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课稿.doc_第1页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课稿.doc_第2页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课稿.doc_第3页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课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 “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一静一动,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很有特色,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再如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这两个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三个层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技能目标: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情境再现法”、“以读代讲法”、“整合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想、说、写”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天马村的小河中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根榕树枝。不久,榕树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从此,每天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那就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从仙鹤入手,一路逶迤而行,至仙鹤结课,前呼后应,使教学浑圆一体。接着,让学生展开遐想,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学其文,必先学其字,学其词。此处重点指导书写“巢”字。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在扫除了阅读障碍后,借助文章的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快速浏览,捕捉文眼学文,善于发现和把握文眼是关键。我要求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找出以下句子:(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发现:“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在通读全文以后,理解引号包含的意义。“借助预习,勾勒大意”,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一节拍,“快速浏览,捕捉文眼”,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二节拍。两拍合一,文体的思想脉络和情感基调尽在其中。(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鸟的天堂就是一棵树,这是一株怎样的树啊!我引导学生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老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1感受榕树之美接着引导学生感知: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可能会说这棵树“大、绿、生机勃勃、茂盛”,我要求学生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引导学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板书)榕树之美,在其形大,独木成林;在其色绿,苍翠欲滴。在其势盛,郁郁葱葱。在其神生,生发百年而不息,生根千顷而不枯,生趣盎然而不骄,生机勃勃而不闹。这真是一株将生命力推向极致的树!这样极致的树,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呢?接下来我紧扣重点句,通过“感悟一株”、“品位一卧”、“想象一颤”三个环节品读写法。2品味写法在学生默读课文19自然段后,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榕树的特点写出来的?感悟“一株”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引导学生读,再读。其间,抓住 “一株”这个词体会,作者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原来只是一株。进而追问: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学生感受到了榕树的枝干不可计数,接着,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具体感知它的“大”。学生通过想象:500年才能长成这样一棵树,相当于150多间教室,由此,激发学生的感叹,并把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一咏三叹,深入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品味一“卧”学生接着交流:(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想象:安详、古老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卧”这样处理,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不经意间,榕树已经被赋予了某种人格。这种人格,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彰显。是的,谁能怀疑大自然的钟灵俊秀,谁能用新工艺辩驳天地间的物华天宝?树吗?人吗?一个安详如老人,自在如仙人,优雅如美人的形象,在师生的对话间呼之欲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实践了文本与生命的对话。想象“一颤”学生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榕树的特点?”。(出示:“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这个句子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它是怎么展示的?(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抓住“簇”和“堆”两个量词,读中感受到这树的茂盛。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情朗读后,学生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将自己的间接与伙伴交流。学生可能认为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也可能认为是树叶充满生命力的灵动表现。让学生将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展示读。正如新课标指出:“倡导个性化的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让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通过朗读去再现文字的生命!感悟“一株”,以蓄语像之势;品味一“卧”,以蓄语情之势,想象“一颤”,以蓄语蕴之势;终于掀起了本课的一大高潮。关键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一唱三叹的课堂节奏,久久地回荡在每一片树叶之上,回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为了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 迁移练笔,引向读“鸟”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此时的角色互换,已不仅仅是顺应课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学生已经把自己幻化成为仙鹤,融入到情境中,因此“仙鹤是一定要来的,不仅为着这鸟的天堂,更为这精神的天堂!”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践体验性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想像中感受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新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文本描述的情境以音乐的形式再现,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留有余味自学读“鸟”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展示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让学生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后介绍“鸟的天堂”旅游画册,让学生课后赏读文人墨客歌颂 “鸟的天堂”的诗句。旨在让语文走向生活,拓宽阅读。 本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