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经理数如何用周易算卦?仁者居士-张仁居一、易经的数中国古代的数理数字有四大类,即为天文、历法、律吕;天干10及地支12;阴阳、五行;易经的八卦、64卦。古人用这几类既简单又概括的一些数据,演绎了天、地、人,过去、未来,万物万事的一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万花筒变化无穷,高深莫测。古人为了应用这些数字,都要把其熟记于心。记这些数字有好多口诀,以便于记忆。例如文王八卦之八个卦象数字口诀为: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居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见下图)。其中易经又有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和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之分,还有“河图”和“洛书”相辅。河图和洛书现已基本失传,但其原始图形及简单解释等且经常在后世的各类典籍中出现。要想掌握易经的理数和如何算卦,就要将其几组数的相互演绎加以分析和掌握。易经的“数”可分四组,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和洛书所含的数的概念。下面简单的予以表述,其图示如下: 上图中八卦的“数”在图形中已示出,不加解说。河图出在伏羲氏之时,洛书出在大禹之际,此即“河出图,洛出书”之说。“”皆为单数,代表阳;“”皆为双数,代表阴。“”或“”的数量就是它的数。另外,上图八卦中,各相对应之数的和,如先天卦(伏羲八卦)1+8=9、2+7=9;后天卦(文王八卦)中,(1)+(9)+(5)=15, (4)+(9)+(5)=15,都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易经的“数”就是以上列四图中的数为基础,互相之间各相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融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数,形成了“大衍之数五十”。这是易经算卦(占)的根,是易经理数的总纲。下面讲对“大衍之数五十”的简单理解,并提出用这个数是如何算卦的。作为易经的十篇辅助文章之一,也是易经系列文章的最主要的内容的系辞传上下篇,明确阐述了用易经算卦的方法。现将原文录于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di或sh)之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上述这段文字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中的一段。这篇文章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论述。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人物几乎没有不重视这段文字并加以研究演试,古时的占筮名著也多以易经及这段文字为依据编衍卦理。本文试图从数学演绎入手,加深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并对一些问题加以探讨。以往的一些专著,对这段文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一些通易的诠释之书,往往是根据字、辞的字面解释引以为据,难免望文生义。希望通过本文,与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共同切磋。二、对“大衍之数五十”的理解为什么“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数为五十呢?天一、天三是根据河图的表示图形来的,图中白点“”代表天(阳),都是奇数。一个白点表示“天一”,三个白点表示“天三”,以此类推为“天五”、“天七”、“天九”。黑点“”代表地(阴),地数为偶数。二个黑点表示“地二”,四个黑点为“地四”以此类推为“地六”、“地八”、“地十”。河图与文王八卦结合,又有“天一”表示水(冬),“地二”表示火(夏),“天三”表示木(春),“地四”表示金(秋),从而表示了一年的四季(四时)。而“天五”为土,居中,没有特定的属性。但是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有“土”,“火、水、木、金”则生,土与火、水、木、金是相生相辅的关系。而在文王八卦中火、水、木、金的位置是固定的,日月运转,一年四季它们各守其位,表示四时。而土则没有明确的司属,这是“天五”“土”的特殊性。见下图:至于“六、七、八、九、十”,其中“六”是“天一”与“天五”相合而得;七是“地二”和“天五”相合而得;八是“天三”和“天五”相合而得,九是“地四”和“天五”相合而得。但“地十”且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和,它包含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时。古人取“地十”有二层含义,其一是中国人追求美满,即十全十美,其二是几千年的人类对易的演绎总结出,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数,用现代人的哲学语言,就是“十”是客观规律的需要,不可缺少。上述“一”到“五”与“六”到“十”在河图中是相成的关系,“六”到“十”是由“一”、“二”、“三”、“四”相因而成,即“六”成于“一”,“七”成于“二”,“八”成于“三”,“九”成于“四”,“十”成于“五”(或成于一、二、三、四)。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那么上面所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相加为五十有五。二者相差五,这个五就是“天五”“土”,它是一个统治一切的数,“一、二、三、四”中无“五”不生,“六、七、八、九、十”中各皆含“五”无“五”不成。也就是说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中都已含有了“五”,易以简单为原则,既然“五”已多次包含在各项中,则在占筮时蓍草之数取为“五十”策就完全可以完成易的数理推衍功能。这就是“大衍之数为五十”的原因。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就是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这些古代的数理关系中,用这个“五十”的数就完全可以涵盖了,所以这个包含天、地、人,古今中外,世界万事万物的卦理演绎的“数”就是“五十”,这也就是“大衍之数五十”的含义。三、数理演绎现在,根据易经之系辞传的这段描述,用五十根蓍草演绎自古至今是怎么算卦的,从中并对前人的一些解释加以探讨。为了便于用数学推演,我们在下述中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中国的汉字数字。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我们准备50根蓍草(或50根竹签)。用易经的阐述及相关资料进行占筮演算。(1) 数字演算例解在系辞传中孔子概括地描述了利用易经算卦的全过程。为了便于理解,本文用举例的方式对占筮的过程进行讲解,使读者较容易地掌握基本算法。下面以列表方式加以阐述。 周易占筮表解卦序系辞传原文白 话 解操 作 实 例备 注准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易经算卦用“五十”这个数来推衍。其中仅用“四十九”,其“一”不用50-1=49(根蓍草)以49根蓍草占筮第一变(一营)分而为二以向两把四十九根蓍草分成两堆,表示两仪左堆(天)、 右堆(地) 9 40任意分两堆(二营)挂一以象三从右堆(地)中拿出一根(代表人),共分成3份,表示天、地、人“三才”左堆(天)、右堆(地)、(人) 9 39 ( 1 )通常从右堆拿出一根,将其夹在左手4、5指间,叫做扐(三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把左堆用4除并得余数94=2余数1余数(畸)可为1、2、3、4把右堆用4除并得余数394=9余数3(四营)归奇于扐以向闰把上述用4除的余数(畸)放在左手指夹着(叫做扐)把左堆余数“1”夹在左手3、4手指间,把右堆余数“3”夹在左手2、3手指间阴历一年360天,多余的天数为闰,每5年将多余天数相加,放在最后一年呌闰月四营而成易经过上面四次运算得出占卦第一变的结果(扐数相加=结果)1+1+3=5结果为5第二变十有八变而成卦(之二变)确定第二变的基数,即将49减去第一变的结果数49-5=44此例中第二变用44根蓍草起算(一营)把二变的基数任意分为二堆左(天)、 右(地) 6 38 把44任意分为6和38(二营)从右堆拿出一根,为三才左(天)、右(地)、(人) 6 37 (1) 把(1)夹在左手4、5指间(三营、四营)把左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起来64=1余2余数2夹在左手3、4指间把右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起来374=9余1余数1夹在左手2、3指间四营而成易把左手夹的三个数相加(1)+2+1=4结果为4第 三变十有八变而成卦(之三变)确定第三变的基数,即将二变基数减去二变扐数的合44-4=40二变基数为44,扐数和为4(一营)分为任意两堆左(天)、 右(地) 11 29 此例把40分为11和29(二营)在右堆中拿出一根,为三才左(天)、右(地)、(人) 11 28 (1) 把代表人之(1)夹在左手4、5指间(三营、四营)把左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在左手114=2余数3余数3根夹在左手3、4指间把右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在左手284=6余数4余数4根夹在左手2、3指间四营而成易把扐数相加得结果(1)+3+4=8第三变的结果数为8三变结果十八变而成卦 之头三变第一到第三变得卦的初爻49-(5+4+8)4=8 得阴爻“” 将49根减去上述三变每变所得蓍草数的和,再被4除,即得一数,此数必为“6、7、8、9”中之。结论:“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上表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变得到卦象的“初爻”。再重复上列演算5次,即第四、第五、第六变得“二爻”,以次得“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要占筮的六爻卦卦象就全部产生了,据此解卦。上述每三变得一特征数: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老阴、少阴得一阴爻“”,老阳、少阳得一阳爻“”。(2) 综合分析上面通过实例演算,用49根蓍草经三变推出了占筮的“初爻”。并可通过与此三变完全相同的演算方式,得出后续的“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十八变共得出六爻组成了占筮的“本卦”。为了对易经占筮进行全面分析,现仍用这49根蓍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对算卦的全部内容进行综合演绎,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对各类情况一一加以分析,进而使我们对易经占筮从数学上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经过详细推演列出全部演算过程的数据表格,在今后的占筮中,根据你要占问的事情并选定几个基本数值,经查表就可快速得出占筮的数字结果,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到占筮的卦形图来,使易经算卦变得非常快捷简便。前已述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则有 50-1=49,此1表示为宇宙混沌天地未生之时,即用1表示太极,卦中放置一边,永远不用。只用49根蓍草,完成全部占筮。在占卦中,以49为基数,进行演算。共十八变,每三变为一爻,十八变得六爻,一卦成。本文首先对第一变到第三变进行详细演算,并分析列表,得出结论。(1) 第一变以49为基数,将49任意分为左右二份(两仪),左天,右地;从右边取1为人,则得天、地、人三才。令“人”从右侧堆中取出(“1”通常从右取),并用(1)表示。则将49-1分成2堆有28种可能: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47246345444543642741840939103811371236133514341533163217311830192920282127222623252424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3=(1)+2+2=(1)+1+3=(1)+4+4=(1)+1+3=(表中右堆数为已取出代表人的1根后的数值,以下各表同)右列(已去1)除以4之余数均为2;其它各列按此类推左列除以4之余数,均为2。可见,无论左右两份如何分法,以上扐数只能分别为:5、5、5、9、5,五种结果。 上面中的扐数和,就是占筮中“归奇于扐之和”,其中(1)表示从右堆拿出的代表人的1根,也就是夹在左手4、5指间者,第二个数是左堆被4除的余数,即夹在左手3、4指间的数,第三是右堆(已去1)被4除之余数并被夹在左手2、3指间的蓍草数。(2) 第二变将原49根蓍草(49策)减去上述结果,分别为49-5=44;49-9=40(策)。第二变分别以44和40两个数为基数,分两种情况进行演算求算出扐数(即古人夹在左手手指间的策数)。第一种情况:以44策分左右两堆,右堆减(1)。共有以下21种分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42241340439538637736835934103311321231133014291528162717261825192420232122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2=(1)+2+1=(1)+3+4=(1)+4+3=(1)+1+2= 和分别为4、4、8、8、4,五种结果。 第二种情况:以40策分左右两堆,右堆减(1)。有以下19种可能的分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382373364355346337328319301029112812271326142515241623172218211920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2=(1)+2+1=(1)+3+4=(1)+4+3=(1)+1+2=以上扐数和分别为4、4、8、8、4,五种结果。从上可见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余数之和(即扐数)相同,都为4、4、8、8、4。这就是第二变的结果。(3) 第三变将第二变开始的44策、40策两种情况分别求出第三变的演算基数,共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以44-4=40策为基数演变;第二种情况为以44-8=36(40-4=36)为基数演变算。第三种情况为以40-8=32为基数进行演算。第一种情况:以40策为基数,40-(1)=39(挂1以象3)。则有以下19种可能分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382373364355346337328319301029112812271326142515241623172218211920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2=(1)+2+1=(1)+3+4=(1)+4+3=(1)+1+2= 以上扐数和分别为4、4、8、8、4,五种结果。 第二种情况: 以36策为基数,36-(1)=35。则有以下17种可能的分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3423333243153062972882792610251124122313221421152016191718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2=(1)+2+1=(1)+3+4=(1)+4+3=(1)+1+2= 以上扐数和分别为4、4、8、8、4,五种结果。 第三种情况: 以32策为基数,32-(1)=31。则有以下12种可能的分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30229328427526625724823922102111201219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扐数为(1)+1+2=(1)+2+1=(1)+3+4=(1)+4+3=(1)+1+2= 以上三种情况各组扐数和相同,均为4、4、8、8、4,五种结果。(4)归类综上所述,十八变每三变为一组得出一爻。而其中的每三变演算的结果数分别为:第一变扐数和(结果1):5、5、5、9、5;第二变扐数和(结果2):4、4、8、8、4;第三变扐数和(结果3):4、4、8、8、4。在具体占筮时,每变只会有一种结果数(五种的一种),三变则可组合为:5、4、4;5、4、8;5、8、8;9、4、4;9、4、8;9、8、8共六种组合。 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演算,推演出最后的特征数。第一组 5+4+4=13 49策13策=36策 364=9第二组 5+4+8=17 49策17策=32策 324=8第三组 5+8+8=21 49策21策=28策 284=7第四组 9+4+4=17 49策17策=32策 324=8第五组 9+4+8=21 49策21策=28策 284=7第六组 9+8+8=25 49策25策=24策 244=6 这六组数据得出四个重要的特征数:6、7、8、9。其中9代表老阳()得卦中之阳爻“”;8代表少阴()得卦中之阴爻“”;7代表少阳()得卦中之阳爻“”;6代表老阴()得卦中之阴爻“”。上述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在具体的占卦中将会算得一个唯一的特征数(6、7、8、9中之一),从而得出一个具体的爻象(或)。后续的占筮,将完全重复上述“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的过程,各变和各爻的关系列于下表中。十八变与各爻关系表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对应的扐数之和第一变第四变第七变第十变第十三变第十六变5、5、5、9、5第二变第五变第八变第十一变第十四变第十七变4、4、8、8、4第三变第六变第九变第十二变第十五变第十八变4、4、8、8、4(3) 查表占筮上面根据孔子系辞传关于占筮的论述,推衍出一套占卦用的数表。现把据此数表占筮查表步骤列出于后。占筮查表步骤步 骤过 程 描 述备 注第一步将49任分两份,右份取走1,查第一变之表得“结果1”“结果1”应为5或9第二步以“49结果11”分2份,查第二变之表得“结果2”“结果2”应为4或8第三步以“49结果1结果21”分2份,查第三变之表得“结果3”“结果3”应为4或8第四步(49结果1结果2结果3)4=“特征数”“特征数”应为6、7、8、9之一第五步由“特征数”得出初爻6老阴、7少阳、 8少阴、9老阳第六步重复五步五次,得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一卦成得“本卦”第七步由“本卦”经爻变得“之卦”,解卦爻变:老阴老阳, 老阳老阴前人用蓍草算卦,把蓍草称为“神蓍”,用五十根蓍草算卦是非常复杂的,演绎的过程和结果,都要靠占者的记忆,难度很大。五十根蓍草,衍变无穷,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环环相扣,内涵很多神秘。本文根据易经内在的数理规律,推衍列出数表,可用查表方式完成占筮。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难免有“马前卦”之嫌。做为一种尝试,现介绍于此仅供参考。四、解卦通过“大衍之数五十”经十八变产生了六爻: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此六爻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以这一卦为基础得出占筮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还需要“术士”来加以解说。(1) 本卦和之卦上述十八变每三变的结果都有四种可能,为“6”、“7”、“8”、“9”之一。例如第一个“三变”结果为“7”,则得此卦的初爻为少阳即得“”;第二个“三变”得“9”则二爻为老阳即得“”;第三个“三变”为“8”则得三爻为少阴即“”;第四为“8”得四爻为少阴即“”;第五为“6”得五爻为老阴即“”;第六为“7”得上爻为少阳即“”。综上得出了此占初步结果为“”(损卦),这是原始结果,叫做占筮得出的“本卦”。但占筮解卦不是用本卦,而是用变卦。如何变呢?在算出的本卦中,虽然同是阳爻“”,但有的是由老阳,有的是由少阳得来;同是阴爻“”,有的是由老阴,有的是由少阴得来。古今中外都有物极必反的道理,在占中遇有老阳、老阴则必须向相反方向变化:老阳变阴爻(即变为);老阴变阳爻(即变为)。这样本卦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卦象,这个将本卦老阳变阴爻,老阴变阳爻而新产生的卦象就叫做“之卦”。占卦算的是变卦,即用之卦来解卦。上例中本卦通过卦变就成了“”(益卦)。就用这个之卦“益卦”来解卦。下面分几种情况分析如何根据本卦和变卦(之卦)来解卦。对于本卦的六爻无变卦时,占筮就用本卦的全卦来解卦,占吉凶。占筮主要是占变卦之卦。变爻后产生的之卦是最终的解卦依据。在解卦的过程中,如为含变爻的之卦,有六种情况需加分析,现分述于下。(1) 本卦中如有一个爻为变爻,即六爻中为老阳、老阴者之有一个,解此卦则以该变爻的爻辞来断卦。例如,本卦为(丰卦),其三爻为老阳产生的阳爻,则其之卦应为(震卦),在解卦时就应用震卦的三爻爻辞来断吉凶。(2) 有二个变爻,则以之卦居上的变爻爻辞为主。(3) 之卦中有三个变爻,以本卦的卦辞为主,结合之卦的卦辞断卦。(4) 有四个变爻,用之卦的二个未变爻断卦,并以居下者为主。(5) 有五个变爻,以之卦的不变爻断卦。(6) 六个皆为变爻,一般用之卦卦辞断卦;但当之卦为乾卦或坤卦时则以乾之“用九”或坤之“用六”断卦。(2) 如何解卦?古易原本就是占筮用的,所以要了解易经,通过占筮来研究,是一个重要途径。荀子讲“善易者不占”,而易辞中的“神”也并非民间传说的鬼神之神。本文阐述“占”的过程,目的是让人们对易经从多角度深入地了解。1.全面论卦上面阐述了“之卦”的概念,即通过五十根(策)蓍草,衍绎出六爻的“本卦”,而占筮的原则主要是占变卦,也就是用“之卦”的变爻爻辞占问吉凶祸福。但古人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易经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因此,在解卦过程中,不但要看“变爻”,还要看与变爻相邻的各爻、之卦、本卦,全面来分析卦辞、爻辞,得出占筮的结果。东坡论易曰:“谓卦不可爻别而观之”,就是不能把卦中各爻孤立的来看,在解卦、断吉凶时要多角度,综合观察,全面论卦的意思。2.论吉凶易经的卦辞、爻辞表示吉凶最多的有九种描述,即为:元吉(大吉)、吉、亨、无咎、悔、吝、历、咎、凶。元吉(大吉)特别吉祥吉吉祥亨顺利(有时作享、祭祀解)无咎没有灾祸悔后悔吝艰难历危险咎灾祸凶凶险上述可以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概括之。卦辞和爻辞中用这些字粗断占筮的性质,并由具体卦象、爻辞进行发挥得出结果。3.爻位特征每一卦有六爻,下三爻为下卦(内卦),上三爻为上卦(外卦),在卦中的爻位非常重要,当阴爻居六爻的双数位,阳爻居六爻的单数位时,称此爻“得位”;在位于六爻中的下卦之二爻(六二爻或九二爻)和上卦的五爻(六五爻或九五爻)位时,此爻位于上下卦的中位,称之为“得中”。在卦象中某一爻位是“得位”和“得中”都是非常关键的,大多表征为吉祥,这是断卦的一个通则。从初爻到上爻包含有表示了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内涵,在系辞传中有这样的概括:“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简单的几句话有着非常深奥的哲理,对解卦也很有用。另外,阴阳爻之间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关系,用来断卦非常灵验。4.类推、联想上古人关心的事情与现代人不同,比如古人不管是国王或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祭祀和占卜,而卦辞,爻辞的语言古奥。今人占卜很难和古时的爻辞相吻合。因此,就要根据易经中的卦辞、爻辞描述的意思开拓思路,进行类推,得出占卦的结果。易经的说卦传就是供占筮推理和联想的专门论述,是易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解卦有很大帮助。说卦传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不仅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现象相对应,而且还和一年四季、四方、四隅、人体、亲族、禽兽、色彩、五行、生肖以及各种各类的事物相联系,这就使得八卦(六十四卦由八卦重迭而成)有了更广泛更丰富的涵盖蕴蓄,而使易成了宇宙、社会、人类的统一体,使万事万物都和这八个卦象相关联,给占筮者解卦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说卦传对坎的描述有:“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如果占卜遇到了坎卦()成分的卦象,例如:占得“本卦”为“”(下为坎,上为兑),而九四爻为老阳,则其“之卦”为“”(坎卦),其“六四”爻为变爻(九四变来)。假设我们要占的是某人乘车出行,到时未归,家里人来问卦,则我们就可以这样解卦了:之卦为坎“”。有以下基本材料:(1).之卦()的六四爻为变爻;(2).六四爻的爻辞为:六四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3).说卦传中有:坎为水其于舆也,多为眚根据以上素材,六四爻辞意为:六四,一樽酒,一盘食物,用瓦器盛着,从窗户递进这些简单的赠品、祭品,最后无灾祸。综合可见,从爻辞之意为奉上简约的祭品之意,与要占的乘车出行无关。但是我们看到说卦传的舆也,为多眚。我们就可以这样分析该卦:舆就是乘车出行,多眚是多艰险。爻辞是“终无咎”,最后没有什么大问题。鉴此我们可这样断该卦:“乘车出行回来的路上撞了车,但还好经送医院检查后,人虽受点伤,无大问题,但应做一些打点(樽酒簋贰)。车虽然撞了,并不严重,由保险公司负责修理。”至于对其它爻辞卦辞的解释,就可由占者随心所欲地解说了,这里不赘述。以上阐述了占筮解卦的要点。5、 结束语数术和易系辞传告诉人们,先圣通过易给人提供四种功能:用卦辞提供言语表述的学问;用卦爻的变化指导人的行为;用卦、爻的象来启智人制造器物;用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服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皮内注射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选拔面试题及答案
- 人流物流考试题及答案
- 曲靖护士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周边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生态补偿面试题及答案
- 入院评估考试题及答案
- 肺炎病理试题及答案
- 包头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安全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化工废水处理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 【亿欧】2025年全球AI Coding市场洞察研究报告
- 建行银行面签合同协议
- 第五单元: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规则或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项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解析版)人教版
- 2025年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毕节地区金沙县2025年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汛期安全教育知识
- 《进项税额的抵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