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洞煤业公司 C5#层301东部盘区设计目 录第一章 盘区概况及地质说明书4第一节 盘区概况4第二节 地质特征5第二章 盘区准备20第一节 盘区范围及储量20第二节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0第三节 盘区巷道布置方案比较20第四节 采煤方法25 采煤工艺26第三章 通风与安全32第一节 C5#层301盘区东部通风能力核定32第二节 C5#层301盘区东部风量计算33第三节 防治瓦斯的安全措施39第四节 防灭火措施41第五节 综合防尘系统及防尘措施43第六节 监测监控系统43第七节 盘区防治水措施44第八节 避灾路线44第四章 盘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44第一节 通风设备44第二节 盘区运输系统及设备45第三节 排水设备及洒水47第五章 盘区供电、信号和通讯48第一节 C5#层东部盘区供电48一、采区供电电压与供电范围48二、采区变电所位置及各配电点的位置49三、设备的选择49第二节 信号、通讯和照明54一、信号54二、通讯54三、照明54第六章 施工组织54第一节 施工顺序和工期54第二节 施工方法55一通三防55一、局部通风机安全管理技术措施55二、综合防尘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57三、防灭火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57四、防瓦斯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58顶 板58防 治 水59机 电60一、掘进机60二、电气设备61运 输62其 它64第七章 盘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5第一部分 盘区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盘区概况及地质说明书第一节 盘区概况本盘区位于矿井石炭系930水平,开采面积为2.3km2 。该盘区东至煤层露头区,南至矿界与南郊区塔山井田相邻,西至C3#层盘区皮带巷,北至矿界与同忻井田相邻(4430000纬线以北为同忻井田)。石炭系C5#煤层,距地表330560M,埋藏较深,周围没有小窑进行开采。与侏罗系14煤层的层间距大约260M 左右,煤层开采以后,能否影响到244M以上的侏罗系煤层(采空区), 现在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因此侏罗系煤层采空区的积水在石炭系的开采过程中,是否会有影响或造成水害,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在以往勘探中未发现石炭系地层中有含水层。地面对应有白洞煤业公司黄家汇、西村、东村、文化街、白洞村等居民区。第二节 地质特征详细情况见下表;区内地质勘探情况一、钻孔概述:矿井至今无矿井地质报告,98年集团公司地质处为石炭系白洞试验区提过白洞矿延深区南部石炭系地质资料,至目前,全区8.27Km2,共有31个钻孔,钻孔密度已达到3.75个KM2,同时矿井生产过程中,在井田中、南、西南、东南部施工井下勘探孔56个,东部放顶煤区内有钻孔8个。孔号煤层见煤底板标高煤厚终孔层位封孔质量备 注472811C5886.8210.97本溪组46281C5919.411.74本溪组46289C5932.2813.32太原组底462810C5926.8112.37太原组底45287C5943.0212.78本溪组462811C5931.211.06太原组底45289C5936.8611.93太原组底452810C5949.8912.19本溪组452913C5932.720.30奥陶系 452811C5953.6110.45太原组底47272C5966.0612.35本溪组46279C5984.496.40太原组底46277C5975.5510.32太原组底46278C5996.1210.40太原组底202C5934.434.27太原组底46291C5916.856.64太原组底47294C5925.3711.55本溪组47295C5837.9916.89太原组底452715C5994.0612.65太原组底462710C51004.9212.98太原组底47296C5905.6213.97太原组底506C5938.432.86本溪组203C5936.747.80奥陶系44297C5532.273.65本溪组452912C5942.844.47本溪组44282C5421.8611.77本溪组2008-1C5本溪组47297C5868.0114.54奥陶系区内地质勘探情况孔号煤层见煤底板标高煤厚终孔层位封孔质量备 注462910931.258.87本溪组47298879.6710.17本溪组2008-5933.429.87本溪组2008-7954.740.95本溪组 二、地 层 及 标 志 层地层石炭系山西组、太原组标志层3#层顶板为砾岩或砂砾岩 ,可作为标志层.3号煤层底部普遍有一层高岭岩,亦可作为标志层。三、煤层煤层赋存情况 见后面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煤 层 名 称煤 厚(M)倾 角(度)结 构(M)层间距(M)Kmr稳定性3平均最小最大3.3205.23015复杂244.29232.73254.00.6941.29不稳定5平均最小 最大 9.75013.93015复杂 4.1506.280.9748.76较稳定6平均最小 最大1.1804.03015较简单7.831.527.920.4575.35极不稳定7平均最小 最大1.6503.75015较简单10.852.0326.980.3875.49极不稳定倾 角(度)结 构 (M)层间距 (M)Kmr稳定性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煤 层 名 称煤 厚(M)8平均最小最大2.6805.25015较简单9.513.8518.170.7266.75极不稳定近于不稳定9平均最小 最大2.1407.22015较简单9.181.916.870.8665.06极不稳定近于不稳定平均最小 最大平均最小 最大四、煤层的物理特征与工业指标物理特征煤层颜色光泽硬度容重煤岩类型5沥青_油脂1.55半暗_半亮工业指标煤层MAd(%)Vdaf(%)FCSt.d(%)PQgr.daf(mjkg)Y工业牌号 521.6537.891.0533.79气 肥气煤五、煤层顶底板煤层类别岩石名称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3顶板老 顶砾岩7.31钙质胶结,分选性差,含水一般直接顶泥岩0.44.66厚度变化大,有时变为粉砂岩伪 顶泥岩 煤1.70泥岩性脆,煤层富含水底板直接底泥岩4.25灰黑色 致密 无层理,含水弱老 底煤11335#层煤5顶板老 顶砂砾岩直接顶泥岩、粉砂质泥岩2.70泥岩性脆,易破碎。其上为3号煤伪 顶炭质泥岩0.408.12底板直接底泥岩、粉砂质泥岩0.802.13老 底煤层类别岩石名称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6顶板老 顶直接顶粉砂岩伪 顶高岭质泥岩底板直接底粉砂岩老 底7顶板老 顶直接顶粉砂岩伪 顶底板直接底粉砂岩老 底8顶板老 顶直接顶砂砾岩伪 顶底板直接底粉砂岩老 底9顶板老 顶直接顶砂砾岩伪 顶底板直接底粉砂岩老 底砂砾岩顶板老 顶直接顶伪 顶底板直接底老 底区内变化情况区内中部、南部C5号煤层普遍有一层炭泥岩作伪顶,直接顶岩性为灰色泥岩,老顶为砾岩。在北部、西北部直接顶和伪顶厚度变化都比较大,有时变无,煤层直接与砾岩接触。直接底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六、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等)及古河床冲刷等主要特征及影响范围盘区内发育有一条火成岩侵入体火成岩墙,岩性为煌斑岩。C3#煤层301盘区右翼8101、8103、8105、8107工作面的8条顺槽巷道掘进过程中均揭露。岩墙宽为5.0 9.0m 。由于火成岩墙的出现给盘区的合理设计和工作面的开采带来很大影响。东部放顶煤区内无陷落柱、火成岩侵入。有一条逆断层(F3)落差4.94m,对区内布置工作面有一定影响。编号构造性质产状(褶曲轴面)实见位置及控制情况走向倾向倾角落差F1正断层30SE804-10m基本控制F2逆断层SNW203.70推测F4逆断层32ES334.94推测F7正断层100SW709推测F8正断层150SW6721推测七、水文地质基本特征本区以3 、 5#煤层富含水为基本特征,K3砂砾岩也有一定程度的含水性,但是根据3号层开采的情况看,煤层本身及K3砾岩的含水并不大,即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太原组与奥陶系之间主要隔水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厚度18.4834.42m,平均24.45m上部多为粉砂岩,砂质泥岩,下部为铁铝质泥岩,夹12层石灰岩。本溪组地层在全区分布稳定,是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与上部煤系地层之间的良好隔水层。其次是煤系地层砂岩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层数多,厚度不等。在横向上曾交替分布,具有隔水、半隔水作用,对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充水因素及威胁程度本盘区C5#煤层与侏罗系14煤层的层间距大约260M 左右,煤层开采以后,能否影响到244M以上的侏罗系煤层(采空区), 现在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因此侏罗系煤层采空区的积水在石炭系的开采过程中,是否会有影响或造成水害,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在以往勘探中未发现石炭系地层中有含水层。 目前对开采影响最大的是侏罗系14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共有积水区3个:东402盘区,东303盘区,402盘区南翼积水区。疑似积水区一个:东303辅助盘区,共计积水量约90万m3。2008年2月已开始排水,首先排东404和西402盘区的积水。涌水量预测及依据最大涌水量(m3/min)30正常涌水量(m3/min)10依据98年地质处提交的白洞矿延伸区南部石炭系地质资料,白洞试验区实际井巷揭露资料。防治水建议及措施1 进一步研究石炭系采动后对侏罗系地层的影响,也就是说掌握采空区顶板冒落高度及规律。2 加强开采过程中的技术研究工作,包括顶板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勘探等。八、影响生产的其它地质因素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地温地压1 本区属低瓦斯区,瓦斯绝对涌出量0.03-0.25m3/min,相对涌出量0.16-0.69m3/t(2008年测定)。2 煤层含水,所以煤尘较小3 地温正常4 C5#煤属容易自燃煤层九、储量计算范围C5煤层赋存范围井田东北部(放顶煤首采区)共有工业储量1827.6万t,可采储量1302.3万t。其中有448.9万t工业储量(可采319.9万t)是面窑沟住宅区保护煤柱,但在2008-2009年间居民已搬迁到新的住宅区,可考虑开采。计算参数及方法1、面积利用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电子版),直接由计算机直接求面积。2、各种边界线的确定(1)可采边界线(0.7m线)用内插法求出;当见煤点的煤层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时,煤层稳定和较稳定并且有渐变规律的情况下,用插入法求出可采边界。对未见煤钻孔,采用相邻钻孔连线的中点作为零点,然后用插入法求出可采边界。(2)保护煤柱边界线:即各种地面建筑物、铁路、重要公路、主副井巷道保安煤柱边界线的确定,主要依据同煤经地字2003420号批准的白洞井田内工业广场、河流、铁路保护煤柱范围计算。矿界保护煤柱:以矿边界内推20米。3、煤层平均厚度煤层平均厚度为块段内各见煤孔和生产点煤层采用厚度的平均值。煤层采用厚度根据如下原则确定:1、 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小于0.05m时,夹矸与煤合并计算,煤层采用厚度为煤层与夹矸厚度之和。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大于0.70m时,被夹矸所分开的煤分层作为独立煤层,分别估算资源储量。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小于0.70m时,煤分层不作为独立煤层。煤分层厚度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煤层的采用厚度为上、下煤分层厚度之和。夹矸不稳定,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杂煤层,当夹矸的总厚度不超过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的厚度之和作为煤层采用煤厚。煤层夹矸的单层厚度不受最低可采厚度的限制。4、容重煤层的容重依据98年地质处提交的白洞矿延伸区南部石炭系地质资料,提供的数据作为资源储量估算的容重,即1.36t/m3、5、煤层回采率煤层回采率按国家煤炭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规定取值:0.70m小于1.30m为薄煤层,取85,1.30m小于3.50m为中厚煤层,取80,大于3.50m为厚煤层,取75;地损系数按地质处规定:5%储量计算基础及汇总煤层块段级别编号平面积(M2)倾角面积(M2)平均厚度(M)容重(T/M3储量(万吨)回收率可采储量(万吨)5A-1120869611.901.361882.2A-2109054511.011.361632.9751163.4A-313608988.361.361547.3751102.5A-42050010.731.3629.9A-522608.791.362.7B-1101553711.541.361593.8B-255972413.111.3699875711.1B-337742212.301.36631.475449.8B-464967410.631.36939.275669.2B-58784512.651.36151.1B-65261007.991.36679.375484B-7268377.711.3628.1B-8724010.071.369.9B-9430012.261.3671.7B-102366011.071.3635.6B-113068011.981.3650.0C-18650494.291.36504.775359.6C-2657784.471.3640合计A级 B级A+B级A+B+C级D级储量分类各类煤柱:三下压煤:厚薄煤层比例: 储量计算基础及汇总煤层块段级别编号平面积(M2)倾角面积(M2)平均厚度(M)容重(T/M3储量(万吨)回收率可采储量(万吨)5C-3142202.451.364.7C-4126422.181.363.7合计 4939.6合计A级5095.0 B级5188.1A+B级10283.1A+B+C级10836.2D级储量分类各类煤柱:河床 铁路工业广场压煤计 3627.1万吨 矿界煤柱: 236.3万吨 火药库煤柱: 40.0万吨合计 3903.4万吨三下压煤:河床 铁路工业广场压煤计 3627.1万吨厚薄煤层比例: 厚煤层占 99.92% , 中厚煤层占 0.08% 十、存在问题和建议石炭系白洞试验区没有正式的精查地质报告,所以很多地质问题无法定论,比如:矿井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本次编制C5号煤层301盘区地质说明书比拟侏罗系井田的条件进行套用。 编号 图 名比例尺1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50002井上下对照图1:50003472811钻孔柱状图1:200447296钻孔柱状图1:200附图资料煤层结构、产状、夹石等情况5#层比较稳定,井田的东北、东部、东南、西南部普遍厚度在10米以上,仅在盘区西、西北部被冲刷变薄甚至为无煤区,但全井田应属较稳定,最大煤厚16.89m,平均8.92m,上述Km 、 r 两指数反映了区内煤层稳定情况。在东部放顶煤区内,煤层厚度为10.17-16.89m,平均11.12m,属稳定煤层。在4428500纬线以南,煤层基本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一般在35度,在井田的东南部,倾角最大达到14度。在4428500纬线以北,煤层走向渐变为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37度。5煤层普遍有510层夹石,夹石厚度一般不超0.30米,也不稳定,岩性多为炭质泥岩。 断层及特性井田内揭露的最大断层F1正断层,已经控制,3号煤层301盘区的南翼共有8条巷道揭露F1,所有的巷道过断时,均无涌水现象,即F1断层不具导水性。根据侏罗系14煤层实见断层推断,在井田的东北部即47295钻孔东西两侧发育有两条逆断层F2、F4,在井田的南部即46279钻孔处发育有两条正断层要素如下F2 落差3.70米,倾角20度,延伸长度大约510米左右。F4 落差4.94米,倾角33度,延伸长度大约520米左右。F7 落差9.00米,倾角67度,延伸长度大约940米左右。F8 落差21.0米,倾角67度,延伸长度大约690米左右。以上四条断层在C3、5煤层中均未有实际揭露点。其它断层落差多数在1.50米以下。煤层顶板岩石力学性质(2004年在太原理工大实验室测定)岩石名称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内聚力 容重(Mpa ) (Mpa) (Mpa) (g/cm3 )砾岩 16.328.79 2.532.77 3.139.58 2.402.44含砾粗砂石32.54125.745.1312.24 7.668.39 2.412.64粗砂石34.02113.0 2.6610.24 4.0617.632.352.72细砂岩72.67121.5 6.3410.33 12.4618.65 2.442.63粉砂岩80.3489.59 9.0210.58 12.24 2.402.65第二章 盘区准备第一节 盘区范围及储量本盘区倾向长1350米,走向长1700米,面积2.3km2,所采煤层为石炭系C5#煤层,本盘区几何尺寸是根据整个矿井边界和主要运输大巷确定的。本盘区工业储量为1827.6万吨,各类煤柱合计损失525.3万吨,放顶煤工作面的回采率为80%,根据以上参数预计可采储量为1302.3万吨。第二节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 盘区生产工作制度本盘区内机运队、综采队、机掘队、普掘队组全部采用“四六”工作制,每天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时间为6小时。2、 年设计生产能力根据集团公司给我公司选型的放顶煤生产设备和我公司现有的提升能力等实际情况,本盘区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2、 设计服务年限及计算参数本盘区设计服务年限为7.75年。计算参数如下:T=Zk/AK=1302.3/120*1.4=7.75年 式中 Zk ;盘区的可采储量,万吨;T :盘区设计服务年限,年;A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K : 储量备用系数。(取1.4)第三节 盘区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一、巷道布置方案比较1、根据盘区地质条件及所选的采煤方法,本着矿井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的原则布置盘区巷道,并保证盘区通风系统合理、可靠,巷道断面规格能够满足运输、通风、行人的需要。本盘区采用三巷布置的形式进行盘区开拓,既一条盘区皮带巷、一条盘区轨道巷、一条盘区专用回风巷(C3#层2112巷已掘)。2、以地质资料为依据,紧密结合盘区内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等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盘区巷道布置方案。3、采用现有的掘进设备和支护工艺,提高掘进工作面的单进。4、以掘进煤巷为主,尽可能减少岩石工程量,使盘区建设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以下是两个方案的比较:方案一:盘区轨道巷和盘区皮带巷沿C5#煤层底板进行掘进。优点:1、掘进煤巷速度快;2、掘进顺槽巷道时方便,巷道没有坡度;3、顺槽巷道不用掘进料斜巷。缺点:1、在掘进顺槽巷道轨皮联巷时,盘区皮带巷与盘区轨道巷平交,需要跨皮带进料,做明桥,运输系统复杂;2、巷道全部为留顶煤掘进,支护复杂且锚索没有锚固在稳定岩层中,巷道后期不好维护。方案二:盘区轨道巷沿C5#煤层顶板进行掘进,盘区皮带巷向下和轨道巷顶板落差2米,留顶煤进行掘进。优点:1、掘进煤巷速度快;2、巷道内锚索支护能够锚固在稳定岩层当中;3、巷道后期使用过程当中,便于维护;4、在掘进顺槽巷道轨皮联巷时,盘区皮带巷与盘区轨道巷立体交叉,直接搭明桥便于轨道运输。缺点:1、顺槽巷道需要掘进料斜巷;2、盘区皮带巷留顶煤掘进,支护复杂且锚索没有锚固在稳定岩层中,巷道后期不好维护;3、盘区皮带巷要严格按照腰线进行掘进,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根据以上两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我们认为第二方案较适合,决定采用第二方案进行施工。二、工作面顺槽巷道与盘区巷道的关系及移交生产时盘区内采掘工作面个数1、工作面顺槽与盘区巷道的关系 工作面顺槽巷道与盘区皮带巷在一个标高上,所以是水平交叉贯通;工作面顺槽比盘区轨道巷底2.5米,所以是立体交叉贯通,然后掘进料斜巷与盘区轨道巷贯通;工作面顺槽与盘区回风巷不在一个层位上,所以是立体交叉,从盘区回风巷下穿过,与盘区回风巷不通。 2、移交生产时盘区内采掘工作面个数 移交生产时盘区内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三个机掘工作面和一个普掘工作面,共五个工作面。三、盘区车场形式及装车点位置、盘区煤仓容量1、盘区车场形式盘区车场采用双向绕道式车场,车场内安装2部调度绞车进行车辆调配。2、盘区煤仓容量C5#层301盘区仍然使用C3#层301盘区的缓冲煤仓,煤仓直径为8米,深度为39米,煤仓容量为1500吨。四、盘区内运输和辅助运输、通风及排水煤流系统:C5#层8102工作面C5#层2102巷C5#层东部301盘区皮带巷C3#层盘区皮带巷C3#层盘区溜煤眼930皮带暗斜井主井煤仓地面辅助系统:地面羊涧沟进料斜井930材料暗斜井C3#层盘区材料巷C5#层东部301盘区材料巷C5#层5102巷C5#层8102工作面通风系统:主副井、羊涧沟进料斜井14#层1165大巷930材料暗斜井、930皮带暗斜井、930避灾行人暗斜井C3#层301盘区轨道巷、皮带巷C5#层东部301盘区轨道巷、皮带巷 C5#层2102巷C5#层8102工作面C5#层5102巷、C5#层5102-1巷C5#层东部盘区回风巷C3#层301盘区回风巷C3#层总回风巷西风井地面排水系统:C5#层8102工作面C5#层东部301盘区皮带巷C5#层东部301盘区水仓C5#层东部301盘区皮带巷C3#层301盘区回风巷C5#层主水仓五、盘区巷道断面尺寸和支护形式盘区皮带巷断面为(宽*高)4.2*3.0,铺一部1.2m皮带担负整个盘区出煤任务;盘区轨道巷断面为(宽*高)4.2*3.5,铺设30kg轨道担负整个盘区的排矸、进料任务;盘区回风巷断面为(宽*高)5*3.5,担负整个盘区的回风任务。本盘区为放顶煤盘区,大部分巷道为煤顶,盘区巷道顶板采用222200mm左旋无纵筋锚杆、钢带、金属网、17.88300mm锚索进行联合支护,巷道两帮采用181700mm麻花锚杆、水泥托板、金属网进行联合支护。工作面巷道顶板采用222400mm左旋无纵筋锚杆、钢带、复合钢塑网、17.88300mm锚索进行联合支护,巷道两帮采用222200mm左旋无纵筋锚杆、0.8米长的14#槽钢托板、塑料网进行联合支护。巷道断面尺寸及参数序号井 巷名 称煤岩性质断面形状支护形式巷道规格(m)备注净高净宽净断面毛断面1C5#层东部盘区皮带巷煤矩形锚喷2.8411.212.62C5#层东部盘区轨道巷煤矩形锚喷3.3413.214.73C5#层东部盘区回风立井煤矩形钢带、锚索网4C5#层2102巷煤矩形钢带、锚索网3.14.814.8816.55C5#层5102巷煤矩形钢带、锚索网3.1412.413.026C5#层5102-1巷煤矩形钢带、锚索网2.336.987C5#层5102巷回风绕道煤矩形钢带、锚索网2.32.86.447.58C5#层2102巷回风绕道煤矩形钢带、锚索网2.32.86.447.59C5#层盘区水仓煤矩形钢带、锚索网10C5#层盘区车场煤矩形钢带、锚索网3.3516.519.251112说明:具体巷道规格和支护形式见相应图件。六、采掘比和掘进率 采掘比例为1:4;掘进率为: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设计生产能力=7948/120=66.2米/万吨七、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及其工期 移交生产时盘区巷道需掘进2650米,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首采面顺槽巷道及回风绕道需掘进5300米,工期为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1月30日。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工程名称支护方式断 面 积工 程 量备 注净(m2)毛(m2)长度(m)体积(m3)1C5#层盘区皮带巷锚 喷11.212.6131016758煤2C5#层盘区轨道巷锚 喷13.214.7134019919煤3C5#层5102巷钢带、锚索网12.413.9165623018煤4C5#层5102-1巷钢带、锚索网6.98165013200煤5C5#层2102巷钢带、锚索网14.916.5170028050煤6盘区回风立井钢带、锚索网3.1412煤7C5#层5102巷回风绕道钢带、锚索网6.447.575562.5煤8C5#层2102巷回风绕道钢带、锚索网6.447.575562.5煤9C5#层5102-1巷回风绕道钢带、锚索网6.447.51075煤10C5#层8102切眼钢带、锚索网12.413.861201663.2煤合计7948103808.2第四节 采煤方法本盘区为新开拓盘区,还没有生产,充分以地质资料为依据,紧密结合盘区内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等情况。为了提高工作面单产,提高盘区回收率和生产效率,加大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的生产能力,所以本盘区决定采用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对盘区进行开采。一、阐述选用采煤方法的依据,工作面几何尺寸、回采工艺、盘区和工作面回收率及主要设备型号本盘区煤层厚度0-13.93米,平均9.75米,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煤的普氏硬度系数为3.0。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顶板岩性及国内外开采设备现状,以及目前开采技术,工作面考虑采用放顶煤后退式回采。首采工作面为盘区边界的8102工作面,8102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20米,走向长度为1700米,可采走向长度为1550米。采用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进行开采,盘区内配备一个综采队组,设备均为国产设备。采煤工艺8102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低位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采煤工艺为: 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割通三角煤后,前滚筒割顶煤, 后滚筒割底煤并装煤,工作面运输机运煤,距采煤机后滚筒4.5米依次移架, 及时支护,采煤机后15米开始顺序移溜,放顶煤,移后部溜子,如此循环往复。 (1)、斜切进刀当机组将运输机头煤壁割通后,头滚筒下降割底煤,机组退出至距运输机头2530米处停机, 然后,将机组退出段的运输机全部顶入煤壁, 将机组头滚筒升起,机组第二次向运输机头方向割煤,运输机头煤壁割通后,头滚筒下降割底煤,尾滚筒上升割顶煤,机组开始由运输机头向尾正常割煤,当机组割到尾时,斜切进刀方式与头部相同。 (2)、割煤正常情况下,机组前滚筒(前进方向的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依靠后滚筒转动自动装煤, 剩余的煤由铲煤板自行装入运输机。 (3)、移支架移架时操作顺序:降前探梁- 降主顶梁- 移架-升主顶梁- 升前探梁。 (4)、移运输机头、尾当机组割通运输机机头或尾煤壁,退出距运输头或尾30米处停机后,将运输机头或尾推入煤壁。 (5)、推、拉运输机a、推前部运输机:滞后机组后滚筒15米,跟机分段推入,推运输机不得出现急转弯,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米。b、拉后部运输机 放完顶煤,拉后部运输机与推前部运输机顺序进行,要求相同。 (6)、放顶煤a、初次放顶煤:当工作面初次放顶后,工作面开始放顶煤。b、正常放顶煤: 工作面采用每循环割一刀放一茬顶煤的作业方式,循环进度为0.5米。放顶煤采用单轮间隔顺序放煤的方法, 两个放煤工相距5架支架,第一个人放奇数(5#、7#、9#.),第二个人放偶数(6#、8#、10#.), 放煤顺序由运输机头(尾)向尾(头)进行,放顶煤工序与割煤工序采用平行作业方式。盘区回收率为80%,工作面回收率为72%。工作面采用主要设备如下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1中间支架ZFS7500/22/35架762过渡支架ZFG6800/22/35架73端头支架ZFD5600/22/35架14采 煤 机MG-400/930台15工作面运输机前运输机SGZ-830/630(123米)后运输机SGZ-800/800(123米)部26转 载 机SZZ-800/250部17破 碎 机PCM-160台18皮 带 机SSJ1200/250*2(1700米)部19乳化液泵GRB-315/31.5台2二、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和循环数、推进度1、作业方式采用“四六”制作业形式,即三个班生产、一个班检修准备。2、循环产量(1)工作面机采产量:1203.30.51.5598300吨式中:98%为机采回采率(2)放顶煤产量:761.59.170.51.5572%583吨式中:72%为顶煤回采率3、日循环数日循环数为5个。4、日产量(300+583)54415吨5、月产量441530132450吨6、劳动组织序 号工 种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1煤机司机4444162支架工4333133放煤工022264运输机222285转载机111146两巷支护444127皮带222288电工311169泵站1111410注油2000211清杂3000312跟班队长1111413工长1111414验收员0111315标准化5516喷阻化剂2217检修工21115总计33242424105三、工作面支护与顶板管理1、顶板支护工作面布置75架ZFS7500/22/35型支架,2架ZFSD5600/22/35型端头支架及6架ZFSG6800/22/33型过渡支架,共计83架支架,支护工作面顶板。除端头支架,其余75架支架的中心距全部为1.5米,最大控顶距为5.25米,最小控顶距为4.75米,端面距不大于0.34米。2、端头支护上、下端头支护为端头支架以及支设两排单体液压支柱,排距0.8米,所有柱帽方向平行于工作面煤壁。3、超前支护超前支护支设两排,形式为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顶梁,其柱距为1.0米,顶梁与巷帮垂直。皮带巷超前支护,距工作面煤壁一排支设20米,距侧面煤壁一排支设30米,两排均支在距转载机溜槽边缘两侧0.5米处;运料巷超前支护,支在巷道中心线两侧各1.0米处,两排均支设30米。单体柱选用DZ35型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顶梁为1.2米型梁。四、巷道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3个煤量首采面圈出时巷道工程量总计长度为7948米,体积103808.2m3。开拓煤量:4547.4万吨 可采期:39年。准备煤量:431万吨回采煤量:272万吨,可采期:21个月。第三章 通风与安全根据开采设计,C5#层301盘区东部开采时采用三巷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管理的年终工作总结
- 煤矿通风工作汇报
- 营销中心月度工作总结
- 经济开放政策解读
- 五位一体课件
- 2025农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标准民间借款合同范本
- 公司放假安全培训课件
- 销售工作总结和工作规划
- 公司电脑补贴管理办法
- 中石化对供应商管理办法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语法与阅读专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课件】第14章+全等三角形+数学活动++式+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高中英语高考词汇200句-教师版(简单句80)二
- 《山居秋暝》(王维)测试题带答案
- 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 财务预算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