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5-12-05 颁布
  • 1996-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MT T 420-1995 高水充填材料_第1页
MT T 420-1995 高水充填材料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4 2 01 9 9 5高水充填材料1 9 9 5 - 1 2 - 0 5批准1 9 9 6 - 0 3 -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批 准目 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14 产品分类15 技术要求16 试验方法27 检验规则38 包装与标志49 运输与贮存4MT/T4 2 01 9 9 5高水充填材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水充填材料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巷旁充填用高水充填材料, 用于煤矿其他工程的高水充填材料亦可参照使用。2 引用标准G B1 3 4 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 0m筛筛析法)G B3 3 5 0 . 1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胶砂搅拌机G B8 0 7 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 勃氏法)3 术语3 . 1 高水充填材料: 使用时水固比不小于2 . 0的水硬性充填材料称为高水充填材料。该材料含等量的甲、 乙两种组分, 两种组分分别加水形成单一组分浆体时, 数小时不凝结, 这两种浆体一旦混合, 便能快速凝结、 硬化。3 . 2 甲组分: 以铝酸钙、 硫铝酸钙或铁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 加入适量外加剂共同磨细制成的粉状物, 称为甲组分。3 . 3 乙组分: 以石膏、 石灰与若干种外加剂磨细制成的粉状物, 称为乙组分。3 . 4 单浆: 甲、 乙两种组分分别加水形成的单一组分浆体称为单浆。4 产品分类4 . 1 按使用时加水量不同, 高水充填材料可划分成水固比为3 . 0、2 . 5和2 . 0三种规格。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选用其他水固比。4 . 2 高水充填材料型号编制如下:例如:G 2 . 5, 表示水固比为2 . 5的高水充填材料。5 技术要求5 . 1 细度甲、 乙组分比表面积均不得小于3 0 0m2/k g。细度允许用水筛筛余量代替, 甲、 乙组分筛余均不得超过8%。5 . 2 抗压强度各种规格产品抗压强度均不得低于表1规定指标。1MT/T4 2 01 9 9 5表1龄期2h2 4h7d2 8d抗压强度MP a1 . 03 . 04 . 54 . 55 . 3 胶凝时间胶凝时间不得大于2 0m i n。5 . 4 单浆凝结时间甲、 乙组分单浆凝结时间均不得小于2 4h。6 试验方法6 . 1 细度比表面积: 按G B8 0 7 4进行。筛余量: 按G B1 3 4 5第1章( 水筛法) 的规定进行。6 . 2 抗压强度6 . 2 . 1 试体成型。6 . 2 . 1 . 1 成型条件。6 . 2 . 1 . 1 . 1 试验室温度2 03, 相对湿度大于5 0%, 试验用水温度2 02, 用洁净的淡水。6 . 2 . 1 . 1 . 2 搅拌采用胶砂搅拌机, 胶砂搅拌机应符合G B3 3 5 0 . 1的规定。6 . 2 . 1 . 1 . 3 试模采用7 0 . 7mm7 0 . 7mm7 0 . 7mm三联试模。每批试验成型1 2个试体, 共需四组试模, 分两次成型。6 . 2 . 1 . 2 配料与搅拌:每次按成型6个试体的需要量称取甲、 乙组分, 按比例量取试验用水两份。以先水后料的顺序分别倒入两个胶砂搅拌锅。同时启动两台胶砂搅拌机, 搅拌3 m i n。若使用一台搅拌机, 则用两个搅拌锅, 先搅拌乙组分, 后搅拌甲组分。取下一个搅拌锅, 将其中的浆体倒入另一个搅拌锅, 立即记录时间并启动搅拌机。混合搅拌5m i n,如5m i n内混合浆体明显变稠, 允许缩短搅拌时间。6 . 2 . 1 . 3 装模与脱模:6 . 2 . 1 . 3 . 1 事先将三联试模四组擦净, 涂油, 水平放置。每次装两组试模。装模时, 每个试模先装一半, 然后再按逆序, 迅速将试模装满。人工将试模振动数下, 排出浆体内气泡。6 . 2 . 1 . 3 . 2 0 . 5h后, 用刮平刀将试模23刀刮平, 编号。编号时, 每组试模中三个试体应编在两个以上龄期。6 . 2 . 1 . 3 . 3 装模1h后脱模。6 . 2 . 2 试体养护:脱模后, 将试体装入食品塑料袋并封口, 置于养护箱或养护室养护。养护温度2 02, 相对湿度大于9 0%。6 . 2 . 3 试压:6 . 2 . 3 . 1 试验设备采用量程不大于3 0 0k N的万能试验机或压力试验机, 示值误差应不大于1%。6 . 2 . 3 . 2 试体从养护箱( 室) 取出后, 应立即试压。6 . 2 . 3 . 3 试压前, 先检查试体外观, 选择较平整的侧面为受压面。如有缺损, 应扣除其面积。6 . 2 . 3 . 4 试压时, 加荷速度应控制在10 0 05 0N/s的范围内。6 . 2 . 3 . 5 试体各龄期误差范围如下:2MT/T4 2 01 9 9 5龄期误差范围2h5m i n2 4h3 0m i n7d2h2 8d5h6 . 2 . 3 . 6 试体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RC=PA式中 RC 抗压强度,MP a;P 破坏荷重,N;A 受压面积,mm2。6 . 2 . 3 . 7 各龄期抗压强度值以三块试体算术平均并精确到0 . 1 MP a,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2 0%时, 应剔除后再平均作为该龄期抗压强度结果。6 . 3 胶凝时间6 . 3 . 1 将本标准6 . 2 . 1 . 3中所装试模的其中一组, 兼用作测定胶凝时间。6 . 3 . 2 兼用作测定胶凝时间的试模从开始装模起, 每隔15m i n人工将其轻微倾斜一次。随着混合浆体流动性的减小, 可适当加大倾斜角度, 缩短间隔时间。当试模倾斜至4 5 , 混合浆体完全失去流动性时为胶凝。胶凝时间从两种单浆开始混合时计。6 . 4 单浆凝结时间6 . 4 . 1 称取甲、 乙组分各三份, 每份1 0 0g, 分别倒入按比例加好水的6个4 0 0m L烧杯中, 用玻璃棒以6 09 0r/m i n的转速人工搅拌3m i n。然后将烧杯在试验室内静置2 4h。6 . 4 . 2 采用水筛喷头。喷头规格应符合G B1 3 4 5的规定。6 . 4 . 3 试验前, 先将喷头水压调整至0 . 0 50 . 0 1MP a, 打开喷头开关。6 . 4 . 4 手持烧杯, 使烧杯口对准并紧靠喷头, 烧杯冲满水后立即倒掉。重复该过程, 但不得超过2 0次。6 . 4 . 5 如烧杯内浆体全部冲出, 则定为合格; 如烧杯底部出现结块, 则定为不合格。6 . 4 . 6 每种组分的三份试样中, 两份以上合格, 定为该组分合格, 即该组分的单浆凝结时间不小于2 4h。7 检验规则7 . 1 检验分类7 . 1 . 1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由厂方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型式检验由主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7 . 1 . 2 每批产品均需进行出厂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7 . 1 . 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a .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 如配比、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式生产时, 每季度进行一次检验;d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 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主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 . 1 . 4 产品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见表2。3MT/T4 2 01 9 9 5表2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细度5 . 16 . 12抗压强度5 . 26 . 23胶凝时间5 . 36 . 34单浆凝结时间5 . 46 . 47 . 2 判定规则7 . 2 . 1 检验项目中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7 . 3 编号及取样7 . 3 . 1 产品出厂前进行编号和取样, 每一个编号不超过6 0t, 日产量小于6 0t时, 以日产量为一个编号。7 . 3 . 2 每一个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取样应有代表性, 可连续取, 亦可从2 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数至少1 0k g。7 . 4 试验及留样每一个编号取得的样品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 一份试验; 一份密封保管三个月, 以备必要时复验。7 . 5 试验报告厂方应在发货日起1 1日内, 寄发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除2 8d龄期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 8d龄期的强度, 应在发货日起3 2日内补报。8 包装与标志8 . 1 高水充填材料甲、 乙组分均用防潮袋包装。每袋净重2 50 . 5k g。8 . 2 甲组分包装袋用红字表示, 乙组分用黑字表示。包装袋上必须清楚标明产品编号、 产品型号、 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