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doc_第1页
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doc_第2页
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doc_第3页
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doc_第4页
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力目标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教学重点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变。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主要投影片:1.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增长情况表。2.我国主要的铁路网。3.大西南地区位置和范围图。4.西南区分层设色地形图。5.平原和山区铁路建设比较表。6.主要地形区对交通运输的主要障碍。7.成昆铁路、青藏铁路概况。8.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9.成昆线上的主要地质灾害。10.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11.西南区自然资源一览表。12.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说过这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谁能具体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要想经济发展,必须先发展交通运输。(教师)很好,确实,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国土整治、经济发展,必须把交通运输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同学们,我们家乡在大规模地修路、造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中,交通运输建设一直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要研究的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讲授新课(屏幕显示)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现在交通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学生)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教师)很好。建国以后,我国交通建设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增长情况表年份运输线路里程(万公里)指数(1949年=100)合计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1990171.365.34102.8310.9250.681.59245.01274.2148.44485.07950.01991177.955.34104.1110.9755.911.62245.01290.1149.04947.88100.01992207.255.36105.6710.9783.661.59245.91309.4149.07403.57950.01993222.475.38108.3511.0296.081.64246.81342.6149.78502.78200.01994234.445.40111.7811.02104.561.68247.71385.1149.79253.18400.01995246.845.46115.7011.06112.901.72250.51433.7150.39991.28600.01996253.915.67118.5811.08116.651.93260.11469.4150.510323.09650.01997283.925.76122.6410.98142.502.04264.21519.7149.212610.610200.01998297.535.76127.8511.03150.582.31264.21584.3149.913325.711550.01999307.325.79135.1711.65152.222.49265.61675.0158.313470.812450.0(教师)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呢?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回答。(提示)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学生讨论,回答可开放式)(教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分布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联系;因此建国以后,虽然大力加强了交通运输建设,但仍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从现状分布看,我国交通建设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我国主要的铁路、公路网(教师)我国哪些地区交通线路很少?为什么会很少?是不是这些地区不需要很多的交通线路?(学生讨论回答)主要是西部地区。不是不需要,而是由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决定的。(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西部地区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线路比较少,基础比较薄弱,但西部地区又是我国资源非常富的地区。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究其原因,交通不畅是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强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大西南地区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地区。(屏幕显示)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屏幕显示)大西南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图略)(教师)请同学们先明确西南区的范围包括哪些?(学生)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教师补充回答)我们这里所讲的西南和以前通常所说的不同,不仅包括西南部的川、渝、滇、黔三省一市。还要包括西面的西藏和东面的广西,这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它们共同构成的“大西南经济圈”正呼之欲出,为什么呢?我们先从大西南所处的位置分析。(教师)请同学们继续从图上分析,大西南位于我国什么方位,周边同哪些国家相邻?这些国家经济水平如何?(学生)我国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相邻,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因此,这里的位置我们可以归纳为内陆范围广,边境长的内陆边疆地区,这样的区位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不利之处?(学生)远离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建设、对外联系不利。(教师)但是不是这些条件一成不变呢?同学们都学过哲学,事物的两方面是可以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利的方面也可转化为有利的方面,因此,请同学们分析这样的不利条件,是怎样转化为有利条件的。(学生讨论,答案可开放式)(教师小结)西南区这些不利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转化为区位优势。一是在建国后,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非常不利,交通不畅,对外联系困难的这里成了我国战略大后方,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地区。(教师可简介我国的三线建设)(教师继续)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实施,这里漫长的边境线,众多的邻国,毗邻东南亚南亚,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这也是“大西南经济圈”呼之欲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大西南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加强了区位优势,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我们再从西南区的自然条件来分析。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地理内容,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有哪些地形区?跨了我国几级阶梯。(屏幕显示西南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略)。(学生)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区,跨了三级阶梯。(教师)很好,地势起伏很大的多山地形,使这里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无三里平”等民间谚语都反映了这点,更对大西南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平原和山区铁路建设比较表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地貌类型输送能力106 t/a土石方(104 m3)桥梁(延长m)隧道(延长m)造价(万元)平原383524无6070山地38111245106170200(教师)我们再分析大西南地区不同地形区给交通带来的主要障碍,请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分析。(屏幕显示)大西南主要地形区对交通运输的主要障碍(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地形区主要障碍青藏高原高寒,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广,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内低山丘陵起伏(教师)如此复杂的地形,给当地发展交通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修公路、铁路,均要克服很多天然屏障,课本图9.3、9.4。(教师)简要介绍成昆铁路、青藏公路的建设(屏幕显示)成昆铁路、青藏铁路图和概况(内容见备课资料)(教师)请同学再看西南区地形图,这里有很多大河,如长江段的金沙江、川江,还有怒江、澜沧江等,它们的交通价值如何呢?为什么?(学生)大多穿行于高山峡谷中,水流急,因此交通价值不高。(教师)很好,同学们还要注意它们的流向,这里不少河流呈南北走向,同货物主要的东西流向不一致,因此,更加降低了它们的航运价值,只有川江及其支流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不过,事物也是一分为二的,这里的河流航运价值虽然不高,但可为我们提供什么资源?(学生)水能资源。(教师)这里很好,这里是全国水能最丰富的地区,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讨论。(教师)不仅如此,这里多山的地形还带来了什么危害?给交通发展带来了什么问题?(学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的问题。(教师)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就知道了,这里是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频发地区。从高一地理上册陆地环境单元中,知道了这里的地质灾害有关联性。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教师)同学们再看一组数据:成昆铁路线上的地质灾害(屏幕显示)成昆线上的主要地质灾害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至9度区,其中8度和9度地震区长度有200多千米。较大的滑坡183处,危岩落石500处,泥石流沟249条,崩塌100多处,岩堆200多处,被称为修路禁区。(教师)面对如此复杂困难的自然条件,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国家还要在这里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读表分析。(屏幕显示)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表略。(学生)自然资源丰富,潜在价值高,农林牧和矿产水能资源比例适当,结构合理。(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所谓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即是这些资源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其价值是“潜在”的。这里自然资源潜在价值高,且农林牧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各占一半,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潜在价值高说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潜力大;农林牧资源和矿产资源比例大体相当,说明这里资源结构合理,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南区的资源条件。请同学们读图9.5并阅读教材,完成屏幕上的表。西南区自然资源一览表资源类型资源概况矿产资源1种类多,有130多种2储量丰富,居世界首位的钒、钛、锡居全国首位或前列的铁、铅、锌、铝、铜、磷、汞等3分布集中,地域配合好能源资源1水能、天然气,全国首位2煤,贵州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3石油,广西北部湾油气前景看好4新能源,西藏的太阳能,地热能丰富农林资源1生物资源: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2农产品资源:四川盆地号称“天府之国”,滇南为我国主要热带作物基地。3森林资源:我国第二大林区其他资源1为我国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分布区,水热资源丰富2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教师)如此丰富的资源需要开采,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呢?就缺交通。因此,国家才会花大力气大力发展这里的交通。(教师)从上面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不管从区位,还是自然条件的分析,西南地区的发展都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但是,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也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它们的影响是相互的,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 (教师)那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怎样呢?请同学看屏幕显示的一组数据。(屏幕显示)大西南某些指标占全国的比例地区面积人口资源潜在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西南区252023.31260全国100100100100100(教师)同学们,从表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潜力较大。(教师)结合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能分析经济水平低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回答可开放式)(师生共同总结)地处边疆内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最主要的是交通的建设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由于受交通不畅的制约,西南区对外联系不便,区内联系和协作比较薄弱,严重影响多地的正常生产、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状况,是这里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讨论,相信同学们对西南地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区位条件看,作为西步大开发的一部分,沿边、沿海、沿江的地理位置,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的建立,需要大力发展交通;从自然条件看,虽然地形条件非常恶劣,但丰富和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大力发展交通;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里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作为先行官,这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大力发展交通。(课堂活动)课堂完成教材上的活动1、2课后练习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大西南地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A西部经济地带 B东部、西部经济地带C西部、中部经济地带D三个带全跨答案:B2大西南各省(市、区)中,全部处于亚热带的是( )A川、渝 B云、贵 C藏、桂 D贵、渝答案:D3从目前看,大西南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A本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旅游景观丰富B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C三峡工程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为大西南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D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