 列表”选项中,每条业务流需选择相对应的VID值,如下图所示: EVPL1(test1)EVPL 2(test2)每创建完1条业务后都要按“确定”,最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 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EVP业务的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对每条业务的业务属性“S-VLANID标签”值进行修改,即分别设为100和200,由于NNI端口设置“复用”,因此这个值会作为外部VLAN标签生效,在业务转发时NNI端口会判断该值;S-VLANID TPID可选择88A8,点击“应用”。5、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此处将所有UNI和NNI端口都基于端口限速100Mbps,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将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具体如下图所示:6、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由于系统口共享2条10M的带宽业务,故将系统口1绑定10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 7、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8、业务配置完成。4.3.3 EPTREE (以太网多点接入专线)(多点到点汇聚)EPTREE是多点到点的汇聚型业务,其拓扑结构是多个点到点的连接汇聚到中心节点的一个以太网物理接口。其中每条点到点连接都是以太网专线(EPL)。汇聚点称为根节点,边沿节点成为叶节点,根节点可以与叶节点通信也可以与其他根节点通信,叶节点之间不能通信。该业务属于点到多点业务。EPTREE优点:无论业务是否带VLAN都能转发,且可通过MAC地址自学习可转发到相应的端口,给端口赋予根节点,和叶节点属性,并且可实现叶节点与叶节点之间业务相互隔离。后续若增站点扩容也十分容易。EPTREE本身就是一个多点到点汇聚的业务流,是一个整体,因此只要所经过的端口都只被1个EPTREE业务流独占,则不管业务是否带VLAN都能被透明转发(对业务不作处理),即对业务VLAN不关心。而且EPTREE业务模型本身已经满足了“汇聚点与所有接入点都可以互通、但接入点与接入点之间不能互通”的条件,因此非常适合于工程上常见的透明汇聚型网络(即设备对用户业务VLAN标签不作处理)。【应用场景】:A、网络描述: 该网络为工程中典型的汇聚型网络,A端为汇聚节点,B、C、D为接入节点。A可以分别与B、C、D三点通信,但B、C、D三点之间不能通信。 这个网络的配置要求与4.3.2节EVPL业务【应用场景二】中的场景相同,即汇聚点S330设备只对业务进行透明转发,对业务VLAN标签不作处理,不关心业务是否携带标签。该场景下用EPTREE模型来配置,要比传统单板或新单板的EVPL模型都要简单的多。 假设3个接入点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1、若用户业务携带标签,则将S1、S2、S3、U1端口均配置成干线模式,在4.3.2节EVPL业务【应用场景二】中已经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必需知道用户业务的实际VLAN tag;2、若用户业务不带标签,则可将S1、S2、S3、U1端口均设置为接入模式:PVID分别设为10、20、30、40;创建4个VLAN(该VLAN为我司设备内部转发业务时使用):VLAN ID:10包含U1、S1 (用于B点上行业务);VLAN ID:20包含U1、S2 (用于C点上行业务);VLAN ID:30包含U1、S3 (用于D点上行业务);VLAN ID:40包含U1、S1、S2、S3 (用于A点下行业务)C: 新单板配置方式:可以使用EPTREE业务模型进行配置,不用关心业务本身是否携带VLAN。业务流如上图所示:根节点:U1;叶节点:S1、S2、S3无需创建CE-VLAN。D;配置步骤如下: 1、启用1#用户端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1个UNI端口和3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用户口USER和1#、2#、3#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All to One Bunding”,表示独占通道,“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不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 3、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Tree”,“流域类型”选择为“EPTREE”,“CE-VLAN ID保持”选项默认“保持”不可设置;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条EPTREE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并根据组网情况设置正确的根节点和叶节点,如下图所示: 创建完业务后先按“确定”,然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 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如不更改MAC地址老化时间,则直接跳过该步骤(非必配项),MAC地址老化时间默认为5分钟,可修改最大值为7天。4、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SED/SEE单板速率限制是必配项,如果不配置限速则业务直接丢弃。如果客户没特殊要求,此处将所有UNI和NNI端口均基于端口限速100Mbps,QOS属性选择快速转发(EF),将CIR值设置“100000kbps”,CBS值可以保持默认值。如下图所示:5、绑定VCG端口。进入【VCG端口容量配置】界面, 3个系统口分别绑定5个VC12,选择“双向LCAS”,如下图所示: 6、配置时隙交叉。进入【业务配置】界面,将3个系统口的时隙分别交叉到不同的光方向。具体如下图所示:7、业务配置完成。4.3.4 EVPTREE(以太网多点接入虚拟专线)(多点到点,先共享再汇聚)EVPTREE与EPTREE的主要区别是EVPTREE的点到点连接由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构成,因此可以实现带宽共享,通过识别每条业务的VLAN ID区分业务,因此要求业务与业务之间的VLAN必需是唯一。此业务属于点到多点业务。【应用场景】:A、网络描述: 该网络同样属于汇聚型网络,场景模拟:汇聚点有2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A1和A2,需要分别与各个接入点相对应的服务器进行通信,且两种汇聚业务在传输过程中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即A1与B1、C1、D1通信(B1、C1、D1不能互通),A2与B2、C2、D2通信(B2、C2、D2不能互通)。假设按用户要求(业务实际VLAN):B1、C1、D1业务同属于VLAN:10;B2、C2、D2业务同属于VLAN:20;假设所有接入点业务带宽均为10Mbps(即5个VC12)。B、传统单板配置方式:将S1、S2、S3、U1、U2端口均设置为TLS模式(SEC单板)或者虚拟通道接入模式(S单板)(可以不关心用户业务VLAN,入口直接打上一层外部标签):PVID分别设为:S1:10、S2:20、S3:30、U1:40、U2:50需创建5个VLAN(该VLAN为我司设备内部使用,与用户业务有无VLAN无关):VLAN ID:10包含U1、U2、S1 (用于B1、B2点上行业务);VLAN ID:20包含U1、U2、S2 (用于C1、C2点上行业务);VLAN ID:30包含U1、U2、S3 (用于D1、D2点上行业务);VLAN ID:40包含U1、S1、S2、S3 (用于A1点下行业务);VLAN ID:50包含U2、S1、S2、S3 (用于A2点下行业务);在这种配置下,B1和B2、C1和C2、D1和D2的上行业务会同时被转发到A1和A2(但各个系统口之间会被隔离),在A1和A2端根据收到的业务VLAN来决定是丢弃还是接收,即A1只有检测到来自B1、C1、D1的业务才会接收;A2只有检测到来自B2、C2、D2的业务才会接收,其它业务均会丢弃;同样,下行方向A1和A2端的业务会分别被转发到所有的接入端点(但A1和A2之间被隔离),各个终端根据收到业务的VLAN进行判断是接收还是丢弃。当然,传统单板上还有其它配置方法,在此不再赘述。C: 新单板配置方式:从逻辑上看,该场景实际属于2个“EPTREE”业务,因此只要创建2条EVPTREE模型业务即可,与传统单板相比较会很简单,但需要知道用户数据的实际VLAN标签。业务流如上图所示:EVPTREE 1:CE-VLANID 10;包含端口U1、S1、S2、S3EVPTREE 2:CE-VLANID 20;包含端口U2、S1、S2、S3CE-VLANID设置为“保持”。D:配置步骤如下: 1、启用1#用户端口和2#用户口(新单板系统口默认为启用)。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数据配置如下图所示: 2、创建UNI/NNI端口。进入【创建NNI/UNI端口】界面,新增2个UNI端口和3个NNI端口,本例中分别对应1#、2#用户口USER和1#、2#、3#系统口VCG。“UNI/NNI绑定属性”都采用“CE-VLAN Bunding”,表示共享通道,“NNI复用连接属性”设为“不复用”。具体如下图所示:3、创建CE-VLAN列表。进入【CE-VLANID列表属性配置】界面,并创建2条CE-VLAN,VID分别为“10”、“20”,如下图所示:4、新建MFDFr。进入【MFDFr业务配置】界面,然后进入【新建MFDFr业务】界面,在“基本信息”窗口中,“用户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业务类型”选择“E-Tree”,“流域类型”选择为“EVPTREE”,“CE-VLAN ID保持”选择“保持”(即勾选);在左下角“端口列表”中分别将属于这2条EVPTREE业务流的UNI和NNI端口拖入右侧窗口,创建完一条业务流按“确定”后再创建另一条业务流,并且在“CE-VLANID 列表”选项中,每条业务流设置正确的根节点和叶节点以及对应的VID值,如下图所示:EVPTREE 1(test1)EVPTREE 2(test2) 每条业务创建后需按“确定”,最后按“取消”退出,回到【MFDFr业务配置】界面,即在界面上会显示刚才新建的业务流信息,如下图所示:在该界面上,必须首先要点击“应用”后,业务才能下发下去。在“业务信息”窗口中点击相应的业务流,在下方的“端口信息”窗口中会显示该条业务流所包含的端口信息。如果要修改业务属性,可以点击右侧“业务属性”按钮,进入【MFDFr业务属性】界面,业务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对每条业务的业务属性“S-VLANID标签”值进行修改,修改为不同值;S-VLANID TPID择88A8,点击“应用”。5、设置端口入口速率。先进入【以太网接入适配管理】界面,然后进入【MEF数据板端口带宽属性】Tab界面。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