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必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15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2.了解本文主旨,从反面提出问题,紧扣“有所待”论证,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学习重难点 1.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及庄子寓言的特色。 2.积累文言词句。学习课时: 2课时一预习案1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2追溯背景:逍遥游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3题旨点睛: 逍遥游主要论述了庄子所幻想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课文通过鲲、鹏待风而飞,蜩、学鸠愚者夸愚,斥鴳识短志小,阐明世间诸物虽强弱、大小悬殊,智愚、寿夭迥异,却都受制于外力,牵累于內欲。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两方面限制的至人、神人和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4积累字词:(1)通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此小大之辩也( )小知不及大知( ) 旬有五日而后返( )御六气之辩( ) 而征一国( )(2)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 众人匹之古义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腹犹果然 穷发之北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虽然:虽然,树有未树也古义:今义: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置:置杯焉则胶( ) 郑人有且置履者( )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两鬓苍苍十指黑(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名为鲲( ) 其翼若垂天之云( )而:化而为鸟( ) 怒而飞(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水浅而舟大也( )而征一国者(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而御六气之辩(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 且:且适南冥也(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彼且恶乎待哉( )图:而后乃今将图南( ) 图穷匕首见(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词类活用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而后乃今将图南( )彼于致福者( )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特殊句式:去以六月息者也(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 有冥海者,天池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而彼且奚适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 )知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奚以知其然也()二 探究案1 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2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呢?你认为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 3庄子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他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逍遥游”的境界呢? 三练习案(一)积累整合(A级)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菌不如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C.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彼于致福者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3.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A(1)句与(2)句相同,(3)句与(4)句不同。B.(1)句与(2)句相同,(3)句与(4)句也相同。C.(1)句与(2)句不相同,(3)句与(4)句也不相同。D.(1)句与(2)句不相同,(3)句与(4)句相同。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我决定起飞 B.小知不及大知 C.此小大之辩也 D.而征一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B级)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誓。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大国。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第二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渔钓奸周西伯 奸:求取。 B.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倾:推翻。C未能集远平 集:平定。 D自泰山属之琅邪 属:属于。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武王行事与吕尚“谋议”有关的一组是( )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 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A B C D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尚曾经穷困,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能够得到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他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吕尚。B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C吕尚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D司马迁认为齐地从泰山连接到琅邪,北至大海,沃土两千里,因而人民心胸阔达而又深沉多智,这些都是由于吕尚的圣明。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