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20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20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20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20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20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对应学生用书P25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正确的是()ABC D解析:活化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发生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C2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措施对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用相同浓度但温度较高的盐酸代替常温下的盐酸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或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C改用相同质量但为粉末状态的碳酸钙代替块状碳酸钙D改用与原盐酸含有相同H浓度的稀硫酸3设C(s)CO2(g)2CO(g)H10反应速率为v1;设N2(g)3H2(g)2NH3(g)H2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mol)020406080100n(N2O4)0.40a0.20cden(NO2)0.000.24b0.520.600.60(1)计算2040 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1s1。(2)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3)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C使用高效催化剂D升高温度(4)如图是80时容器中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时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属于中档题。(1)20 s时生成n(NO2)0.24 mol,则n(N2O4)0.12 mol,n(N2O4)0.40 mol0.12 mol0.28 mol,在2040 s时,n(N2O4)0.08 mol,c(N2O4)0.04 molL1,所以v(N2O4)0.002 0 molL1s1。(2)在80时:N2O42NO2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20 0各物质变化的浓度(molL1) 0.15 0.3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5 0.30则K1.8 molL1。(3)化学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平衡右移,化学平衡常数增大。(4)60比80时的反应速率慢,降温平衡左移,n(N2O4)增大。答案:(1)0.002 0(2)1.8 molL1(或1.8)(3)D(4)60曲线(如图所示)12(14分)对一个化学反应的研究需要从反应条件、限度、速率、定量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下列是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系列研究,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关于反应生成物的定量研究:已知反应:Br22Fe2=2Br2Fe3,向10 mL 0.1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01 mol Cl2,反应后,溶液中除含有Cl外,还一定_。(填字母序号)A含Fe2,不含Fe3B含Fe3,不含BrC含Fe3、Br(2)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已知在773 K、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若投入a mol CO、2a mol H2,平衡时能生成0.1a mol CH3OH,反应就具有工业应用价值。若按上述投料比使该反应具有工业应用价值,CO的平衡转化率最小为_;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项即可):_。(3)关于反应速率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HNO3发生的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4H3eNO2H2O。KMnO4、Na2CO3、CuO、KI四种物质中的_(填化学式)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欲用如图装置测算硝酸被还原的速率,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定_推(计)算反应速率。13(12分)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时间浓度温度010203040506018001.00.800.670.570.500.500.502800c20.600.500.500.500.500.503800c30.920.750.630.600.600.6048201.00.400.250.200.200.200.20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1中,反应在1020 min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_ mol/(Lmin)。(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mol/L,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v1,则v3_v1,且c3_1.0 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解析:(1)v(A)0.013 mol/(Lmin)。(2)对比实验2与实验1可知,反应温度相同,达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说明是同一平衡状态,即c21.0 mol/L,又因实验2反应的速率快,达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3)对比实验3与实验1可知,从10 min到20 min,实验1中A的浓度变化值为0.13 mol/L,而实验3中A的浓度变化值为0.17 mol/L,这就说明了v3v1,又知从0 min到10 min A的浓度变化值应大于0.17 mol/L,即c3(0.920.17) mol/L1.09 mol/L。(4)对比实验4与实验1可知,两实验的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温度不同,达平衡时实验4的A浓度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即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1)0.013(2)1.0使用催化剂(3)(4)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14(14分)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 A、0.05 mol/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时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 mol/L。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3)若t115 s,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_mol/(Ls),A的转化率为_。(4)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选填序号)。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浓度解析:这是一道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平衡移动的综合性题目。(1)t4时,减小压强,v(正)、v(逆)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c(A)0.150.060.09 (molL1),c(C)0.110.050.06 (molL1),即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故反应式为3A(g)2C(g)B(g),则B的起始浓度为0.050.030.02(molL1)。(2)因升温,v(正)v(逆),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