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27课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1(2013浙江文综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考点】20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格局【解析】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帝国主义战争”这一概括显然把“二战”这段历史排除了。缺少“二战”的20世纪当然是不完整的。错误B理由同上。错误C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都有涵盖,且概括词的表述比较中性客观。正确D没有体现“多极化”,对于20世纪最后10年没有概括进去。错误【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上述情况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答案】B2011年题组1(2011重庆文综2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解析】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答案】C 3(2011江苏单科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 B C D【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去来,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答案】A 2010年题组(备注:无)2009年题组1(2009海南单科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答案】B 2(2009广东文基35)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解析】当今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答案】D 3(2009年广东单科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解析】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答案】C 4(2009天津文综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解析】土地换和平是阿以谈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这一原则是在1991年10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阿以确定的。【答案】A 5(2009宁夏、辽宁文综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解析】欧盟的成立加速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答案】B 2008年题组1(2008北京文综22)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解析】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行径,虽然承认日本是侵略行为,但却不对日本采取任何制裁措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于1996年9月10日通过,此时苏联已解体,美苏争霸格局已结束;从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经联合国授权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来看,北约不可能维护欧洲和平,因此说A、C、D三项均不正确。根据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有权采取维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B 2007年题组1(2007广东单科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解析】随着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整个世界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朝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答案】A2(2007广东单科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项正确。【答案】C 3(2007上海历史B组14)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解析】联合国允许对发动侵略的伊拉克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答案】B4(2007江苏历史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解析】腐败、政变、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但恐怖主义则不同,2001年“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并未因为阿富汗等反恐战争而被消灭,反而有日益蔓延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答案】B 二、主观题1(2011重庆文综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朝鲜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缓和的重大意义的理解。根据三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结合当时国际的政治形势: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加以归纳。第二问首先概括首脑会晤的积极进展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其次重要意义可以从地区稳定: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以概括。【答案】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2011浙江文综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答案】(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8分)3(2009北京文综39)“(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