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九级历史下册 总复习教学案.doc_第1页
福建省连城县九级历史下册 总复习教学案.doc_第2页
福建省连城县九级历史下册 总复习教学案.doc_第3页
福建省连城县九级历史下册 总复习教学案.doc_第4页
福建省连城县九级历史下册 总复习教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城县2015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十六课时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世界现代史(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考纲要求识记 (1)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苏联解体。理解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考点导学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2、经过: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1921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评价: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3、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二)斯大林时期1、成就: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斯大林模式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形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主要表现:经济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观念建设。评价:(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存在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启示: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三、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时间: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结果和影响:(失败)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戈尔巴乔夫改革目的:针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局面。内容: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3、苏联解体原因:(1)历史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2)政治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3)外部原因: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时间: 1991年底,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改变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苏联的解体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种挫折只是苏联这种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4)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中考例析例1:(泰州市)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斯大林模式有很多弊端,这些弊端包括工、农比例失调;经济效益差、能耗高;以及在建立集体农庄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等等,所以,a、b、c都正确,而“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说法有误,社会主义经济也包括商品经济。故选d。例2:(攀枝花)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中写的国名应是:a、苏联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d、沙皇俄国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各个时间段的国家名称的识记情况。1992年时苏联已经解体,此时的国家应写俄罗斯。故选b。目标测评一、选择题1、右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与它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 b.珍珠港事件c.诺曼底登陆 d.海湾战争2、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3、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4、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6、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7、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a、两极格局开始形成b、世界局势日趋紧张c、两极格局彻底结束d、霸权主义主导世界8、下列各项中,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事件有(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1917年“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a、 b 、 c、 d、 9、(15三明)苏联于 1922 年成立,1991 年解体,它的“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a列宁 戈尔巴乔夫 b列宁 赫鲁晓夫c 斯大林 赫鲁晓夫 d斯大林 叶利钦二、材料解析题10(2015泉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项目 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2分)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4分)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2分)连城县2015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十七课时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世界现代史(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纲要求识记 (1) 知道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了解慕尼黑会议;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理解 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作用。运用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考点导学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建立战后的“新秩序”,召开了巴黎和会,操纵会议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2、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作出了规定: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省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注: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结论:弱国无外交)。和约中关于“殖民地”的规定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3、影响:凡尔赛和约以及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特别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2、19211922年,美、英、法、日、比、葡、中、意、荷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操纵国:美、英、日。3、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更多方便;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4、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称之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这场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五、罗斯福新政(1933年)1、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注:(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统治)2、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乘。作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4、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主要意义。5、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六、绥靖政策1、定义: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2、目的: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这一事件史称“慕尼黑阴谋”。)4、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七、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战争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战争的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经过: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意义(作用):改变了战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6、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注:欧洲第二战场是相对于苏德战场而言的。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实际只有苏联对德国作战,只有一个战场。诺曼底登陆后,美英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7、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地点、参加者: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影响:(积极因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因素)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意大利投降:1943年底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展开了猛烈进攻;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0、战争的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中考例析例1:(中山市)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a、b、c、d、解析要注意不能入选,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来就是法国领土,而现在归还法国,不能体现分赃这一特点。故选c。例2:(十堰市)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 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c、日本轰炸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其中,关键词语“罗斯福”,这就排除了d选项,并且,美国参加一战一直在等待最佳参战时机,并没有恐惧,而是期望已久;另一个关键词语是“第一次”, 罗斯福第一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当时美国正值经济危机;b和c选项比较有诱惑力,但必须注意时间。故选a。目标测评一、选择题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2、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a 、 b、 c 、 d、 4、(15三明)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示的会议中,决 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的会议是5、(15三明)图 10 所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失业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 b一战的影响c经济危机的打击 d资本家的压迫6、1929年1933年,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却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这个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德国 d英国7、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法克服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事业队伍8、(15福州)图5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四、国家干预下的农业救济与复兴(81)五、国家指导下的工业复兴及其成败(85)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制订(85) a.俄国1861年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罗斯福新政 图5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9、罗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10、读右图(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它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关系最为密切?( ) 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大力整顿银行 c对工业的整顿 d整顿农业11、1938年,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12、世界近现代史是欧美列强解役弱小国家的历史,下列国际会议中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a、b、c、d、13、“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 )a德国人 b捷克斯洛伐克人 c波兰人 d英国人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决定性因素是:( )a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苏联对日宣战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美国投放原子弹15、下列事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abcd16(15泉州)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是:(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17、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该军事行动是哪次会议决议的体现(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军入侵波兰 b德军入侵苏联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19、右图所示军事行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20、造成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世界经济大危机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21(15龙岩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6分)(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4分)三、综合题20世纪上半期,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又是场什么性质的战争?3、莫斯科、夏威夷瓦胡岛、华盛顿、斯大林格勒、诺曼底、雅尔塔、柏林等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发生过重大事件。一旅游团将对以上所列的地方有选择地进行参观,请你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帮助旅游团推荐其中一处地点,并按下面示例的格式,简要写出推荐该地点的理由。【示例】敦克尔刻:敦克尔刻撤退,为未来反攻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4、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下了那些珍贵的历史启迪? 连城县2015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十八课时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世界现代史(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科学技术考纲要求识记(1)知道欧洲联盟;了解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知道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2)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3)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考点导学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发展过程时期表现(特点)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有得环境。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注: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二、战后欧洲1、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过程:20世纪60年代(1967年),发古、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2004年5月,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表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作用:欧盟成立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三、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表现: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很快,50年代末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2、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持与援助;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四、二次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根本原因)都制定了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原因)大力引进与发展科学技术,重视发展教育。(外部因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或扶植。五、二次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六、印度的独立与发展1、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共和国,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理。注: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2、发展;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七、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主要成就:、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全性技术科学。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5、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中考例析例1:(河北省)引发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是()a、美国与欧洲共同体贸易摩擦不断b、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c、无产阶级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下d、跨国公司争夺发展中国家市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所以选b。例2:(武汉市)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 日本 b英国 c法国 d苏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由选项辨知,d项不是“资本主义国家”,b、c两项也不符合“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只有a项符合,为本题的正确答案。目标测评一、选择题1、数据图表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分析下面的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日本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b联邦德国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c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慢d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高速度、低失业率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c.高速度、低通胀d.信息化和全球化4、(15泉州)漫画是一种形象表达历史的方式。图8所示的“太阳”喻指(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5、历史教师琼霞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6、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7、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8、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是()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9、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10、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判断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生活场景是()a. b. c. d.1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下列哪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最广泛()a、航天技术b、原子能技术c、生物工程d、电脑网络技术12、计算机网络已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现象中,作为青年学生,我们绝不能()浏览新闻、查询学习资料 沉湎于网络游戏、无谓聊天 用电子邮件发送学习情况 看黄色电影、发骚扰信息 网上购物、学习、看病 网上行骗、传谣a. b. c. d. 13、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证明了()a科技革命只能推动军事装备的改进 b科技革命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革命只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14、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而且产生了新的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能源是()a、煤炭b、核能c、石油d、电力二、综合题1、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和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侵略对立合作既合作又对立”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1854年,日本的大门被美国打开。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为缓和矛盾,19211922年,美、英、法、日等国在举行了会议。(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于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4)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请列举两条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2007年3月26日新闻:27成员国今日共庆欧盟成立50周年,下列是欧盟发展大事记:195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6国组成的欧洲共同体诞生.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1993年,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联盟.2004年,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正式加入欧盟.2005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回答问题:(1)根据上述内容,完成如下“欧盟发展情况表”。时间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成员国个数627(2)请你分析越来越多国家加入欧盟的原因?(3)今天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反映了欧洲怎么样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3、(15泉州中考)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比较学习】 表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项目 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成果珍妮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电灯(爱迪生)(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进入时代 时代 时代(1)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2中处的内容。(3分)【论从史出】 表3: 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国家 年份1870年1914年英国31.8%14%德国13.2%14.3%(2)据表3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3分)【学法运用】图15所示内容是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三次工业革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3)写出图15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4分)连城县2015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第十九课时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世界现代史(6):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考纲要求识记 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 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史实,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考点导学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1、冷战政策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表现: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两极格局的形成:1949年美国牵头成立北大西洋组织,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与东欧各国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定义: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3、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4、影响:利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饿企业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