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课件_1_第1页
男性生殖系统课件_1_第2页
男性生殖系统课件_1_第3页
男性生殖系统课件_1_第4页
男性生殖系统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变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其次是睾丸肿瘤和精囊病变 1 前列腺 prostate 紧帖膀胱尿道开口下缘 呈栗子形 尖端向下 位于耻骨联合后 期后缘由直肠膀胱筋膜和直肠相分隔 下缘和支撑盆腔脏器的尿殖隔相贴 正常MRI表现 前列腺的大小与年龄有关30岁以下上下径平均为30mm 前后径23mm 左右径31mm 60 70岁上下径50mm 前后径43mm 左右径48mm 前列腺有腺体和非腺体组成 腺体组织周边带 中央带和移形带 非腺体组织纤维肌束和尿道 T1WI前列腺为均一的等信号 T2WI周边带呈高信号 中央带呈等信号 低于周边带 2 精囊腺 seminalvescles 位于膀胱后 前列腺的上缘 直肠腹侧 呈双侧对称性卵圆形结构 T1WI精囊腺为低 等信号 T2WI均匀的或蜂窝状的高信号 异常MRI表现 前列腺大小形态异常 前列腺信号异常 前列腺MRS异常 精囊大小形态异常 精囊信号异常 疾病诊断 良性前列腺增生 ProstaticHyperplasia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50岁以上的发病率近50 70 高于85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超过90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由于各种成分良性增生而呈明显的结节样肿大 即腺体组织和基质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 增生的前列腺由于所含腺体和肌纤维比例不同 前列腺可能大而软或小而硬 当增大的移行带压迫邻近的尿道和膀胱出口时 导致不同程度膀胱受阻 临床表现为尿频 尿急 夜尿及梗阻性排尿困难 严重时发生尿潴留 病因不十分清楚 可能于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MR表现前列腺增大 主要为中央叶腺体增大而呈球形或椭圆形 两侧对称 边缘光滑 其上界超出耻骨联合上方10mm为可疑 20 30mm确诊增大 增生结节在T1WI上呈均匀的略低信号 在T2WI上等信号 低信号或高信号 由于组织成分不同 可伴有点状更高信号 增生结节如以肌纤维成分为主则为低信号 如以腺体为主则为高信号 有时可见环形低信号带 假包膜 增生很明显时 可向上压迫膀胱 失状位可清楚显示增生的前列腺突入膀胱 并可显示膀胱出口及尿道受压的情况 由于增生结节血供丰富 增强扫描可出现不均匀强化 当发生囊变坏死时 不出现强化 前列腺癌 ProstaticCarcinoma 前列腺癌为来源于前列腺外区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50岁以上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国和日本等国家被认为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通过尸检发现 潜伏癌灶数与欧美相近 前列腺癌90 以上为腺癌 起源于腺泡及导管 最常见的部位是外周带的后半部 约70 前列腺癌从后叶腺泡发生后 在前列腺的外周带和中央带扩展蔓延 然后浸润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 以致引起尿道梗阻 病理 前列腺包膜是重要屏障 晚期癌组织可穿破包膜 并浸润精囊和膀胱底及两侧盆壁 转移 前列腺癌可沿直肠周围侵犯 一般不易穿透直肠膀胱筋膜侵犯 淋巴结转移首先是附近盆腔淋巴结 继续转移至髂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血行转移最常见是骨转移 常见部位依次为骨盆 腰椎 股骨 胸椎和肋骨 多数是成骨性转移 也可发生肺 肝 肾上腺等的血行转移 MRI表现前列腺不规则增大 T2WI周边带可见结节状低信号病灶 呈分叶状 精囊 膀胱精囊角不对称 T2WI出现低信号影 增强扫描由于前列腺癌血供不丰富 故强化不明显 前列腺癌侵犯精囊和膀胱时 表现为精囊增大和不对称 膀胱精囊三角不对称 双侧精囊在T2WI中为低信号 常代表精囊广泛浸润 盆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骨 肺等处远处转移 第四节女性生殖系统 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1 按MR检查常规卸下金属性物质 如手表 金属拉链 皮带等 2 有金属避孕环者 须取环后才能做盆腔检查 3 膀胱准备 非妊娠者 检查前使膀胱适度充盈 检查技术 一 MRI参数的选择1 切层方向及层厚 TRASAGTRA显示盆腔脏器的前后 左右比邻关系好 SAG显示上下及前后关系较清 对睾丸检查 以冠状面最佳 横断面次之 层厚5 10mm 2 序列SE FSET1WI清晰显示盆腔内结构的图像 T2WI对病灶敏感 二 MR增强扫描Gd DTPA 正常MRI表现 1 子宫 uterine 子宫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 前屈子宫紧帖膀胱后上缘 后屈子宫突入子宫直肠陷窝 子宫分子宫体和子宫颈两部分 子宫的MR表现决定于病人的年龄和激素状态 T1WI子宫体呈均匀一致的中等信号 T2WI可见2 3层不同的MR信号带 内膜 结合带 肌层 内膜居子宫中央 呈均匀高信号 其厚度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增殖期1 6mm 分泌期5 8mm 结合带呈明显明显低信号 肌层呈中等信号 2 卵巢 ovaries 卵巢位于子宫底部两侧后方的阔韧带的后下缘 育龄期妇女的卵巢体积相对较大 长径2 5 4cm 宽径1 5 3cm 绝经后体积较小 T1WI卵巢呈均匀低 中等信号 T2WI卵巢呈明显的高信号 疾病诊断 一 子宫平滑肌瘤 UterineLeiomyoma 子宫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 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病理好发于30 50岁 约占绝经前妇女的70 80 肌瘤常多发 大小不等 发生的部位以子宫体部最多见 可分为粘膜下 肌层内和浆膜下肌瘤 也可发生在宫颈部位 原因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病理上子宫肌瘤表现为一实体性的球形肿块 主要由旋涡状排列的的平滑肌细胞构成 并有不等量的胶原 细胞外基质和纤维组织 肿瘤外表有一层结缔组织束和纤维构成的假包膜 临床上产生明显症状的是粘膜下肌瘤 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 经期长且间隔短 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等 子宫肌瘤需手术治疗时 准确定位有助于选择术式 MRI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 能检出小至3mm的子宫肌瘤 也易于鉴别粘膜下 肌层内 浆膜下或宫颈部位的子宫肌瘤 MR表现 子宫体积增大 轮廓改变 可见表面光滑 边界清晰的肿块 位于子宫壁内 粘膜下或突出腹腔 T1WI为等信号 T2WI为明显低信号 若继发变性则表现不一 取决于变性的性质与范围 二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Carcinoma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病理上腺癌占绝大多数 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 好发年龄50 59岁 肿瘤最初位于子宫内膜 可发生溃疡和坏死 其后向外侵犯子宫肌 并可向下延伸侵犯宫颈 当肿瘤穿破浆膜后 能直接累及宫旁组织 膀胱和邻近肠管 淋巴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和腹膜直接侵犯均较少见 肿瘤分四期 1期肿瘤限于子宫体 2期肿瘤侵犯宫颈 3期肿瘤侵犯宫外 但范围限于真盆腔 4期肿瘤侵犯膀胱 肠管或发生远隔性转移 MR表现T1WI癌组织与内膜及肌层信号相同 不易发现 T2WI肿瘤较局限时 因其信号与内膜相近 也不易发现 子宫增大 肌层受侵 三 子宫颈癌 CervicalCarcinoma 在我国 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以45 55岁多见 子宫颈癌来源于被覆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 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早期的主要症状 晚期则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白带增多 肿瘤侵犯盆腔神经可引起剧烈疼痛 侵犯膀胱和直肠则发生血尿和便血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糜烂及菜花或结节状肿物 MR表现宫颈增大 可见不规则肿块 T1WI为等信号 T2WI为高信号 向周围浸润或盆腔转移 四 卵巢单纯囊肿 OvarianCyst 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病变 发生于任何生育年龄的妇女 MR表现卵巢区圆形或卵圆形 薄壁 光滑囊性肿物 长T1长T2信号 三 卵巢肿瘤性病变 粘液性囊腺瘤 MucinousCystadenoma 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 大多为单侧 MR表现1 卵巢区多囊性肿块 囊内出现分隔 壁薄而光滑 2 囊内MR信号与粘蛋白和粘多糖的含量有关 粘蛋白和粘多糖的含量少 水分含量多时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 粘蛋白和粘多糖的含量较多时 囊液在T1WI和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