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教学过程: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1、齐读第4自然段。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以下图示:80万年前7000年前50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蓝田人活动学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3、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教师指导,重点注意相关数字)3、默读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分组齐读1至3自然段。四、歌颂黄河,感受伟大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2、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