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doc_第1页
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doc_第2页
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doc_第3页
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doc_第4页
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2oo9年第4期No,4,2Oo9九江学院JoumalofJiujiaI1gUIliversity(总第153期)(S岫N0153)筒论黄庭坚诗学对姜夔词的影响郭莲莲(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尊沛四川南充6371O0)摘要:南宋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擅于字炼句琢,并以清劲瘦硬的江西笔法改造词体,同时追求自然高妙,从而形成了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关键词:黄庭坚诗学姜夔词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3458O(2009)040023一(02)关于姜夔的词,前人有很多的评论.如张炎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陈廷焯说:白石词如白云在空,随风变灭,独有千古.(词坛丛话)由此可见姜夔词的超凡绝俗.沈曾植说:白石老人,此派极则,诗与词几合同而化矣.(海日楼丛钞,菌阁琐谈附)谢章铤说:白石道人为词中大宗,论定久矣.读其诗说诸则,有与长短句相通者.(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上述评论,会让人们联想到姜夔初年三熏三沐师黄太史,注意到其以江西诗派瘦硬笔法人词的创新.从这些评论和白石具体的词作中,不难看出黄庭坚的诗学主张对姜夔的词创作的影响.一,语言上的字炼句琢黄庭坚作诗,十分注重炼字,讲究句法.他认为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耳._2而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明确指出: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_3二者观点的承传,于斯可见.姜夔的诗论和词论是相通的,论诗之语可移之于词,所以其词作奇警无匹的炼字琢句,往往使其词的意境更加动人心魄.如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一个动词荡,再配收稿日期:2O09o226作者简介:郭莲莲,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o7级研究生.上一个形容词冷,把战乱之后二十四桥月夜清寂无人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又如(一萼红)的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一个老字就把积雪久未融化,新雪又即将降落的情景形容得甚是贴切.其他如枕簟邀凉,琴书换日(惜红衣),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中的动词邀,换,压等,都因用字的精美而使全词生色不少.在句法上,姜夔吸收了黄庭坚以虚字腾挪的技巧,写景之后将情思宕开去,使语意转折灵活,令人琢磨不尽.如扬州慢中的虚字,主要有过,尽自,渐,算而今,纵,念等.这首词为了突出遭受战乱摧残的扬州城的荒凉景象,抒写自己难于遏止的黍离之悲,有意采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手法.即以实写今日的残破不堪为主,虚写昔日的繁华热闹为次,而这虚写的昔日景象,则全都是通过引用或隐括杜牧的诗句加以体现的.有鉴于此,这些精心琢炼的虚字,也自然起着重要作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与尽,相互照应,实说自己经过扬州城的街道,满目皆是荠菜和野麦.而春风十里四个字,因为出自杜牧的诗,便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当年杜牧游赏时候的繁华富庶的景象,这在实说的同时,又有着虚写的成分,暗中存在着一种对比.下面的自字,一转,又由虚实相问的境象当中跳脱出来,正面诉说金?24?九江学院2oo9年第4期兵退后,人们心灵深处仍然存在的厌恶战争的情绪.上片最后三旬,以一渐字领起,全部是日暮黄昏苍凉景色的实写.下片的主体部分,由于安置了算而今,纵等字眼,则自然使人产生联想,追寻着作者的思绪,去设想杜牧重游扬州也会为今天的残破而慨叹不已的情景.整首作品充分体现了虚字的腾挪变化,能尽显意深语工之妙.二,清劲瘦硬的作词笔法姜夔将黄庭坚清劲瘦硬的作诗笔法加以创新发挥,用于改造词体.他以瘦硬挺拔之笔改造了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所形成的软媚轻浮的词风,进而赋予了柔思艳情词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因此,在读姜夔的一些词作时,不会明显感到有晚唐,花间及晏,欧的影响;也不会认为其作品同于柳,黄,秦,周的词作.如其咏梅名作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叉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夏承焘认为可以把这首词看作怀念合肥恋人之词.姜夔的这首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统一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今昔对比,以人衬花,人花两见.咏物但不沾滞于物,若即若离,取神离形,形虽略,精神亦出,清空中有意趣,使物性,人情同境并生.通篇读来,找不到缠绵悱恻的爱.恋情绪和软媚笔调,却在饱含哀伤的清冷吟唱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醇雅的超尘世界.真可谓融情于景,情景交炼了.类似的还有江梅引,一萼红等.可以说,以健笔写柔情成为了姜词的一大特点,由此成就了姜词的独特风格.三,追求自然高妙在黄庭坚看来,追求文章的自然,诗文就要超然免于流俗(道臻师画墨竹序),要做到无意于文而意已至(大雅堂记),落笔要超然绝尘,无一点尘俗之气.而姜夔在诗说中则提出:诗有四种高妙:一日理高妙,二日意高妙,三日想高妙,四日自然高妙.其中以自然高妙为最上.即所谓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的一脉相承.细观姜夔的词作,自然而然的体现了这一观点.如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等,词句字里行问的自然天成,仿佛风行水上,知其妙而不见其迹,令人回味无穷.综上所述,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同时禀承和借鉴黄庭坚字炼句琢和追求自然高妙的创作主张,并用清劲瘦硬的笔法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的柔软华丽的语言基调,从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进而自创一体.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巨细不捐,兼容并蓄,由此熔铸出一家之风貌.参考文献:1姜夔.白石道人诗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