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防办驻点村抗旱灾工作情况.doc_第1页
县防办驻点村抗旱灾工作情况.doc_第2页
县防办驻点村抗旱灾工作情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蕲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县防办驻点村抗旱灾工作情况的报告县人民政府:县防办“千人下乡工作队”驻点村是向桥乡白水村、杨畈村。由于今年气候异常,降雨量少,近期气温节节攀升,蒸发量日益加大,土壤失墒加快,驻点村旱情十分严重。 白水村和杨畈村是我县主要产粮大户村,也是向桥乡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两个村。白水村全村农业人口2500人、661户,耕地面积2447亩,其中:水田面积1767亩,旱地680亩,全村有灌溉塘堰60多口。杨畈村全村农业人口2980人、715户,耕地面积2150亩,其中:水田面积1800亩,旱地350亩,全村有灌溉塘堰近100口。由于两个村地处狮子堰水库灌区末端,渠道淤积损毁严重,近几年狮子堰水库渠道灌溉用水都没有送到两个村,两个村的农田灌溉用水主要靠河灌和塘灌。两个村有灌溉塘152口,拦河堰8座(其中村临时拦河造堰3道),现灌溉塘除几口大的标准塘外(保障当地群众生活用水),几乎全部干涸。两个村早稻应插面积3567亩,已插面积2570亩,未插面积997亩,占28%,其中塘灌面积980亩,因灌溉塘大部份干涸,无水灌溉,成了“望天丘”,干涸发裂就有320多亩。两个村有旁田面积380亩,因无水灌溉,部分已枯黄。目前两个村只有河灌面积1100多亩因拦河造堰和人工提水灌溉有所保障。两个村棉花移截面积180亩,仅去年一半,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因时不能播种,即使播下去了,发芽率非常低。旱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战场,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全民抗旱保春耕”的号召,我们驻点工作队员,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战斗在田间地头,送资金、送项目、送技术,出主意,想办法,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是利用白水河和大元河的水源,和村干部一道,组织机械拦河造堰,三天时间在白水河造土堰一道,大元河造土堰两道,增加灌溉面积100多亩。二是组织全体村民全力抗旱保春耕,动员村民购小型流动泵提水抗旱,两个村几乎家家都购置了小型流动提水设备,一户一泵,甚至一户多泵,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流动提水泵,河流、涧沟、水塘、田岸,到处挂满了流动泵,一级提一级,下田翻到上田,勾画出一副抗旱夺丰收的动人画面。三是充分发挥现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功能,科学合理安排用水,使其灌溉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利用白水自来水厂高位水塔的优势,将白水河的水提到高位水塔,开涧沟,解决了一、两个村民小组部分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派得力村干,到有水源的塘堰值守,合理调配用水,有效防止了抢水、乱放水(浪费水)的事件发生。比如白水村白水河拦河堰是该村最大的灌溉设施,其灌溉面积达500多亩,村派一名管农业的副主任全天候值守。杨畈村父子岭水库、白水村宋大垅水库都有村干值守。四是保春耕、保灌溉,不保水产养殖。两个村库塘水面大都承包给私人养鱼,干旱之季,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局,退包或者是减包,全力保春耕、保灌溉。由于两个村在抗旱期间投入了大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