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oc_第1页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oc_第2页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oc_第3页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oc_第4页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选】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要求制定。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的节能技术监督体系,对影响电网和发电设备经济运行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使能源的消耗率达到最佳水平。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试验分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敏、冷杰、王天、张永兴、戴黎、刘文弘。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屯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统计期排烟含氧量为规定值的05。6238空气预热器漏风系数及漏风率。空气预热器漏风系数是指空气预热器烟道出、进口处的过量空气系数之差。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占进入空气预热器烟气质量的百分率。 预热器漏风系数或漏风率应每月或每季度测量一次,以测试报告的数据作为监督的依据。 管式预热器漏风系数每级不大于005。 热管式预热器漏风系数每级不大于001。 回转式预热器漏风率不大于10。6239除尘器漏风率。除尘器漏风率是指漏入除尘器的空气质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烟气质量的百分率。漏风率的测试方法一般采用氧量法。除尘器漏风率至少检修前后测量一次,以测试报告的数据作为监督的依据。 电气除尘器漏风率:小于300MW机组除尘器漏风率不大于5,大于或等于300MW机组除尘器漏风率不大于3。 布袋除尘器漏风率不大于3。 - 水膜式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除尘器漏风率不大于5。62310吹灰器投入率。吹灰器投入率是指考核期间内吹灰器正常投入台次与该装置应投入台次之比值的百分数。吹灰器投入率的监督以报表、现场检查或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 统计期间吹灰器投入率不低于98。6231 1 煤粉细度。随着煤粉变细磨煤机电耗和磨损增加而锅炉燃烧效率提高,因此存在一个经济煤粉细度,应由试验确定。对于燃用无烟煤、贫煤和烟煤时,煤粉细度R90可按0.5Vdaf(为煤粉均匀性指数)选取,煤粉细度Rgo的最小值应控制不低于4。当燃用褐煤时,对于中速磨煤机,煤粉细度R90取3035;对于风扇磨煤机,煤粉细度R90取4555。煤粉细度的测定按照DLT 5675进行。62312制粉系统漏风。制粉系统漏风的起点为干燥剂入磨煤机导管断面,终点在负压下运行的设备为排粉机入口,在正压下运行的设备为分离器出口断面。制粉系统的漏风系数见表3。 表3制粉系统的漏风系数 名 称 钢球磨煤机 中速磨煤机 风扇磨煤机 制粉系统形式 贮仓式 直吹式 负压 不带烟气下降管 带烟气下降管 漏风系数 O20.4 025 02 02 03 624汽轮机经济技术指标:6241 热耗率。热耗率是指汽轮机(燃气轮机)系统从外部热源取得的热量与其输出功率之比(kJkWh)。 热耗率的试验可分为三级: a)一级试验,适用于新建机组或重大技术改造后的性能考核试验; b)二级试验,适用于新建机组或重大技术改造后的验收或达标试验: c)三级试验,适用于机组效率的普查和定期试验。 一、二级测试应由具有该项试验资质的单位承担,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其他国际标准进行试验;三级试验可参照国家标准,通常只进行第二类参数修正。热耗率以统计期最近次试验报告的数据作为监督依据。6242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是指汽轮机进口,靠近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压力。如果有多条管道,取算术平均值。主蒸汽压力的监督以统计报表、现场检查或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 统计期平均值不低于规定值02MPa,滑压运行机组应按设计(或试验确定)的滑压运行曲线(或经济阀位)对比考核。6243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是指汽轮机进口,靠近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如果有多条管道,取算术平均值。主蒸汽温度的监督以统计报表、现场检查或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 统计期平均值不低于规定值3。C,对于两条以上的进汽管路,各管温度偏差应小于3。C。6244汽轮机再热蒸汽温度。汽轮机再热蒸汽温度是指汽轮机中压缸进口,靠近中压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如果有多条管道,取算术平均值。再热蒸汽温度的监督以统计报表、现场检查或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 统计期平均值不低于规定值3 0C,对于两条以上的进汽管路,各管温度偏差应小于3。C。6245最终给水温度。最终给水温度是指汽轮机高压给水加热系统大旁路后的给水温度值。最终给水温度的监督以统计报表、现场检查或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 统计期平均值不低于对应平均负荷设计的给水温度。6246高压给水旁路漏泄率。高压给水旁路漏泄率指高压给水旁路漏泄量与给水流量的百分比。用最后一个高压给水加热器(或最后一个蒸汽冷却器)后的给水温度与最终给水温度的差值来监测。高压给水旁路漏泄状况应每月测量一次。 最后一个高压给水加热器(或最后一个蒸汽冷却器)后的给水温度应等于最终给水温度。6247加热器端差。加热器端差分为加热器上端差和加热器下端差。加热器上端差是指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水侧出口温度的差值。加热器下端差是指加热器疏水温度与水侧进口温度的差值。加热器端差应在AB级检修前后测量。 统计期加热器端差应小于加热器设计端差。6248高压加热器投入率。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一是指高压加热器投运小时数与机组投运小时数的百分比。 高压加热器随机组启停时投入率不低于98;高压加热器定负荷启停时投入率不低于95,不考核开停调峰机组。6249胶球清洗装置投入率。胶球清洗装置投入率是指胶球清洗装置正常投入次数与该装置应投入次数之比的百分数。 统计期胶球清洗装置投入率不低于98。62410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是指每次胶球投入后实际回收胶球数与投入胶球数之比的百分数。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以统计报告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作为监督依据。 统计期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不低于95。62411 凝汽器真空度。凝汽器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端(凝汽器喉部)的真空占当地大气压力的百分数。 对于具有多压凝汽器的汽轮机,先求出各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蒸汽饱和温度的平均值,再折算成平均排汽压力所对应的真空值。 对于闭式循环水系统,统计期凝汽器真空度的平均值不低于92。 对于开式循环水系统,统计期凝汽器真空度的平均值不低于94。 循环水供热机组仅考核非供热期,背压机组不考核。62412真空系统严密性。真空系统严密性是指真空系统的严密程度,以真空下降速度表示。试验时,负荷稳定在80以上,在停止抽气设备的条件下,试验时间为6min8min,取后5min的真空下降速度的平均值(Parain)。真空系统严密性至少每月测试一次,以测试报告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作为监督依据。 对于湿冷机组,100MW及以下机组的真空下降速度不高于400Pamin,100MW以上机组的真空下降速度不高于270Pamin;对于空冷机组,300MW及以下机组的真空下降速度不高于130Pamira 300MW以上机组的真空下降速度不高于100Pamin背压机组不考核,循环水供热机组仅考核非供热期。62413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循环水出口温度之差()。对于具有多压凝汽器的汽轮机,应分别计算各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端差以统计报表或测试的数据作为监督依据。 凝汽器端差可以根据循环水温度制定不同的考核值: a)当循环水入口温度小于或等于14(2时,端差不大于9。C; b)当循环水入口温度大于14(2并小于30(2时,端差不大于7: c)当循环水入口温度大于或等于30。C时,端差不大于5。C; d)背压机组不考核,循环水供热机组仅考核非供热期。62414凝结水过冷度。凝结水过冷度是指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热井水温度之差()。凝结水过冷度以统计报表或测试的数据作为监督依据。 统计期平均值不大于2。62415湿式冷却水塔的冷却幅高。湿式冷却水塔的冷却幅高是指冷却水塔出口水温度与大气湿球温度的差值()。湿式冷却水塔的冷却幅高应每月测量一次,以测试报告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作为监督依据。 在冷却塔热负荷大于90的额定负荷、气象条件正常时,夏季测试的冷却水塔出口水温度不高于大气湿球温度7。C。62416疏放水阀门漏泄率。疏放水阀门漏泄率是指内漏和外漏的阀门数量占全部疏放水阀门数量的百分数。对各疏放水阀门至少每月检查一次,以检查报告作为监督依据。 疏放水阀门漏泄率不大于3。62417汽轮机通流部分内效率。汽轮机通流部分内效率是指通流部分的实际焓降与等熵焓降之比。 对排汽为过热蒸汽的高压缸通流部分内效率和中压缸通流部分内效率每月测试一次,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测试报告数据作为监督依据。625节电指标:6251 辅助设备单耗。辅助设备单耗是指每生产单位质量的工质或输送单位质量的工质消耗的电量。辅助设备主要包括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一次风机排粉机、送风机、引风机、磨煤机、除尘器、脱硫设备、输煤系统、制水系统、除灰系统等。对6000V及以上的辅助设备应每月统计一次单耗。6252辅助设备耗电率。辅助设备耗电率是指辅助设备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对6000V以上的辅助设备应每月统计一次耗电率。6253非生产耗电量。非生产耗电量是指电厂非生产所消耗的电量。每月应对非生产消耗的电量以及收费的电量进行统计。626节水指标:6261 化学自用水率。化学自用水率是指化学制水车间消耗的水量占化学制水车间取用水量的百分比。以统计报表作为监督依据。 地下取水:统计期化学自用水率不高于6。 江、河、湖取水:统计期化学自用水率不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