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广东粤北钢铁联合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广东粤北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9年9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4环境质量状况18评价适用标准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9环境影响分析30建设项目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4结论与建议35附录40专题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4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邓昌贵联系人朱秀娟通讯地址广东省英德市桥头镇五石熊屋村联系电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广东省英德市桥头镇五石熊屋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442电力供应占地面积(平方米)2000绿化面积(平方米)20总投资(万元)2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已于2012年投产工程内容及规模1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前身为英德市英东钢铁厂(以下简称“粤北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1年搬迁至英德市桥头镇熊屋村(中心地理坐标北纬24.259012,东经113.733569,地理位置见图1.1-1),完成异地改造工程,厂区现占地面积约为539.9亩。2003年英德市英东钢铁厂更名为英德市英东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经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将英德市英东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让给英德市新英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包括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2年英德市新英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2003年英德市英东钢铁厂更名为英德市英东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经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将英德市英东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让给英德市新英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包括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2年英德市新英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截止至2019年6月底,粤北公司现有产能规模包括年产钢材60万吨轧钢生产线1条和年产钢材50万吨炼钢生产线1条。随着粤北公司产能提升和生产线更新换代的用电需求,优化厂区配电网结构,提高厂区供电可靠性,粤北公司自建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根据清远市110kV电网地理接线示意见图,本工程变电站系统名称为110kV闽东变电站。本工程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2 工程进展及环评工作过程本工程前期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2018年6月23日,英德市环境保护局对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公司3套50吨电弧炉未批先建,需要配套建设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其中两座电弧炉投入生产、一座电弧炉停产改造。英德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6月25日对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出具英德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英环罚告字201843号)。并于2018年6月25日和7月30日分别出具英德市环境保护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英环责改字201863号)和英德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英环罚201830号)。建设单位已于2018年8月2日依法缴纳全部罚款并停止一切违法建设和生产活动。2018年7月,广东省发改委发电关于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监管严禁新增产能工作的通知(粤发改发电201826号),要求各市政府自查自纠,对于自查发现的新增产能项目,必须立即停止建设和供电,拆除新增产能的冶炼设备和设施,在完成查处工作后,相关部门应主动协助企业补办、完善相关手续,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发生。依据关于加强“未批先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8号)的要求,依法需申请排污许可证的“未批先建”建设项目,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环评报批手续。为此,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委托江苏苏辰勘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开展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对象为已于2012年建成投运的粤北公司110kV闽东变电站工程,变电站主变规模为263MVA。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在充分了解项目及其环境背景的情况下,结合变电站的环境调查与实测,反应其目前的环境保护情况,重点找出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为鼓励类项目。我公司于2019年6月对本工程周围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期间由粤北公司委托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进行了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的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之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与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的项目特征及实际情况,进行了环境影响预测及回顾评价,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项目周围环境的措施。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审批。3 评价依据3.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并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2018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并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并施行)。3.2 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修改,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发布);(3)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发布);(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2016年11月24日发布);(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8号修改,2011年1月8日起施行)。3.3 部门规章(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修改,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8号,1997年03月25日起施行);(3)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7日发布);(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发布);(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3.4 地方法规(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修改,2018年11月29日发布并施行);(2)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府200516号,2005年2月18日发布);(3)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通知(粤府200635号,2006年4月4日发布);(4)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1114号,2011年2月14日发布);(5)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粤环201651号,2016年9月22日发布);(6)清远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7)关于清远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粤府函1998 432号);(8)关于确定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函(清环函2011 317号)。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3.6 行业规范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3.7 评价标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8 评价等级(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本工程110kV闽东变电站为户外常规布置,因此,本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本工程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区和4a类区,工程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此,本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不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中定义的特殊生态敏感区(导则中特殊敏感区指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导则中重要生态敏感区指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且工程占地面积小于2km2,长度小于50km,考虑到本工程变电站占地面积及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占评价范围内土地及生物量的比例很小,运行期仅有少量“三废”污染物排放等特点,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仅做生态影响分析。3.9 评价范围(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2)噪声变电站:站界外200m范围内。(3)生态环境变电站: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内。项目范围熊屋村电磁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图 1 110kV变电站评价范围图4 工程概况本工程组成及评价工作范围见表 1。表 1 项目规模及环评工作范围项目组成建设规模及内容评价工作范围界定110kV闽东变电站变电站本期主变规模为263MVA,每台主变配置40Mvar的谐波补偿装置;配置110kV出线,(月亮湾闽东110kV单回线路,线路长8.5km)变电站围墙内面积为3300m2。属于本次评价范围4.1 110kV闽东变电站工程概况4.1.1 站址概况粤北公司位于英德市桥头镇熊屋村,厂区东面为草地及小山体,厂区南面紧邻S347省道,厂区西面约30米为滃江(三类水河段),厂区北面为农田及林草地。距离厂区最近的居民区为熊屋村。本工程变电站四至图见图 2,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熊屋村粤北公司变电站图 2 110kV变电站四至图4.1.2 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座110kV闽东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263MVA,无功补偿采用35kV侧SVC装置进行补偿。4.1.3 总平面布置110kV闽东变电站为户外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内面积为0.33hm2。站区占地为规则的长方形,站区围墙长65m, 宽51m。本站采用常规电气设备,配电装置布置紧凑,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敞开式普通中型双列布置型式,布置在站区西侧;2台主变压器露天布置在站区中部偏东、110kV配电装置场地的东侧,南北向排列,自北向南依次为#1主变、#2主变;主控室位于站区西侧,靠近西侧围墙,呈南北向;消防水池及事故油池位于站区南侧;警传室设置在站区东南角,紧靠进站道路,进站道路宽4m,与站外道路相连。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区主变压器 图 3 110kV变电站已建工程情况4.1.4 站区给排水(1)供水站区供水由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厂区给水系统提供。(2)排水站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站区雨水排至地面排水明沟或雨水井,经厂区雨水管网排入厂区外市政雨水系统。站内设3名值守人员,不设置员工厕所,值守人员在粤北公司如厕,站内无生活污水排放。4.1.5 事故油池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时有可能引起变压器油泄漏。为防止变压器油泄漏至外环境,110kV粤北变电站设有地下事故油池,容积约为30m3,能够满足相应标准设计要求。变压器下设置储油坑并铺设卵石层,并通过事故排油管与事故油池相连。在事故发生并失控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储油坑内铺设的卵石层(卵石层可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事故油池,事故油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不外排。工程建成投运至今未发生事故油泄漏事故。4.1.6 变电站现有环保措施(1)电磁环境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内无村庄、学校、医院、宿舍楼、办公区等敏感建筑物。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进行了合理布局,保证了导体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设置了防雷接地保护装置。变电站合理选择了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距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从而保证了地面工频电场水平符合标准。(2)噪声变电站采用了低噪声、低能耗的主变和通风、排风设备,从源头控制声源强度。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远离各侧围墙,增加了声源衰减的距离,有效减少了主变压器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上根据功能区划合理布置;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站内可绿化区域也已采用人工绿化,有效控制了噪声传播。(3)水环境变电站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建筑物顶部及场地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统一收集后,经厂区雨水管网排入厂区外市政雨水系统。变电站内设3名值守人员,不设置员工厕所,值守人员在粤北公司如厕,变电站内无生活污水排放。(4)固体废物站内设有垃圾桶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外运,统一处理。(5)事故变压器油处置设施变电站在站内设有事故油池,容积约为30m3。工程建成投运至今未发生事故油泄漏事故。(6)生态保护措施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为3300m2,绿化面积为1600m2,绿化率48.5%。变电站内进行了绿化和植被恢复,且绿化效果良好。110kV闽东变电站现有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及设施情况见图 4。站外植被恢复站内绿化图 4 110kV变电站现有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及设施情况4.1.7 变电站现有环保措施效果评价根据现场踏勘,已建成的110kV闽东变电站已针对工程特点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合理的总平面布置,选取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站内可绿化区域已采用人工绿化,设置事故油池预防变压器油泄漏事故等。本工程运行至今未收到与之相关的环保投诉。4.1.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2。表 2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占地面积m233002站区围墙长度m5003总建筑面积m233004绿地面积m216005绿化率%48.57总投资万元20004.2 现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本工程已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前期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4.3 工程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为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相符性分析本工程所在区域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以优化空间布局为突破口,分类指导、分区控制,将广东省划分为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于集约利用区,工程建设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的规划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均是相符的。4.4 环保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0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0%。工程环保投资具体如表 3所示。表 3 工程环保投资及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投资估算(万元)一工程环保投资20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散体材料、临时堆土的覆盖、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等)32变电站绿化83事故油池34集油坑及卵石6二工程总投资2000三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4.5 工程建设计划广东粤北联合钢铁有限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建成投产。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已于2012年建成,根据前面章节分析可知,针对项目工频电场、磁场、噪声、废水、固体废物、事故变压器油处置及生态影响等方面,已针对工程特点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合理的总平面布置,选取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站内可绿化区域已采用人工绿化,设置事故油池预防变压器油泄漏事故等。本工程运行至今未收到与之相关的环保投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 自然环境简况1.1 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清远市英德市,变电站所在区域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势较高。本工程110kV闽东变电站站内地貌见图5。 图 5 110kV闽东变电站站内地貌1.2 地质110kV闽东变电站位于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熊屋村厂区西南角,地质构造相对稳定,适建设变电站。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3 水文110kV闽东变电站北侧约350m为滃江,根据广东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 29号),为综合用水功能,水质类别功能区划为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1.4 气象英德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0.12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丰水年最多达2657.2毫米(1975年),枯水年最少为1399.9毫米(1963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近1倍。一年中雨量多集中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占全年的83.0%。1.5 植被经现场踏勘,110kV闽东变电站内现有植被主要为人工草皮,站外植被主要为自然生长的杂草、亚热带常绿灌丛及树木等自然植被。工程所在区域及周围环境植被覆盖情况见图 6。 图 6 110kV变电站内外植被现状2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殊敏感区域,无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亦无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声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噪声敏感点为距离项目南面200m内的熊屋村居民。110kV闽东变电站北侧为粤北公司炼钢车间材料堆放区,变电站周围环境状况见图 7。图 7 本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图3 环境功能区划3.1 环境空气根据清远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关于确定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函(清环函2011317号),本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属于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中的二级标准。3.2 声环境粤北公司位于英德市清远华侨工业园范围内,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周边用地以工业企业为主,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3.3 水环境本项目位于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熊屋村,周边水体主要为滃江,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滃江(翁源河口至大镇水口)水质目标为类,滃江(大镇水口至英德市东岸咀)水质目标为类,滃江水体功能为综合用水。项目附近无其他水体。变电站内设3名值守人员,不设置员工厕所,值守人员在粤北公司如厕,变电站内无生活污水排放。粤北公司生活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处理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条件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变电站北侧约350m为滃江,根据广东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 29号),滃江(翁源河口至大镇水口)为综合用水功能,水质类别功能区划为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具体环境功能区划参见表 4。表 4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号项目类别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二类区2声环境功能区划3类区3水环境功能区划类区4是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否71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关于确认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函(清环函2011317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及2018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1)空气质量达标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6.2.1.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本次评价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引用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8年112月清远市各县(市、区)空气、水环境质量状况发布的内容可知:2018年英德市除细颗粒物超标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由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表6 2018年英德市大气环境现状 单位:g/m3所在区域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g/m3)标准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英德市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86030.00 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244060.00 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17072.86 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635102.86超标CO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7040004.25 达标O390百分位数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14216088.75 达标空气质量不达标区规划:根据英德市区空气质量达标方案(2019-2021年)(征求意见稿),英德市近期采取调整优化能源及产业结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生活服务业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露天焚烧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后,2020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年平均浓度值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争取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年度优良率回升至95%以上;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本项目所在区域不达标指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预期可达到小于33ug/m3的要求,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要求。2 水环境质量现状变电站内设3名值守人员,不设置员工厕所,值守人员在粤北公司如厕,变电站内无生活污水排放。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处理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条件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变电站北侧约350m为滃江,根据广东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 29号),滃江为综合用水功能,水质类别功能区划为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为评价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建设单位粤北公司委托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有限公司对滃江采样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于2018年08月16日至2018年08月18日对滃江进行采样监测,每天监测一次,共监测三天。地表水监测布点见表 5,监测布点图见图 8。表 5 地表水监测布点一览表监测断面/点位标号所属水体监测点位置W1滃江项目排污口上游500mW2项目排污口排污口处W3项目排污口下游500mW4项目排污口下游3000mW5滃江类水和类水的交界处图 8 地表水监测布点图由监测结果可见,全部 W1-W4 监测断面的各项水质指标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W5 监测断面的各项水质指标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其中铜、铅、镉等 3 项指标在所有断面均未检出。 项目排污口上游 500m(W1 断面)、项目排污口下游 500m(W3 断面)、项目排污口下游 3000m(W4 断面)标准指数超过 0.9 的指标只有 DO 一项,其标准指数最高分别为 0.915、0.993、0.996;项目排污口处(W2 断面)水质监测值中标准指数达到 0.90 以上的指标只有 COD 一项,其标准指数最高为 0.95。 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区域周边滃江水体目前的环境质量满足相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表 6 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pH为无量纲;水温:。)检测点位统计项目水温pH 值DOSSCOD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石油类铜锌铅六价铬镉铁W18 月 16 日27.96.485.262182.60.1560.170.380.030.05L0.110.01L0.0040.001L0.148 月 17 日28.16.495.242282.40.1530.160.420.040.05L0.150.01L0.0050.001L0.138 月 18 日28.06.515.282192.80.1570.160.450.030.05L0.120.01L0.0050.001L0.13平均值28.06.495.262182.60.1550.160.420.030.05L0.130.01L0.0050.001L0.13标准限值-695-204.01.00.21.00.051.01.00.050.050.0050.3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W28 月 16 日28.36.655.4646183.70.4350.150.950.050.05L0.530.01L0.0100.001L0.178 月 17 日28.46.615.4345193.60.4310.170.910.040.05L0.510.01L0.0080.001L0.188 月 18 日28.56.705.4448173.90.4290.130.980.050.05L0.490.01L0.0090.001L0.18平均值28.46.655.4446183.70.4320.150.950.050.05L0.510.01L0.0090.001L0.18标准限值-695-2041.00.21.00.051.01.00.050.050.0050.3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W38 月 16 日28.26.805.0218163.20.1350.110.630.020.05L0.220.01L0.0060.001L0.158 月 17 日28.16.815.0617153.10.1310.100.640.020.05L0.230.01L0.0070.001L0.188 月 18 日28.06.795.0418163.50.1290.090.600.010.05L0.240.01L0.0080.001L0.16平均值28.16.805.0418163.30.1320.100.620.020.05L0.230.01L0.0070.001L0.16标准限值-695-2041.00.21.00.051.01.00.050.050.0050.3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W48 月 16 日27.87.005.0616123.10.1080.120.580.030.05L0.300.01L0.0080.001L0.108 月 17 日28.07.015.0415113.00.1120.100.570.030.05L0.310.01L0.0080.001L0.098 月 18 日27.97.025.0117133.40.1100.120.560.040.05L0.290.01L0.0070.001L0.09平均值27.97.015.0416123.20.1100.110.570.030.05L0.300.01L0.0080.001L0.09标准限值-695-2041.00.21.00.051.01.00.050.050.0050.3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W58 月 16 日28.47.126.3214102.90.1420.090.510.050.05L0.190.01L0.0080.001L0.138 月 17 日28.67.156.361392.80.1450.100.480.040.05L0.200.01L0.0060.001L0.128 月 18 日28.17.166.341482.80.1480.090.490.040.05L0.210.01L0.0070.001L0.11平均值28.47.146.341492.80.1450.090.490.040.05L0.200.01L0.0070.001L0.12标准限值-696-1530.50.11.00.051.01.00.010.050.0050.3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表 7 各监测点标准指数一览表(ND为低于检测下限,计算占标率时用检测限的一半值折算)断面pH 值DOCOD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石油类铜锌铅六价铬镉铁W10.520.9150.450.70.1570.850.450.800.0250.150.10.100.10.47W20.390.8450.9510.4350.750.981.00.0250.530.10.200.10.60W30.210.9930.800.90.1350.550.640.400.0250.240.10.160.10.60W40.010.9960.650.90.1120.600.580.800.0250.300.10.160.10.33W50.080.8200.6710.2961.00.511.00.0250.210.10.160.10.43 *注:ND为低于检测下限,计算占标率时用检测限的一半值折算。3 声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由于本工程110kV闽东变电站位于粤北公司厂区内,其厂界噪声应以整个粤北公司厂区的厂界来界定,故本次评价对粤北公司四周厂界分别进行布点监测,监测点位位于厂界外1m处,具体监测布点见表 8,监测布点图见图 9。表 8 本工程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表标号监测点位监测点性质功能区N1本项目位置范围北边界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N2本项目位置范围东边界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N3本项目位置范围南边界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N4本项目位置范围西南边界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N5本项目位置范围西边界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N6本项目位置中心厂界噪声监控点3类区图 9 本工程厂界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示意图(2)监测时间、监测单位及监测气象条件监测时间:2018年10月26日27日进行噪声监测,连续测定两天,监测时段分昼夜间两个时段进行,每天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各监测1次。(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 9。表 9 噪声(Leq)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位所属声功能区监测时段噪声监测值(dB(A))标准值(dB(A))达标情况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N13类昼间58.658.358.4565达标夜间47.847.647.7055达标N23类昼间58.758.658.6565达标夜间48.348.248.2555达标N33类昼间58.858.758.7565达标夜间48.248.048.1055达标N43类昼间59.259.159.1565达标夜间48.047.947.9555达标N53类昼间58.958.858.8565达标夜间48.248.148.1555达标N63类昼间58.858.758.7565达标夜间47.847.647.7055达标根据上述监测结果,本项目边界及周边环境敏感点处的环境噪声测量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的要求。4 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1)工频电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110kV闽东变电站四周厂界外工频电场强度为2.4V/m57.7V/m,变电站衰减断面的工频电场强度为2.7V/m3.7V/m,送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3.0V/m464.5V/m;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要求,而且变电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的监测值随测点与厂界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工频磁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110kV闽东变电站四周厂界外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23T0.482T,变电站衰减断面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76T0.215T,送电线路外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47T0.510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0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而且变电站衰减断面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监测值随测点与厂界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本工程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及布点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及仪器、监测结果等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水环境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4、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表 10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标准项目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频率为50Hz时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场频率为50Hz时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T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1、噪声运行期粤北公司东、南、西侧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2、水环境变电站内设3名值守人员,不设置员工厕所,值守人员在粤北公司如厕,变电站内无生活污水排放。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处理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条件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总量控制指标无具体要求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主要污染工序:1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在输送电能时,采用高压(110kV及以上)输送可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由于高压电能不能直接提供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必须进行逐级降压。本工程通过110kV输电线路将电能接入110kV变电站,通过站内的110kV配电装置,经110k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