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练习题 单项选择 1 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切规律的科学B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 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切规律的科学B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B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相统一的观点D质变和量变相统一的观点 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B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相统一的观点D质变和量变相统一的观点 3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 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 亦古之天下 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3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 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 亦古之天下 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6 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 的这句话体现了 A折衷主义思想B诡辩论思想C二元论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6 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 的这句话体现了 A折衷主义思想B诡辩论思想C二元论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7 一切以条件 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7 一切以条件 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8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 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 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8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 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 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9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B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C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点 9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B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C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D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点 10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10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11 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特殊矛盾C普遍矛盾D矛盾双方的既统一又斗争 11 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特殊矛盾C普遍矛盾D矛盾双方的既统一又斗争 12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外因和内因的对立统一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12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外因和内因的对立统一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13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 A任何矛盾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13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 A任何矛盾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14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4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5 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5 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6 我国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6 我国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 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A主要矛盾B特殊矛盾C矛盾的特殊方面D矛盾的主要方面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 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A主要矛盾B特殊矛盾C矛盾的特殊方面D矛盾的主要方面 18 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18 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A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1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 这就是 A领导带头 以身作则的工作方法B依靠群众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工作方法C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D围绕中心 兼顾其他 抓住重点 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1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 这就是 A领导带头 以身作则的工作方法B依靠群众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工作方法C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D围绕中心 兼顾其他 抓住重点 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20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20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21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种工作方法的根据是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C矛盾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21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种工作方法的根据是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C矛盾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22 不是冤家不聚头 说明了 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B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2 不是冤家不聚头 说明了 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B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3 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是指 A质变事物也变B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C质和事物的存在是无关的D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 23 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是指 A质变事物也变B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C质和事物的存在是无关的D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 24 认识事物的起点是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的度D规律性 24 认识事物的起点是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的度D规律性 25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 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25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 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26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然后逐步扩展 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系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质 量 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26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然后逐步扩展 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系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质 量 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27 激变论的观点是 A只承认量变 否认质变的观点B只承认质变 否认量变的观点C坚持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27 激变论的观点是 A只承认量变 否认质变的观点B只承认质变 否认量变的观点C坚持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28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这是 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8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这是 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抛弃B继承C扬弃D循环 29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抛弃B继承C扬弃D循环 30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 A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 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C组成事物的要素及其结合方式的一对范畴A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 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30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 A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 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C组成事物的要素及其结合方式的一对范畴 31 在自然界中 既没有原因 也没有结果 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D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31 在自然界中 既没有原因 也没有结果 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D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32 由于机遇使科学获得新成果 这是 A纯粹偶然的巧合B纯粹必然性C偶然中的必然D命该如此 32 由于机遇使科学获得新成果 这是 A纯粹偶然的巧合B纯粹必然性C偶然中的必然D命该如此 33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 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33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 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34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 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4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 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5 鲁迅在评价 三国演义 时说 至于写人 亦颇有失 以至于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涵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35 鲁迅在评价 三国演义 时说 至于写人 亦颇有失 以至于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涵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36 实际工作中的 一刀切 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36 实际工作中的 一刀切 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多项选择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A历史规律的科学B普遍联系的科学C永恒发展的科学D物质第一性的学说E实践第一性的学说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A历史规律的科学B普遍联系的科学C永恒发展的科学D物质第一性的学说E实践第一性的学说 2 在科学上 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 地球上的核反应 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的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 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 2 在科学上 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 地球上的核反应 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的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 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 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 还是彼此孤立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的 还是凝固不变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还是不可以认识的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 还是彼此孤立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的 还是凝固不变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还是不可以认识的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矛盾无处不在B事物就是矛盾C矛盾无时不有D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E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4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矛盾无处不在B事物就是矛盾C矛盾无时不有D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E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5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A科学地深入认识事物的基础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D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本质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5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A科学地深入认识事物的基础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D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本质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6 下列现象属于突破事物存在度的有 A积劳成疾B乐极生悲C水滴石穿D言多语失E苦尽甘来 6 下列现象属于突破事物存在度的有 A积劳成疾B乐极生悲C水滴石穿D言多语失E苦尽甘来 7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的有 A浅红色变为深红色B水温从10 C到90 CC铁原子被氧化为氧化铁原子D公有制代替私有制E由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 7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的有 A浅红色变为深红色B水温从10 C到90 CC铁原子被氧化为氧化铁原子D公有制代替私有制E由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 8 辩证否定是 A事物的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事物的外在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E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8 辩证否定是 A事物的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事物的外在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E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9 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加以割裂会导致 A激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均衡论E循环论 9 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加以割裂会导致 A激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均衡论E循环论 10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的正确方针 在于它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是 A全盘否定B全盘肯定C否定之中有肯定D批判和继承的分离E肯定之中有否定 10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的正确方针 在于它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是 A全盘否定B全盘肯定C否定之中有肯定D批判和继承的分离E肯定之中有否定 11 直线论会导致 A拔苗助长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D墨守成规E急躁冒进 11 直线论会导致 A拔苗助长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D墨守成规E急躁冒进 12 全盘西化 的观点是 A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对资本主义制度绝对肯定的观点D对社会主义制度绝对否定的观点E对资本主义制度采取 扬弃 的态度 12 全盘西化 的观点是 A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对资本主义制度绝对肯定的观点D对社会主义制度绝对否定的观点E对资本主义制度采取 扬弃 的态度 13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除此之外 都是鬼话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 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 片面的C它否认了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D它犯了直线论的错误E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除此之外 都是鬼话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 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 片面的C它否认了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D它犯了直线论的错误E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4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的意义在于 A它是反对 循环论 和 直线论 的理论依据B它是反对 左 右 倾机会主义的理论武器C它帮助人们树立为科学理想而奋斗的必胜信心D它为四化建设指出了具体的方案E它帮助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4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的意义在于 A它是反对 循环论 和 直线论 的理论依据B它是反对 左 右 倾机会主义的理论武器C它帮助人们树立为科学理想而奋斗的必胜信心D它为四化建设指出了具体的方案E它帮助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5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 A电闪雷鸣B水涨船高C月晕而风D白天过后是黑夜E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5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 A电闪雷鸣B水涨船高C月晕而风D白天过后是黑夜E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6 阿尔卑斯山脉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上的松树 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 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础 并使山泉枯竭 水土流失 从哲学上分析 主要是 A忽视了因果联系链条的复杂性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E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16 阿尔卑斯山脉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上的松树 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 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础 并使山泉枯竭 水土流失 从哲学上分析 主要是 A忽视了因果联系链条的复杂性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E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17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 其错误在于 A肯定了必然性B肯定了偶然性C夸大了偶然性D是决定论E是非决定论 17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 其错误在于 A肯定了必然性B肯定了偶然性C夸大了偶然性D是决定论E是非决定论 18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必然性 A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B要自由就要守纪律C既见闪电 必闻雷声D没有耕耘 就没有收获E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 18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必然性 A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B要自由就要守纪律C既见闪电 必闻雷声D没有耕耘 就没有收获E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 19 农民播种时要估计种籽的发芽率 从可能性范畴来看 这是 A区分可能性的程度B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C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D区分现实可能性与非现实可能性E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19 农民播种时要估计种籽的发芽率 从可能性范畴来看 这是 A区分可能性的程度B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C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D区分现实可能性与非现实可能性E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20 下列哪些说法是属于可能性的 A逼公鸡下蛋B水中捞月C水滴石穿D石头变小鸡E大海捞针 20 下列哪些说法是属于可能性的 A逼公鸡下蛋B水中捞月C水滴石穿D石头变小鸡E大海捞针 21 在一切工作中都不要 耍花架子 这就告诉我们在内容与形式关系上 A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B不要搞任何形式C要摆脱一切形式对工作的干扰D只要工作的内容E要反对形式主义 21 在一切工作中都不要 耍花架子 这就告诉我们在内容与形式关系上 A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B不要搞任何形式C要摆脱一切形式对工作的干扰D只要工作的内容E要反对形式主义 22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 会导致 A折衷主义B相对主义C形式主义D形式虚无主义E诡辩论 22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 会导致 A折衷主义B相对主义C形式主义D形式虚无主义E诡辩论 23 下列哪些说法揭露了事物的本质 A日出于东落于西B水往低处流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E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23 下列哪些说法揭露了事物的本质 A日出于东落于西B水往低处流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E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24 列宁说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是本质的 其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并不属于本质E现象中的真象是本质的 假象不是本质的 24 列宁说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是本质的 其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眩晕症治疗眩晕病因鉴别诊断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小学六年级逻辑思维训练题库
- 2025年计划生育学非药物避孕方式指导测验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综合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技能检测答案及解析
- 软件使用许可协议标准模版
- 2025年康复医学常见康复治疗方案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肾脏病学核心知识综合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科新药研发现况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 专卖店店长工作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 企业车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 J-STD-033D处理包装运输和使用湿度回流和过程敏感设备
- 诚实守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新村卫生室人员值班表
-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单病种质控查检表
- 物业管理项目服务报价表
- 2023年06月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