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重庆市地方标准.doc_第1页
《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重庆市地方标准.doc_第2页
《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重庆市地方标准.doc_第3页
《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重庆市地方标准.doc_第4页
《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重庆市地方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地方标准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2012年2月目 录前 言31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31.1 化工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31.2 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41.3 创建国家模范城市的重要基础41.4 城镇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需要41.5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保障的需要51.6 弥补国家环境标准数量上与质量上存在不足52 制定标准的依据与原则52.1 制定标准的依据52.1.1 法律、法规依据52.1.2 参考标准62.2 制定标准的原则72.3 制定标准的总体思路82.4 制定标准的技术路线83 重庆市水环境质量现状93.1 三江干流93.2 次级河流94 重庆市化工行业及化工园区发展概况94.1 重庆市化工行业发展概况94.2 化工园区发展布局114.2.1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思路114.2.2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布局124.3 三大化工园区发展现状124.3.1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重化工园区)134.3.2 涪陵化工园区134.3.3 万州化工园区144.4 重庆市化工行业经济规模155 化工行业污染治理及工艺技术水平155.1 国内外化工行业污染控制现状155.2 重庆市化工行业污染治理现状176 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的确定186.1 标准实施的基本要有186.1.1 标准适用范围186.1.2 术语和定义186.1.3 污染控制要求196.2 指标筛选206.3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206 可行性及效益分析216.1 可行性分析226.1.1 国内工业园区排放标准分析226.1.2 重庆市典型化工园区集中废水处理设施达标情况226.1.3 大型化工企业达标分析236.1.4 典型化工企业达标分析236.2 效益分析256.2.1 典型化工园区环境经济效益256.2.2 行业环境效益26附表1 化工业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11)27附表2 本标准限值与国内相关标准比较(单位:mg/L)28附表3 主要化工企业废水达标情况分析(2009年监督性监测)29目 录重庆市地方标准1化工园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编制说明1前 言11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21.1 化工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1.2 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21.3 创建国家模范城市的重要基础21.4 城镇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需要41.5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保障的需要41.6 弥补国家环境标准数量上与质量上存在不足52 制定标准的依据与原则62.1 制定标准的依据62.1.1 法律、法规依据62.1.2 参考标准82.2 制定标准的原则93 重庆市水环境质量现状113.1 三江干流113.2 次级河流114 重庆市化工行业及化工园区发展概况134.1 重庆市化工行业发展概况134.2 化工园区发展布局184.2.1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思路184.2.2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布局194.3 三大化工园区发展现状204.3.1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重化工园区)204.3.2 涪陵化工园区214.3.3 万州化工园区234.4 重庆市化工行业经济规模245 化工行业污染治理及工艺技术水平255.1 国内外化工行业污染控制现状255.2 重庆市化工行业污染治理现状286 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的确定306.1 标准实施的基本要有306.1.1 标准适用范围306.1.2 术语和定义306.1.3 污染控制要求326.2 指标筛选336.3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347 可行性及效益分析377.1 可行性分析377.1.1 国内工业园区排放标准分析377.1.2 重庆市典型化工园区集中废水处理设施达标情况387.1.3 大型化工企业达标分析397.1.4 典型化工企业达标分析397.2 效益分析437.2.1 典型化工园区环境经济效益437.2.2 行业环境效益44附表1 化工业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11)45附表2 本标准限值与国内相关标准比较(单位:mg/L)54附表3 主要化工企业废水达标情况分析(2009年监督性监测)67VI前 言重庆市是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中化工、冶金等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老企业技术水平低,工艺和装备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能耗物耗高,排污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加之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型工业企业选址及布置不当,造成局部地区污染危害突出,污染防治难度极大;环境建设欠账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污染物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全市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48个,其中涉及化学工业的园区有21个,共27个组团。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促进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完善工业园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由于化工园区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必须先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目前国家还缺乏关于工业园区集中处理排放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加强重庆市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化学工业企业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促进化学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防范化工园区水污染事故风险,根据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按照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特制定本标准。1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1.1 化工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它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极为密切。重庆市资源丰富,其中渝东北的天然气,川东盆地的岩盐、天然气及川东北的石墨、煤等,均为该地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重要基础性资源。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重庆市化工生产企业近1000家,主要代表为四川维尼纶厂、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建峰化工总厂、重庆紫光化工有限公司、中化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当前,重庆市化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形成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化工行业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支柱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但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快,技术进步对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化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增加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可在产品质量、产品认同度、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取得优势,这是一条化学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按照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指导意见(2004),在工业布局发展中,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发展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我市新办企业、外来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迁建技改企业原则上应进工业园区(包括高新区、经开区、化工园区),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粗放发展。 这将有利于形成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的特色经济;有利于集约用地,合理地用好土地资源;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关联产品集群,实现产业链招商;有利于发挥园区的配套设施、服务机构的综合效益。今后,园区的工业废水将实现集中治理达标排放。重庆市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较大,化工园区在全市分布较广,为保护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有必要制定统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规范化工行业及化工园区的健康发展。1.2 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行清洁生产,化学工业在生产工艺水平和污染控制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化学工业一直没有本行业完善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尤其是水污染物,长期以来主要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一些特定化学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由于化学工业涉及种类较多,有些种类互相重叠,对标准执行容易混淆,可操作性差,不利用于指导与管理化学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实际。因此,一些省市政府及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已考虑或要求制定适应环境保护需要的、符合化学工业特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适应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提高辖区内的环境质量。本标准的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重庆市的资源环境特征,促进化工行业的布局调整和结构调整,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利用率低的化工产业发展。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引导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实现废水集中处置达标排放;同时在企业的搬迁进园过程中,有利于淘汰高污染及落后的生产工艺、促进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从而使我市化工行业走上高效、低污染的发展轨道,这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创建国家模范城市的重要基础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决定(渝府发201059号),我市主城区在2013年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重庆市(主城区)创模范围包括主城9区。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市辖区内水质考核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全市域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标、创模区内未划定功能水体要求应无黑臭现象。主城次级河流水质与考核要求差距较大,17条需要水域功能达标的河流中,截止2009年仅有8条河流水质满足考核要求;有9条次级河流共22个断面出现超标,水质基本为劣类,以有机污染为主,超标因子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为使主城区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模范城市考核标准,迫切需要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1.4 城镇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目前,重庆市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已基本清理完毕,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也实现了达标排放。三江水质状况虽呈上升的良好趋势,但次级河流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乡镇饮用水源污染最为严重,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依然突出。1.5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保障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把三峡库区作为全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专门批准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把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三个代表、完成中央给重庆交办的四件大事的政治高度保证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库区水环境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制定严格污水排放标准,对于控制排入三峡的污染负荷总量、保护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促进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和高效管理,维护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居民生活、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1.6 弥补国家环境标准数量上与质量上存在不足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代表全国平均控制水平,是一个基准控制水平,企业经过一定努力都能够达到,而将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国家主要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实施间接控制,同时通过发布行业环保技术政策和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针对当地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废水污染源除部分特殊行业执行相关行业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由于排放标准制定时间较早,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建国家模范城市需要、三峡水库保护要求,原有标准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有效满足重庆主城创模区和三峡库区水环境管理要求。2 制定标准的依据与原则2.1 制定标准的依据2.1.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3)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10年)(4)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1年)(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的通知(1998年)(6)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重庆市部分地表水域适用功能类别的通知(2007年)(7)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2002年)(8)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2003年)(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0)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1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84号)(12)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82号)(1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规范(2005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14)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7286号)(15)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07-2010年)的通知(渝办发200818号)(1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0881号)(17)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08-2020)的通知(渝府发200945号)(18)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重庆市贯彻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1020号)(1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2年)的通知(渝府发2008125号)(2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决定(渝府发201059号)(21)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2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暂行)内容与格式要求(2008年)(2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巴斯夫重庆MDI项目及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函(渝府函200964号)(24)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监控方案(环科函200952号)(2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规划。2.1.2 参考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1-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14470.2-2002)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3-2011)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02011)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52006)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32008)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石油化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184)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384)铬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084)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307-2005)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2011)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铬及其化合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化学合成类(征求意见稿)有机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无机磷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纯碱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涂料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2.2 制定标准的原则本标准制定将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保障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构建健康重庆,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以及渝府发201059号文件的精神,按照国家和市政府要求全面恢复水域功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项目布局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为指南,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充分体现出技术法规的特点,既要对受控企业有要求,也要对管理者提出要求;既要确定标准限值,又要有相应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作保障;既要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又要体现技术进步,引导化学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健康发展。 (3)认真参考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合理地确定标准的内容,使之科学、可行。(4)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即主要指标值小于或等于国家相应的标准值。2.3 制定标准的总体思路(1)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重庆市境内的化工园区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排放及非园区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排放。为促进产业布局调整,鼓励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本标准的规定化工园区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排放标准与非园区企业单独处理排放标准一致;为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再分行业制定排放标准。(2)体现宽严适度、有限有放。严格控制化工园区的集中污染物排放及水环境脆弱区的非园区化工企业分散污染物排放、严格限制新建非化工园区化工项目。(3)明确化工园区企业车间排口、企业排口及集中处理设施总排口的三级控制原则。(4)根据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河流主要超标因子和集中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技术特征,确定主要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为重点,兼顾其它主要水污染因子。2.4 制定标准的技术路线制定标准的技术路线见图2-1。图2-1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3 重庆市水环境质量现状3.1 三江干流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干流总体水质按照9项指标评价为优,24个断面水质均满足类,其中水质为类和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8%和4.2%,除长江苦草沱断面水质为类外,其余23个断面水质均为类。三江干流十一五期间测值出现超标的项目有粪大肠菌群、总磷和氟化物3项;其中粪大肠菌群超标严重,超标率达83.3%,总磷和氟化物断面超标率分别为20.8%和4.2%。粪大肠菌群均值在监测的24个断面中,有9个断面均值超标,最大均值出现在嘉陵江大溪沟断面,超标19.35倍。3.2 次级河流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对61条次级河流127个断面进行了监测,按照9项指标评价,水质为类、类、类、类、类和劣类的断面分别有13、34个、43个、22个、3个和12个,分别占监测断面的10.2%、26.8%、33.9%、17.3%、2.4%和9.4%;其中,满足类的断面比例为70.9%,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为76.4%。水质较差的河流是九龙坡的大溪河,垫江县的桂溪河,巴南区的一品河和花溪河,九龙坡、沙坪坝和北碚区的梁滩河,沙坪坝区的清水溪等,水质以类或劣类为主。十一五期间,次级河流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石油类。测值出现超标的项目有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氟化物、硫化物、六价铬、锰、pH值等16项。超标最为普遍的项目是粪大肠菌群,其断面超标率为62.2%;均值超标率为33.1%,均值超标最大的断面出现在清水溪的磁器口断面。其次超标较多的项目有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石油类,其断面超标率分别为52.0%、46.5%、44.9%、43.3%、41.7%、33.9%和29.9%,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7.6%、21.3%、20.5%、18.1%、13.4%、3.9%和18.1%。4 重庆市化工行业及化工园区发展概况4.1 重庆市化工行业发展概况重庆是我国重要的综合化工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其中,涂料、染料及染料中间体、颜料、农药、助剂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并拥有国内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钛白粉、铬系无机颜料、塑料助剂等生产装置。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在国内已形成了明显的天然气化工优势,国内外采用的已经工业化的天然气化工工艺技术几乎都在重庆得到应用。天然气直接利用化工产品,除硝基甲烷之外,其它像氨、甲醇、乙炔、甲烷氯化物、氢氰酸、碳黑、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等在重庆都有资源,而且乙炔、甲醇以及后加工产品醋酸与醋酸酯的规模位居全国之首,技术也是最先进的,氨与尿素在国内大化肥装置中技术水平为最先进之列。重庆在同一个地区有如此多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和天然气化工装置与产品,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引进的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装置,同时,还建成了天然气化工十分密集的长寿化工区,这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可以称得上是全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天然气化工基地。201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见表4.1,维纶纤维产量已占到全国的22.0,冰醋酸产量占到全国的9.9,纯碱产量占到全国的5.2,牙膏产量占到全国的4.8,可见重庆市的化工产业在全国的化工行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表4.1 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10年)产品全 国重 庆重庆占全国比重(%)维纶纤维(吨)57000.0012557.0022.0冰醋酸(万吨)383.9037.869.9纯碱(万吨)2029.30106.525.2牙膏(自然支)(亿支)74.803.594.8精甲醇(万吨)1574.3058.393.7硫酸(万吨)7090.80222.003.1合成氨(万吨)4963.20145.102.9中成药(万吨)199.605.762.9农用化学肥料(万吨)6740.60181.492.7原盐(万吨)6274.80165.512.6涂料(万吨)966.6021.812.3合成洗衣粉(万吨)392.505.121.3烧碱(万吨)2086.7024.351.2合成洗涤剂(万吨)730.207.181.0化学原料药(万吨)234.200.800.3化学农药(万吨)234.200.130.1当前,重庆市化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形成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1)产业布局基本明朗。长寿、涪陵、万州三大化工基地完成投资超过600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成为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永川、垫江、丰都和潼南的化工板块定位明确,主要发展特色精细化工实现与三大化工基地的产业配套。(2)努力引进外部资源实现原料结构多样化。与中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促进我市石化产业发展。开展疆煤入渝利用规划,将重庆市境内外煤炭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打造万盛煤电化基地,以及在化工园区有针对性地引进煤化工项目,实现煤炭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的优势互补。(3)重大项目推进加快。MDI、己内酰胺、BDO、聚氨酯、尼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围绕MDI项目,引进巴斯夫、达尔凯、林德、普莱克斯等世界500强企业,采用一体化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云天化聚甲醛二期、川维醋酸乙烯、红太阳精细化工、东方希望煤基醋酸、黔江PVC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建峰大化肥、中化涪陵精细磷化工产品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国内特大型PTA项目(60吨/年)顺利投产,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大型PTA装置关键设备的技术壁垒。(4)小化工企业关停进程加快。预计2012年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2020年达到3000亿元;建成我国重要的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相结合为特色的综合化工基地。4.2 化工园区发展布局4.2.1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思路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地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兴起的基础上,化工园区的建设正呈现出热火朝天、方兴未艾的态势:广东的深圳、惠州、珠海;福建的湄州湾、厦门;浙江的宁波、绍兴、上虞;上海的浦东;江苏的南京、南通、张家港、泰兴、镇江、常熟;四川的泸州;山东的青岛;天津的滨海新区等。沿海、沿江建设的化工园区已达100余个,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化工园区发展迅速,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园区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主流。按照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重庆市化工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化工行业的特点,为提高产业集中度,指导行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的发展道路,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化工生产力布局总体上是化工企业退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等地区着力建设精细化工和特色化工产业区,化工行业重点东移,沿长江流域建设长寿天然气化工园区、涪陵化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基地,形成渝东化工产业带。重点打造和延伸三大产业链: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和盐化工;重点建设三大化工基地:长寿、涪陵、万州;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领域;优先发展十大系列产品。(1)重庆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区近期主要布局天然气化工系列产业。重点发展乙炔系列、甲醇系列、醋酸系列、光气衍生物、化工新材料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主要依托四川维尼纶厂、扬子乙酰化工公司、长寿化工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大力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着力打造国家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远期是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发展并举。(2)涪陵化肥基地涪陵化肥基地主要布局高浓度化肥系列产业。重点发展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氮磷钾复混肥。其次,发展尿素深加工产品。主要依托建峰化工总厂、中化涪化公司,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化肥基地。同时,基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迁入建峰化工区域以及建峰化工总厂具有的土地、公用工程的优势,在建峰化工总厂区域可发展氯碱化工、合成氨、尿素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甲烷氯化物、有机硅、三聚氰胺等产品系列,形成具有特色的建峰化工区域。(3)万州盐气化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基地主要布局以盐、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大型氯碱、纯碱、聚氯乙烯、氯酸盐生产装置,打造渝东基本化工原料和化工建材基地。(4)渝西经济走廊渝西经济走廊及垫江县主要布局精细化工和特色化工产业,并且要相对集中。江津重点发展涂料产业;永川适度发展氰化工产业和农药制剂产品;垫江重点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大足、铜梁重点发展锶盐化工;南川、潼南等地结合现有基础发展特色化工。渝西经济走廊限制发展耗水量大、污染重的化学品生产企业。(5)都市发达经济圈可以适度发展加工型、无污染、不扰民的都市化工产业。具有生产危险化学品装置和污染物排放的化工企业,都要分期分批搬迁出都市发达经济圈。搬迁企业要进相应的化工园区或区县特色工业园区。都市发达经济圈内禁止新建化学反应装置型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企业。4.2.2 重庆市化工园区发展布局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101号),重庆市目前产业定位1包含化工的工业园区涉及10各区县的12个工业园区(组团);产业定位2包含化工的工业园区涉及9个区县的9个工业园区(组团)。化工园区分布见图4.1。图4.1 重庆市化工园区分布图4.3 三大化工园区发展现状4.3.1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重化工园区)重庆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1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2002年4月挂牌成立。市政府于2003年6月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按市属区建、市区共建的模式交由长寿区建设,2003年8月筹备启动,12月正式动工建设。经过七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11年底,园区首期规划控制面积31.3平方公里,由天然气化工区、石油化工区、精细化工区及化工材料区组成;是集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及新材料四大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园区,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截止2011年底,园区已累计开发面积3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投资87亿元。园区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为目标,充分依托园区存量化工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1年底,化工园区正式入驻企业208户,协议引资达1783亿元,其中包括英国BP、德国巴斯夫、德国德固赛、荷兰帝斯曼、法国达尔凯、韩国锦湖、中石油、中石化等12户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建成企业124户,在建企业28户。重庆化工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发展四大产业集群:以天然气乙炔制VAC、PVA、VAE、维生素项目,以30万吨/年醋酸乙烯项目、300万吨/年甲醇项目等项目,着力发展下游产品,打造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形成后,投资总额达300亿元以上,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以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40万吨MDI项目为龙头,构建西部一流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建成后,投资将达到600亿元,产值达600亿元。以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40万吨/年MDI项目、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等为龙头,构建西部先进的新材料加工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建成后,投资额达200亿元,产值达250亿元。2011年实现实现工业产值580亿元,预计2012年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年销售收入将突破800亿元,2015年达2300亿元。届时化工园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上游一流的综合化工基地、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4.3.2 涪陵化工园区涪陵化工园区分为龙桥工业园、白涛化工园区和李渡工业园区,截止2011年10月入住化工企业共计家企业32个项目。(1)龙桥工业园区概况龙桥工业园区位于涪陵城西部,紧靠长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南岸浦、北拱、石塔和石沱四个组团组成。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纺织、机械和物流运输为重点,建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石化基地、长江上游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力争 十二五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产业发展方向为:石油化纤纺。围绕PTA,向下延伸聚酯、化纤、纺织、服装等化纤纺。天然气化工。以磷、氮肥为主,向下发展精细化工。物流运输。依托铁、公、水综合交通网络,发展现代物流,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化工化纤产业园是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为重点,围绕PTA,重点打造PTA-聚酯-化纤-纺织-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布和PTA-聚酯-瓶片/膜片-包装两大下游产业集群,形成PTA产业基地;以磷、氮肥为主,形成200万吨生产能力,发展精细化工。重点规划布局发展60万吨PTA装置、20万吨聚酯及长丝装置、20万吨聚酯及短丝装置、2万吨非织造装置、2万吨复合纺长丝装置及纺织工程、发展20万吨瓶级聚酯装置、6万吨PBT聚酯装置、3万吨PTT聚酯装置、5万吨涤纶工业丝及3万吨帘子布装置。投资80亿元左右,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园区现有中化涪陵化工、新涪公司、娃哈哈涪陵公司、龙桥热电等工业企业,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50亿元,产值150亿元。中化涪陵化工合成氨项目、蓬威石化PTA项目、发始特精细化工项目、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电子材料项目、高压电瓷电器项目、精制湿法磷酸项目等正在加快建设。(2)重庆白涛化工园区基本情况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于2006年12月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三大化工园区(长寿、白涛、万州)之一,是由重庆化医集团和涪陵区共同建设的园区。园区地处风景秀丽的乌江之畔,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为建峰化工厂现有建设用地约6平方公里。园区内现有重庆建峰化工总厂、天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化医大塚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2010年实现总产值32.3亿元。发展战略是大化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质环境兴区。充分利用重庆地区丰富的天然气及盐卤资源优势,发展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线、石油化工下游产品加工为辅助的产业链,按照产业项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物流配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要求实施整体开发,建成大化工产业基地。 (3)李渡工业园区李渡工业园区是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工业园区,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临港物流为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李渡工业园区位于涪陵区西部的李渡规划片区,是重庆市30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李渡工业园区处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2010年实现总产值56亿元。4.3.3 万州化工园区万州盐气化工园区是重庆规划的三大化工基地之一,是市属综合化工园区。园区发展目标是: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设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配置合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友好、以盐气化工为特色的生态化工基地。万州化工园区是重庆市盐气化工工业基地之一,重点打造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化学新材料等产业。化工园区现有企业13家,重庆宜化、大全新能源、华歌生物、兰花太阳能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入驻园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2亿。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岩盐和天然气优势资源,一是以两碱一氯为龙头,发展盐化工产业;二是天然气化工重点发展双甘膦、1、4丁二醇、二甲醚、醋酸系列等产品;三是以多晶硅为龙头,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并注重产品链的延伸与深加工。积极发展精细化工。园区三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盐化工产业已建成投产130万吨/年真空制盐、60万吨/联碱、3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万吨/氯酸钠、1万吨/年氯乙酸;1万吨羧甲基纤维素醚;正在建设100万吨/年复合肥、化工颜料等项目;天然气化工产业 20万吨/年双甘膦、10万吨/年1、4丁二醇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太阳能光伏产业1500吨多晶硅投产,2500吨多晶硅正在建设,1000吨单晶硅切片已开工建设。园区2010年产值46.8亿元,规划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天然气化工达到8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其中天然气化工达到150亿元。截至2011年10月,万州工业园区入园化工企业共计12家化工企业。4.4 重庆市化工行业经济规模据统计,201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698590亿元,其中化工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6个三级行业,下同)66695家,总产值为11363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3。化工行业为重庆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之一,2010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924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其中化工行业统计企业777家,总产值924.7亿元,占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10.1,仅占全国化工行业总产值的0.81。2000年到2010年,重庆市的化工行业有较大的发展,总产值从2000年的99.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724.9亿元(见图4.2),增长了9.3倍多,平均年增长率为25.9,远高于同期的GDP年平均增长率15.5和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18.7,对提升地区经济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图4.2 2000年2010年重庆市化工行业总产值变化5 化工行业污染治理及工艺技术水平5.1 国内外化工行业污染控制现状化工废水的基本特征是:水质成分复杂,副产物多,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废水中污染物含量高,这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的大量溶剂介质进入了废水体系所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生物难降解物质多,B/C比低,可生化性差;废水色度高。国外化工废水生化处理装置有些是密闭的,生化过程产生的气体集中送往焚烧炉焚烧处理,避免恶臭气体污染。对高浓度废水多采用焚烧处理,如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对硫磷缩合废水就是用焚烧法处理的。对含有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废水,通过预处理去除或回收有用成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生化处理负荷,如日本住友公司生产杀螟松的废水处理。国外已经工业化生产用于多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制剂,如以色列被200t油污染的海滩,采用选育的石油降解菌三个月内降解石油类污染物80%。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技术进步,改革工艺,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的过程。国内现有二级处理设施中,生物处理占70%-80%,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占100%。目前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十分活跃。成都生物所等选育出有机磷优势降解菌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分离纯化水胺硫磷降解优势,对水胺硫磷降解率达到72.3%;南京大学攻克有毒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已在苏州林通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化工厂、重庆川庆化工厂等 20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每年使约 200万吨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并从废水中回收数千吨有机化工原料和上万吨无机化工原料。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废水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逐年有所增长。以下简要介绍国内几个化工企业主要水污染控制水平情况:1)连云港三吉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有机化工)所采用措施为:(1)采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降低环境污染。苯二酚、过氧化氢氧化法生产邻苯二酚联产对苯二酚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技术,该公司历时五年、耗资亿元开发的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2)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消除控制死角。该项目的污染控制从反应开始到产品精制全过程进行拉网式检查,确诊污染产生的源头,通过装置改造、参数调整等手段将污染控制在最低范围。废水处理排放浓度为pH:7.86 COD:37 mg/L SS:20 NH3-N:0.37 mg/L 挥发酚:0.005 mg/L;低于一级排放标准。2)江苏绿陵润发化工有限公司(无机化工)所采取措施为:将原净化流程文式管间冷器文式管电水洗,改为余热锅炉旋风除尘器内喷文式管泡沫塔间冷器电除雾器密闭稀酸洗涤流程。废水处理排放浓度为SS:7 mg/L COD:53.2 mg/L pH:7.2,均低于一级排放标准。3)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化工)所采取措施为:(1)通过实施增加原料储罐、DCS控制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环氧丙烷的无组织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周边的大气环境。(2)真空泵的改型和自动计量装置的投用,大大缓解了污水处理站的压力,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处理后的污水平均达到76mg/L。(3)循环水池、清污分流系统改造后,原来因水池渗透、雨季循环水满溢等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循环水池封闭后,冷却水循环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废水处理排放浓度为COD 76mg/L,低于一级排放标准。4)扬州天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有机化工)经过改革氯化工段工艺,调整氯化反应温度,消除过量氯气的排放,提高了主要原料氯气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污染废气的产生。改进腈化工段的工艺,用高浓度的甲酸配方来取代低浓度的甲酸配方,减少了甲酸的投料量,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粗品纯度,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在精制工段,实现溶剂替代,用甲苯取代苯对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