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宋代七夕词【内容摘要】七夕神话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广泛而久远,以此为题材的诗词不胜枚举。七夕文学一直是文学史上吟咏不衰的主题之一。降至宋代,有关七夕的作品更加繁荣,内容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展现了七夕节的民俗风尚,也体现出宋代文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同时又对七夕故事加入了理学思考。在艺术特色上,宋代七夕词具有温纯的女性美,清婉隽秀;而且词人多融入想象、虚实结合,使之富有浪漫色彩;抒情深婉含蓄,善以景衬情,达到了请进交融的艺术效果。宋代七夕词不断变换视角,开拓意境,从而推陈出新,汇成宋代七夕文学独特的景观。【关键词】 宋代 七夕词 内容 艺术特色【正文】 中华传统源远流长,而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文化成为其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节序词这意味宋词的一枝,凭借七彩斑斓的节物风情,独特的审美观照,向后世展示了一副绚丽的世态风情画卷,真实的再现了宋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丰富深邃的时代人文精神。而七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其附缀的神话传说、节日风俗营造了缠绵而浪漫的节日气氛。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并且留下许多佳作。本文拟对宋代七夕词作简要论述。 七夕这个美丽的节日,始终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日是七夕节。这个传统节日又称女儿节、乞巧节等。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无数版本,而流传最广的便是下面这个:天帝的女儿织女下凡到了人间,与牛郎相爱成亲,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后被王母不容,棒打鸳鸯,捉走了织女,女郎乘牛追赶,却被无情的王母拔簪划河,永与织女相隔。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织女进行顽抗抗争,王母无奈,只好答应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使鹊为桥”与牛郎相会。七夕传说进入文学领域,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 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汉代古诗十九首形容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句中已融入了民俗与世情交织的诗情画意。汉魏六朝,诗人已利用传说与七夕民俗素材,进行选取视角、融合霉素等技法的变换。时至唐代,七夕诗歌创作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成为宋代七夕文学继承的典范和创新的基点。将至宋代,宋词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标志,为诗人开拓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七夕文学又获得了宋代诗人的感应,有了长足发展的支点;七夕传说不仅是宋代民间讲唱文学阐释、表现、搬演的对象,更成为词人们重评拓展、借题发挥、自抒胸怀的载体。宋代词人在主题取意、视角变换、意蕴挖掘等多层面做了开拓努力。汇集成宋代更繁荣、更壮观的七夕文学现象。一,宋代七夕词的继承与发展 牛女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吟咏牛女的七夕诗在宋之前的辉煌成就,因此,宋代词人对牛女想回故事的认识应如李彭七夕诗中所云:“儿时闻天孙,今夕聘河鼓”自小便听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以七夕词人经常承袭前人情调,继续以爱情为主题。如北宋伤心词人晏几道为牛女短暂的相会道出了诗意的哀怨:“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鹧鸪天),以月之未圆比喻有情人不能长相聚首,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同情。张先的菩萨蛮:“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匹鸟少孤飞,断沙犹并栖”。同情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不及人间普通男女。诸如这些词都继承了前代的主题。但可贵的是,宋代词人在传承上亦能创新。(一)主题取意更为广阔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一种新的主流形式,对七夕文学进行了延展深化。宋代写七夕题材的词人极多,即有末流词客,也有文坛领袖。主体立意不再拘泥于前代仅对牛女爱情进行关注,或仅以同情为基调。宋代七夕词主题取意更为广阔,较多生活化、世俗化方面的内容。苏轼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这首词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送别情调,为咏朋友情谊,不但摆脱了儿女言情的旧套,届神话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飘逸超旷。 秦观鹊桥仙更是立意翻新,别开新径,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七夕诗词中的名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摆脱了哀怨同情的笔调,借七夕故事表现了一个新的境界高远的爱情观念,拔高七夕格调,认为真正的的爱情是真挚的、坚贞不渝的感情,而非在于朝朝暮暮的聚首欢娱。陈德武在玉蝴蝶中亦云:“但心坚,天长地久,何意在云雨朝暮。”又有苏轼菩萨蛮:“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这些词把耳鬓厮磨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提高了词体品格。 (二)融入时代意义 宋帝国军力孱弱,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整个王朝始终处于内忧外患的困扰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深沉的忧患意识弥漫着整个宋代文学,爱国主义诗词不断涌现,七夕题材的关注点也不只是那种惯性的悲哀和欢庆,而是更多得融入时代现实意义;创作指向也非常明确,即结合现实和反映人民的心声。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这首词写个人在七夕的感受,把自己与丈夫身处异地,远隔千里的别恨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的编织在一起,而这种情绪与当时广大人民丧乱流离的普遍情绪联系在一起。“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也折射出时代衰微、飘摇的风云气息。又如辛弃疾绿丫头(七夕):“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占秋初,桂花散采,向久夜,银汉无声。凤驾催云,维帷卷月,冷冷一水会双星。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这首词借七夕相会诉说现实的无奈。常年飘零,报国无门,内心充满感慨。在宋代之前,七夕题材的诗词多就男女主角被迫分离、一年一会的背景赋予牛郎织女愁苦无边的主题内涵,。宋代词人则采取同中取异的写法,诗歌情感内涵、主题更加丰富。虽是旧题材,但却是传承中的发展。二 宋代七夕词的内容 (一) 展现节日风俗及欢乐气氛宋代是一个非常注重节庆的朝代,就内容而言,宋代七夕词首先并将目光投注于七夕节的民俗活动,展现了乞巧的场景和情态。妇女向织女乞求赐巧,于月下彩线穿针以斗巧,官蛛丝结网以卜巧。诸如此种,构成传统的七夕民俗活动。梦梁录卷四云:“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从中可见宋人对这一节日的重视。七夕词中关于节庆场面的描写可谓大观。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 七夕)。词的下阙着重写民间的七夕活动。在古代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词中“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的“运巧思”落笔便更体会到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ML理论代码生成制度
- 商业保险产品创新规定
- 工艺流程控制方案
- 家庭教育经典案例解析汇编
- 人体器官移植操作细则
- 传统节日燃放烟花规范
- 初中走班制选课管理经验分享
- 蚂蚁如何影响植物生长
- 分析初高中生运动锻炼习惯
- 心理学在公共传媒中的应用
- 卸硫酸泵机械密封改造毕业设计
- 福建省长泰一中解析重点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模拟卷(十)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商场能源审计报告
-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食堂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及流程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课件 第三章 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包含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市质检】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含答案)
- 四川蜀道铁路运营管理集团行测笔试题库
- JB T 5496-2015 振动筛制造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