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素材.doc_第1页
成语故事素材.doc_第2页
成语故事素材.doc_第3页
成语故事素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自相矛盾相关资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赞赏盾说:“我的盾很坚硬,没有什么能刺透的。”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不能刺穿的。”有人问:“要是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这篇文言文矛与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参考教案和初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尽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讲几个吗?2、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好,那你能猜出这些图都是代表那些成语吗?(课件出示)3、非常好,都猜对了。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成语故事屋吧!二、精读自相矛盾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4、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夸口 板书)5、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6、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9、生活中,我们到处课件叫卖的场面,集市上、小摊上、甚至超市里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你又如何来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呢?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四人一组,商量商量,说一说,一会儿我让同学演一演。(指名演,总结表扬。)10、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11、那人售物事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12、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课件出示)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韩非,战国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古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的男子尊称。 (课件出示)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 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范读)3、自己试着读一读吧,你又什么办法读懂吗?生:查字典、注释、上网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方法,还可以跟我们刚才弄懂的课文对照着学,可能你就会读懂它了。4、(出示课文)自己小声读读课文 ,说说古文的意思。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相矛盾。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后来他为什么逃走了?(2)张僧繇(yu)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点睛”的结果怎样?2、那通过学习这两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五、课外阅读,拓展学习1、成语故事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品读成语就是在与智者对话,经历一次奇妙的精神之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故事屋,去感受快乐,收获智慧。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经典故事屋,根据提示,自己读读这两则成语故事。课件出示:P24半途而废P32不耻下问3、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六、作业布置中华文化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