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简介.doc_第1页
西昌简介.doc_第2页
西昌简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昌简介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全市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5万,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9%。水能资源富集。凉山州水能可开发量6387万千瓦,占四川的57%,占全国的15%,是全国最大的水能富集区。国家在“三江”上规划的14座大型电站,凉山州境内就有9座。西昌市境内大小河流13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6条,安宁河由北向南贯穿腹心地带,雅砻江流经西缘。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252万千瓦,中小河流蕴藏量49万千瓦,已建成各类小水电站75座,在建拟建的大中型水电项目有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洼脑河电站、东干渠、西干渠、东河水库,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基地,在建有西昌800KV、佑君500KV、太和220KV、经久110KV、黄水110KV等大型输变电工程,未来五年将还有大量输变电工程上马。农业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080毫米,无霜期270多天,年日照数2500多小时。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土地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是国家和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是全国粮食大县、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拥有无公害优质稻、石榴、水果、蔬菜四大省级挂牌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大米、洋葱、蒜头、蒜苔、石榴、葡萄六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形成了“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畜禽、烤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建立了“粮食、畜牧业、蔬菜、水果、花卉、林产品、烤烟、蚕桑”八大生产基地。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城区海拔1510米,年均气温1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四季如春,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航天城。境内山水城相依相融,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松风水月胜境地”的美誊。拥有国家4A 级景区:邛海-泸山、螺髻山;有蜚声中外的国家3A级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有礼州古镇、黄联土林、火把节、奴隶社会博物馆、光福寺、大通楼、观海湾、安哈彝寨等旅游精品。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还有山、水、城相依相融的人居环境,使西昌成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民族文化资源极具魅力。西昌文化古朴,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栖息繁衍,春秋时期建有邛人部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蜀滇咽喉”、“西南雄镇”,明清古城保存完好,有融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人文景观,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彝族风情浓郁,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传统节日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毕摩文化、彝族歌舞、彝族服饰、彝族选美、彝族漆器、杆杆酒、砣砣肉、换裙礼、抢亲、摔跤、射弩、赛马、斗牛、斗羊等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区位资源十分明显。地处川、滇、渝结合部核心位置,是内陆地区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凉山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攀西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攀西地区和凉山州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地。成昆铁路由北至南纵贯全境,在建的雅攀高速公路预计2011年建成通车,境内拟建成昆铁路复线。在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81.71亿元,年均增长16.25%,增速高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亿元,年均增长35.31%,高“十一五”目标26个百分点。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78亿元,年均增长54.22%,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2.87倍。农业经济、现代工业、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品牌价值急剧提升。城市建设向前推进5-10年。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生态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4.9%,比2005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平安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三大懒游目的地等称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九”欠债全部化解。文化、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卫生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人口计生、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成效显著。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攀凉合作、成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西昌先后与江苏江阴市、云南楚雄市等31个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将2007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2008年为交通建设年、2009年为城乡建设年、2010年为生态建设年、2011年为综合提升年,一年一主题,一年一跨越,推动西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2010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05位、西部第9位、四川第3位。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20快县市,排名全省民族地区榜首,进入全国州盟首府城市三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